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張華見過吳建的范總后,肖俊信心大增;跟石斌商量后,他們決定周五再上一次內(nèi)審會,由石斌去集團,親自給朱云霄匯報,爭取一次拿下。
同步的,吳州剛掛的五塊地,他們已經(jīng)完成了初步的立項,現(xiàn)在正在設計部那邊做強排方案,預計周四能出來。方案出來了,還需要整理一下,等周五李淵在的時候,向李淵做個匯報。
周五上午,石斌一早便匆匆去了上海集團總部,等著下午內(nèi)審會,向朱云霄匯報機械廠的項目。
肖俊則和市場部的鄭云、設計部的方靜等人一起,向李淵匯報吳州這批地的方案和測算。
其實內(nèi)心來說,肖俊并不是很在乎方案里的細節(jié),他只關(guān)心容積率有沒有做滿,以及有沒有做極致的高低配;至于戶型和排布,讓鄭云去糾結(jié)吧。
好在上午的時候,李淵的心情似乎還不錯,并沒有因為實際戶配與市場部意見有所出入而發(fā)火,也沒有因為匯報時方靜有些緊張說錯話而罵人,會議室中其樂融融。
最終,只有兩塊地需要進行簡單的修改和優(yōu)化,另外三塊地可以直接按此方案進行深化和測算了。
走出會議室,肖俊松了口氣。
鄭云趕上來,道:“你們老大今天去集團啦?”
肖俊邊走邊道:“是啊,今天最后一次匯報了,勝敗在此一舉?!?
因為吳州有明顯的限價,因此招拍掛的地相對簡單,最后摳摳成本就行了。但聯(lián)合勾地的項目,能走到這一步的,卻是不多,不管對哪家地產(chǎn)公司而言,都不能小視。
鄭云拍拍他的肩道:“怎么樣,有信心沒?”
肖俊笑道:“這種條件,集團要是再不同意,我就不知道,集團還能拿什么樣的地了?!?
鄭云已經(jīng)知道了他們?nèi)墙ǖ氖虑椋仓懒耍詈罂梢杂蓞墙ㄟM行兜底,完成商業(yè)的建設,對此他也覺得沒什么風險了。因此,一聽肖俊的話,他便贊同道:“那是。提前恭喜肖老板喜獲寶地,哈哈,等著你請吃飯啊。”
“哈哈,沒問題。”嘴上這么說,但肖俊其實心里還是很忐忑。一方面,這個項目,自啟動以來,都是他在主動推進。在目前吳州公司在售項目接近清盤的情況下,李淵作為區(qū)域公司負責人,對機械廠的項目居然沒有表現(xiàn)出一點的熱衷,也沒有向集團爭取一下認可。
而且,隨著國家調(diào)控的加強,公司的融資越來越難,資金越來越緊,這個時候,他實在不知道集團有沒有充足的資金,愿不愿意來做這個項目。
但他現(xiàn)在什么也做不了,只能靜靜等著石斌下午從集團傳來的消息。
楊勇和唐冰似乎也知道肖俊內(nèi)心的焦灼,但都毫無辦法,只能悶著頭寫報告。
終于挨到下午。
肖俊與集團的李凌浩保持著實時溝通,知道了他們的項目排在第二個,大概兩點半開始,估計三點應該能結(jié)束。
他坐在電腦前,看著屏幕,思緒卻不知飄向了哪里。
他理了理這個項目的前前后后,想著萬一石斌在會前突然想到什么要打電話問他。
他焦急地等待著,腦中的弦緊繃著。
不管是對于萬融吳州公司來說,還是對于肖俊個人來說,他們都已經(jīng)一年沒有拿地了。
投資部的價值不在于項目賣得多好,品質(zhì)做得多好,服務做得多好,只在于為公司拿了幾個項目。
一年沒有拿地,在這個行情下很普遍;但這不是理由。
他已經(jīng)三十二歲了。
在地產(chǎn)行業(yè)里,已經(jīng)處于危險的邊緣——若三十五歲還無法進入管理層,則職業(yè)生涯基本止步。
每年大量的優(yōu)秀的管培生進入公司,分布于公司的各個角落,每個老員工隨時可能被取而代之。
若再也沒有業(yè)績作為支撐,他以后的路該怎么走?
就這樣恍恍惚惚之間,兩點半到了——石斌該進會議室了吧。
三點了——石斌該出來了吧。
三點半了——發(fā)個信息吧。
肖俊在三點半的時候,給石斌發(fā)了一條微信,問了一下最終的決策意見。
石斌心里也清楚肖俊為了這個項目,跟市場部、成本部,包括法務的小姑娘,爭論了不知多少次,對這個項目寄予了多大的期望,因此他倒也爽快,直接回了個電話過來。
肖俊看到他的來電顯示的時候,心里便有一股不祥的預感——若是集團同意獲取,只需要回復幾個字就行了。而特地打電話過來,說明不是一句兩句能說清的。
果然,只聽到了不到兩句,肖俊便能明顯感覺到石斌語氣的異樣。他們沒有說太多,短短兩分鐘,石斌便把電話掛了。
放下手機,肖俊一陣失神。
果然希望越大,失望越大。
被他寄予厚望的機械廠項目,就這樣被集團否決了。
他環(huán)顧四周,見大家都在看著自己,眼神中有各種莫名的光芒。
他忽然感覺到有點壓抑,便起身往辦公室外面走去,邊走邊在他們的小組群里發(fā)了條信息。
他來到樓下的星巴克,點了三杯飲料,便坐在角落里看著外面來來往往的行人,默默發(fā)著呆。
不多時,楊勇和唐冰也到了。
他們坐在肖俊的面前,面面相覷,一時不知該如何開口。
半晌,楊勇開口道:“俊哥,石總怎么說?”
