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現實的性別平等
盡管我們認識到女性在社會發展中的重要性及力量,盡管女性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重要成績,得到了充分發展,也獲得了領導權力。但是,當我們審視各個領域的領導層時,會發現,最具影響力的權力高處,女性依然是被替代者,真正能登上領導高層的女性依然是鳳毛麟角。這意味著,當要對這個世界做出真正有影響力的決策時,女性的聲音依然難以被人們聽到。
讓我們把目光轉向女性所投身的社會領域。據統計,在《財富》五百強企業的高層經理中女性僅占15%,[1]而在首席執行官中女性僅占4%。[2]我國國內的調查顯示,我國上市公司經理層級上男性比例約為57.9%,女性為42.1%,但是到了總經理層級,男性的比例高達83.4%,而女性僅為16.6%?!渡粮邔樱簛喼夼灶I導力》報告顯示,在中國女性企業高管擔任的職務中,首席運營官居首位(45%),其次為人力資源總監(41%),首席財務官(39%),而首席執行官僅為9%。從女企業家的數量來看,雖然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女企業家的數量快速上升,但是,據中國女企業家協會發布的《2011年中國女企業家發展報告》顯示,中國女性管理的企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
在政治領域,同樣如此。在西方發達國家如美國,大多數選民是女性,但是,女性只占據了高層聯邦政府職位的四分之一和16%的議員席位。一半的大學畢業生是女性,但是只有不足四分之一的教授、五分之一的大學校長是女性。在我國,情況同樣不容樂觀。2012年亞洲協會(Asia Society)與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聯合發布的《升至高層:亞洲女性領導力》的報告指出,中國仍是女性領導因有利于男性的社會偏好和偏見而受到限制的幾個主要亞洲國家之一。報告稱,最近幾十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相比,女性領導的比例與西方國家相比,不是在上升,而是呈現一種下降的趨勢。女性在擔任領導、高層官員和高管職位的人士中所占比重很低,在身居高位的人士中,女性與男性的比例為17∶83。在頂端領導層中,女性領導更是鳳毛麟角。中共中央委員中女性比例從1997年的11.4%下降至2002年的7.6%。2012年,在204位中共中央委員中,只有13名是女性。
報告還指出,在過去五年里,高等院校入學的女性與男性數量之比從0.85提升到了1.07。然而,教育機會的平等、經濟上的強勢,并不意味著女性地位的提升。事實上,在中國社會,很多女性甚至主動放棄職業發展和升遷,以免在社會上顯得過于強勢。該報告指出,當與亞洲其他國家進行比較時,中國女性“退出”中高層領導職位競選的比例僅低于日本,有近53%的中國女性在工作中從未能從較低職位升遷。在過去的10年里,中國女性在擔任領導職位方面不進反退。
不僅在數量上,在領導領域的性別結構上也是如此。調研發現,長期以來,在男性主導政治領域的傳統格局中,我國女性領導在政治生活中普遍存在著“四多四少”的結構問題,即基層多高層少,副職多正職少,虛職多實職少,邊緣部門多主要部門少。女干部多集中在諸如教育、環境、衛生、社會福利等傳統上認為適合女性的社會發展的邊緣領域和部門。女性領導任職的結構性問題凸顯了,女性發展有些還是停留在表面上,性別不平等的現象依然嚴重。
2015年3月10日,各國議會聯盟和聯合國婦女署同時在日內瓦和紐約發布《2015女性參政地圖》,對全球婦女參與政治生活的情況進行了統計和分析。報告稱,盡管女性在政府和議會當中的人數繼續提升,但進展速度緩慢,實現女性平等參政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報告指出,從2014年1月1日到2015年1月1日,全球女性政府部長的人數從670人增加到715人,但也只占到所有政府部長的17.7%,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共有30個國家的女性部長占到30%以上,其中達到50%以上的國家有五個,排第一位的是芬蘭,16位部長當中有10位女性,占62.5%;其次為佛得角、瑞典、法國和列支敦士登。從地區來看,美洲地區擁有的女性部長比例最高,為22.4%;歐洲和非洲分列第二位和第三位。關于婦女所擔任的部長職位,仍以傳統的社會事務、教育、婦女和家庭事務等“軟性”事務為主。
報告顯示,從婦女擔任國家元首或政府首腦情況來看,全球共有19位女性領導人,其中歐洲9位,美洲6位,非洲和亞洲分別為兩位,阿拉伯和太平洋地區為零。數據顯示,過去20年里,全球女性議員在各國議會中所占比例從11.3%增加到22.1%,其中有48個國家達到30%以上。關于中國女性參政情況,報告顯示,中國26位政府部長中有3位女性,占比為11.5%,在全球排第六十五位。中國全國人大代表中女性占比為23.6%,在各國女議員參政排名中居第五十四位。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盡管女性領導正在崛起,但與人類社會一半的人口數量相比,女性在各行各業的領導角色依然是少數。
[1].肖薇、羅瑾璉:《驅動女性領導者職業成功的組織情境》,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年版,第1頁。
[2].謝麗爾·桑德伯格:《向前一步》,中信出版社2013年版,第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