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漢朝(1)
- 歷史百科(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5356字
- 2014-10-30 13:59:18
鴻門宴
漢元年(前206)十一月,項羽率諸侯聯軍攻取秦地到達函谷關,沒料到有兵守關,不得進入。又聽報告說劉邦趁他在河北同秦軍決戰時,已攻破關中,并派兵駐防,準備稱王,項羽大怒,命令當陽君英布率軍攻破函谷關。項羽隨即帶兵進關(今陜西臨潼),駐扎于鴻門。
當時,沛公劉邦駐軍于咸陽東南的灞上,沒與項羽見面。沛公的左司馬曹無傷派人向項羽密報說:“劉邦打算在關中稱王,要任秦王子嬰為相,還想將秦的全部珍寶據為己有。”項羽發怒,下令犒賞三軍,明日一早出兵攻擊劉邦的軍隊。
項羽有兵四十萬人,停駐在新豐鴻門,劉邦只有十萬人,兩軍實力懸殊,距離也不過四十里。范增向項羽獻策說:“劉邦以前在關東時,貪財好色,可自從入關后,對財物絲毫不動,對美女也不接近。從這些可看出他的志向不小。我命令人觀望,發現沛公頭上的云氣呈龍虎五彩的景象,這是天子之氣。要趕快攻打劉邦,千萬不要坐失良機。”
楚左尹項伯是項羽的叔父,早年與留侯張良私交好。張良此次隨劉邦入關,正在軍營。項伯便趁夜騎快馬飛奔到劉邦駐地,私下通知張良,項羽第二天要進攻沛公,并要張良和自己一起逃離。張良說:“我是代韓王來送劉邦的,如今劉邦有危難,我私下逃走,這是不義的,我不能不報告劉邦。”張良入見劉邦,報告了項伯所說的事。劉邦聽后大驚說:“這如何是好?”張良說:“派兵駐守函谷關的主意是誰出的?”劉邦說:“是一個混蛋建議我守函谷關,不讓諸侯入關,這樣秦地就屬于我了,就可以為王,所以我采納了他的建議。”張良又說:“您估計我們的軍隊能夠抵抗項羽的攻擊嗎?”劉邦茫然地說:“我們的軍力不如項羽,事到如今該怎么辦?”張良說:“這事只能由劉邦親自向項羽說清,說劉邦不背叛項羽。”劉邦問:“你怎么與項伯有如此深交?”張良說:“從前在秦朝的時候,項伯和臣有交往,項伯殺人,臣設法救了他,如今的事幸虧他告訴我。”劉邦又問:“項伯和你誰年長?”張良說:“項伯年長。”劉邦說:“請他進來,我要用兄長的禮節招待他。”
于是張良請項伯入見劉邦,劉邦自己舉杯向項伯敬酒,并定下兒女婚姻。劉邦說:“我入關后,一切如舊,秋毫未犯;吏民造冊存籍,府庫公物都加封,只等項將軍來接收。因此才派兵守關,防備盜賊入侵,還可預防突發變故。請兄長千萬向項羽將軍進言,我在這里日夜盼望項將軍早日來。劉邦不敢叛道義,更無反叛之心。”項伯答應了劉邦,并囑咐劉邦,明天要早點來向項羽謝罪。劉邦答應。項伯于是乘夜回到項羽營中,把劉邦的話詳細地向項羽報告,隨后又說:“假若不是劉邦先擊破關中秦軍,將軍怎能直入關中呢?現在劉邦有入關破秦的大功,不如因此而善待劉邦。”項羽以為項伯言之有理,便答應善待劉邦。
次日清晨,劉邦只帶隨從騎士百余人來到鴻門,拜見項羽,并謝罪說:“我和將軍聯合攻秦,將軍戰于河北,我戰于河南。我自己始料未及先破秦入關,而現在能在這里與將軍會面。現在有小人間隙我和將軍的關系。”項羽說:“這是您的左司馬曹無傷說的,否則,我何至于如此?”
