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三節 我得去找個新家了

北京的梁媽媽知道自己懷上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她便著手為這個新生兒的到來做準備,特別是在“安撫”4歲的姐姐文萱方面。每到晚上,梁媽媽就會和文萱倚靠在沙發上,和她一起談論與閱讀相關小嬰兒的故事。除此以外,梁媽媽還經常把文萱帶到有二胎的朋友家玩。隨著臨產時間的到來,梁媽媽還讓文萱幫忙一起準備嬰兒的房間,給她買了一個小男孩娃娃。她經常對文萱說“我愛你”。

文萱對媽媽這一系列關注的反應很強烈。她常常拍拍媽媽的肚皮,當她感受到小嬰兒在媽媽肚子里運動時,她覺得很神奇,而且非常的開心。她會把臉貼在媽媽的肚皮上。“文萱太激動了,我感到很寬慰,”梁媽媽說,“她的幸福讓我很感動,也覺得懷二胎沒有那么辛苦了。”

但是,在弟弟從醫院回家的那一刻起,這種田園詩般的家庭氛圍發生了變化。梁媽媽沮喪地說:“事實上,我們都沒有為在家里出現一個新生兒而帶來的額外壓力做好充分的準備。”“在小寶寶剛出生的那段日子里,我總是感覺很累。我想多休息一會兒,但是文萱經常對我發脾氣,因為我不能像從前一樣陪伴她,和她一起做游戲。”在小弟弟出生之前,文萱是我唯一的關注。先前為新寶寶的到來做計劃的快樂,在此時此刻蕩然無存,事實上她真的不開心。我一直忙于照顧新生的弟弟——文萱覺得她受到了欺騙。梁媽媽期待文萱能夠照顧弟弟多一些,但是恰恰相反,弟弟出生后,文萱對他不再有絲毫的興趣和熱情,梁媽媽對此也感到有些失望。當幼兒園老師問文萱關于她弟弟的時候,文萱一臉的不屑:“哦……他呀!他一直在睡覺,不睡覺就一直在哭……”

梁媽媽希望,隨著弟弟慢慢長大,文萱會對弟弟越來越有責任感。但事實亦并非如此,她從冷漠到越來越惱火。當弟弟開始蹣跚學步時,相處也變得越來越難。每當弟弟打擾到她時,文萱都表現出非常生氣。當然,弟弟偶爾也像磁鐵一樣吸引著姐姐。梁媽媽記得,有一天下午,文萱花了幾個小時幫助弟弟搭建了動物園樂高后,弟弟開心地跑進了媽媽的房間。但是,整個過程中,文萱看上去都很難過,幾次都想打弟弟,但是因為媽媽碰巧走進了房間,她及時制止了自己。文萱應該是知道如果她打了弟弟,媽媽會有多么生氣。

與此同時,文萱在學校里也變得喜怒無常、爭強好勝。梁媽媽說:“在這個世界上,可能只有爸爸和我對她很重要,似乎她對弟弟沒有太多的關注和愛。”文萱經歷了父母寵愛弟弟的點滴,而這個弟弟又是如此的簡單、開朗和無憂無慮。

梁媽媽的經歷和她的觀察描述讓我們明白了,即使是在最富有愛心的家庭里,第二個孩子的進入和融入是多么困難。盡管父母將計劃做到很充足,但根本沒有辦法為所有的必然性做好準備。梁媽媽的經歷是我們經常聽到和看到的,特別是那些從以一個孩子為中心轉變成兩個或者以上孩子的家庭,都會有相似的情況發生。

不過,情況會根據第一個孩子的年齡而有所不同。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精神病學系的教授艾麗西婭·利伯曼(Alicia Lieberman)在她的著作《兒童的情感世界》(The Emotional Life of the Toddler)中,生動地描繪了一個二胎家庭中年齡大的孩子的實際生活情境:“他現在需要經常地等待……當他想要東西的時候,需要等待更久的時間……他獨處的時間越來越多……當父母想要教他什么是能做的,而且不能對小嬰兒做什么時,他會更頻繁地受到責備或糾正……一些以前喜歡的、經常做的活動,例如去游泳、去操場、玩最喜歡的游戲,現在往往因為小嬰兒而被推遲或者取消……事情不再像從前那樣,所有的一切都因為小嬰兒而需要被重新考慮,例如小嬰兒的外出包似乎永遠都收拾不完……”通常情況下,當大孩子長大一些時,或者當同胞之間的年齡差距更大時,他們會更容易適應新的兄弟姐妹的到來。

顯然,父母經常無法為第一個孩子的反應做充足的準備。他們經常期望大孩子能夠分享第二個孩子出生的溫暖和快樂,但是他們并不知道如何處理年長的孩子對新生兒的真實反應。

媽媽對3歲的峻熙說:你對弟弟真好。他很可愛吧?

