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德經新解
- 劉君祖
- 1836字
- 2022-08-11 09:20:24
第九章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
功成身退,天之道。
持守太多,進一步就過滿了,不如滿之前,趕快停止。器具錘擊,打磨得太銳利了,容易折斷,反而不易長保鋒利。
金銀財寶堆滿家中,沒辦法守得住。富貴了還以此驕人,就自己遺留禍患了。
大功告成,急流勇退,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持”,持守;“盈”,滿溢。持守太多,進一步就過滿了,不如滿之前,趕快停止。這里老子是以盛水做比喻,說明任何事情持盈保泰很難,由泰極到否來反而來得快。依常理來說,當人已經擁有某些東西時,他會想辦法持守住,希望永遠維持,不希望得而復失。而且,我們往往擔心自己擁有的東西太少,期望擁有更多,這就容易“盈”。人心也是一樣,像驕傲就是一種心態上的“盈”。為什么《易經》說“亢龍有悔”?因為“盈不可久也”。東西已經裝那么滿了,還要再往上加,不就爆掉了嗎?人心不足蛇吞象。所以,《易經》說“莫益之,或擊之”,不要一心想為自己獲益,否則打擊從哪里來都不知道。一個人一輩子該得到的名和利,可能都是有定數的。如果超過了,就會傾覆,最后連本帶利都丟掉。老子說“不如其已”,就是警告這些人,趕快停下來。千萬不要讓貪心的欲望膨脹,恰到好處就行。
“揣而銳之,不可長保”,“揣”,錘擊。器具錘擊打磨得太銳利了,容易折斷,反而不易長保鋒利。這兩句是以打磨器具作比喻。我們要打磨一個利器,都想使之更尖、更鋒利。實際上,更尖更脆弱,很難保持鋒利。
“揣而銳之”就是“挫其銳”的反面。但是,人往往不愿意“挫其銳”。人的欲望,往往是獲得了,還要更多,賺了錢,還想賺更多的錢。想辦盡法,讓自己更有鋒芒、更犀利,結果給自己帶來了滅亡。像秦朝丞相李斯被腰斬前,對他兒子說:“吾欲與若復牽黃犬俱出上蔡東門逐狡兔,豈可得乎?”(《史記·李斯列傳》)
“金玉滿堂,莫之能守”,金銀財寶堆滿家中,沒辦法守得住。人擁有的金銀財寶太多了,一方面會遭到他人的覬覦,另一方面,自己也會因為生活奢靡,以致最后敗光。所以,一個人擁有再多的財富,也不能一直保有。常常是創業者留下金山銀山,守業者就敗光光。
“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富是有錢,貴是有勢。富貴了還以此驕人,就是給自己遺留禍患。如果人富貴了還驕傲,不僅是給自己,甚至還會給自己的親人留下無窮的禍患。這完全不能怪別人,是自找的,就像《易經·解卦》所說的“負且乘,致寇至”“自我致戎,又誰咎也”?你要怪誰呢?“咎”還會傳下去的,遺禍無窮。你的富貴已經讓人羨慕了,還在夸耀,那就是找死了。我的老師常常說“肉要埋在飯底下吃”,這樣才香。不要得了便宜且賣乖。
“功成身退,天之道”,大功告成,急流勇退,這才合乎自然的道理。這就像四季循環一樣,夏天不會賴到秋、冬,該退就退。“功成身退”,又有《易經》遁卦的概念,人如懂得“遁之時義大矣哉”,功成了就會退隱山林,不再自惹麻煩。
老子這一章是勸告世人莫貪財寶、莫戀富貴,要學會功成身退。這個階段結束了,就要帶動下一個階段的開始,或者下一代接著再跑,不要讓自己的欲望無限膨脹,或者戀棧。要認識到,不管離開誰,地球都照轉,不是什么事都非你不可。同時還要因為自己的帶動,能夠啟發下一代,甚至比你做得還好。你的階段終了,啟動了下一階段的開始,這個是無私。然而在現實中,很多人自己這一圈跑完了,他不會想讓下面的人開始,或者不想讓出位置,給下面的人機會,還想再跑第二棒。他心里大概在想,我結束了,大家都應該結束了,下面的人不會再比我干得精彩了。
從《易經》的角度來說,《說卦傳》有一段話說得很有道理:
“帝出乎震”,開始跑;“齊乎巽”,然后發光了;“相見乎離”,你不是一個人干;然后“致役乎坤”,你也卷起袖子,也跑下去,為大家服務。“齊乎巽”,就是提示你不要太標榜、凸顯自己,不要變成別人的“尤”,要跟大家一樣。參加團體,絕對沒有特殊化。“齊”有“平等”之意,“巽”有無形低調之意,這樣才能更加合作;下面你就“相見乎離”,這個世界不是只有你,離卦代表網絡,大家都在網中,都要發光的;“致役乎坤”,大家都來服務;然后是“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坎”;最后要收了,就叫“成言乎艮”。這就是“終萬物,始萬物”,推陳出新。“艮”代表退,只有退才能讓下面的往前發展得更好,才能夠再“帝出乎震”。樂曲終了曰“成”,已經曲終了,要收了,就要換一個調子了,讓下一支新曲譜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