項羽當即留劉邦一起飲酒吃飯。項羽和項伯東向坐,亞父范增向南坐;劉邦面向北;張良西向坐。范增屢次使眼色示意項羽殺劉邦,又舉起所佩戴的玉環,連做三次,要項羽速作決斷,項羽卻默然無任何反應。范增看到情形不對,起身出去叫來項莊,說:“君王為人心腸太軟,不忍心下手。你進帳去,上前向劉邦敬酒,然后就請求在座前舞劍。乘舞劍之時,刺殺劉邦于座上。一定要除掉劉邦,否則,你我這些人都將被劉邦俘虜!”于是項莊進入帳中,向劉邦敬酒,敬酒完畢,項莊說:“君王和劉邦飲酒,軍中沒有可供娛樂的,請準許我作劍舞,以娛賓客。”項羽說:“好!”項莊即拔劍起舞,項伯看出項莊的用心,也拔出劍來舞,多次用自己的身體掩蔽劉邦,使項莊沒有機會刺殺劉邦。
張良看情況不妙,忙起身出帳,到軍門找到樊噲。樊噲問張良:“今天的事情怎樣?”張良說:“十分緊急!現在項莊拔劍起舞,但用心是刺殺劉邦!”樊噲說:“這太緊張了,我進去和劉邦同生死!”于是便帶劍、持盾進入軍門。守衛的兵士交戟阻攔,不讓他進去,樊噲持盾牌掩著身體面向士兵撞了進去,士兵倒在地上,樊噲進入帳中。樊噲面對項羽,睜圓了眼睛,怒視著他,頭發都豎起來,眼角也睜裂了。項羽大吃一驚,按劍而起,大聲問道:“來客是何人?”張良說:“他是劉邦的隨身侍衛樊噲。”項羽說:“壯士!賜他酒!”左右遞過酒,樊噲拜謝,起立,一飲而盡。項羽又說:“賜給他一只豬腿。”左右又送過去一只大豬腿,樊噲把盾覆在地上,把豬腿放在盾上,拔劍切著肉大口嚼起來,接著吞咽下去。項羽看著樊噲,說:“真是壯士!你能再喝酒嗎?”樊噲大聲說:“臣連死都不怕,一杯酒還有什么可推辭的!現在秦王暴虐無度,殺人如麻,用刑最殘酷,天下的人苦痛不堪,紛紛起來反秦。楚懷王和諸將約定:先破秦入咸陽的為王。如今劉邦先破秦入關,把一切財產都封閉,駐守灞上只等大王前來接管。如此的功勞,沒有被封侯,大王卻聽信小人讒言,要殺有功之人。這樣的做法不過是繼暴秦者而已!”項羽無言以對,只說:“你坐!”樊噲便隨張良坐在一起。稍過片刻,劉邦見情勢緊張,便以小解為借口,走出帳外,暗中召呼樊噲也出來。
劉邦出帳后,項羽便派都尉陳平請劉邦回去。劉邦和樊噲商議說:“我現在應該走了,但是出來的時候沒告辭,怎么辦?”樊噲說:“做大事的時候,不必太顧慮小節,大禮當前,無須拘執細小的謙讓。如今人家是刀俎,我們是魚肉,正等待人家來宰割,事情發展到如此地步,還講什么禮節?”于是,劉邦決定立刻逃走,令張良留下向項羽辭謝。張良問:“劉邦今天來時帶了什么禮物?”劉邦說:“帶來白璧一雙,準備獻給項羽;還有玉斗一雙,是贈給亞父的,但看他們正在發怒,我不敢獻,你替我獻給他們吧!”張良答應了。
這時項羽的軍隊在鴻門,沛公的軍隊在灞上,兩地相距40里。劉邦留下車馬隨從,獨自一人騎馬而去,樊噲、夏侯嬰、靳強、紀信等人同行保護劉邦。四人持劍盾從酈上經芷陽,抄小路走,劉邦向張良說:“從這條小路到我駐處不過20里。你估計我到軍中,項羽來不及追趕我時,再進帳向項羽辭謝!”
劉邦走后,張良估計他已到軍營,便進帳向項羽告罪說:“沛公不勝酒力,支持不住,所以沒有進帳向大王告辭就走了。謹使張良奉白璧一雙,拜獻大王足下,玉斗一雙再拜獻大王足下。”項羽說:“沛公此時在哪里?”張良說:“沛公聽說大王對沛公有督責之意,甚為恐懼,故先行至軍中了!”項羽接受了白璧放在座上,范增接過玉斗放在地上,拔劍將玉斗擊碎,既恨又怒的嘆息道:“唉!這些無知之輩,不足以同謀大事!奪項王天下的人必定是劉邦!我們這些人都要做劉邦的階下囚了!”
