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智解梁國之圍
- 中外智謀故事(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1413字
- 2014-10-30 14:14:05
公元前154年,以吳王劉濞為首爆發了“七國之亂。”漢景帝拜周亞夫為太尉,命其率軍迎擊叛軍。
周亞夫統軍后,稍事修整,立刻秘密出擊,大軍經藍田、出武關,直抵洛陽,然后攻入滎陽的武庫,行動迅速而隱蔽,猶如神兵天降般出現在前線,使叛軍大感震驚。
周亞夫知道自己雖然師出有名,但兵力寡弱。與叛軍硬拼難以取勝,于是決定聚兵河防,長期堅守,待挫敵銳氣后再做打算。
此時,吳楚叛軍正在猛攻梁國,梁國危在旦夕,梁王數次派使者到周亞夫處請求援兵,周亞夫都假作不理地拒絕了。在拒不出兵的同時,為了尋求更好的決戰姿態,周亞夫派出一支輕騎兵,直趨東北,占領了昌邑,然后筑起又一道防線,加強了防御的縱深。以利于長期堅守。
梁孝王多次向周亞夫求救不成,惱羞成怒,轉而上書景帝,請景帝下圣旨逼迫周亞夫離開現在的防御陣地,前去解梁國之圍。漢景帝礙于親兄弟的情分,不得已,只好下旨,令周亞夫迅速發兵前去解梁國之圍。
漢景帝的使者來到周亞夫的兵營后,高聲宣讀了圣旨,然而周亞夫只是將圣旨接下絲毫沒有發兵救援的意思。使者氣惱地質問道:“周亞夫,你敢抗旨嗎?”
周亞夫恭謹地答:“不敢。”
“那你為什么還不趕快發兵救梁呢?”
周亞夫從容不迫地說:“陛下命我率軍抗敵,給我的是指揮權,而軍隊如何調配,則應視戰場上的具體情況來決定。梁國所處的危急情況我是知道的,梁國尚有五萬守軍。糧草也充足,不出大錯,應該再堅守十日。我大軍雖然士氣高昂,但遠道而來,軍力疲憊,且敵軍強大,不宜決戰,固此先行休整,待尋得良機后,再行出擊。”
使者不滿地說:“難道圣命你都可以置之不理嗎?”
周亞夫決然地說:“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請圣上明鑒。”
使者見周亞夫死不出兵,只好回去復命了。
周亞夫拒不出兵的消息很快傳遍了上下的軍士,也傳到了吳楚叛軍將領的耳中。叛軍將領以為周亞夫怕死懼戰,于是便不再對他嚴加監視,而是放心地猛攻起梁國來。
周亞夫乘叛軍疏于防范的空隙,調動一隊精兵切斷了叛軍的糧道,焚燒了叛軍的糧秣。吳楚聯軍失去了糧草,這才心中恐慌,感到了周亞夫統軍的厲害。叛軍失去了糧草,不能持久,自度只能速戰速決,于是便調回頭來,擺開陣勢,要與周亞夫的軍隊決一死戰。
此時,周亞夫已經數次調動了敵人,贏得了戰爭的主動權。并深知此時叛軍是狗急跳墻急于做困獸之斗。于是堅持不與交鋒,避不出戰。數日之后,使得吳楚叛軍欲戰不能,欲走不甘。周亞夫便巧妙地利用敵軍糧草短缺,軍心不穩的弱點,多次派出輕騎兵于夜間對叛軍進行襲擾,從而使得叛軍士氣低落,斗志盡喪。
周亞夫見決戰的時機已到,卻仍然避不出戰,而是使自己的部隊假造成編制混亂,防御松弛的假象,引誘叛軍主動進攻。吳楚聯軍的統帥早就急于進攻,但一直苦于沒有機會,現在忽然看到機會來了,于是便整頓軍馬,乘夜間殺了過來,企圖一舉奠定勝局。
周亞夫知道自己的大營原本設在營西北,而叛軍卻虛張聲勢地向營東南進攻,肯定是聲東擊西之計,于是便不動聲色地將精兵埋伏在營西北,而以老弱病殘在營東南煙塵滾滾,兩軍將士都在進行全力搏殺,以為周亞夫中計,于是突出奇兵,殺往中軍大營里來,準想,叛軍的行蹤猶如飛蛾投火,被周亞夫的伏兵候個正著,一時間萬箭齊發,殺聲四起,叛軍立刻陷入重圍。
叛軍原本斗志已喪,再加上糧草不足,渾身乏力,如今義陷重圍,根本無心戀戰,只想奪路突圍。于是各自求生,隊形大亂,有的在陣內互相殘殺起來。經一夜激戰,吳楚聯軍遭受到毀滅性的重創,楚王劉濞見大勢已去,只好拔劍自殺了。
梁國之圍遂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