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舌尖到鼻腔,賞盡千香萬味
咖啡令人愉悅的風味,皆以香氣、滋味與口感呈現。鑒賞咖啡的揮發香氣要靠嗅覺,水溶性滋味要靠味覺,滑順要靠舌腭的觸覺來感受。若能善用嗅覺、味覺與觸覺,品嘗每杯咖啡,神奇感官將帶你進入千香萬味的奇妙世界;若不善加開發,任其鈍化,喝咖啡無異于暴殄天物。
任何一杯未調味的黑咖啡,只要淺嘗一口,即能感受到四大滋味:酸、甜、苦、咸。其中,酸味主要來自咖啡的水溶性綠原酸、奎寧酸、檸檬酸、蘋果酸、葡萄酸(酒石酸)、乙酸、甲酸、乳酸、乙醇酸等30多種有機酸,以及無機的磷酸。但有機酸不耐火候,烘焙時大部分會被熱解,深焙豆的有機酸殘余量較少,所以酸味低于淺焙豆。
咖啡的甜味主要來自焦糖化反應(碳水化合物的褐變)與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碳水化合物與氨基酸相結合)生成的水溶性甘甜物質。咖啡的苦味主要來自水溶性的綠原酸降解物、酚類以及蛋白質的炭化物。咖啡的咸味則來自水溶性鈉、鋰、鉀、溴和碘的化合物。
不少人懷疑咖啡居然有咸味,但用心品嘗,就會發覺咖啡的咸因子無所不在,恰似用水稀釋后若隱若現的食鹽水的滋味。印度尼西亞、印度的阿拉比卡,以及非洲的羅布斯塔常有此味。另外,太濃或烘焙過度的咖啡,也容易凸顯咖啡的咸味,重焙濃縮咖啡豆尤然。
鑒賞咖啡終究要喝入口,因此常讓人誤以為咖啡的萬般風味盡在液化的滋味中,其實,酸、甜、苦、咸的水溶性滋味,只占咖啡整體風味的一小部分而已。少了嗅覺香氣的互動與加持,咖啡喝起來會索然無香,充其量只有酸、甜、苦、咸四種單調的滋味,有滋味卻無香氣。
同理,少了嗅覺的配合與運作,百香果、蘋果和水蜜桃吃起來就剩下酸甜的滋味,迷人的水果香氣全不見了,食欲肯定大受影響。因此,光靠舌頭的味覺是不夠的,還須有嗅覺的相乘效果,才能喝出咖啡或吃出水果的千香萬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