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4章 和親

天嘉五年(564年)八月。

建康,臺城,中書省。

陳伯宗端詳著手中那張由蕭引理好的北伐開支文書,眉頭緊鎖。

自去歲十二月到今年四月,陳國實際動員了十一萬八千的兵力進行北伐。

在五個月的戰爭中,北伐軍共耗糧二百一十三萬石,耗絹布等物折錢六億三千萬。

北伐戰損二萬二千人,購棺、及撫恤等支出折錢二億五千萬。

又有賞功支出折錢三億二千萬。

五月之后,陳蒨在江北設五都督,募淮南本地義兵合原北伐軍共置兵十四萬四千。

江北軍鎮草創,需由江南運糧、供錢,又有北齊俘虜兵三萬需養,三個月以來,又耗糧一百二十四萬石,其余支出折錢二億三千萬。

以上合計,自去歲十二月北伐軍興至今,北伐一事,共耗糧三百三十七萬石,余物折錢十四億三千萬。

而用兵之前,陳國的府庫存糧僅二百八十萬石,余物折錢僅八億七千萬。

若不是北伐軍在北齊淮南的石鱉屯繳獲了八十萬石軍糧,今日的陳軍已經斷糧。

若沒有北伐軍在江北上交的折錢約三億的貨物,以及尚書省提前向鹽場征收的全年鹽稅三億,今日的陳國已經破產。

為了應付接下來北齊可能的軍事反撲,仍在壽陽前線總督江北眾軍的陳蒨,已經有了在江北販賣官身,籌措軍費的計劃。

而今日,陳伯宗讓蕭引整理國家財政收支,也是得了陳蒨旨意,要預先定下今歲十月秋稅的加征數額。

覽過文書,陳伯宗沉默良久,終于問蕭引道。

“蕭公,我朝去歲錢糧收支幾何?”

蕭引對這個問題早有準備,答道。

“我朝承前梁之政,于民稅斂實重。”

“粗計一戶人家老小五口,略均天下之數,則一戶稅米十五石,稅絹布等物折錢五千文。”

“而轉輸之事多所耗損,我朝雖有六十萬戶在籍,然則稅入府庫之數,只當三十萬戶。”

“以十一月秋稅入庫計一歲收支,則去歲時,國家承平二載,歲入米二百四十五萬石,余物折錢十六億四千萬。”

“租調之外,又有鹽、酒稅三億,平州貢馬折錢一億,東寧金沙折錢六千萬。又有各軍屯墾收糧一百五十萬石。”

“合計其數,則去歲入米三百九十萬石,余物折錢二十一億。”

“去歲除百官俸祿、常賜、及軍人用度等支出后,國家存米九十萬石,余物折錢五億五千萬。”

說到這里蕭引止了言語。

他的第一句話其實便已表明了態度,百姓困苦,希望太子不要為了取悅皇帝而過度加征。

陳伯宗自是明白了他的用心,只是點了點頭,便接著道。

“王師北討,大軍在外,用度實大,而今用兵只八月,便竭我數年之積蓄。”

“蕭公以為今秋征稅,當加派幾何,方可供軍需?”

陳伯宗這是把難題扔給了蕭引,他知道蕭引既然出言規勸,一定已經先有了自己的計略。

蕭引果然有備,一聞得此問,便即刻答道。

“今秋征稅,當慮明歲用度,以淮上動兵十萬人四個月為限。”

“若今冬淮上兵動,則欲平今歲用度之虧空,當加征糧、物折錢十八億之稅。”

“若今明二歲不必動兵,則使明歲江北諸軍屯田畝,以省資費,如是則僅需加征糧、物折錢十一億。”

“前時至尊已致書齊主請和,今周人或將舉大兵攻齊,臣以為與齊和議之事或可得行。”

“今歲不若暫加稅六成,稍補國用,至若淮上動兵,則可先加鹽稅,以充軍資。”

陳伯宗聞言思慮良久,終于嘆道。

“江南之民甚苦,今日且先勞之,他日我必有報償。”

“孤將從蕭公之議。”

