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曹操殺人不見血
- 中外智謀故事(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476字
- 2014-10-30 14:14:05
三國時候,禰衡對曹操非常不滿,經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辱罵曹操,所以曹操對他早有“置之死地而后快”的想法。一次曹操對孔融說:“禰衡這個無賴,實在不像話,太不成體統了,我現在要殺了他,同捏死麻雀和老鼠一樣容易,但覺得這個人有點奇才,遠近的人都知道他的名字,我要是親手殺了他,別人可能會以為我心胸狹小,容不得人,反倒敗壞了我的名聲。荊州的劉表性格很急躁,氣量也很狹小,我若把禰衡送到他那里,他受了禰衡的侮辱之后,肯定會殺了他。那時他就替我出了心頭這口氣。”于是就派了幾個大漢,強行把禰衡挾持上馬,送到南陽。
劉表一下子就識破了曹操的計謀,為了不背上枉殺才子的罪名,他又把禰衡送到其部將黃祖之處。在酒醉之中,禰衡戲罵黃祖,黃祖一怒之下,殺了禰衡。
曹操想殺禰衡,但因禰衡的名聲很大,怕受到輿論的譴責,便設計假手劉表,劉表也十分狡猾,又轉而假手黃祖,但不管轉了幾次手,禰衡還是被殺了,曹操的目的達到了,自己既不用動手,又不承擔殺害人才的罪責。這就是“殺人不見血”的高明手段。
有些人在遇到這種情況時,非要親手割下仇人之頭,方能解下心頭之恨。這與曹操相比就是顯得有些愚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