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三國(2)
- 歷史百科(中國兒童課外必讀)
- 王秀芝主編
- 5533字
- 2014-10-30 13:59:18
曹操立即派遣曹洪率兵到洛陽迎接獻帝,但遭到了董承的反抗。當時,楊奉與董承、韓暹都自恃功高,楊與董、韓之間產生了矛盾。曹操暗中讓董昭以曹操的名義給楊奉寫信,說自己可以作為朝廷的外援,讓楊奉放心。楊奉果然中計,上表獻帝任曹操為鎮東將軍,放松了對曹操的警惕。這時,董承與韓暹也發生了矛盾。董承也想借曹操的勢力為我所用,便把曹操招進洛陽,韓暹聞訊逃出洛陽。曹操到洛陽后,朝見獻帝,獻帝隨即任命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參與朝政。
在如何進一步控制獻帝的問題上,曹操向董昭求教。董昭認為就目前的形勢看,曹操如果留在洛陽,多有不利。最佳方案就是把獻帝迎接到許縣。但天子長期在外流亡,最近剛剛回到洛陽,只愿安定,不愿再大動遷都,這樣做不符合民心,希望曹操盡快做出決定。目前楊奉的勢力強大,擁有重兵,最好的辦法是先使楊奉安心。曹操聽從了董昭的建議,立即派使者去見楊奉,得到了他的信任。在安定了楊奉之后,曹操便正式把獻帝遷到許縣,并改許縣為許都。事后,楊奉發現自己上了當,出兵阻止曹操,但為時已晚。楊奉被曹操打敗,無奈之下投奔袁術去了。
從此,獻帝對曹操十分信任,任命曹操為大將軍,曹操開始了他的“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劃,總攬朝政。
官渡之戰
東漢建安五年(200),袁紹與曹操兩大軍事集團對峙在官渡(位于今河南中牟),交鋒對壘,這就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戰役——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發生在曹操與袁紹集團勢力發展的上升期。當時,袁紹占據了冀、青、幽、并四州,在河北地區勢力最為強大。曹操在擊敗張繡、呂布、袁術后,占據了黃河以南的兗、豫、徐等州,力量逐漸雄厚。他還“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漢獻帝迎接到許昌,通過控制皇帝,號令天下諸侯。但從雙方力量對比來看,當時袁紹擁有十余萬精兵,而曹操卻只有數萬兵馬,總體來說,袁紹的實力要強于曹操。
建安四年(199)六月,袁紹發動十萬精兵,戰馬萬匹,準備南下進攻許都,由此拉開了官渡之戰的序幕。
袁紹即將率兵攻打許都與曹操決戰的消息很快傳到了許都,曹操帳下的許多人都認為不易戰勝袁紹,曹操卻說:“我知道袁紹的為人,這個人志氣雖大但缺乏頭腦,外表嚴厲但內心膽小,對人猜忌刻薄而缺乏威信,雖然擁有眾多的軍馬但指揮無方,將士驕傲而政令不一,占有的土地雖然廣闊,糧食雖然充足,卻正好是為我準備的啊。”曹操的一席話,堅定了眾將取勝的決心,于是曹操決定起兵兩萬迎戰袁紹大軍。
八月,曹操首先進軍到黃河北岸的黎陽(今河南浚縣東北),派臧霸率領精兵進入青州一帶,防止袁軍從東面襲擊許都。同時,派于禁率步騎兩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今河南延津北),派東郡太守劉延駐守白馬(今河南滑縣東),防止袁軍渡河南下。九月,曹操回到許都,在官渡設重兵防守,嚴陣以待。為了在作戰中消除后顧之憂,曹操派衛覬安撫關中,又率兵攻打劉備。建安五年(200)正月,曹操占領了下邳(今江蘇睢寧西北),劉備逃走,投奔袁紹。劉備的夫人和部將關羽被俘。曹操擊敗劉備后,立刻還軍官渡。
