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懷瑾系列:人生無真相
- 南懷瑾講述
- 1769字
- 2022-09-29 18:57:01
出版說明
南懷瑾先生一生致力于傳播中國傳統文化,他的論述涉及的學問領域之廣,作品的影響力之大,在當代都是首屈一指的。南懷瑾先生的作品,素來有深入淺出、通俗易懂的特色,但是畢竟體量宏富,萬象森羅,已正式出版的中文簡體版作品超過五十種,總字數近千萬,且以分門別類的專著為主,因而對于一般讀者來說,閱讀的門檻和壓力還是有的。
我們策劃這套書的目的,是為廣大讀者提供一種更輕松、關聯性更強的閱讀體驗,也希望有更多新的讀者通過這套書走近南懷瑾先生,走近中國傳統文化。
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我們為每一本書設定了一個主題。每個主題一方面對應著南懷瑾先生作品中的一個重要內容板塊,另一方面對應著與讀者的關聯性。每一本書一般由幾個章節構成,每一章聚焦全書主題的一個方面,由幾篇文章構成。每篇文章由標題引領一個相對完整和獨立的敘述,大部分文章篇幅在三千字左右。每篇文章素材的選擇,遵循知識性、趣味性和啟發性三個原則。我們力求讓每一篇讀起來都是“散文”的體驗,體量輕小,易于閱讀和歸納理解,而篇章之間又組成更大的敘述和主題,讓讀者有層層漸進、步步深入的體會。
中國傳統文化側重人文,注重現實人生問題,而南懷瑾先生治學、講學也注重實證實修,做學問與做人做事渾然一體,因而他的著作對于讀者極具啟發性。人生問題與每一個人息息相關,只是很多人在平常的生活中無法停下來思考這些問題,而一旦環境變遷、際遇變易,往往無法適從,這背后透露的正是人生觀、價值觀的缺失。不論古今中外,對個人來說,一生最重要的事無非立身、處世、做事、安心,中國傳統文化在這方面擁有豐富的遺產。《人生無真相》這本書就將南懷瑾先生講述的相關內容有序地組織起來,希望對于讀者看透人生的規律、面對人生的困境、實現人生的價值有所幫助。
我們以“人生無真相”作為書名,是希望傳遞這樣的信息:每個人在人生旅途中所看到的“真相”,都取決于各人的處境與境界;人生無真相,但是應該有方向;人生無答案,但是有選擇。
第一章“人生的價值”,首先強調確立人生觀的必要性,沒有人生觀的生活容易渾渾噩噩、隨波逐流,其次以孟子的“天爵”“正命”和《易經》的“參贊天地之化育”說明在傳統文化中人生的至高價值是什么。第二章“立身的原則”,討論一個人在社會上立足的前提、原則和方法,比如理解自我的個性、獨立謀生、堅定自己的立場,如何通過學習提高自我,等等。第三章“處世的原則”,從人情世故的內涵談起,論述與人交往的原則與方法,比如寬容、誠懇,把握分寸感,正確應對毀譽等。第四章“事業的真義”,討論事業與職業的區別,什么才是真正的功德與成就,如何才能有大成就。第五章“人生的真相”,探討人生中無法違背的普遍規律,如何更好地應對命運的變化無常。第六章“修行的要義”,以南懷瑾先生自己的經歷和體悟為切入點,探討傳統文化中修行、安心的基礎方法。第七章“人生的境界”,論述傳統文化中更為高遠、抽象的生命認知和生活境界,如天人合一、上善若水等理念。
本書所收的文章,有的是南懷瑾先生著作中較為完整的篇章摘選,如“此身的價值與煩惱”選自《原本大學微言》,“天爵與人爵,你選一個”選自《孟子與滕文公、告子》,我們只在原文基礎上進行了精簡、重分段落、重擬標題等。有的文章是從多部作品中摘選、銜接而成,如“我從不跟著潮流走”,分別從《孟子與離婁》《南懷瑾講演錄:2004—2006》《瑜伽師地論·聲聞地講錄》《孟子與盡心篇》《孟子旁通》等書中選擇了相關段落,為了上下銜接,個別語句的順序、措辭有調整。每一篇文章之后,注明了所選素材的出處。
需要說明的是,所選素材中有三處底稿目前尚未在大陸正式出版。“可以倒霉,但是不能有倒霉相”和“如何認清一個人”兩篇的部分內容節選自《中國式的管理的出發》,原文發表于臺北《凈名文摘》雜志1988年1月1日第一卷第一期,系南懷瑾先生1982年向高校管理學院的學生講話的記錄;“人生難如意”一篇,部分內容節選自《談緣》,原文是南懷瑾先生1982年向臺灣地區“緣社”同人發表的演講記錄;“我九十多歲了,還沒找到一個真仙真佛”一篇,部分內容選自《答覆“組團見南師”函》,原文是2010年1月24日以太湖大學堂秘書室的名義發出的一封回信。
此書能夠出版,承蒙南懷瑾先生嫡孫暨法定繼承人溫州南品仁先生與南懷瑾文教基金會的信任與支持,特此致謝!
北京磨鐵文化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南懷瑾系列作品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