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在逃避什么:你害怕面對的真相,必將使你成長
- (美)喬恩·弗雷德里克森
- 692字
- 2022-09-08 15:25:17
序
對逃避的不逃避
如果我們把人類的各種心理問題提煉一些共同因素,就會發現所有心理問題都包含著兩個部分:一個是回避;一個是僵化。
回避就是你總是有意無意地避開要去面對的東西,無法越過這些影響你生命發展的障礙,作繭自縛。
僵化是你面對不確定的生活只能使用一種方法應對,卻想得到不同的結果。
如果仔細想想,僵化也是一種回避。
有一位媽媽輔導孩子作業時情緒爆發,扇了孩子一巴掌——這是她第一次體罰孩子。媽媽一夜無眠,內心充滿了愧疚和懊悔,天亮之后來到我的咨詢室陳述了整個過程。我做了一些接住她感受的工作,盡可能擴大這個咨詢對話的空間。
我問她:你輔導孩子寫作業這個行為,在表達什么情感呢?
她想了想,說:想表達我關心他的學習。
我說:就是在表達你關心他,愛他是嗎?
媽媽說:是。
我問:你要表達你關心孩子,你愛他,怎么到后來變成了你毆打他了呢?
媽媽哽住了。
過了一會兒,我問她:如果我們回到昨夜的情境,如果在那一刻你不動手打他,你會體驗到什么?
這就是媽媽們回避的東西。
有一位青少年在父母陪伴下來咨詢室向我講述他的夢,夢里有一群女鬼,并不可怕卻十分妖嬈,爭相要把他撲倒,他字斟句酌地仔細向我描述勾勒每一只女鬼的模樣身材,越來越興奮。交談了一會之后,我們有了下面的對話。
我問他:如果夢里的這些女鬼都不是鬼,而是活生生的人,你會體驗到什么?
他使勁搖著頭說:絕對不可能,就是女鬼,不是女人。
我說:那萬一呢?
他眼神開始躲閃我的目光,并說:沒有萬一!沒有萬一!
我問:真話假話?
他馬上答:假話。
這就是青少年回避的東西。
親愛的讀者們,你們能否幫我感受一下,媽媽和青少年在回避什么呢?
李侖
亞洲存在主義團體學會創立者
《忘憂十二夜》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