沛公劉邦回到軍中,立即殺了曹無傷。
韓信傳
韓信是淮陰人,家境貧窮,自己又沒有什么顯著的德行,就沒能被推選為地方官吏,又不能經商謀生,經常依靠別人糊口度日。韓信的母親死了以后,無錢埋葬,他就找了一塊干燥的高地安葬了,準備將來在他母親的墓旁安葬萬家。韓信依靠下鄉南昌亭長的接濟糊口度日,這就苦了亭長的妻子。亭長的妻子于是一大清早起來做飯,在床上把飯吃了。到吃飯的時候,韓信去了,發現沒有為他準備飯食。韓信也知道他們的用意,就自己斷絕了關系而離去。韓信來到城下釣魚,有一個漂洗棉布的漂母見他可憐,就給他飯吃,就這樣過了數十天。韓信對漂母說:“我以后一定重重報答您。”漂母生氣地說:“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不過是可憐您才給飯吃,根本就沒希望您回報啊!”淮陰少年又欺侮韓信說:“你身材雖然高大,喜歡隨身佩帶刀劍,但這是怯懦的表現。”并當眾侮辱韓信說:“你不怕死,就用劍刺我;如果你不刺,就從我胯下爬出來。”韓信凝視了他很久,慢慢伏下身來從他胯下爬了出去。街市上的人都嘲笑韓信,認為他是個怯懦之人。
當項梁渡過淮水的時候,韓信就帶著劍投奔了項梁,居于麾下,沒有什么名氣。項梁敗死后,又投奔項羽,為郎中。韓信幾次向項羽獻策,項羽都不予采用。漢王入蜀,韓信離楚歸漢,仍不得揚名,只做了個管理糧倉的小吏。他后來因為犯法當處斬刑,與他一伙作案的十三個人都被斬首,輪到他時,韓信抬頭仰視,正好看見了滕公,韓信說:“漢王不想要天下了?而竟斬殺壯士!”滕公聽到他的話很驚奇,又見相貌不凡,就釋放了他。與他交談了一番,非常賞識他,于是進言漢王。漢王任命他為治粟都尉,但沒有發現他有什么特別的才能。
韓信曾幾次與蕭何交談,蕭何很賞識他。到了南鄭,將領中有數十人逃亡。韓信估計蕭何等人在劉邦面前幾次推薦過自己,既然不用,也就逃走了。蕭何聽說韓信逃走,來不及向劉邦報告,就親自去追韓信。有人向劉邦說:“丞相蕭何逃跑了。”劉邦聽了很生氣,如同失去左右手一樣。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劉邦既生氣又高興,責罵蕭何說:“為什么你也逃走了?”蕭何說:“臣下不敢逃走,是追逃走的人。”劉邦說:“所追的是誰?”蕭何說:“是韓信。”劉邦聽了又罵道:“將領中逃跑的已有數十人,你都不追;說追韓信,這是騙人。”蕭何說:“那些將領容易求得,至于像韓信那樣,國中卻再沒有第二個人。大王如果只是打算在漢中長期稱王,那就可以不任用韓信;如果決心想爭奪天下,除了韓信就沒有人能與您共商大事的了。這要看大王的決策了。”漢王說:“我也想向東進軍,怎能憂郁地在此久居?”蕭何說:“既然大王決計東進,如果能用韓信,韓信就會留下;如果不能用韓信,韓信終究是要逃走的。”漢王說:“我為了您封他為將領。”蕭何說:“雖然你任命他為將領,韓信還是不會留下來的。”漢王說:“那就任命他為大將。”蕭何說:“太好了!”于是漢王要召見韓信并拜他為大將。蕭何說:“大王素來對人輕慢無禮,現在任命大將好像叫小孩似的,這就是韓信所以要離去的緣故。大王如果決心要任命,就要選個日子,沐浴齋戒,設廣場高臺舉行儀式才行。”漢王接受了蕭何的建議。眾將領非常高興,人人都以為要有一個大將軍了。等到任命大將軍時,發現居然是韓信,全軍都感到驚訝。
