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懂另一半:從溝通差異到弦外之音
- (美)黛博拉·泰南
- 613字
- 2022-08-10 16:16:39
關鍵在于理解
如果成年人是在成長的過程中通過相互獨立的同齡社交世界習得溝通方式的,那么兩性間的交談就是一種跨文化交流。雖然每一種風格就其本質而言都可以進行有效溝通,但是風格的不同會導致誤解。從跨文化的角度看待兩性間的對話,我們就可以合理地解釋為什么交談者之間會存在互不滿意的情況,而不必指責任何一方有錯或不正常。
了解這兩種風格的差異性并不會使其消失,卻能避免我們彼此妖魔化和互相指責。理解為何我們的父母、朋友甚至陌生人會采用那種行為模式,可以讓我們獲得安慰,縱使我們仍然不會以他們那種方式看待事情。這樣做能使我們的世界變得更為親切、熟悉。此外,讓他人明白我們為什么這樣說話和行動,可以保護我們免受他人的誤解和批評。
艾麗絲·沃克(Alice Walker)②在討論她的小說《我家族的廟宇》(The Temple of My Familiar)時解釋說,小說里的一位女性愛上某位男性的原因是她看到他有“一只什么都愿意聆聽的耳朵”。沃克評論說,雖然我們可能會認為他們是因為性吸引力或別的什么力量而墜入愛河的,“但其實我們在尋找的是一個能傾聽我們的人”。
我們都想要被聆聽,這是對我們最重要的事,但不是我們唯一想要的。我們還希望獲得理解——希望交談對象能聽懂我們想要表達的東西,明白我們的意思。在對兩性使用語言的方式有了更多理解后,我們自然就會更少說“你怎么就是不懂”了。
①歐文·戈夫曼(1922—1982),美國著名社會學家。
②艾麗絲·沃克(1944— ),美國著名非裔女性小說家、詩人和社會運動人士,普利策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