肖俊凄慘笑道:“朱總還是堅持自己的意見,對張華不放心。他堅持要張華前期要投至少一千萬到項目里,要不然他無法相信張華以后的履約能力?!?
唐冰急道:“不是已經(jīng)有吳建愿意幫他墊資代建了嗎?吳建的實力他們還懷疑嗎?”
肖俊道:“朱總不是懷疑吳建的實力。他懷疑的是,吳建是否真能簽下這份協(xié)議?吳建畢竟是國企,他們會不會愿意為了做一個總包,便墊資三個多億去建一個商場?萬一以后張華不還錢,他們把商場拿在手里有啥用?他們又不會運營。”
楊勇和唐冰相顧無言。
如果硬要這么說,那肖俊實在是也沒轍。而且公司硬要張華掏一千萬出來,憑肖俊對張華的了解,這也確實無法實現(xiàn)。
肖俊不愿把這些負面情緒過分傳遞給楊勇和唐冰,聊了一會兒便讓他們先上樓去,自己繼續(xù)在樓下坐會兒。
窗外遠處的天邊,太陽還在揮灑著金光。
窗外偶爾走過幾個人,也是行色匆匆,都不愿在陽光下暴露太長時間。
肖俊盤點著入司以來所經(jīng)歷的一切,包括項目的推進、部門的交圈、同事的交流、團隊的管理等等,他不知道這一切,對他日后的職業(yè)生涯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
他本是個干勁十足的人;為了一個項目,他甘愿加班到凌晨四點;他甘愿放棄與家人團聚的周末時光;他也甘愿喝到爛醉如泥。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便是——為了項目,一切都是值得的。
但是在他接到石斌電話的一刻,他感覺到實在是太累了。
都說干投資的人,具備老板思維——不是計較于具體項目的實施和執(zhí)行,更多的還需要從宏觀方面去考慮問題。
整個萬融吳州公司目前在售兩個項目,存貨不足十萬平米,年內(nèi)就會全部清盤;但是手上卻沒有一平米的土地儲備。這意味著,一旦這兩個項目賣完,中間會出現(xiàn)斷檔,這期間公司這么多員工,除了工程部需要完成項目施工,其他的各部門,都將無事可干。
這個時候,上到集團朱云霄,下到吳州公司總經(jīng)理李淵,都應該對這個事實看得很清楚。按理說,他們作為領(lǐng)導,才更應該為此感到緊迫。
而具體到這個項目,從項目信息來源,到后期的項目談判,跨部門溝通協(xié)調(diào),都是肖俊一個人在推進。他費了無數(shù)口舌,走了無數(shù)流程,最終便只得了這么一個結(jié)果。
這個項目肯定不完美——只有當張華現(xiàn)在捧出三個億過來給萬融共管,才能算完美。但肖俊覺得,所有的風險點,都已經(jīng)閉環(huán)。先期不用萬融掏一分錢,如果張華能搞定他所承諾的,那么合作才會生效,這一切對萬融沒有任何風險和責任。
既然集團已經(jīng)做了決策,那肖俊便也不想再堅持了。
這個項目,耗費了他太多的精力,他該緩一緩,換個心情。
他想了想,深深嘆了口氣,撥通了邱明的電話。
不一會兒,邱明來到了他的面前。
他把這個機械廠這個項目的情況給邱明大概介紹了一遍。
按照行規(guī)來說,即便萬融不要這個項目,肖俊也不該把這個項目推給邱明。
所以,肖俊把項目情況簡單介紹一遍之后,特地說到:“這個項目,你要是覺得還行,特別是我剛說的那個關(guān)鍵點,你們要是能夠接受,我可以把對方老板介紹給你。在你們最終簽署合作協(xié)議之前,你們談成什么樣,都不用告訴我,我也不會參與到里面去?!?
邱明從肖俊的眼睛里看出了深深的疲倦,他也知道肖俊把這個項目推給自己,便真是徹底放棄這個項目了。
他深深點點頭,道:“我明白。好了,別難過了,不就一個項目嘛?你看我,這都多久沒有新項目了。這個項目不管成不成,我都要多謝你呢?!?
邱明既然已經(jīng)下來了,便陪肖俊多待了會兒,直到四點多鐘,邱明公司有事,才匆匆上樓去了。
肖俊又坐了會兒,剛準備起身上樓,便收到了邱明的信息,表示他們公司覺得由總包單位墊資代建可行,讓他引薦一下合作方的老板。
肖俊沒想到他們公司做事這么爽快,便先給張華去了個電話,委婉地把他們公司的意見傳達過去,同時又出于對朋友的幫忙,幫他引薦另一家大公司。
張華跟肖俊談的時間很長了,與肖俊關(guān)系也還不錯,而且他已經(jīng)引薦了吳建的董事長,本以為十拿九穩(wěn)的事,沒想到最后竟然沒成。
他有意跟肖俊好好說說這事,但他似乎正在外地出差,有事脫不開身,便在電話里跟肖俊約好了下周回吳州再面談,先不考慮跟其他人合作的事。
肖俊早已料到張華不會那么容易善罷甘休的,心里嘆了口氣,只好等下周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