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神話的功能

從傳統上講,一個“活”的神話的首要功能,便是要讓意識狀態與其存在的先決條件——生命的本質,能夠協調一致。14

生命靠生命而活。生命的第一條律法就是現在是我吃你,下一次換你吃我——意識狀態可有得消化吸收了。這門生命靠生命(也就是靠死亡)而活的“生意”,在我們剛剛誕生,睜開雙眼,漸漸覺察到外在世界發生什么之前,就已經運作了數十億年;早在宇宙有智人出現之前便是如此。維持生命的器官已經進化到以依賴他人之死來維系自己之生的程度。這些器官擁有你的意識狀態根本不會覺察的沖動;一旦你的意識狀態有所覺察了,你也免不了會驚慌失措,因為自己就是這種“吞噬—被吞噬”的恐懼所造就的。

這種恐懼對于一個感知敏銳的意識狀態所造成的沖擊極為可怕——生命竟然是一頭怪物。生命是個如此恐怖的“現身”,但它如果不這么恐怖的話,就不會有你了。因此,一直以來,神話的第一項功能就在于讓意識狀態能夠和這一事實協調一致。

神話的頭一項原始的規則于是確認了:它們按照生命的游戲規則來擁抱生命。我相信不會有人類學家記載對世界持否定觀的原始神話。當你了解到原始人類每天都在對抗些什么的時候(單單存在就這么辛苦、這么痛苦萬分、這么問題重重),就會覺得無比驚人。我研究過世界上許多原始文化的神話,不記得在他們的原始思想中,出現過任何針對存在或宇宙的否定性字眼。在那之后,當一個民不聊生的時期出現時,厭世的想法才開始出現。

肯定生命的唯一方式就要從根源認可它,哪怕那底層是腐臭、可怕的。我們在原始儀式中所發現的,就是這種程度的肯定。某些儀式殘暴到你根本讀不下去,更別說觀看了。然而,這些儀式在年少的青少年心中,呈現出一幅鮮活的意象:生命是個怪物般的東西,你要活,就得以這種方式活著。也就是說,按照部落的傳統來活。

肯定生命的唯一方式就要從根源認可它,哪怕那底層是腐臭、可怕的。

這就是神話的第一項功能:意識狀態不只要和其存在的先決條件“和解”,也要和感恩、愛協調一致,更要認同生命中的美好事物。經歷過了苦和痛,生命核心的首要經驗其實是一種既甜又美的事物。這種肯定觀通過這些可怕的儀式和神話,對一個人產生醍醐灌頂的作用。

經歷過了苦和痛,生命核心的首要經驗其實是一種既甜又美的事物。

接著,大約在公元前8世紀的時候,出現了我所謂的大逆轉(Great Reversal)。某個“既理性又感性”的民族發現自己再也沒辦法接受生命的日常可怖面目。他們這種世界觀在叔本華的筆下得到回響:“生命是一件本不該發生的事情。”15生命是一種基礎的、形而上的、宇宙性的錯誤。許多人發現生命是如此可怕,他們選擇了從中撤退。

繼而出現的神話又是怎樣的呢?那時誕生的是退縮、消解、放棄,也就是否定生命的神話。我們在此發現了神話的逃避規則。我指的是真的逃:遁出這個世界。然而,不論是活下去的渴望,或是“生命不但沒能提供你認為它該給的,還變得如此嚇人”的怨恨,你如何“刪去”自己身上這些本能呢?你如何去平息這種生命之渴或生命之怨呢?方法就是去“禮贊”具有這種功能的否定世界、否定宇宙的神話論。耆那教或早期的苦行佛教就是這種形而上途徑的主要例證。

耆那教可以說是至今尚在運作的最古老宗教。至今仍然有極少數的耆那教教徒住在印度孟買附近。他們的第一條律法是“非暴力”,也就是不傷害任何生命。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些教徒屬于印度的巨富階層,因為如果你想選擇一個不會傷害生命(至少不是軀體上的)的職業,金融業恰好最符合條件。所以耆那教教徒遂成為極少數的高級精英族群。

正如大多數持否定論的教派一樣,這些人分裂成兩個社群。一個是非神職人員的教友社群,也就是那些繼續住在俗世內的成員。另一個社群則是由那些靠社群供給的出家人所組成。當然,這些人最終根本不怎么需要供給,因為他們遁世入林,全心全意地遠離塵世了。

該如何開始呢?首先,你要拒絕吃任何看似活生生之物。你肯定不會吃肉,那是最大的禁忌。但是你也不吃看起來似乎“活生生”的蔬菜。你不會去摘取樹上的果子,而是靜靜地等它成熟落地。想象一下耆那教苦行者的餐桌美食,是多么地賞心悅目!最后,事情演變成只吃些腐葉之類的“食物”,但是借由瑜伽的呼吸法和紀律,你學會了完全消化吃下的每一小塊食物的每一個小顆粒。

