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越淡定越幸福:沉默是金的處世之道
- 歐平富
- 1686字
- 2022-09-26 14:40:14
有理也不爭,要讓三分
無理讓人難,得理也讓人那就更難了。當和別人競爭時,我們常會自恃有理,據理力爭,絕不罷休。殊不知,即使你有理,但是你的話可能已經傷害了對方,使他尷尬,下不了臺,甚至惱羞成怒,這是人際交往的大忌。有理也要讓三分,對別人謙虛忍讓的同時,也會給自己創造更多的機會。
克里斯托弗·雷恩爵士是英國17世紀著名的建筑大師,他一生設計了很多有名的建筑,西敏斯特市的市政大廳就是他的不朽杰作。1688年,雷恩爵士為西敏斯特市設計了這個富麗堂皇的市政廳。當時市長住在二樓,他不懂得建筑的原理,看了設計圖之后,非常擔心三樓會掉下來,壓倒他的辦公室。于是,他要求雷恩再加兩根石柱作為支撐,加固房子的結構。
雷恩很清楚市長的恐懼是杞人憂天,沒有什么道理。但是他沒有同市長爭辯,也沒有跟他解釋其中的原理,而是按照市長的要求建造了兩根石柱,市長為此感激萬分,工程也得以順利進行。
多年以后,人們才發現這兩根石柱其實根本沒有頂到天花板。這位杰出的建筑師為了滿足市長的要求,在他的設計中加了兩個并不起實際作用的石柱。他沒有跟市長爭辯,因為他知道爭辯是沒有用的,有可能還會激怒市長,使得整個建筑工程無法進行,所有的設計都前功盡棄。實際上多出來的兩根石柱并沒有影響到他的設計藝術;相反,當人們看到這兩根柱子沒有頂到天花板的時候,明白了他的苦心,更加贊賞他了。
有理也要讓人三分。非原則問題,凡事都要爭個對錯,比個高下,證明自己更聰明、更正確,其實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話多無用,行動則更有力得多。在雷恩的設計中,石柱只是一個擺設,但是雙方都從中得到了滿足,市長可以松一口氣,不用擔心三樓掉下來砸到自己的辦公室,而后世也將會了解雷恩的設計是成功的,加建石柱其實并沒有必要。
在我們的生活中,矛盾無時不在,無處不有。但是,怎么解決矛盾?這是最關鍵的問題,也是最難辦、最頭痛的事情。在與他人的矛盾中,有些人總是得理不饒人,非要證明自己才是對的,咄咄逼人,結果只能把事情越弄越大,越弄越僵,最后無法收場。而懂得做人的人,懂得凡事讓三分,少說幾句,少爭無謂的“理”,再大的矛盾也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輕松解決。
1502年,偉大的藝術家米開朗基羅來到佛羅倫薩,他要用一塊別人認為已經無法使用的石頭雕出手持弓箭的年輕大衛。他的贊助人是當時的執政官索德里尼。
工作進行了一段時間之后,雕像快要完成了,索德里尼進入了工作室。他自以為是行家,在仔細地“品鑒”這個作品后,開始對這座雕像品頭論足。他站在這座大雕像的正下方說:“米開朗基羅,你的這個作品誠然是個杰作,很了不起,但它還是有一點缺陷,就是鼻子太大了。你來看看是不是?”
米開朗基羅知道索德里尼沒有鑒賞水平,并且他得出這樣的結論是因為觀察的角度不正確。但是米開朗基羅什么都沒有說,而是拿著工具,讓索德里尼跟著他爬上支架。他在雕像鼻子的部位輕輕敲打,一邊敲打一邊讓手里事先拿好的石屑一點一點地掉下去,還不時問索德里尼的意見,表面上看起來他是按照索德里尼的意見在修改,但事實上他根本沒有改動鼻子的任何地方。
經過幾分鐘后,他站到一邊,問道:“現在怎么樣?”
索德里尼端詳了半天,得意地微笑著回答道:“我比較喜歡現在這個樣子,更栩栩如生了,這才是最完美的藝術!”
很明顯是索德里尼不對,但他是米開朗基羅的贊助人,米開朗基羅知道冒犯他沒有任何意義。如果他看不起自己的贊助人,跟他爭辯起來,最后可能會勝利。但結果是除了逞一時的口舌之快外,不會有任何收獲,并且還可能因此而得罪這個贊助人,使自己面臨資金短缺的困境,最后可能連這個雕塑都無法完成。他在口頭上忍讓,沒有據理力爭,但是并不是因此而對索德里尼言聽計從,因為如果改變鼻子的形狀,很可能就毀了這件藝術品。對此,他的解決辦法是讓索德里尼在無意中調整自己的視野——讓他靠鼻子更近一點,而不是讓他意識到自己的錯誤。
有些人總想在嘴巴上占便宜。有些人喜歡與人爭辯,有理要爭,沒理也要爭三分,即使是開玩笑也不肯以自己吃虧告終。不論國家大事,還是日常生活小事,一見對方有破綻,就死死抓住不放,非要讓對方敗下陣來不可。他們不知道得理不爭,保持沉默就是最好的競爭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