——————

陳伯宗于是在同蕭引將秋稅加征的名目逐條明晰了后,便將此計劃報入了壽陽。

數日后,陳蒨贊成其事的詔書回送建康。

與之同歸的,還有一份齊帝高湛請與陳國和親、結盟的國書。

高湛在國書中表現得非常誠懇。

他表示自己有一女,聰慧貌美,謙和知禮,與陳國太子甚為般配。

他又表示河北富庶,淮南之地于齊國而言如同雞肋,然而畢竟是其兄高洋所取,不可輕棄。

不過如果陳伯宗愿意同自己的女兒結親,那他高湛便是未來南朝天子的婦翁、長輩,淮南之地便可作為嫁妝送給陳國。

而陳國若是與齊國結了親,得了淮南之地,便應該和齊國一起對抗周國。

周國在長安竊取北朝前魏的神器,又在江陵屠戮南朝前梁的皇帝宗室,實在是人神共憤,天理不容的邪惡盜賊,應當由陳、齊這兩個繼承了南北正統的正義同盟,共同消滅。

屆時,陳國取得荊襄、巴蜀,齊國取得關中、河西,兩國以秦嶺、淮河為界,天限南北,永為翁婿姻親,必然是天下萬民的一樁大幸事,功德無量。

不得不說,這份來自鄴城的國書,言辭懇切,姿態低微,且勾畫的未來看起來十分美好。

以至于陳伯宗看完,還以為是高湛被陳軍在淮南的勝利嚇破了膽。

好在陳蒨附在國書之后的一張字條,卻告訴了他,北齊態度的轉變,另有原因。

那字條上,雖只寫了兩行字,但搭配著與國書一同送回的那條已經通過的加稅方案,實在是透露出了極多的信息。

第一行是。

“周伐齊,兵二十余萬,突厥寇齊,控弦十余萬。”

這是在告訴陳伯宗,北齊現在自顧不暇,有傾覆之危。

而他將這份輕量加稅方案與這消息送回,則在暗示陳伯宗,他已無對齊用兵的想法,希望陳伯宗支持他,達成對齊和議。

第二行是。

“韜光養晦,弄假成真。”

這八個字,則更是微妙。

韜光養晦等于是陳蒨直接說自己不會再往北打了,接下來將會在淮南、江南蓄養民力。

而弄假成真,則表明了陳蒨對接下來陳國戰略方向的態度,即與齊國假戲真作,先做假盟友,再做真盟友,對周對抗,向西發展。

同時,這幾個字,其實也表達了陳蒨希望陳伯宗能主動接受和親之事的態度。

這些話語,陳蒨此刻都不便明白說出。

畢竟,在這個時代,通常只有弱國才會娶強國的公主。

若此事成行,對陳國實在是一件有傷顏面的事情,而對齊國來說,則是找回了些許丟失淮南的顏面,和親一條,屬于是同陳國達成和議的前提之一。

在這件事上,陳蒨需要得到陳伯宗的支持,否則他若是不顧陳伯宗意見,一味強壓,弄不好會橫生枝節。

好在,清楚了此時陳國財政正處于崩潰邊緣的陳伯宗,并沒有反對他的意思。

北周皇帝宇文邕尚能為國事求娶突厥公主。

而今求娶齊國一女,便能為國家、百姓省去數億軍需。

丟掉面子,獲得里子,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

齊河清三年(564年)八月。

陳帝陳蒨為太子伯宗求婚于齊。

齊帝高湛悅,準其婚,以其兄高演之女養為己女,封壽陽公主,以示嫁女即聘以淮南地之意。

九月。

陳安成王陳頊與齊任城王高湝同赴淮上大舟,二王共立國婚之約,又宰牛羊為誓,取輿圖劃分疆界,約定共滅周國。

議成,齊帝高湛征太尉段韶急赴晉陽備周兵。

是月,陳帝陳蒨振旅而還,雖還,未罷壽陽行在,以尊崇齊帝之女,又示北國保境守土之心。

淮上稍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淮阳县| 平舆县| 新蔡县| 怀来县| 长兴县| 肥西县| 五原县| 白城市| 昆山市| 天台县| 浮山县| 昂仁县| 蒙自县| 德庆县| 海口市| 淄博市| 安庆市| 昌平区| 介休市| 大丰市| 栾城县| 孝感市| 永新县| 婺源县| 澎湖县| 天柱县| 建瓯市| 天全县| 共和县| 九江市| 武功县| 确山县| 富川| 镇坪县| 铁岭县| 大埔县| 汝州市| 改则县| 巴林右旗| 汶川县| 高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