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清明上河圖》的記憶是1995年年初,要到小南門里三職高院內的高招辦報名。當時年輕,與同學建軍相約騎自行車到開封,從高陽到開封五十公里的路程。我們清早出發,上午八點多的時候已經到了開封近郊。當年的道路上有不少柳樹,因為經歷了冬天的肅殺,初春時節遲遲沒有吐出新綠,但是,那些柳枝,那些像舞女腰身的柳樹卻一下子打動了我,這不就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柳樹嗎?枝條下垂,隨風擺動,樹干造型各異,十分入眼...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我對《清明上河圖》的記憶是1995年年初,要到小南門里三職高院內的高招辦報名。當時年輕,與同學建軍相約騎自行車到開封,從高陽到開封五十公里的路程。我們清早出發,上午八點多的時候已經到了開封近郊。當年的道路上有不少柳樹,因為經歷了冬天的肅殺,初春時節遲遲沒有吐出新綠,但是,那些柳枝,那些像舞女腰身的柳樹卻一下子打動了我,這不就是《清明上河圖》中的柳樹嗎?枝條下垂,隨風擺動,樹干造型各異,十分入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