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有機會就要抓住
- 中外智謀故事(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3827字
- 2014-10-30 14:14:05
中國歷史上,善于抓住機會的人是很多的,有的人只因抓住了一次機會,就一舉成名,“脫穎而出”了。
公元前258年(秦昭襄王四十九年),秦將白起帶兵圍困趙國的國都邯鄲,情況十分危機,城中簡直“易子而食”,“以骨為柴”,趙王就派平原君去向楚國求救。平原君的門下有幾千門客,但要想從中找出二十個合適的外交人員,還真不容易。平原君找來找去,只找了十九個文武全才的人,要想找第二十個,怎么也想不出來。這時候,有一個叫毛遂的人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他愿跟平原君一起出使楚國。
平原君不相信毛遂,就對他說:“有才能的人生活在世上,好比錐子放在口袋里,那錐子尖立刻就透露出來。現(xiàn)在先生在我的門下已經(jīng)三年了,我身邊的人對您沒有什么稱道,我也沒有聽說什么,這表明先生沒有什么能力。先生不行啊,您還是留下吧!”毛遂說:“我今天才請您把我擱在口袋里呀!要是您早把我擱在口袋里,我早就像一個谷穗子一樣露出來了,何止僅露出一個小小的尖呢?”平原君見他態(tài)度堅決,也只好讓他同行。其余的十九人則不斷對他冷嘲熱諷。
平原君來到楚國,同楚王談?wù)撀?lián)合抗秦的事。從太陽剛一出來一直談到太陽正午,毫無結(jié)果。這時,毛遂按劍登上了臺階,進了大殿,跟平原君說:“聯(lián)合抗秦的利害,兩句話就決定了。從日出說到日中,還未說出個道理來,是怎么搞的呢?”楚王大怒道:“還不下去,我跟你的主人談話,你算干什么的!”
毛遂按劍走上前說:“大王所以敢怒斥我,無非是仗著楚國的人多。現(xiàn)在十步以內(nèi),大王的人再多,也沒有用!現(xiàn)在大王的性命操在我的手中。在我的主人面前,你呵斥什么?再者,我聽說商湯憑借七十里的土地而統(tǒng)治了天下,周文王依靠百里的土地而臣服諸侯。難道他們靠的是土多人眾嗎?其根本原因是他們能夠?qū)彆r度勢,發(fā)揚威力啊!而今楚國領(lǐng)土五千里,武裝百萬兵,這是大王稱霸的資本啊!憑現(xiàn)在楚國的強大,天下是沒有對手的。白起不過是個小小的奴才罷了,可白起率領(lǐng)幾萬人,頭一仗就拿下了楚國的郢都,第二仗就火燒了楚國先王的墳?zāi)挂牧辏谌叹土枞枇舜笸醯南热耍@種百世之仇,連我們趙國都引以為恥,而大王卻無羞恥之心!聯(lián)合抗秦為的是楚國,難道為的是我們趙國嗎?你為什么要在我的主人面前呵斥我呢?”
楚王聽到這里,真是汗流浹背,對毛遂說:“先生教導(dǎo)得很對,我決心鄭重地以整個國家來從命。”毛遂又問道:“聯(lián)合抗秦決定了嗎?”楚王說:“決定了!決定了!”于是,毛遂就讓楚王的侍臣們拿來了雞、狗、馬的血,毛遂捧著盛血的銅盤跪在楚王面前說:“大王先來歃血盟誓,其次是我的主人,再其次是我。”于是,楚國與趙國歃血盟誓。
在回到趙國以后,平原君說:“我趙勝再也不敢以眼來觀天下士人了!”于是,把毛遂待為上賓。
這是成語典故“毛遂自薦”、“脫穎而出”的由來,也是善于抓住時機,勇敢創(chuàng)造成功的典范。
但在中國歷史上,正面成功的事例似乎不如反面成功的事例多,尤其在宮廷的太監(jiān)之中,他們更善于尋找機會,獲取權(quán)力。
