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方言:中華經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譯叢書
- 華學誠 游帥譯注
- 654字
- 2022-09-09 14:30:16
四、《方言》在語言學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一)《方言》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地位
自戰國末年歷秦而至東漢,是中國語言學史上創學科的輝煌時期:朝野并重的雅學發端于《爾雅》,代有佳作的文字學奠基于《說文解字》,漸次深入的語源探索濫觴于《釋名》,綿延不絕的方言研究始創于《方言》。
《方言》之作既不是為辨析文字的形、音、義而作,也不是為訓釋古代文獻語言而作,而是鑒于別國方言多所不解、古雅別語后人不知的現實,為了“考八方之風雅,通九州之異同,主海內之音韻,使人主居高堂知天下風俗”而作。由這一目的所決定,《方言》做出了創造性的貢獻,并因此確立了它在中國語言學史上的崇高地位。
(二)《方言》在世界語言學史上的地位
揚雄的《方言》在大量方言調查和比較研究工作的基礎上,不僅比較全面地記錄了當時漢語各方言區的詞匯,而且較為準確地標出了它們的空間分布,從而揭示了方言詞匯分布的錯綜復雜的情況。揚雄創立的方言研究這一古典傳統,在基本精神上與1900年之后在歐洲誕生的方言地理學不謀而合。從這個意義上說,《方言》是世界語言學史上最早的方言比較詞匯集,并開了方言地理學的先河。
(三)《方言》對后世方言研究的影響
《方言》是以口頭語言為研究對象的,其最重要的價值體現在描寫語言學和歷時語言學上,也有重要的訓詁學價值。《方言》以后,經學家、小學家們普遍重視方言,他們的方言研究成果分別體現在如下四個方面,一是融貫在文獻注釋當中,二是包含在辭書解釋語當中,三是著成專書(其中還有各種類型),四是附編于地方志當中。這些工作都曾受到《方言》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