就在曹操擊敗劉備的同時,袁紹向各地發出了討伐曹操的戰爭檄文。二月,袁紹親率大軍進軍黎陽,派顏良進攻白馬,駐守在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被困,形勢危急。曹操得知后,準備率兵北救劉延。謀士荀攸提出了分兵之計,曹操依計而行。曹操首先率兵向延津進發,假裝做出要渡過黃河襲擊袁紹后方的態勢,袁紹果然中計,立即派文丑向西增援,分散了一部分兵力。曹操乘機率領精兵飛速趕赴白馬,致使顏良措手不及,被降服曹操的關羽斬殺,解除了白馬之圍。隨后,袁紹不聽沮授的勸阻,渡過黃河追擊曹操。袁紹率軍到達延津以南,以文丑為先鋒,向曹操發動攻勢。面對袁紹的攻勢,曹操并不慌張,命令騎兵解鞍放馬,又將輜重丟棄在道路上。眾將不解,只有荀攸領會了曹操的用意。不久,文丑與劉備率領五六千騎兵趕到。眾將驚慌失措,都催促曹操趕忙上馬抵擋。曹操不慌不忙,看著敵軍的到來。當袁紹的騎兵看到曹軍丟棄的馬匹、輜重后,爭先搶奪,頓時亂作一團。曹操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立即命令軍士們向袁軍沖殺,袁軍大敗,文丑被殺。曹軍又追出三十里,斬首數千,收回了全部輜重。袁紹下令退軍至官渡北面的陽武(今河南原陽東南),曹操將軍隊撤回官渡固守。白馬、延津二役,曹操連折顏良、文丑兩員大將,袁軍遭到重創。
八月,袁紹繼續向官渡進軍,依沙堆立營,東西數十里。曹操也分扎營壘與袁軍對峙。九月,曹軍出擊與袁紹交戰,但并沒有取勝,退回大營堅守。袁紹見曹軍不出戰,便命令士兵在曹營外修筑高臺,堆起土山,向曹營內連續射箭,曹兵只得用盾牌遮擋身體。曹操為了應付袁紹的這種行為,命工匠連夜趕造出了一種霹靂車,向袁軍發射飛石,將袁軍的高臺擊毀。袁紹見狀,又命令士兵挖掘地道襲擊曹營,曹軍也積極想辦法,在營內挖地溝以應對袁軍。袁曹雙方相持月余,曹軍兵少,而且糧草將盡,士卒疲憊,曹操憂心忡忡,準備撤回許都。他寫信給許都的荀彧征求意見,荀彧勸說曹操要抓住有利時機,不要輕言放棄。荀彧的回信,增強了曹操繼續戰斗下去的信心和決心,他一方面尋機與袁紹決戰;另一方面積極尋找方法,解決糧草問題。
正在曹軍乏糧之時,曹操聽說袁紹的幾千車糧草即將運達官渡,他立刻派遣徐晃和史渙前往攔截押運糧草的韓猛。韓猛被打敗,袁軍四散而逃,袁軍的這幾千車軍糧被徐晃等人全部燒毀。袁紹聽到這個消息后,痛惜不已。十月,袁紹再次派車押運糧草,這次他派遣了淳于瓊等人率領一萬多士兵,將糧草屯積在袁軍大營以北四十里處的烏巢。沮授建議袁紹加強防范,袁紹不聽。許攸建議袁紹派遣一支輕騎兵趁夜晚突襲許都,袁紹也沒有聽進去。此時,正好傳來了許攸在鄴城的家人犯法而被審配扣押的消息,許攸一怒之下,暗地里逃出袁營,投奔了曹操。許攸向曹操獻出了夜襲烏巢的妙計,曹操立即采納,讓曹洪、荀攸留守官渡大營,自己親自率領步騎五千人,連夜向烏巢進發。曹軍到達烏巢后,曹操立即命令士兵放火焚燒糧屯,霎時火焰沖天,袁軍大亂。這把火燒毀了袁紹賴以生存的糧草,也毀滅了袁紹稱霸天下的雄心壯志。大火一直燒到天亮,淳于瓊倉促應戰,大敗而退。袁紹得知后,只派出一小股部隊解救烏巢,而派張合、高覽率主力攻打曹軍官渡大營。面對袁軍前來烏巢的增援部隊,曹操指揮軍隊,殊死拼殺,大破烏巢守軍,淳于瓊被斬殺。此時,張合、高覽二人,聽說淳于瓊兵敗被殺,又聽說袁紹對他們二人開始起了疑心,便在陣前投降了曹操。曹操乘勢向袁軍發起了全面進攻,袁紹全軍大潰,袁紹和他的兒子袁譚只帶了八百多騎兵,倉皇逃往河北去了。
袁紹逃回鄴城后,又與曹操進行了幾次交鋒,均以失敗告終。由此,袁紹一統天下的夢想破滅了,他在悔恨和憤怒中,吐血而死。袁紹集團與曹操集團之間進行的官渡之戰,經過一年多的對峙,以曹操的全面勝利而結束。曹操以兩萬兵力,大敗袁軍十萬軍隊,是我國歷史上以弱勝強、以少勝多的典型戰例。
此后,曹操繼續出擊,徹底消滅了袁氏軍事集團,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又北征烏桓,統一了北方。
