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卿,孤那份請立軍府以總江北役兵的上書,你以為如何?“
舟上,陳伯宗撣了撣袖上的白雪,終于拋出了今日的正題。
程文季偷偷看了眼遠(yuǎn)處岸上的妻子,口中只是奉承道。
“殿下此策仿北面二國,得其利又去其弊,文季以為甚善。”
見程文季不欲多言,陳伯宗卻向他這局中之人,故意追問道。
“少卿不怨家中部曲盡歸于國?”
程文季知曉這是太子在試探邊將心意。
他的父親程靈洗麾下現(xiàn)今正有數(shù)千私兵,若是朝廷皆收之,于程家而言,確有切膚之痛。
然而如今天子勝齊,賞罰得宜,私兵之屬,便或此際由朝廷盡收之,亦無人敢抗。
他由是垂首緩緩言道。
“今至尊大威在身,賞罰有信,且得軍士之心,江北諸將或私有怨聲,而終不敢違命也。”
他復(fù)又抬首看向陳伯宗道。
“不知至尊現(xiàn)今意如何?”
陳伯宗見得程文季此間態(tài)度,總算明了了改革的困難。
對于那些會(huì)損害自身利益的新政,即或是君主心腹之臣,亦會(huì)有怨懟之情。
改革,果然當(dāng)須因情勢而為之。
他拍了拍程文季的臂膀,示意他一同下船。
到了船下,他才終于言道。
“上意亦如此。”
盯著程文季的雙眸,他鄭重道。
“茍欲天下一統(tǒng),國之權(quán)柄,不可再歸于私門。”
聞得此語,程文季終于醒悟太子今日邀己夜游之意旨。
他當(dāng)即躬身言道。
“如此,文季,請先歸程氏私屬。”
—————
天嘉六年(565年)正月。
重安縣公,領(lǐng)四百戶蔚珍縣國侯程靈洗,上言國事安平,請盡歸其部曲四千余人于朝廷。
陳蒨得書嘉之,為之加戶一百,詔以江北荒田配其軍士,一人配田一百五十畝,以為安置。
又仿北國之制,每一千二百人置一軍府,府主稱伏波校尉,位七品,副府主稱折沖校尉,位八品。
以二校尉并其從吏,理其操練,上番赴役等事,令之略如周、齊府兵制度。
其府下軍士,盡罷租調(diào)勞役,每歲但服軍役二月,在軍之月,月給口糧二石,軍賜絹帛折錢八百文。
二月。
令行,江北眾將麾下士卒聞之群情騰躍,諸將無奈,皆上表請歸麾下私屬于軍府。
于是,盡收江北諸將私屬凡二萬余人,又征諸軍北伐有功之精壯,合前之?dāng)?shù),凡四萬三千余人,于江北置伏波府三十六所,以統(tǒng)御之。
又令伏波府軍士入防建康,號為中軍銳士,以榮耀之。
至于江北其余軍士,則皆營屯田,無戰(zhàn)事時(shí),以其十分之七事屯墾,十分之三備軍事。
其田所獲,四成入官。
其軍士當(dāng)值,月得軍賜絹帛折錢三百文,供給口糧二石。
自是,江北軍耗漸省,而將士亦安樂不亂。
三月。
陳蒨罷揚(yáng)州、東揚(yáng)州,分為十郡,以十郡太守直隸朝廷,進(jìn)十郡太守班品一等,令十郡官吏勸農(nóng)桑、修水利、理戶口。
四月。
陳蒨罷巴州入郢州、罷東衡州入衡州,二州皆置通判。
豐州晉安太守兼東寧縣令司馬申上書,請擊流求土國,捕奴仆。
是時(shí),東寧金山年貢沙金,值錢逾億,東寧縣府買礦奴數(shù)千,晝夜采之,尤以為不足。
陳蒨于是加司馬申七品略遠(yuǎn)將軍,升東寧縣為東寧郡,以其為太守,付兵二千,令其擊流求土國。
—————
齊河清四年(565年)。
二月。
陳國遣使至鄴都。
陳太子伯宗獻(xiàn)胡皇后金絲真珠裙袴,甚華美。
胡后常穿此裙示宮人,夸耀富麗,宮中妃嬪皆慕之,時(shí)時(shí)請高湛賜給珍玩佳物。
齊國宮室用度由是愈奢,靡費(fèi)難止。
陳太子又貢江南馴象二頭,齊帝高湛甚喜愛之,常置巨象于龍舟上,泛舟鄴都東湖,以示眾臣天命所歸。
鄴都,東湖。
“仁綱能為眾卿度此南象之輕重否?”
