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居正與萬歷皇帝
- 樊樹志
- 1281字
- 2022-09-09 14:38:10
三 逢迎于徐階、高拱之間
1.張居正重回官場
嘉靖三十八年(1559),張居正從家鄉(xiāng)回到京城,官復原職,繼續(xù)在翰林院工作。
這時,看似平靜的朝廷已經(jīng)隱約可以察覺風云變幻的跡象。徐階在與嚴嵩的較量中,非常需要張居正這樣得力的助手,協(xié)助他密謀策劃,運籌帷幄,因此對他多方提攜。徐階先是把他從翰林院編修提升為右春坊右中允,兼任國子監(jiān)司業(yè),前者主管太子有關的事務,后者則是太學的第二把手(僅次于祭酒);繼而又把他調入裕王府邸,擔任裕王朱載垕的講讀官。這是深謀遠慮的安排。嘉靖皇帝雖然生了八個兒子,但是存活的只有長子裕王朱載垕和幼子景王朱載圳,按照皇室傳統(tǒng)慣例,長子繼承皇位是名正言順的事。由于嚴嵩等少數(shù)大臣的支持,景王朱載圳覬覦皇位,欲與兄長一爭高低。徐階和多數(shù)大臣站在裕王一邊,因此把張居正安排在裕王府邸,成為皇儲的侍從親信,日后裕王朱載垕即位(就是穆宗隆慶皇帝),那么他們就是擁戴有功的從龍之臣。
為了討好嘉靖皇帝,徐階派張居正去主持《興都志》的編撰工作。興都是一個大有來頭的地方,原來的地名是安陸(今湖北鐘祥),是嘉靖皇帝的父親興獻王朱祐杬的封地。明武宗朱厚照一生荒淫,二十九歲去世時,沒有留下子嗣,環(huán)顧皇室宗親,只有興獻王之子朱厚熜一人符合條件。因為他的父親朱祐杬是明孝宗的弟弟,朱厚熜就是明武宗的堂弟。朱厚熜成為明世宗嘉靖皇帝以后,就遇上了皇室世系問題,如果稱呼明孝宗為伯父,那么他的皇位從哪里繼承的?如果稱呼明孝宗為父親,那么自己的生身父親興獻王如何安排?這就是當時頭號政治話題——“大禮議”,朝廷大臣聚訟紛紜。最后還是屈從皇帝的意志,把生身父親朱祐杬尊稱為“皇考”“興獻皇帝”,這就意味著朱厚熜是從自己父親那里繼承皇位的,而真正的皇位傳承者明孝宗則被稱為“皇伯考”。
嘉靖皇帝十分在意這個“大禮議”,不僅要讓自己的父親尊稱為皇帝,而且他的封地安陸,也改名為承天、興都,含有“龍興之地”的意思。因而編撰《興都志》與一般地方志截然不同,它帶有明顯的政治意義。講得直白一點,這就是拍皇帝馬屁的“文化工程”。張居正對徐階的意圖當然是心領神會的,親自撰寫了《興都志》的重要篇章,歌功頌德的馬屁功夫十分了得,把嘉靖皇帝的父親朱祐杬與周文王相媲美,甚至說他的道德品質超過了周文王。皇帝的父親被吹噓為“周文王”,那么皇帝本人又該如何美化呢?張居正自有辦法,索性把他稱為“今之堯、舜”。堯、舜、文王是孔子、孟子推崇備至的圣君,父子二人各得其所,馬屁“文化工程”也就功德圓滿了。
這一時期,張居正還得到了政壇前輩高拱的關照。高拱,字肅卿,號中玄,河南新鄭人,人稱高新鄭。此人頗有政治眼光,精明練達,敢做敢當,與張居正的性格頗為相近,他們互相之間也頗為欣賞。朱載垕封為裕王以后,他就進入裕王府邸,成為裕王的侍講官,深受裕王的信賴。張居正成為裕王侍講官以后,與高拱有了同事關系。高拱以禮部尚書兼任國子監(jiān)祭酒,張是國子監(jiān)司業(yè),成為高拱的副手。
張居正的年齡比高拱小十幾歲,資歷也淺得多,以下級對待上級、晚輩尊敬前輩的姿態(tài),希望得到高拱的關照。兩人都對當時政治的頹敗深表不滿,頗想有所整頓、有所改革。在這一點上兩人是有共同語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