峻熙:是啊,還好吧,不過也許我們可以把他的嬰兒床搬到外面去。

無論你多么小心翼翼地和第一個孩子分享小寶寶到來的信息,其實這都需要大孩子自己去消化,特別是不要期待你的大孩子能夠平靜地接受這一事實。孩子們都是想象力大師,只要有機會,他們就能編織出各種各樣意想不到的情景。

欣蕾媽媽描述了她4歲的女兒欣蕾是如何讓她震驚的。欣蕾媽媽回憶說:“在我懷孕大概5個月的時候把這件事告訴了她。”欣蕾當時沒有太大反應,比較平靜。但是,有一天她從學校回來坐在沙發上發呆,我便把她抱在腿上,一起聊了一會兒。

媽媽:親愛的,你在想什么?

欣蕾:沒什么……

媽媽:你看起來有點不開心呢?

欣蕾:因為……我得去找個新家了。

媽媽:哦?為什么呢?

欣蕾:因為你又要結婚了,又要生孩子了。

欣蕾媽媽說女兒的回答讓她完全措手不及。欣蕾對這個即將出生的嬰兒產生了稀奇古怪的幻想,這一點是欣蕾媽媽沒有預料到的。在孩子看來,媽媽結婚了,就會只有一個孩子,也就是說,一個婚姻,一個孩子。孩子認為,如果媽媽要再生一個孩子,那一定意味著媽媽又要結婚了,她必須要到別的地方去住了。媽媽會嘗試各種方法讓孩子放心,爸爸亦如此,但依然對孩子的理解感到吃驚。我們現在應該明白了:孩子是多么的脆弱!

即使父母對第二個孩子的到來已經準備好,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第一個孩子在未來也能適應家庭格局如此大的變化。孩子們都有著令人驚訝的理解事情的方式。所以,即使你認為你已經解釋通了所有的事情,而且你的第一個孩子看上去似乎理解了,但是事實上你可能依然會發現不同。

一位媽媽告訴我這個故事:

剛一開始,我的大兒子知道他要有一個弟弟或者妹妹時,他非常激動。我帶他去拜訪剛生二胎的朋友,他似乎對有兩個孩子的朋友家很感興趣。后來,當他的弟弟出生時,我讓他幫弟弟取一個名字,然后幫忙弟弟選擇適合他的玩具。我盡可能多地提醒他,我非常愛他,他似乎很滿足。但是當他的弟弟漸漸長大的時候,他變得越來越煩躁。

有一天他突然問我:“你為什么要弟弟?是不是你不喜歡我?是不是我哪里做錯了?”

另一位媽媽分享了她女兒和弟弟相處的故事:

“兩個孩子最初的遇見非常美好,”媽媽說。當姐姐第一次看到弟弟時,她對比她還小的人充滿了無限的好奇。我們慶幸姐姐對弟弟并沒有“敵意”和“醋意”,當時的感覺真的很完美,我們拿出相機拍了很多張照片。過年的時候,我們還用這些照片定制了屬于姐弟倆的故事書,兩個孩子看起來非常相愛。

但是,大概過了三個月左右,姐姐的脾氣越來越不好,特別是對弟弟很兇。這時候,爸爸非常慶幸,因為過年的時候拍了很多姐弟“和睦相處”的照片并留存記憶。

作為成年人,我們可以理解第一個孩子的感受,但是孩子自己卻無法做到突然地接受要與弟弟或者妹妹分享來自父母的關愛。

一位母親向我抱怨,她的長女總是會在她給小女兒講故事的時候大喊大叫,甚至是無理取鬧。她的小女兒卻從不介意與姐姐分享,這可能是因為小女兒從未有過“唯一”的經歷。慢慢地,這位媽媽明白了為什么大女兒會很懷念當初“唯一的自己”,而小女兒則不會像姐姐那樣有“被剝奪”的感覺。因為,小女兒從來沒有“完整地”擁有過媽媽,她出生后進入的就是“分享的家庭情境”,所以她和姐姐的感覺是不同的。

