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陳律
- 南陳帝業
- 擅長裝死
- 2050字
- 2023-06-07 23:51:46
周保定四年(564年)。
八月。
晉國公宇文護發關中、巴蜀二十四軍,及左右廂、羌、胡等從兵二十萬攻齊。
以柱國楊忠領兵萬余出沃野,接應突厥。
以大將軍權景宣領山南兵六萬為南路軍,出南陽,擊齊豫州(今汝南)。
以少師楊檦領河東兵二萬出軹關為北路軍,擊齊懷州(今沁陽)。
以柱國尉遲迥領關中精兵十萬余為中路軍,出潼關,擊齊洛陽。
九月。
陳、齊聯姻之事報入長安,公卿朝議數日,以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當仍按原策行之。
獨減權景宣之領兵為三萬,留余兵于后,以防備陳人西侵。
周帝宇文邕于是授宇文護斧鉞,命其總督眾軍,又親赴沙苑慰勞出征將士。
十九日,眾軍始發。
宇文護隨中路軍后,坐鎮潼關,以總軍事。
——————
齊河清三年(564年)。
八月。
河北大水,百姓死于水害者甚眾,農田亦多為洪水所侵害。
又報周國將發兵眾聯突厥來攻。
齊帝高湛不得已,從近臣和士開等所上和親之策,致書江南,約為婚姻。
陳人于是請和,為太子求婚。
高湛先殺故太子高百年,不欲使高演后嗣再留國中,遂以高演之女高善德為壽陽公主,以和親陳人。
公主年方五歲,高湛以其幼弱,于是謂陳人,當先立婚書盟約,待公主稍長,再行婚嫁。
此實為緩兵之策。
陳人皆從之,兩國于是和好。
九月。
陳、齊既和,而周人將逼。
齊帝高湛于是親往獄中見故蘭陵王高長恭。
高湛命從人攜宮中餐酒,同往囚室。
前時,高長恭以合肥之敗,下獄削爵。
然而高湛亦慮兵事之上,齊國宗室無人堪用,是以雖名已囚系高長恭,其實不加枷鎖,奉衣食如故,其府中妻子用人,俱以舊禮待之。
故而蘭陵王雖在獄中,亦感其恩德,此間得聞周人入寇,常有報國之心。
齊帝高湛既入囚室,抱蘭陵王大哭,言下獄削爵之事,實為朝廷諸大臣所迫,并非本意,故而特命人以故禮待之。
蘭陵王感動,聞言哽咽,淚流滿面,聲言此間周人入寇,愿乞為軍中一小卒,馬革裹尸,以報國家。
高湛不答,請高長恭同飲宮中佳釀。
酒酣,高湛又泣言今歲大水及送女割地之事,辭甚悲切。
又言宗室無人,國家危難至此,竟無一人可堪任用。
言罷,高湛終于矚目蘭陵王,言唯望蘭陵王勿計前嫌,請為之釋罪復職,望其再為朝廷用使。
蘭陵王感動從之。
于是,高湛盡復其官爵地位,又命人美飾、宣揚此事。
蘭陵王貌美心壯,素得人心。
而今高湛釋其舊罪,用為將軍,并以之抗御外敵。
晉陽兵士聞之,多言天子有人君之度,甚賢明。
高湛舊日之惡,由是稍隱,河東將士遂多有戰斗之心。
爾后,高湛又遣十二使臣出巡東方受水患之州郡,其中受災嚴重之地,皆免今歲租調。
士民聞之,皆有衛國守土之心。
齊境之內,人心稍安。
十八日。
突厥兵十余萬,入寇幽州,殺掠百姓甚眾。
其兵飽掠十數日,方引兵越長城北還。
邊將數報突厥騎卒仍沿長城馳走,恐或再越邊墻入寇。
是以齊國長城沿線雖有士卒二十萬人,亦不敢輕易調動南下。
閏九月。
二十日。
周將尉遲迥圍洛陽。
周齊國公宇文憲、同州刺史達奚武、漢州總管王雄領兵數萬駐在洛水之北的邙山,以扼齊人援軍。
突厥兵十余萬,再度入寇幽州,大掠。
二十三日。
周將權景宣圍豫州。
二十九日。
周將楊檦輕兵冒進,為齊將婁睿伏擊于懷州,大敗,于是降齊。
捷報入洛陽,守城齊軍斗志愈堅,周軍久攻難下。
十月。
初五日。
齊帝高湛遣使至陳國,請遣兵為豫州解圍,事成,則以淮北城陽郡酬之。
其時,陳國方加秋稅,府庫財貨既多,陳帝陳蒨又欲聯齊御周,是以助之。
十三日。
陳蒨遣鎮西將軍章昭達、安州刺史周炅領兵二萬援齊豫州。
十八日。
周炅襲破周軍后隊,周將權景宣懼失歸路,解圍班師。
陳軍南還,以兵數千助守城陽郡城,并不歸國。
城陽郡自是歸陳國。
二十一日。
周將尉遲迥攻洛陽一月,不能克。
遂命左右眾軍于洛陽東面大道筑長墻,阻擋齊國援兵。
復命眾軍一同攻洛陽。
—————
天嘉五年(564年)十月。
建康,臺城,嘉德殿。
覽過了江北、揚州及平州新近奏報的戶口狀況,陳蒨今日興致頗高。
今歲新取的淮南并先前的江北五州,竟有百姓二十九萬七千戶,一百四十八萬五千口。
今秋,在揚州清查隱匿民戶,又增六萬余戶,四十萬口。
而遼東平州,在送去三萬齊人戰俘之后,亦終于有了進行戶口統計的能力。
清理之下,算上齊人降卒與新羅人遺孀婚姻后結成的新戶以及陳軍士卒,整個平州,現今是五萬九千戶,二十九萬四千口。
與往歲戶口通計之,則整個陳國治下,現今當有百姓一百零三萬八千戶,五百一十八萬八千口。
比之南朝全盛時的前宋戶口,亦不遑多讓。
不得不說,此次北伐淮南,陳國所獲實大。
只要再多給他一些時間,陳蒨有把握將這些百姓治理得很好,并為陳伯宗留下一個充實的國庫,和一支強大且忠誠的軍隊。
只是。
“咳”“咳”
靜謐的大殿之中,陳蒨的數聲咳嗽,顯得極為刺耳。
捶了捶胸口,陳蒨不由得搖了搖頭。
恐怕沒有數年光陰給他慢條斯理的經營了。
明歲,便讓奉業元服罷。
若是,這病癥明歲愈發劇烈,便令他為我監國亦好。
陳蒨揉了揉有些疲累了的眼睛,將御案上的那卷書頁合上。
魏晉以來,江南律令混亂,百姓頗受其苦。
在可能是最后數載的生命里,他陳蒨要為這南國的蒼生立法。
陳國的百姓可以沒有他這個恢復故土的皇帝。
但絕不可以沒有一部簡明扼要的法典。
法者,強國之基也。
但愿。
這部陳律。
能夠在他手中修成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