韓信拜將以后,就坐了下來。漢王說:“丞相在我面前幾次提到將軍,將軍有什么計策來指教我呢?”韓信推謝了一會兒,就問漢王說:“現在東進爭權天下,主要敵手不就項王一人嗎?”漢王說:“是這樣。”韓信說:“大王估量自己在勇敢、兇悍、仁愛、強壯方面與項王相比如何?”漢王沉默了好久才說:“不如項王。”韓信再次拜謝表示慶賀說:“我韓信也以為大王不如項王。然而臣下也曾侍奉過項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項王厲聲怒喝時,千百人的話都置諸腦后,這樣就不能任用有才能的將領,這只是匹夫之勇。項王見人恭敬謹慎,講起話來細聲細氣,別人患了疾病,他都會流下淚來,把自己的飲食分給病人吃;但到了別人有功應當封爵時,他即便把手中的官印磨得沒有了棱角,仍舍不得給人,這叫做婦人之仁。項王雖然稱霸天下而臣有諸侯,但他不居守關中卻建都于彭城;又違背義帝的約定,把自己親信的人封為王,諸侯紛紛不平。諸侯見項王驅逐義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驅逐他們原來的君主,占有好的地方自立為王。項王所經過的地方,無不遭受破滅,積怨于百姓。百姓不愿歸附,只不過迫于淫威,勉強服從罷了。項王名義上雖稱為霸王,實際上失去了天下的民心,因此說他的強大容易變為衰弱。現今大王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勇武之人,何愁敵人不被誅滅!以天下的城邑封給有功的大臣,何愁大臣不服!率領順從思鄉東歸的義軍,何愁敵軍不被打敗!況且三秦的封王原本都是秦朝的將領,率領秦國子弟已有數年,所殺士卒不可勝計,又欺騙他們投降了諸侯。到了新安,項王用詐騙的手段坑殺秦國降卒二十多萬,唯獨章邯、司馬欣、董翳三人沒有被殺,秦地父老都怨恨這三個人,簡直恨之入骨。現在楚霸王項羽以武力強封這三人為王,秦國的百姓是不會擁護的。而大王入武關時,秋毫無犯,而且廢除秦朝的苛酷刑法,與百姓約法三章,秦國百姓沒有一個不希望大王在秦地稱王的。根據當初諸侯的約定,大王應當在關中稱王,關中的百姓家喻戶曉。可是大王失掉應有的職位而稱王蜀地,秦國百姓無不怨恨。今天大王舉兵東進,三秦地區只要發一道檄文就可平定。”漢王聽了非常高興,自己也以為得到韓信晚了。漢王就聽從了韓信的計劃,部署諸將積極備戰。
漢王舉兵從陳倉東出,平定三秦。漢高祖二年,出函谷關,收服了魏王豹、河南王申陽,韓王鄭昌、殷王司馬卬也都先后投降。漢王又命令齊國與趙國共同出兵攻擊楚國的彭城,漢軍兵敗而歸。后來韓信發兵與漢王會師在滎陽,又擊破楚軍于京、索之間,因此楚軍再也無法西進。
漢王在彭城被打敗以后,塞王司馬欣、翟王董翳就叛漢降楚,齊、趙、魏三國也都反漢,與楚和好。漢王派酈生去游說魏王豹,魏王豹不聽,于是漢王封韓信為左丞相率軍攻擊魏國。韓信問酈生說:“魏王不會用周叔為大將吧?”酈生答道:“用栢直為大將。”韓信說:“栢直是個無能小輩。”就進兵擊魏。魏國在蒲坂設重兵,封鎖了臨晉。韓信就多設疑兵,擺開船只裝作要渡臨晉的樣子,暗中派伏兵從夏陽用木制作了小口大腹罌缶酒器渡河,襲擊魏都安邑。魏王豹大為震驚,引兵迎擊韓信。韓信一舉俘虜了魏王豹,平定了河東,派人請求漢王說:“望增兵三萬,由臣下北平燕、趙,東擊齊,南絕楚國的糧道,西與大王會師于滎陽。”漢王就給韓信增兵三萬,又派張耳與韓信一同東進,攻擊趙、代。攻破了代地,在閼與活捉了代相夏說。韓信攻下了魏、代以后,漢王派人收回了他的精兵,到滎陽抵御楚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