青梅煮酒
東漢末年的群雄割據締造出眾多英雄豪杰,劉備便是其中之一。劉備在群雄中崛起,經過艱苦經營,建立了三國中的蜀漢政權。劉備,字玄德,是當時的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縣)人。據說他是西漢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后裔,所以在他發跡后,時人都稱他為皇叔。雖然他是漢室宗親,卻沒有享受到皇室的待遇。劉備出生時,家道已經中落,在他很小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迫于生計,他與母親靠賣鞋織草席為生。劉備十五歲的時候,開始外出求學,與劉德然、公孫瓚一同拜在當時的名士盧植門下,與許多同齡人結交成了好朋友。東漢末年黃巾起義爆發后,劉備得到了中山富商張世平、蘇雙的資助,組織了一支義兵,跟隨鄒靖鎮壓黃巾起義立下了戰功,被朝廷任命為安喜(今河北安國西北)縣尉。這是劉備首次踏入仕途。劉備當官勤勤懇懇,但當時的督郵卻橫行霸道,處處為難劉備,劉備一怒之下,鞭打督郵,棄官不做了。
劉備棄官后,又加入了朝廷的軍隊。由于在下邳鎮壓起義軍有功,他被任命為下密縣丞,但不久又辭官不做。此后,他又任高唐縣尉、縣令,還與關東群雄一道討伐董卓。由于戰敗,劉備又投奔了中郎將公孫瓚。公孫瓚上表劉備任別部司馬,讓他與青州刺史田楷一起守青州,防御袁紹,劉備因功被封為平原縣令、平原相。當曹操包圍徐州,攻打徐州牧陶謙時,陶謙曾求救于田楷,田楷與劉備一起前往相救。此時的劉備已經擁有了一支小數量的軍隊,陶謙又送給劉備四千丹楊兵,劉備趁機脫離田楷,依附了陶謙。曹操撤兵后,陶謙表薦劉備為豫州刺史、在小沛(今江蘇沛縣)屯駐。陶謙死后,麇竺、陳登等人準備迎接劉備任徐州牧,他才百般推托,在陳登、孔融等人的勸說下,他才接受了徐州大印,領徐州牧。后被朝廷拜為鎮東將軍、宜城亭侯。
呂布被曹操打敗后,前來投奔劉備,劉備讓呂布屯于小沛。袁術對劉備自領徐州牧的做法十分不滿,于建安元年(196)攻打劉備,爭奪徐州。面對袁術的攻勢,劉備命張飛守下邳,自己率軍迎敵。此時,呂布乘機偷襲下邳,張飛敗退,劉備妻兒被俘。劉備聞訊,急忙回軍救援,戰敗改駐海西(今灌云、灌南縣一帶)。后劉備向呂布投降,呂布納降了劉備,讓劉備屯駐小沛,進攻袁術。袁術派紀靈進攻劉備,劉備向呂布求援。呂布轅門射戟,使雙方罷兵。不久,劉備又召集了萬余兵馬,實力漸漸恢復。呂布認為劉備對自己造成了威脅,便出兵攻打小沛,劉備敗走,投奔了曹操。曹操任命劉備為徐州牧,還給了劉備一支軍隊,屯駐小沛,抵抗呂布。
建安三年(198),呂布聯合袁術,派高順、張遼進攻劉備,劉備戰敗,跟隨曹操返回許都。曹操對劉備非常賞識,認為他是一個英雄,表薦劉備為左將軍,出則同車,坐則同席。建安四年(199),劉備跟隨曹操東征,消滅了呂布。
劉備雖然依附曹操,但其心不小,對于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早已厭煩。又見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把持朝政,劉備對此頗為不滿,更增加了他與曹操的離心力。漢獻帝劉協也不滿于曹操專權,暗中與其岳父董承密謀誅殺曹操,劉備也加入到這次行動中。為了掩人耳目,劉備天天在家種菜。劉備的部將關羽、張飛對他的這一舉動十分不理解,劉備對他們說:“我之所以天天種菜,是為了防范曹操的耳目。我認為曹操遲早會懷疑我,這里不是久留之地。”果然,曹操經常派人來窺探劉備的動靜,見劉備天天種萊,無心政事,也就暫時放松了對劉備的警惕。
