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覆水不收
- 經濟學經典名言的智慧(超值金版)
- 牧之 趙凡禹
- 3112字
- 2014-10-29 17:04:34
如果一項開支已經付出并且不管作出何種選擇都不能收回,一個理性的人就會忽略它。這類支出稱為沉沒成本(sunk cost)。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普通人(非經濟學家)常常不計算“機會成本”,而經濟學家則往往忽略“沉沒成本”——這是一種睿智。
——約瑟夫·斯蒂格利茨
國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后漢書》
名言解讀
在經濟學中,“沉沒成本”的概念是指已經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我們可以這樣理解:當一項業已發生的成本,無論如何努力也無法挽回的成本就構成了沉沒成本。生活中,人們在決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不僅是看這件事對自己有沒有好處,而且也看過去是不是已經在這件事情上有過投入。我們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也稱為沉沒成本。
例如,如果你預訂了一張電影票,已經付了票款且假設不能退票。此時你付的價錢已經不能收回,就算你不看電影錢也收不回來,電影票的價錢算作你的沉沒成本。這場電影可能有兩個結果:一是你付錢后發覺電影不好看,但忍受著看完;二是你付錢后發覺電影不好看,退場去做別的事情。
在兩種情況下你都已經付錢,所以應該不考慮這件事情。如果你后悔買票了,那么你當前的決定應該是基于你是否想繼續看這部電影,而不是你為這部電影付了多少錢。此時的決定不應該考慮到買票的事,而應該以看免費電影的心態來作判斷。經濟學家們往往建議選擇后者,這樣你只是花了點冤枉錢,而如果選擇前者你還要繼續受冤枉罪。
可是在生活中,往往有些人不是這么理性,他們總是為了已經付出的成本斤斤計較,就像上了一艘錯誤的船一樣,明知是錯的,卻還硬著頭皮走下去不肯悔改。拿得起就要放得下,往往成為一句空談。放下已經沉沒的成本,如果遲遲走不上正確的道路,那么遲早會被已經沉沒的過去拖垮。勇敢的人敢于向過去告別,不管是不忍回首的錯誤也好,還是曾經的輝煌也罷,只有勇敢地放下沉沒的過去,你才能開創新的局面。
故事佐證
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家喻戶曉,成為了英語學習的代言人。看到他如今事業蓬勃發展,個人魅力與日俱增,誰想得到小時候他是一個性格特別內向、連打醬油都膽怯的孩子呢?他并不是天生就會一口純正流利的英語,也是靠后天自己努力才成為了業界的翹楚。
他在高中時候的學習成績并不理想,甚至有過退學的念頭,上了大學之后,他在大一大二也多次補考英語。面對這種情況,很多人都會選擇放棄,因為他會覺得自己就是不行——以前一直都不好,以后怎么會學好呢——這些人總是會懷疑自己,認為以前不行,以后肯定也不行,永遠走不出自己過去的陰影。
可是李陽沒有被過去的不理想牽絆,反而成了他前進的動力。他并沒有把自己當成一個英語很弱的人來看,他從來只向前看,把自己的努力放在每天的瘋狂練習中,并且堅信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夠搬開這座“山”。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大一大二英語還是弱科的他,大四的時候已經開始出入各種場合做起翻譯了。實現這種飛躍,他的努力自然是最關鍵的因素,但是如果他沒有徹底拋開過去的失意,他的成功也許會是永遠到不了的“下一站”。
李陽曾說他的家庭教育是打擊式的,家長總是說他這不行那不行,這無疑給小孩子的自信心造成很大的影響。然而他沒有在這些壓力和懷疑中沉淪、自暴自棄,而是勇敢地走出了陰影,去追逐自己的理想。當多年以后他成為了社會名流,與當年判若兩人的時候,他的父母看到他的表現很驚訝地問:“那真的是李陽嗎?”