這種生活的第二個目標是要拋棄所有生之欲望。這個主意不是要在達到這個目標之前就死去,而是要讓這兩者同時發生。到了終極階段,你將會發愿每天只走幾小步路;每過一段時間,你會繼續減少每天所走的步伐,因為你每踏出一步,特別是在樹林中,就會對細菌、螞蟻,甚至土壤都造成傷害。

這個有關宇宙迷人意象的傳統觀念就是,萬物皆為向上提升的有靈之物。你站立的雙腳就踏在無數生命之上。在經過無數轉世重生之后,這些生命體也終于達到人類這樣的形體,然后他們也會腳踏其他的生命體。我認為這是有關整個宇宙的最宏偉意象之一:一整池子的上升活靈魂。它讓我聯想到打開汽水瓶時會看到的現象——瓶蓋一打開,所有汽泡都涌了上來。汽泡是自何處而來?又往何處去呢?它們的出處超越所有的范疇,它們的去處也超越所有的范疇。但與此同時,它們終其一生一直在向上升。

萬物皆為向上提升的有靈之物。

我們對這個大奧秘存在兩種態度。一種是完全肯定。你對任何事都不拒絕。你會控制你的存在、你的價值系統、你的社會角色,等等,但是在你的內心深處,你對一切都不排斥。另一種是否定一切,一路否定到底。除了逼不得已,生命那嚇人的一面和你不再有關。你的計劃就是全身而退。

依據目前現有的記載,還有第三個系統,那是出現在公元前11世紀到公元前7世紀的瑣羅亞斯德教(Zoroastrianism)。在這個宗教的架構中,光和真理之神(Ahura Mazda)出現并創造了一個完美的世界。欺騙之神(Angra Mainyu)卻把這世界毀掉或否決掉了。根據瑣羅亞斯德(Zarathustra,又名Zoroaster)的說法,完美世界的修復工作已經展開了,我們都可參與其中。借由在生活和行為中擁護善、對抗惡,我們可以憑一己之力逐漸協助修復已失去的完美世界。

從后期的圣經傳統以及耶穌死而復生等基督教傳統中,就可以辨識出這種早已經出現在我們的文化中信仰形式。

上述第三立場提供了一個改良版的神話。這個改良版的世界觀要傳遞的是:通過特定種類的活動,改變就得以發生。通過祈禱、善行或某些其他活動,我們就能夠改變生命的基本原則、基礎的先決條件。假如這個世界遵循你的“旨意”走,你就肯定它。這就好像為了要讓對方進步而與其結婚一樣——這并不是婚姻。

據我所知,上述就是高等文化的三種主要神話觀:一是通通肯定,二是全盤否決,第三種會說:“我將肯定這個世界,若是它照著我所認可的方式來運行。”當然,最后這個大受歡迎的世俗化立場,在我們四周比比皆是的先進的、改革世界的態度的影響下,是具有發言權的。

一套神話秩序就是一套由意象所組成的系統,并為我們的意識狀態提供一種存在的意義感,但這套系統本身不具有意義,它本質如此。但是我們的心智會去探尋意義;除非它知道(或捏造)某套規則,否則它無法運作。

神話呈現出可供心智運作的游戲:如何讓你目前如此這般做的一切具有說服力。最終,通過這套游戲,你就可以體驗到“存在之存在”的經驗以及活得有意義這些正向事物。這就是神話的第一個功能:讓個人在面對眼前這個名叫“存在”的怪獸般的奧秘時,能產生一種感恩、肯定的敬畏之心。

神話的第一個功能:讓個人在面對眼前這個名叫“存在”的怪獸般的奧秘時,能產生一種感恩、肯定的敬畏之心。

神話的第二個功能在于呈現一個宇宙體系的意象,一個圍繞我們四周的宇宙的意象,這個意象將維持并引發我們這種敬畏的體驗。這個功能我們可稱之為神話的“宇宙發生”功能。

神話的第二個功能在于呈現一個宇宙體系的意象,一個圍繞我們四周的宇宙的意象。

真理的問題此時無關緊要。尼采說過,你可以為一個人的信仰帶來的最爛觀點就是真理。這是真的嗎?誰在乎?在神話意象的領域,重要的是“我就是喜歡這樣”;這是我生命的源頭。質疑一位神職人員落伍的宇宙意象(也就是他對世界歷史的主張)的宇宙真實性,你會得到的答案只有:“你是誰?傲慢的知識分子,竟敢質疑一直以來都是我生命泉源的美妙事物!”