一天,曹操見到青梅熟透,酒意大發,便派人請劉備過府飲酒,劉備不知何意,只得赴約前往。酒席宴上,曹操對劉備說:“我看當今天下的英雄,只有你和我啊!袁紹之流,不足道啊!”劉備聽罷,以為曹操知道了他參與密謀之事,嚇得手中的筷子掉在了地上,正好此時天空中打了一記響雷,劉備趁機對曹操說:“圣人說‘迅雷風烈必變’,果然如此啊。一個震雷的威力,驚得我如此啊!”曹操見狀不禁冷笑數聲,劉備暗自慶幸,躲過了這一劫。這就是著名的“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
不久,劉備擺脫曹操的機會到了。袁術欲北投袁紹,曹操決定派兵攔截袁術。劉備向曹操請求承擔攻擊袁術的任務,趁機逃走,擺脫了曹操的控制。當時,袁術已病死,曹操立即命令劉備返回許都,但劉備已然不聽曹操驅使,一方面乘機攻占下邳,殺死徐州刺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自己率軍駐守小沛;另一方面派遣孫乾與袁紹等割據勢力聯合,起兵反曹。曹操派兵攻打劉備,但都沒有取勝。
建安五年(200)正月,董承等人密謀誅殺曹操,事敗被殺,曹操東征徐州,劉備大敗,關羽及劉備的妻子被曹操俘虜。此后,劉備投奔袁譚、袁紹。官渡之戰中,袁紹派劉備率軍與劉辟會合,騷擾曹操。曹操派曹仁攻打汝南,劉備戰敗。劉備欲脫離袁紹,勸說袁紹應與劉表聯合。
官渡之戰后,劉備投靠荊州牧劉表。劉表親自到郊外迎接,待以上賓之禮,讓劉備屯于新野(今河南新野縣)。劉表對劉備雖然表面上待之以禮,實際上對他心存顧忌。劉備來荊州數年,劉表沒有給他任何機會。劉備自發跡以來,先后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沒有固定的地盤,沒有一定數量的軍隊,連年顛沛流離,過著寄人籬下的生活。
三顧茅廬
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諸葛氏是當時瑯邪的大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諸葛亮的父親諸葛圭,東漢末年曾任泰山郡丞。諸葛亮幼年便失去了父母,由叔父諸葛玄撫養。袁術任命諸葛玄為豫章太守,諸葛亮便與其弟諸葛均隨叔父到豫章赴任。不久,東漢朝廷又派朱皓任豫章太守,諸葛玄無力抵抗,無奈棄官到荊州投奔劉表。諸葛玄死后,諸葛亮便帶領親屬移居到襄陽以西二十里的隆中隱居起來,過著躬耕田間的生活,以維持生計。諸葛亮非常好學,師從于襄陽名士司馬徽,并與避亂到荊州的崔州平、徐元直、石廣元、孟公威等名人結成好友。諸葛亮熟讀經書,他讀書與當時大多數人不一樣,不是拘泥于一章一句,而是觀其大略,喜歡吟誦《梁父吟》。他通曉天文地理,精通戰術兵法。他志向遠大,常自比管仲、樂毅,雖在田間,但胸懷天下,非常關心當時的時事政治。諸葛亮在隆中積累力量,等待著識馬的伯樂發現他,以酬壯志。
建安十二年(207),劉備“三顧茅廬”,懇請二十六歲的諸葛亮出山。在隆中,劉備與諸葛亮第一次見面,向諸葛亮求教統一天下的大計,諸葛亮精辟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州、益州作為根據地,利用地理上的優勢,安撫西南少數民族,對外聯合孫權,對內加強自身的政權建設,等待時機,命一得力上將率領荊州軍馬北上南陽、洛陽,劉備親自率領益州軍馬北上關中,兩路出兵北伐,奪取長安,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就是著名的《隆中對》。
諸葛亮這一精辟透徹的分析,使劉備頓時豁然開朗,他終于看到了前途的光明。劉備懇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欣然答應了劉備的請求,從此走出隆中,輔佐劉備創業,從此劉備的事業開始出現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