昨天的你和今天的你可以判若兩人,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這個例子不正說明了不拘泥于歷史和慣性的人定會大有作為嗎?不管幾經失敗也好,不管別人懷疑你也罷,只要認定了自己的方向,就不要為既往的失敗與懷疑而傷悲甚至放棄,只有勇于沖出束縛的人才能大有作為。
我們都要由昨天走到今天,再由今天走向明天。很多時候,我們站在今天,卻總是對昨天念念不忘,并不是說昨天與自己無關,而是很多時候,為了自己能夠生活得更好,不要總是對昨天念念不忘,不管昨天你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都已成為過去式,雖然它會對你的今天和明天有所影響,但已不能成為最終的決定因素。所以要嘗試著忘記昨天,別為昨天而哭泣。昨天已成為沉沒的過去,請勇敢走出來,開創新的局面。
走出過去的陰影并不容易,可是走出過去成功的光環更難。誰都不愿意放棄已經取得的成就,去未知的世界里冒風險。可是有些勇敢的人這樣做了,他們獲得了更大的成就。
比爾·蓋茨是眾所周知的商業奇跡的締造者,是一個數字英雄,是年輕人心目中的偶像,更是一個懂得選擇方向的人。他一生中所做的最重要的選擇莫過于退學。剛剛20歲的比爾·蓋茨就對計算機十分感興趣,他深信,總有一天計算機會像電視一樣走入千家萬戶。他堅定的信念,不但打動了自己,還打動了伙伴,打動了父母,獲得了事業上和精神上最寶貴的支持。哈佛大學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學府啊!而考上哈佛大學的比爾·蓋茨卻在大三時,毅然決然地選擇了離開,去闖一番屬于自己的天地。這不是一般人能夠下的決心和勇氣,也只有敢于下這樣的決心和勇氣的人,才可能成為非凡的人物!試想一下,假如比爾·蓋茨依然在哈佛深造,學習課本上千篇一律的東西,也許就不會有我們今天所熟悉的Windows系統,也不會有商界的微軟奇跡了。
比爾·蓋茨曾經說過這樣一句激動人心的話:“人生是一場大火,我們每個人唯一可做的,就是從這場大火中多搶救一點東西出來。”本著這種人生短暫如花火的信念,他及時地決定所要放棄的東西和所要選擇的東西,不僅改變了自己一生的軌跡,也改變了世界。
世界上有幾個人有這樣睿智的思維呢?人的欲望是那樣無窮無盡,在過去所取得成果之上,很少會有人放棄那些曾經擁有的鮮花和掌聲,那些曾經擁有的名譽和地位。
曾子墨出生于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從人大附小、附中一直讀到人大。她不是最用功的,卻一直是成績最好的學生。1992年赴美留學,1996年以最高榮譽畢業于美國新罕布什爾洲的達特茅斯大學(長春藤盟校之一)。畢業后加入國際著名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先后在紐約總部及香港分公司參與完成超過700億美元的企業收購及公司上市項目。2001年底加入鳳凰衛視擔任財經節目主持人,主持的欄目包括《財經點對點》、《財經今日談》和《鳳凰整點播報》,成為著名的美女主播和最受歡迎的財經節目主持人。
在摩根斯坦利的日子,她與另外幾個美國同事做了一整年的BP(英國石油)和美國AMOCO(阿莫科)石油公司的合并項目,讓她備覺滿足。在紐約拼了兩年后,子墨決定到摩根斯丹利的香港分公司繼續工作。此時,正值鳳凰衛視準備在香港上市,摩根斯坦利與其他很多大的投資公司都在與“鳳凰”接觸,希望爭取到這個項目。于是,為了擺脫千篇一律的生活方式,自愿來到香港分公司的曾子墨開始對鳳凰衛視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認識。此時,她對讓自己身心俱疲的工作也有了重新的思考,希望有個新的開始,可是,這個新起點在哪里呢?
曾子墨給自己放了足足四個月的假,背上小小的行囊,只身到西藏旅游。某一天,子墨與曾經打過交道的一位鳳凰衛視高層領導通電話時聊及自己的人生經歷和感悟,突然想起自己是否可以加盟“鳳凰”,做她心儀已久的媒體工作。于是,三個月后,子墨已經作為鳳凰衛視的財經主播,把自己的專業和興趣完美地結合在了一起。
如果沒有放棄輝煌的過去,曾子墨也不會擁有更美好的未來。人的一生,面臨的選擇很多,可走的路也很多,略微遲疑、猶豫不決、踟躕不前,都會導致我們遠遠落后于生命的軌跡,所以我們必須要看清方向,認準方向,方向找對了,就是一個成功的開始,而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如果你放不下過去,無疑就是拒絕了新的成功。
聰明者敢于放棄,精明者樂于放棄,高明者善于放棄。勇敢地對已經沉沒的成本說再見,迎接你的是新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