人們依賴“玩一場游戲”來度過一生,你卻只要扮演老學究,闖進來問一句“可這有什么用?”就毀掉了游戲。一個宇宙發生的意象提供你一個可以玩游戲的場所,這個游戲在協助你,讓你的生活、存在,以及你自己對于意義的意識狀態或期望,保持協調一致。這就是神話或宗教所必須提供的。

當然,這套系統必須說得通才行。我體驗過的最令人混亂的經驗之一,是在阿波羅10號登月過程中。那是發生在正式登陸月球前的那次飛行,當時三位航天員在圣誕節當天駕駛著宇宙飛船繞行月球,正談論著月球看起來是多么干燥、貧瘠。接著,因為當天是圣誕節的緣故,他們開始念起《創世記》第1章。就這樣,這三位航天員念起和他們正穿越的宇宙毫不相干的古老字句,內容描述某位大神在7天之內,創造出來的三層蛋糕結構的宇宙,而且這位大神還住在這三人當時所在球體下方的某處。他們才剛指出月球表面簡直像鬧干旱一樣,就開始念“神就造出空氣,將空氣以下的水、空氣以上的水分開了”。這種宗教傳統和具體實況之間的整體不連貫性,當天晚上對我造成極為強烈的沖擊。對于我們的世界,這是怎樣的災難啊!至今未能有任何東西,可同時像過去這些圣經詩句一樣喚醒人們的心,又能夠與目前實際上可觀察到的宇宙協調一致。

圣經傳統的一個問題在于,呈現給我們的宇宙,是蘇美爾人在5 000年前所假定的;自那時候起,就同時有兩種宇宙模式并存。托勒密體系的地心宇宙論是一直以來就有的,過去四五百年來的主流則是以太陽系和旋轉的銀河系為主軸的哥白尼日心宇宙論。就算如此,我們還是跳脫不了《創世記》第1章談到的有趣的小故事。《創世記》第1章和其余章節甚至是第2章一點關系都沒有。

因此,神話的第二個功能就在于呈現一個大宇宙的意象,好維持你對宇宙奧秘的敬畏感,并對你接觸到宇宙后所體驗的任何事物,作出解釋。

神話的第三個功能則在驗證并維護某個特定社會體制系統:你專屬的社會單位得以存在的一套判斷是非對錯、得體與否的共享標準。

神話的第三個功能則在驗證并維護某個特定社會體制系統:你專屬的社會單位得以存在的一套判斷是非對錯、得體與否的共享標準。

在傳統社會中,律法和秩序這些主張都被框限在宇宙創造秩序的架構之中:它們同屬一個相同的不可或缺的本質,具有同等的正當性,也同樣不容質疑。舉例來說,在圣經傳統中,創造世界的就那么一位上帝。做出在西奈山對摩西頒布十誡律法等作為的,都是同一位神祇。因此這個神圣社會的社會律法,就和宇宙的律法具有同樣的真實性。你不能說:“天啊,我不喜歡春夏時太陽這么早就升起。我寧可它晚點出來。”宇宙律法和社會律法的法源相同。它們同樣無可置疑;也就是說,它們無法被否定。一個立基于神話的傳統社會的社會秩序,就如同宇宙本身的律法一樣,貨真價實而不容置疑,也不得被批判。這些都是你無法改變的;違抗它們你就會招致自己的毀滅。

這就是古老神話傳統的道德觀的特征。道德標準是既定的,不是人類的議會所能決定的。“這已經落伍了,這很荒謬,這會讓我們所有人都完蛋。讓我們改變它吧!讓我們對這種事理性一點吧!”教會對此沒有對策,沒有一個傳統社會有辦法做什么。這就是法律,就是這樣。教皇因為避孕的議題而被迫要去面對。他處于一個荒謬的處境,聲稱自己就是知道上帝對這類事情的看法。

我倒是有些話要對教皇說,當然我還沒有機會,但是但丁在《神曲》中,倒是替我給教皇提了個醒!但丁在到達天堂玫瑰所做成的神圣大會堂時,比阿特麗斯告訴他在那里聚集了大量會眾。他們在那里看到了華麗的白玫瑰,中間是三位一體的圣者。我們姑且稱之為玫瑰圣杯(Rose Bowl)。那里聚集了大量會眾,所有在天使墮落之后被創造出來填補空缺的靈魂通通都在那里。比阿特麗斯對但丁說,那里面差不多要爆滿了。但那是在14世紀,想想從那時到現在,會發生多少事!教皇真是誤讀了書里的意思。這件事該適可而止了。我要對教皇說的話已經傳出去了,信息將被帶到。所以,到了某個程度,你就不要再去塞滿那圣杯了。那里甚至連站立的空間都沒有了。無論如何,圣經傳統就是如此。