另一位媽媽提到,當第三個孩子出生時,她的第二個孩子非常開心。“第三胎是完全不同的經歷,”她驚嘆道。二姐一點也不嫉妒她的弟弟,就像她和大姐在一起一樣。二姐很開心,這可能是因為她從來不是“唯一的”,所以她對家庭里新增加的成員比大姐有更多的容忍度。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理論,更沒有完美的解決方案。在準備你的第二個孩子出生的時候,任何建議都只是可能,因為沒有萬無一失的方法。正如你所觀察到的,任何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有自己想法的、復雜和不可預測的個體。有的父母會嚴格按照專家的建議來做準備迎接新生兒的到來,卻發現努力似乎都是徒勞;而有的父母很少或根本不做任何準備,親子關系和同胞關系卻都非常的自然、和諧。

一位來自武漢的媽媽很擔心6歲兒子對妹妹的敵視。“他對她很不友好,經常對她大吼大叫,小妹妹并不懂得回應,這反倒增加了哥哥的煩躁。”這位媽媽說,她的兒子尤其不能忍受每個人對妹妹的關注,尤其是不能接受她的先生喜歡小女兒的天真可愛。當大兒子注意到爸爸在寵愛妹妹時,他經常流露出來的是一種很痛苦的表情。媽媽說:“那一瞬間,我幾乎認不出他來了,我有點害怕他由此而發生的任何改變,包括情緒、性格上的。”自從妹妹出生后,這個家就經常變成了各種戰斗的場面,但是他卻曾經是一個非常開朗、樂觀的孩子。

我給這位媽媽的建議是:她的大兒子現在看起來更需要她的陪伴。如果媽媽能夠和他單獨相處一段時間,并盡可能多地表達一些在乎他、愛他的話語,例如:“我真的很喜歡和你在一起的感覺……明天你愿意和我一起逛公園嗎?也許我們可以一起去看電影,你的小妹妹不能去,因為她太小了。”

幾周以后,情況發生了變化。她跑過來告訴我,她和大兒子在上個周末一起去東湖騎行,“他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伴兒,”她說,“他非常興奮,我們玩得很開心。”當媽媽告訴他,小妹妹不能去時,兒子的反應讓媽媽感到很驚訝。他看起來很傷心,也很失望。他問:“為什么不帶她一起去呢?”所以,這位媽媽開始注意到,家庭中的同胞子女關系并沒有那么簡單。她從兒子的反應中發現,除了嫉妒和怨恨,他對妹妹也有很多愛的感覺和保護的欲望。

家庭成員關系的調整周期是有限的,它并不是永久的,特別是同胞子女間的關系總是處于不斷變化的狀態。經常在你最意想不到的時候,你的孩子們會給你帶來很多不同的感覺。

雖然沒有百分之百有效的方法,但是許多父母依然愿意分享彼此的經驗來調整這些既簡單又復雜的關系。寫到這里,我也想從家庭音樂教育的視角,傳遞一些改善親子關系和兄弟姐妹關系的策略:

給孩子們報上音樂課,并確保適宜的學習年齡。

讓第一個孩子幫弟弟或者妹妹做樂器學習的準備。

經常拜訪有兩個孩子的朋友們,讓孩子們一起玩音樂。

如果兩個孩子都學樂器,強調哥哥或姐姐的優點,以及鼓勵他們做更多的事情。

對于兩個孩子的共同音樂學習不要太樂觀,多幫助哥哥(姐姐)認識到弟弟(妹妹)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成為“合作者”。

讓大孩子為小孩子挑選音樂作品。

讓孩子們一起演奏樂器,并設計美妙的親子和同胞兄弟姐妹的音樂活動。

當取得成績的時候,首要任務是給最年長的孩子一個鼓勵和擁抱。

讓大孩子在很多音樂學習的任務中,學會監督弟弟或妹妹的學習,同時也要感謝或贊賞他(她)的幫助。

問問第一個孩子,他(她)是否愿意為小寶寶彈琴。

經常告訴弟弟(妹妹),和哥哥(姐姐)在一起彈琴是一件很幸運的事情,因為他們可以彼此陪伴到永遠。

嘗試建立傾向大孩子的家庭規則,睡前故事或音樂游戲是較為敏感的親子時間。

主站蜘蛛池模板: 行唐县| 大荔县| 吉木萨尔县| 凤阳县| 师宗县| 海口市| 太谷县| 陆良县| 延庆县| 襄汾县| 阳江市| 琼中| 山阳县| 马尔康县| 天水市| 益阳市| 南京市| 万宁市| 平乡县| 河间市| 鄂托克前旗| 会理县| 垦利县| 筠连县| 通州市| 泰安市| 日土县| 永州市| 尖扎县| 新绛县| 英山县| 开阳县| 福泉市| 临洮县| 内黄县| 凤台县| 南岸区| 赫章县| 梧州市| 蕉岭县| 芷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