太監(jiān)是一群極為特殊的人,他們是“刑余之人”,社會沒有為他們提供大有作用的廣闊環(huán)境,因此,他們只能在宮廷里活動,就像廁所里的蛆蟲一樣,不斷地蠕動爬行,別看其行不速,但因“近水樓臺先得月”,在權(quán)力的中心地帶稍加翻動,就能掀起滔天巨浪。又由于他們的身份和地位,他們?nèi)〉眯湃魏瞳@取權(quán)力的方式往往與正常人不同,他們是隨時隨地地窺伺時機,見縫插針。
北宋時期的宋真宗有一位劉皇后,此人生性穎悟,通曉詩書,對歷史的治亂成敗頗有研究,因此,宋真宗對她很敬重,遇事也常常同她商量。真宗晚年多病,許多政事就委托劉皇后處理,劉皇后的權(quán)力也就越來越大。但是,她一生未曾生下一個兒子,正在為此事著急的時候,李宸妃生了一個兒子,劉皇后就派人把這孩子抱來,說是自己所生,并告訴李宸妃,說她生的兒子生病死了。李宸妃地位低下,懼怕劉皇后的權(quán)勢,不敢過問。
劉皇后把李宸妃的兒子立為皇子,后來即位,是為宋仁宗。宋仁宗起初并不知道自己是李宸妃所生,就對劉太后十分尊敬和孝順,就是劉太后干政,他也能容忍。在李宸妃死時,劉太后居然要用一般妃子的規(guī)格去埋葬她。這時,宰相呂夷簡出面干預(yù)了,他知道,仁宗遲早會知道李宸妃是自己的親生母親,此時替李宸妃說話,將來仁宗一定會感激自己的。
呂夷簡問劉太后說:“聽說宮中有妃子病逝了,怎么沒聽說有治喪的內(nèi)旨發(fā)出來呢?”劉太后不高興地說:“宰相也干預(yù)宮中的事嗎?”呂夷簡態(tài)度很堅決,他說:“臣待職宰相,事無大小,都得聞知參與!”劉太后不愿跟他多說,便拉著仁宗退朝回去了。后來,劉太后心里不踏實,就單獨把呂夷簡召進宮來問道:“李宸妃不過是個一般的宮妃,你為什么要用厚禮去葬她呢?”呂夷簡意味深長地說:“她可不是一般的宮妃啊!”這話把劉太后說得心里發(fā)毛,遂命人按呂夷簡所奏,厚禮安葬了李宸妃。
劉太后死后,燕王告訴了仁宗的身世,仁宗才知自己為李宸妃所生,不禁號啕大哭,竟連續(xù)幾日不上朝。后尊李宸妃為皇太后,謚莊懿,對劉太后深恨不已。
對劉太后之恨,仁宗便遷怒到她所使用的大臣上來,有一天,一次就罷免了張煮、夏竦、陳堯佐、范雍、趙稹、晏殊、錢惟演七個人的官,回到后宮,還恨恨不休,對郭皇后說:“這些人阿附巴結(jié)劉太后,在同宰相呂夷簡商量了以后,一下子就都罷了他們的官,總算出了我一口惡氣!”誰知郭皇后也不是個懦弱無知的人物,對于朝政,她也十分了解,她“哼”了一聲,對仁宗說:“難道呂夷簡就沒有阿附過劉太后嗎?”仁宗一聽,即刻下旨,免了呂夷簡的宰相職務(wù)。
呂夷簡本以為罷官風潮已經(jīng)過去,自己已逃過了這一關(guān),沒想到罷官的詔書竟送到了自己的家里,他百思不得其解,不知毛病出在哪里,就托宮中的宦官閻文應(yīng)打聽。
閻文應(yīng)是開封人,因他善于見風使舵,不斷升遷,到仁宗時,已升為內(nèi)副都知。經(jīng)過詳細的了解,閻文應(yīng)終于知道呂夷簡遭免是郭皇后所致,于是,兩人合謀,想尋找時機廢掉郭皇后。
呂夷簡事先做的鋪墊工作果然有成效,經(jīng)過一番活動,仁宗覺得呂夷簡為自己母親的葬禮出了力,也算為自己爭了一些面子,就又恢復(fù)了他的宰相職位。呂夷簡大權(quán)在握之后,便進一步同閻文應(yīng)勾結(jié),要把郭皇后廢掉。