印度的情形也類似。印度人的概念里不是造物主,而是梵天這個創造出宇宙又親手收回的非人為力量。這個宇宙秩序不可或缺,它既是治理動植物的律法,也是印度社會秩序的律法(也就是種姓制度)。這些律法不能被改變。它們是宇宙秩序的一種表現。

如今的印度,一方面,種姓制度傳統以及來自這個傳統的禁忌仍舊陰魂不散,另一方面,因應當前處境而立了新律法,而直到今天,這兩者之間一直存在著沖突。幾年前,印度某位高僧曾說:“如果你要當英國人,就要打破種姓制度。如果你要當印度教徒,就要服從經典。”而經典告訴我們,種姓制度下的每一個階層都各有其恰當的功能和位置。因此,傳統社會的社會秩序就是大自然秩序的一部分,此外還有道德律法這種東西。“道德”這個詞匯人們延用至今,但是昨日的道德,可能就會成為今日之惡。它當然可能這樣,它也已經變得如此;我的一生都在見證這種變化。

最后,神話的第四個功能屬于心理層面。神話必須帶領個人通過他生命的各個階段,從出生到成人、從老邁到死亡。并且必須與個人所屬團體的社會秩序、所屬團體所理解的宇宙體系以及生命這個怪獸般的奧秘相符合。

神話必須帶領個人通過他生命的各個階段,從出生到成人、從老邁到死亡。這是神話的第四個功能。

第二、第三項功能在我們的世界中,早已被俗世的秩序所取代。我們的宇宙發生論落在科學的手中。而科學的第一條律法就是真相尚未被發掘。科學所遵循的律法都是些運作性的假設。科學家很清楚,事實隨時都可能被發現,它讓流行的理論變得過時;這經常發生。有趣的是,在一個宗教傳統中,教條越老舊,反而被認為越“真”。

而在科學的傳統中,一篇發表了10余年的論文就應該被淘汰。科學界是一直持續向前移動的。所以那里沒有律法,沒有可讓你靠著休憩一下的歲月之石。那里沒有這類東西,科學是流動的。我們知道石頭也是流動的,盡管要經過很長的時間。沒有任何事物永遠留傳,一切都會改變。

科學界是一直持續向前移動的。所以那里沒有律法,沒有可讓你靠著休憩一下的歲月之石。

在當今的社會領域,我們已不再將律法視為“圣法”。以墮胎這個近來的熱門議題為例,人們仍然經常聽到:上帝對某某長老或某某牧師說過……但這似乎不再講得通了。上帝的律法無法再為國家法律的正當性“背書”了。國會決定什么是社會秩序的得體目標、哪個機構該促成這個目標。因此,我認為,在當今這個俗世社會中,神話的宇宙發生功能或社會功能,真的不再是個問題了。

然而,在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中,第一、第四項功能仍舊占有分量,我要訴求的正是這些。我們將發現自己早已遠離舊傳統。首先就是“敬畏之心”這個問題。而正如我說的,你對敬畏之心可以持上面那三種態度的其中一種。

第四個功能如今體現在教育層面。基本上,神話的這個教育秩序的功能是引領孩子成熟長大和協助年長者逐漸放下退出。嬰兒期是屬于服從和依賴的時期。小孩依靠父母,向父母尋求建議、協助和許可。然而,到了一定時期,個人就必須要靠自己而不再依賴他人,自己就是權威。我們要能區別對待這個問題的傳統態度以及當代西方態度。傳統的想法是,已經獨立、能夠承擔責任的成年人應該要接手一切,不再批判社會的律法,而是要代表律法行事。反之,在西方世界,人們希望個人要發展其批判才能,應該在評估自己和社會秩序之后,再貢獻出自己的批判意見。這并不意味著要大放厥辭,在你清楚那是什么之前,便大肆批評一番。

我要來好好談談最后這一項功能。

主站蜘蛛池模板: 娄底市| 万盛区| 闸北区| 扎兰屯市| 合川市| 古交市| 天峨县| 新沂市| 岑溪市| 平陆县| 阳曲县| 伊吾县| 塔城市| 东至县| 西平县| 阳山县| 巴林左旗| 武宁县| 金坛市| 东方市| 高邑县| 华蓥市| 吉水县| 屏东县| 云南省| 长治县| 鹰潭市| 大兴区| 宣汉县| 农安县| 淮阳县| 冀州市| 林周县| 大新县| 兴国县| 漳州市| 沛县| 西林县| 双江| 孟津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