書名: 做對:從成事到成功作者名: 狐貍先生本章字數: 1764字更新時間: 2023-07-12 17:10:33
05 口若懸河之時,也要明白何時應該緘默不語
凡成事之人都知道開始、繼續、停止的重要性。他們對分寸的拿捏是幾乎沒有什么問題的。
就像制造功率強大的火車頭的工程師必須知道如何啟動與剎車那樣。若不知道如何剎車,或是在緊急時無法這樣做,那么其所有的工程知識實際上也是沒有價值的。我想,沒有人會想坐他設計的車。同理,醫術精湛的醫生知道什么階段用什么藥,若一服藥貫穿始終,就不會發現個體的差異,以致不能為病人找到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療方案。
許多人都走得行色匆匆,仿佛他們真的很忙一樣。于是他們在人生的高速路上,根本不知道什么時候應該停留,什么時候應該前行。他們認為只要一直向前就是正確的。
我們的人生很像一個鐵環,它不停地向前滾動,卻忘了什么時候該停留,什么時候該繼續前進。它看起來是如此忙碌、連續,最終卻什么也沒有得到。其實,人生更應該像一列火車,有停止、有前進,最后到達終點。
不計其數的年輕人、老人,他們曾經都懷揣遠大的志向,在出發之時興高采烈,其快速的躍升博得朋友的贊譽。他們無疑是聰明、身手敏捷與富于創造性的,也時刻想著主動出擊。他們擁有成功的一切特質,卻缺乏一個重要因素:他們知道如何開始,卻不知道何時停止。就像一些人可以把蒸汽壓在氣泵里,卻不能將其關閉一樣。就像一些人可以唱很多首歌,卻不知道如何變音、降調、升調一樣。他們看起來很厲害,卻無法在更高層次的場合里游刃有余。在晴天時,他們得心應手,在陽光普照的日子里,他們一帆風順;但當霧氣繚繞,夜靜黢黑之時,他們卻不能順著燈的指引繞過巖石暗礁。總之,他們在陽光之下平平安安,在暴風雨中卻岌岌可危。
凡成事之人欲登上更高的境界,就必須明白如何開始、繼續、停止。當你口若懸河之時,更要明白何時應該緘默不語。許多時候出丑、露怯都不是刻意的,只是自己的才情不夠,或者“剎不住車”。
我曾參加過一個講座。那是在某個周末的晚上,當時夜色很美,讓人很容易融進某個場景中。仿佛要聆聽一場視覺盛宴。事實的確如此,那個演講者魅力四射,富于原創性的演講內容以及完全基于事實的精彩表述讓他有了一個很好的開始。于是,他成功地讓臺下的觀眾聽得如癡如醉。
演講結束后,我開始思索他的演講過程。他的開場白十分出色,一開始做得很好。可是演講到最后聽眾卻寥寥無幾了。因為他持續演講了一個多小時,且不斷地重復,而臺下的觀眾早已疲憊不堪,陸續地退出演講大廳,所記得的東西甚少。這一切都歸咎于他不知道何時結束、何時適可而止。想想,這多么讓人扼腕嘆息啊!那么好的一個開始,卻沒有得到一個好的結果!
放眼現在這個社會,處處充滿了商機。我們也看到成千上萬的人在初涉商界之時前程無比光明。我也見過許許多多的年輕人,他們的事業在一開始就有豐厚的回報。然而他們忘乎所以,一路高歌猛進。他們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之中,忘記了該如何應對未來的風云變幻。他們就像那些在天晴之時不去修補屋頂的人,覺得下雨好像是件遙遠的事情。后來,我就聽到了關于他們當中失敗的諸多事情,他們當中的不少人也開始變得沉淪,原先的斗志蕩然無存。
很多時候,創業的失敗源于不能及時收手;
很多時候,好的開始是遠遠不夠的;
很多時候,單純的熟練是不足以建立起長久的成功的,還需要進退自如。

一首好的曲子絕對不是一個調,作為演奏家的你要知道如何去彈奏一手好的曲子,而不是讓聽眾中途退場。成事者知道拿捏做事的分寸,在進與退中游刃有余。
我們無法總是正確地預測未來或是看清前路的每個障礙。但若你不未雨綢繆,當風暴來襲時,你將驚慌失措,難以抵擋。我常聽到不少年輕人豪情壯志、一路高進,最后鎩羽而歸。我替他們感到不值、痛心。許多原本成功的人之所以失敗,是因為他們不知道何時應該減少開支,在一間工廠賺了幾百萬、上千萬,甚至更多后,他們就多建兩三間工廠——他們知道如何開始,就是不知道何時該剎車。
許多銷售員之所以失去顧客,不是因為他們不能很好地推銷商品,也不是因為對銷售技巧一無所知,而是因為他們說得太多了——先把顧客說進了購買的思維框架里,然后又把他們給說出去了。
許多項目洽談因說得過多而讓自己的價值在減少或完全失去作用;
許多道理說得太多,聽者不勝其煩;
許多友情強調得過多,最后分道揚鑣、形同路人;
……
當你不知道該如何說之時,謹記沉默是金。
當你一路高歌猛進時,請學會及時剎車。
諸位,既要懂得如何開始,也要知道怎樣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