恰在這時,宋仁宗的妻妾之間發(fā)生了一場沖突,被閻文應(yīng)及時地利用了。當時,宋仁宗最寵愛的妃子有兩個,一個是楊美人,一個是尚美人,兩人相互爭寵,但同時又聯(lián)合起來對付郭皇后,生怕郭皇后專寵,讓仁宗棄了她們兩人,因此,楊美人、尚美人和郭皇后的矛盾就越來越深。郭皇后又是個好強斗勝之人,不甘于被兩個美人分寵,就經(jīng)常訓斥她們。一次,郭皇后當著仁宗的面訓斥尚美人,尚美人見仁宗在場,就有恃無恐地頂撞了她幾句。郭皇后怒火上沖,一巴掌打在了尚美人的臉上。尚美人不敢還手,連哭帶喊地跑到仁宗的背后躲避,郭皇后緊追不舍,竟一巴掌打在了仁宗的脖子上,留下了幾條血印。這下惹惱了仁宗,也嚇壞了郭皇后。但事已至此,郭皇后只好賠罪,但仁宗仍拂袖而去。
閻文應(yīng)看到了這件事,覺得撈權(quán)的機會到了,若能廢了郭皇后,再立一位新皇后,哪有不受寵信的道理?他從一旁煽風點火,添油加醋地說了一番郭皇后的壞處,弄得仁宗更加氣惱,決定廢掉郭皇后。但仁宗生性謹慎怕事,膽小懦弱,他擔心隨便廢立皇后會引起大臣的不滿,就問閻文應(yīng)該怎么辦?閻文應(yīng)一聽,正中下懷,對仁宗說:“陛下圣明,慮事周密,這本是陛下的家事,朝臣不應(yīng)干涉,但陛下愿意交給朝臣討論,實在是英明仁厚之舉。不過,像您脖子上被打了幾條血印這種事,恐怕不好當眾展看。陛下可把宰相呂夷簡召進宮來,讓他驗看,他若沒有異議,其他朝官就不會阻攔了。”
仁宗覺得閻文應(yīng)說得很有道理,就把呂夷簡召進宮來,呂夷簡早由閻文應(yīng)告知,一見仁宗脖子上的血痕,當即顯出痛心疾首之狀,而且引經(jīng)據(jù)典,大談君臣之道,極力主張廢掉郭皇后,并建議誰不同意廢掉郭皇后,誰就是不通君臣大義,就堅決罷掉誰的官。在呂夷簡的大力支持下,仁宗順利地廢掉了郭皇后。
郭皇后被廢以后,閻文應(yīng)不僅得到了皇帝的進一步信任,后宮的嬪妃也都對他倍感敬畏,尚美人和楊美人也對他感激不盡。只是兩位美人生性輕薄,郭皇后被廢以后,兩人更加肆無忌憚,日夜糾纏不休,弄得仁宗沉溺酒色,有時連早朝都不上,后來干脆病倒在床。于是,宮廷內(nèi)外議論紛紛,都說楊美人、尚美人淫蕩成性,妖害君主。閻文應(yīng)見顯示自己忠心、取得皇上信任的時機又來了,就三番五次地勸仁宗要保重身體,棄絕兩位美人。仁宗聽得煩了,就順口說了一句:“好吧!”閻文應(yīng)一聽,即刻來到兩位美人居住的地方,喝令小太監(jiān)把兩位美人強行拉上車子,推出宮外。兩位美人哭泣求情,閻文應(yīng)口稱是奉了皇上的旨意,無人敢違。楊美人還想再見皇上,閻文應(yīng)罵道:“你們這兩個宮廷奴婢,別再癡心妄想了,趕快出宮去吧!”
第二天,閻文應(yīng)向仁宗匯報了這件事,仁宗真是瞠目結(jié)舌,不知以對。但他總不能再讓人把兩位美人請回來,只好承認這種現(xiàn)實,詔令她倆做了尼姑。
仁宗的身體好轉(zhuǎn)后,越發(fā)覺得閻文應(yīng)忠心,朝廷內(nèi)外也都交口稱譽閻文應(yīng)是一位公忠體國的宦官。
自兩位美人被逐以后,仁宗又想念起廢后郭氏來,大有再復(fù)立郭氏做皇后之意。閻文應(yīng)聽了,十分擔心,恐怕郭氏復(fù)立后對自己不利,就想尋機害死她。正巧郭氏偶染小病,閻文應(yīng)就脅迫醫(yī)生,故意錯開藥方,使郭氏的病越來越重,終于致死。醫(yī)生深知其中利害,當然絕不敢說。
閻文應(yīng)害死郭皇后以后,在宮廷之中自然獨霸了天下,上下莫不畏之如虎,其權(quán)勢之大,可以想見。閻文應(yīng)得意忘形,經(jīng)常以權(quán)謀私,并專權(quán)害人,逐漸引起了部分正直大臣的不滿,在大臣們的壓力下,仁宗不得不將他貶為外官,后死于相州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