高湛面向群臣,以手搖指馴象,對面前一個(gè)生得頗為俊俏的半大孩童言道。
那孩童有些靦腆,側(cè)頭打量著眼前的江南巨象,腦中著不停搜索著,來時(shí)東宮從臣教給自己的言語。
他名叫高緯,年十歲,正是當(dāng)今這齊國的太子。
半晌,他憶起了從臣的言語,仍是有些靦腆地努力大聲言道。
“稟至尊,兒稍知其法。”
他看到自家阿父僵硬笑容軟化了許多,心頭一松,繼續(xù)言道。
“請置此南象于龍舟之上,刻其水痕所至。”
“再置物舟上,使水至其痕。”
“稱量其物,即可知巨象之輕重。”
高緯抬袖擦了擦額上的虛汗,努力站直了身子。
他確信自己沒有背錯(cuò)。
“太子聰睿絕人,至尊之幸,天下之福也。”
人群之中,散騎常侍祖珽,不待眾人反應(yīng),便第一個(gè)挺身而出,贊頌起太子的德行聰慧。
其余大臣,皆是心中暗道一聲,祖孝征好不要臉,自是相繼也很不要臉地稱頌起天子與太子的賢明來。
聽罷眾人的好話,高湛哈哈大笑,將高緯順勢攬?jiān)诹松磉叄蛉撼佳缘馈?
“我兒今日能稱南國之象于舟中。”
“他日亦能握南國之君于掌中。”
“我兒智且明。”
“來日當(dāng)寄天下而與之也。”
對高湛的話,眾臣皆未已為意。
翌日,鄴都開始流傳一則太子稱象的坊間故事。
故事中,才藝絕人,以機(jī)智見稱的散騎常侍祖孝征為皇帝稱象之問所難。
無奈,只得求助于年僅十歲的太子。
孰料,太子談笑間,便釋了祖孝征之難,解了皇帝稱象之問。
鄴都市井之人,多以此事有趣,并不為信,只其中一二深信太子聰慧過人。
又有文士暗示,此事乃是三國魏武時(shí)故事,魏武曹操曾以愛子曹沖稱象,而后曹沖早亡,今日皇帝行此事,是有意廢太子高緯而立其弟高儼。
此論一出,鄴都之內(nèi),私議紛紛。
三月。
高湛離鄴赴晉陽。
三月初六。
彗星現(xiàn)。
太史奏書言,“彗星現(xiàn),除舊布新之象,當(dāng)有江山易主。”
祖珽隨之上書,“皇帝雖御天下,未為極貴。”又附北魏拓跋弘禪讓之事于書后。
暗示皇帝當(dāng)禪讓于太子,使太子繼嗣之事坐實(shí),以免萬一早亡,兄弟篡位。
高湛從之。
三月二十四。
齊大將軍婁睿坐事免官,其軍權(quán)入于宮中。
四月二十四。
齊帝高湛傳帝位于齊太子高緯。
群臣尊高湛為太上皇帝,仍總國政。
又改元天統(tǒng),以示天下之權(quán)仍在上皇。
散騎常侍祖珽,建議有功,拜秘書監(jiān),加儀同三司,為高湛及胡后所重。
鄴都小民聞之,皆以為此時(shí)高緯繼嗣正應(yīng)都中前時(shí)流言,皆言天命早歸。
高湛得其計(j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