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天授
- 南陳帝業
- 擅長裝死
- 2318字
- 2023-06-03 23:51:28
天嘉五年(564年)四月。
經歷巴州、合肥兩敗,損兵十萬的北齊,暫時失去了渡淮南下的能力。
時值春深水漲,陳軍水師沿淮河上下巡游,已經牢牢掌握住了淮河的制水權。
此時,西路陳軍勢如破竹,連破北齊義陽、光城等地,基本將淮河上游的齊人驅逐到了淮北。
中路陳軍則在控制潁口后,順流而下配合東路陳軍,接連攻下濟陰、陽平、盱眙等城。
四月十七日,齊軍在淮南最后一座大型據點——涇州——被陳軍攻克。
至此,整個淮河以南的郡縣,或戰或降,幾乎已經完全被陳國所掌握。
南朝陷于北齊十一年之久的淮南之地,終于光復!
而今淮河水漲浪急,至少到九月汛期結束之前,陳國都不用擔心齊兵南下。
是以,趁著這個南北息兵的間隙,陳蒨借著此次大勝得來的威望,在陳國內部進行了大刀闊斧的制度改革。
他先將淮南江北原本的十幾個州合并成了安、羅、壽、合、徐五州。
又將江東的南徐、南豫、北江、吳四州并入了揚州。
而那些裁撤小州后多出的官吏,陳蒨也沒有棄用。
刺史被陳蒨按陳伯宗的建議充作了大州的副長官—通判,負責分理州務、監督刺史,防止刺史尾大不掉。
從官府吏,則是通過陳國官方在新設各州舉行策論考試,擇優留用。其中不合格者,亦可留做計吏,由官方供給衣食,幫助地方官府清查人口、田產。
陳蒨又下令在新設的六州新設州郡學校,收各郡縣士族及庶人大家子弟入學,罷六州中正官。
并詔令自天嘉八年以后,將以學校科考的成績來作為選官用人的參考。
這一系列的行政改制雖然看似十分劇烈,但由于只在陳國控制力最強的三吳及新取的淮南之地推行,是以各處固然有不少雜音,然而終究不能阻止新政推行。
在這之后,陳蒨又調整了淮南的軍事防御體系。
以章昭達都督安州、程靈洗都督壽州、吳明徹都督徐州、黃法氍都督合州、華皎都督羅州。
而五都督之上,還有陳蒨在壽陽的皇帝行在,作為居中調度的最高軍事架構。
到六月,南陳的江淮防御框架基本搭建完成。
其中,壽州置十三軍,兵額三萬九千,都督駐壽陽。
安州置十七軍,兵額五萬一千,都督駐義陽。
徐州置九軍,兵額二萬七千,都督駐淮陰。
羅州置三軍,兵額九千,都督駐齊昌。
合州置六軍,兵額一萬八千,都督駐合肥。
整個江淮間共置兵十四萬四千,占到此時陳國總兵力的七成還多,五都督的直接領導者陳蒨,則借由此戰成為了陳國最大的軍頭。
若到冬日來臨,陳蒨還能帶領淮上兵馬再勝齊軍一場,則來日,他將有能力在建康,掀起一場深刻入骨的改革,一場無人能夠反抗的改革。
有人歡喜,自然有人憂愁。
—————
齊河清三年(564年)。
三月。
齊帝高湛以淮南新敗,頗不自安。
下詔頒行《齊律》,以示群臣百姓振作之心。
齊太師、彭城王、高湛的庶兄高浟,素有賢名。
本月,高浟在鄴都,忽有盜賊數十人入其家,擁其為主,欲奉為皇帝,高浟不從,身死。
于是,高氏宗室中有賢名者,皆多自污,以示天子絕無異心。
四月。
齊太尉段韶至淮北,整理東南、豫州二道兵事,得兵只六、七萬人,府庫存糧不過三十萬石。
段韶以為入冬之前,不宜南渡,否則此時舉兵必用中原之兵、糧,中原兵糧既空,若秋冬周人來攻,則河南難守。
高湛畏懼周兵,準段韶之奏,命其集淮北兵、糧,十月南征,又加段韶太師。
五月。
淮北盛傳,陳人發大舟載齊人淮北降卒數萬渡海入遼東,配給田宅及夷人婦。
淮北齊軍戰心略失,時有家貧無田者逃入陳境。
段韶斬市中軍中亂言者,殺數十人,流言乃止。
六月。
陳帝陳蒨遞國書于淮北,言南朝淮南故土已復,無復北窺之意。
且言淮南租賦已免十年,齊國若復淮南,勢必再免租賦,淮南于齊,實為負累,不若棄之。
又言周人在西,高麗在北,俱為兩國外患,陳齊不若罷兵,分割周與高麗南北之地,永為盟好。
段韶此時多獲南方情報,已知陳蒨英睿,大得將士之心,陳國又置兵十五萬于淮南,憑江河之利,極難圖取。
又恐自己用兵淮南不力,為朝臣所誣。
于是段韶得獲報書之后,立時移書鄴都,請高湛處置。
高湛此時又復日夜歌酒,無心國事,亦有同陳國講和之意,只是礙于臉面,還想再賭上一賭。
便將陳人的國書留在了宮中,并不答復。
是月,天象有異,不利君王,高湛恐懼,殺其兄高演之子、故太子高百年,以為厭勝。
鄴城之中又傳突厥、周人聯合,將再犯國境,高湛于是與近臣頻議與周、陳和議之事。
其時,周權臣晉國公宇文護之母在齊國。
高湛命人先遣宇文護之姑入長安,意在與周國言和通好,以令齊國能夠專注于淮南用兵。
然則,關于未來的一切總是會在人們的意料之外展開。
—————
周保定四年(564年)
四月。
齊人淮南敗報入長安,周國眾臣群情大震,皆上書言齊國虛弱,今歲當更舉大兵伐之。
宇文護不能止,于是下令南北各軍修兵甲,以備兵事。
六月。
齊人遣使送宇文護之姑入長安,欲以在齊國的宇文護之母為籌,換得周齊和平。
宇文護性至孝,有意迎母歸國,便勸服諸將,詐為和議。
是時,朝議洶洶,皆竊言宇文護因私廢公。
宇文護威望大損,于是頻發書至鄴城,問歸母事,甚急。
七月。
齊帝高湛迫于宇文護書信中聯合突厥、南陳,將自南、北、西三面攻齊的戰略訛詐,不顧朝臣反對,堅持送還了宇文護之母。
月末。
宇文護之母閻氏入長安,周國舉朝稱慶,周帝宇文邕為之大赦,并為之持家人禮,甚尊重之。
八月初一。
經歷了朝中諸將與突厥使臣的輪番催迫,周國大孝子大權臣宇文護終于“萬般無奈”地下達了伐齊的命令。
—————
天嘉五年(564年)。
八月。
淮南,壽州,壽陽城。
散騎常侍韓子高侍立在皇帝陳蒨身側。
陳蒨憑靠著城樓上的欄桿,手里抓著一卷帛書,正遠眺著淝水上施網打魚的船夫。
韓子高默默地凝視著陳蒨的背影,如今的皇帝,鬢上,竟已滿是白霜。
良久,許是看得累了,陳蒨終于轉過了身,他那張俊朗未失的面孔之上,正掛著韓子高許久未見的微笑。
他舉起手中的帛書,歡欣言道。
“子高,周人聯突厥攻齊。”
“齊主請與我約婚姻,結盟好。”
“淮南,不會再丟了。”
“朕,終是,不必再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