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物大歷史:農耕怎樣改變了人類的生活
- (韓)金緒炯著 陳善奎繪
- 1535字
- 2022-09-02 10:42:59
引言 擺在餐桌上的1萬年歷史
周六晚上,媽媽準備好晚餐,一家人圍坐在餐桌旁。平時在公司忙碌的爸爸媽媽、因教學和科研連周末也要去學校的姨媽,今天難得共進晚餐。其實,每個月一家人聚在一起吃晚餐也不過一兩次而已。但是,敘恩好像并不喜歡這次久違的晚餐。媽媽喊了她好多次,她才不情愿地從房間里出來。
看到餐桌上的飯菜,敘恩的表情并不怎么好。餐桌上擺滿了她喜歡的菜肴,但她為什么這樣呢?今晚餐桌上擺的是雜糧飯、鴨肉、由各種蔬菜和媽媽親自調制的醬汁做成的沙拉。鴨肉是敘恩非常喜歡的食物。從敘恩小時候起,奶奶要求她每一樣菜都要吃,因此,她從不挑食。
看到敘恩不開心,媽媽問道:“敘恩,怎么了?都是你喜歡的菜呀。”悶悶不樂了好一陣子的敘恩回答:“媽媽,我要減肥,不想吃晚飯。”媽媽大吃一驚,又問:“為什么減肥呢?你不需要減肥呀。你不知道只有攝取多種營養成分,身體才健康,只有健康,才能夠好好學習嗎?”坐在一旁的爸爸也附和道:“我們的女兒不需要減肥呀,現在就非常苗條,很好看呀。”
看到爸爸媽媽的反應,敘恩十分郁悶。“我們班很多同學都在減肥。有的同學甚至整天只喝水呢。這樣下去,只有我變胖的話,怎么辦呢?”盡管媽媽十分不解,但是敘恩非常固執。這時,姨媽出來調解說:“那么,喝牛奶怎么樣?”敘恩覺得,一杯牛奶的話,尚可接受,于是點了點頭。
姨媽從冰箱中取出牛奶,一邊倒牛奶,一邊說:“今天你拒絕了1萬年的歷史啊!”正在腦中飛快計算牛奶熱量的敘恩對此十分好奇,心想:“1萬年的歷史?那是什么呢?”她好奇地問道:“姨媽,1萬年的歷史是什么呀?”姨媽看著敘恩,笑瞇瞇地回答說:“大概在距今1萬年前,人類幾乎同時開始食用大米、大豆、牛肉、蔬菜,還有你喝的牛奶等食物。在那之前,人類不吃這些食物。”敘恩更加好奇了。姨媽將很久之前人類食物的故事向她娓娓道來。
距今約20萬年前,人類的祖先首次在地球上出現。在當時人類生活的非洲,氣候多樣,因而可以獲得各種各樣充足的食物。人們主要通過捕獲的陸生動物或魚類補充蛋白質,通過果實、野生植物攝取碳水化合物。我們將這一生活方式發揮主要作用的時期稱為“狩獵—采集時代”。
此后,從距今約1萬年起,原來人類的生活方式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原本人類可以較為輕松地從周邊環境中獲得陸生動物、魚類、水果、野生植物等,滿足能量需求,但從這一時期起開始嘗試以新的方式獲取食物,即從自然狀態下尋找食物,轉變為直接飼養和栽培。在這一時期出現的這種新方式,我們稱之為“農耕”。
那么,為什么會在約1萬年前突然出現被稱為“農耕”的新生活方式呢?人類最初喜歡食用哪些動物和植物呢?人類最先飼養和栽培的動植物是什么?與之前的狩獵—采集時代相比,農耕時代出現了哪些變化?約1萬年前開始的農耕與現在的農耕又有什么異同點呢?
本書以這些問題為基礎,在長達137億年之久,被稱為“宇宙”的時間和空間范疇內,探討農耕的起源與進程、它引發的社會變化、現在與未來農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等問題。為什么大歷史要研究農耕的重要性和意義呢?因為通過農耕,人類的生活才變得更加復雜和多元化。
大歷史以各大轉折點為中心,試圖考察從宇宙的起源到地球的誕生、生命的出現和進化,以及從各種人類歷史的形成到未來的變化。同時,我們通過大歷史中的轉折點,關注各類模式和結構中多種要素相互之間的關聯性。除了太陽、風、水等自然環境中產生的能量之外,我們也十分關注人類社會中因復雜性增加而出現并擴散的權力和財富等新能量。農耕的出現和復雜性的增加是在此之前未曾出現過的新變化。

那么,讓我們追溯至距今約1萬年前,逐一探討在大歷史的視角下提出的與農耕相關的各種問題,并為其尋找答案。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細致考察人類社會出現的各種變化,有助于我們理解農耕的歷史意義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