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樹洞古寺探父
白云一定會知道大巖現在的情形,而且近來在大嘴凹的情況,也很有必要向黨組織作一個比較具體的回報,因此,樹洞很想找到白云。
樹洞腳穿草鞋,打著綁腿,頭戴一頂草綠色舊草帽,腰圍一條淺灰色舊毛巾,肩挑著一擔被弄得整齊的柴火,在古道上疾步走著,柴擔兩頭,在肩頭一閃一閃的晃動著。不時的幾聲輕快的口哨聲,從樹洞口中傳出,顯得那么地悠然自得。
“站住,小伙子!”突然后頭有一個聲音傳到樹洞的耳朵。
“您是叫我么?”樹洞回過頭來,只見他的身后是一位大約五十來歲的婦人,戴著一頂米黃色的鴨舌帽,一條粉紅色的絲巾圍在脖子上。初看上去,這是一個有身段的貴婦人。她的身旁有三條彪形壯漢,那肯定是她的保縹。
“不叫你叫誰呀?”那貴婦人道,“你這柴好,可賣么?”
“不賣,不賣。”樹洞道,“我這柴,已經有人定了的。”
“誰定的?我出雙倍價,可不可以賣給我?”那貴婦人似乎看中了這擔柴火。
“那我也不賣,我得守信用,那主正等著要柴用呢!”
“真的不賣,我看你這柴,一捆干、一捆生的,怎么就不肯賣呢?”
樹洞心里一驚,這不是聯絡地下黨的聯絡暗號么?
“你怎么看出我這柴是一捆干,一捆生的呢?”樹洞說。
“從你柴擔的頂端最突出的幾根柴火的刀口印就能看出來喲。”那貴婦人笑瞇瞇的說道。
“您也識得刀口印?”樹洞驚奇地問道。
“生柴猛火燒。”那貴婦人隨口丟出一句話。
“那先得干柴生猛火。”樹洞把話補充完整道。這是山里人常說的一句話,意思是說干柴生柴搭配著燒,先用干柴生起旺盛的火,然后再將生柴放進去,也可以生起旺火。
完全吻合,樹洞說:“我只賣這捆生柴,你跟我來。”說著,他挑著柴火繼續在前面疾走,柴擔在肩頭吱吱地有節奏地響著。那貴婦人一群人在后面,也不緊不慢地跟著。到了一個岔路口,樹洞挑著柴火,迅速地離開了古道,往一條小山道上快步走去。小山道陡峭崎嶇,他擔心那貴婦人跟不上,不時地回頭看看。那三條漢子,兩人在前,不停為她踩倒路邊的雜茅雜草,另一人在后邊,托起她身后的衣服,以防止衣服被茅草掛破。
樹洞乘貴婦人不注意,鉆進了密林里。
“你怎么跑了呀,跑得和尚跑不了廟呀,你的柴還在這里!”那貴婦人喊道,“凡風同志,你出來!”
樹洞一驚,連忙從樹林里鉆了出來。那貴婦人摘去假發和頭飾,露出真容。
“怎么是你,白云同志!”樹洞,不,現在是凡風驚訝地叫了起來,“真是的,你的化裝本領,讓我都給你蒙住了。”
“凡風同志,一來我是告訴你,你爸的箭毒現在正發作,神智昏迷。我已派曼塵去找鄭郎中,去了兩次,都沒找到鄭郎中人影。鄭郎中最近不知去向,我已向附近的地下黨員和游擊隊發出尋找鄭郎中的信息,一有他的消息,立刻向凌云寺報告。二來我是通知你,最近一段時間整個山口地帶土匪的活動情況,整個形勢來看,土匪團伙中,官匪勾聯的步伐加快,我本次的行動,就是監視竹溪坡土匪團伙與國民黨反動派縣團防局剿共清鄉隊的聯絡動向。他在大嘴凹巧妙地除掉了一大禍害,同時更要注意匪首青面獸和其他頭領的動態,防止土匪團伙集體倒向反動統治陣營,同時極力爭取他們反正。現在黨組織正在考察老志和坎四,他倆都有入黨意愿,這都是你的功勞,你活動在土匪窩里,就不再是孤軍奮戰了。”
“這些我怎么不知道,把我蒙在鼓里喲!”
“具體情況我也不太清楚,老志和坎四是復塵聯絡的。”白云說,“你能成功除掉艾草,他倆功不可沒。”
“難怪我那么輕而易舉地獲取艾草的一切動態,包括那密洞機關設置情況。原來是有同志在暗中幫助喲。”凡風在心里思忖著。
“白云同志,我有青面獸的思想動向向你匯報。”凡風接著把自己想要去探望老爸大巖的事,跟青面獸說起后,無意中誘發了青面獸成為孤兒的那段慘痛回憶。
“難怪青面獸對官府恨之入骨。”白云說,“這一點非常重要。這對穩住大嘴凹,不讓國民黨反動派滲透很有幫助。目前,青面獸的姘頭翠娥與團防局聯絡活動頻繁,需你密切注意其動向,適時地斬斷其聯系,以防止大嘴凹生變。”
凡風點了點頭,覺得白云對地下黨的工作重心的把握、與敵作斗爭的藝術技巧以及對大嘴凹動態的了解,確實高人一籌,是自己應該學習的榜樣,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他覺得更加有了依靠,更加有了目標和方向。
“現在,你該去見一見你的養父大巖了,或許只有大巖,才能弄清楚你和青面獸的關系,從而使你對青面獸有更多的了解,這樣才有可能爭取青面獸倒向人民一邊。”白云說。
”我已有一段時間沒有見到老爸了,他為了引開艾草等對我的威脅而引開眾匪,從而置自己于危險之中。他是為我受傷的。我早就想見一見他的了。”凡風很是激動。
“那你去吧。”白云說,“一路要注意安全,凌云寺的局勢也不太妙,你和曼塵取得聯系后,才可往凌云寺的柴房秘室。你隱秘接近凌云寺的后院后,模仿貓頭鷹的叫聲,長叫一聲,再短叫兩聲,曼塵自會回聲一短兩長貓頭鷹叫聲,那說明你可安全進入;如若三聲短促叫聲,你萬不可進入其內,必須立即撤離,不可久留。”
“好的,那我走了!”凡風把柴擔放下后,徑直走了,白云繼續喬裝成貴婦人,由三個壯漢陪同,也回到了古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