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生態戰略:數字化時代的品牌方法論
- 天進品牌戰略咨詢機構 馮幗英
- 3129字
- 2022-08-02 14:33:32
1.2.2 品牌生態圈成員的10種功能
過去企業對于商業模式的理解,往往局限于內部視角,認為關鍵在于產品和服務的交易。然而我們認為,商業模式的本質,關鍵在于經營從物、事、服務到人的各種成員的利益關系。
生態圈成員不應局限于產品和服務,還應包括目標消費者、目標客戶、產業鏈上下游成員、各種行業專家、各組織機構、各種關鍵技術和服務。
我們認為,企業經營不應該只注重貢獻主要利潤的成員。實戰經驗告訴我們,并非只有貢獻主要利潤的成員才有存在的意義,因為競爭對手完全可以用更低的價格和更優質的產品或服務來直接“攻擊”你的企業,它們不謀求在這個產品或服務上賺錢,而是通過其他的生態成員或增值服務來賺錢。
所以,一個理想的品牌生態圈,其成員應該包含以下10種功能:吸引目標用戶、引流、鏈接、互動轉化、激活生態、提升形象、完善體驗、創造主要利潤、獲取補充利潤和關系維護(如圖1-5所示)。不具備其中一種功能的成員,對于品牌生態圈來說就是沒有價值的,此時哪怕它再好,也應堅決放棄。
1. 吸引目標用戶:整個品牌生態圈設計的核心
任何企業在規劃品牌生態圈戰略之前,首先必須確定品牌的目標用戶人群,圍繞著目標用戶去設計整個品牌生態圈。

圖1-5 一個理想的品牌生態圈中的成員應具有的功能
舉個例子,為什么拼多多App要設計如此多的游戲?如果你是一位職場精英或者企業老板,一般不會在拼多多上玩游戲。拼多多瞄準的主要是有大量空閑時間又有錢的寶媽一族,她們除了熱衷于在拼多多上淘各種便宜好貨之外,還愿意為了一個200元紅包找一大群朋友砍價,甚至為了游戲晉級瘋狂購物。拼多多的勝利,就在于圈住的第一撥寶媽用戶十分精準。
2. 引流:可能不賺錢,為生態貢獻流量
為什么每日優鮮每天一定會推出超級便宜的爆款蔬菜?這么便宜的蔬菜,能賺錢嗎?如果用戶僅買便宜的蔬菜,對于企業來說一定是虧錢的,但是因為要收取10元郵費,對于用戶來說若是僅買便宜的蔬菜就不值得了,所以他們一定會湊單購買。完成湊單購買之后,訂單價一下子就上來了。在這種模式下,爆款蔬菜的作用僅是引流。
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橙心優選、多多買菜推出的0.1元蔬菜類目,本質也是為了引流;美團收購摩拜,支付寶運營哈啰單車,瞄準的是共享單車高頻的需求。在這些成員上,企業需要的不是利潤,而是精準的流量、影響力。
3. 鏈接:外部協作力量,實現用戶一站式體驗
截至2021年2月,錢大媽全國門店超過3000家,全國門店擴張加速。錢大媽為了實現30分鐘內送達,在沒有自建本地物流的情況下,只能鏈接京東達達、餓了么、美團的本地配送服務。
我們再來看看歐派。隨著國內精裝、整裝業務的持續推進,傳統零售渠道客流受沖擊較大,其中家裝公司作為前置入口,對客流的分流作用較大。歐派也鏈接了幾千家家裝公司,尤其是各地龍頭家裝公司,布局整裝渠道,拓展客戶資源。2018年歐派從全屋定制戰略升級為整裝大家居,從四川宜賓樣板店開始,短短一年時間在22個城市落地,成功打造了“宜賓模式”“長沙模式”等成功案例。
4. 互動轉化:與用戶全生命周期互動,促成轉化
為什么那么多品牌喜歡推行會員積分制度?會員積分制度本質上是不斷與用戶互動,比如通過積分兌換各種優惠券,促成二次轉化,這類操作在企業自建平臺內就可以實現。在企業外部,還有一些資源也可以促成互動轉化,比如:對于家居企業而言,設計師是互動轉化的資源之一;對于化妝品而言,一些網紅能帶來大量互動機會。
在私域營銷中,企業和用戶構建好友關系后,比如添加企業微信后,需要持續和用戶進行互動,在互動中構建起用戶信任,并在互動中實現轉化和復購,所以需要設立“首席聊天師”這一崗位。首席聊天師的核心職責是開發話術,構建和客戶互動的聊天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標準作業程序),并指導聊天員有序和客戶互動。
5. 激活生態:生態所必需的關鍵技術手段或載體
激活生態更多的是鏈接關鍵技術和手段,比如社群營銷,其實是一套相對完整系統的營銷體系,包括用戶運營、活動運營及內容運營,最終的目的是轉化變現。那么在這個過程中,社群運營會用到類似“千牛平臺”的IT管理工具,能極大提高社群營銷的效率,也可以避免被封號。
而在社群商業變現部分,知識變現需要鏈接知識付費系統服務商,而成員變現需要小程序電商平臺系統服務商,甚至現在很多品牌在微信生態打造自己的微商城。打造微商城的關鍵是微信端支持品牌自己開發小程序,那么開發技術就是激活生態的關鍵。
6. 提升形象:鏈接生態成員,提升品牌形象
為什么華為要與保時捷跨界合作,推出定制版手機?為什么OPPO要和蘭博基尼一起玩?為什么慕思要贊助澳網?因為對于任何一個層次的用戶而言,他們買東西不一定要買最貴的,但絕對是在能力范圍內買最好的。與各種高端品牌或場景的跨界合作,可以產生一定的化學作用,給用戶一種高品質生活的感覺。
7. 完善體驗:滿足用戶獲得更美好體驗的關鍵手段
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宜家。根據宜家財報,其餐飲收入基本上能占到總營收的8%。而在中國,這個比例高達10%左右。2020年宜家中國餐飲部的營業額將近15億元,超過了慶豐包子鋪一年的營收。去宜家餐廳吃飯,會發現冰淇淋機旁邊人滿為患,而瑞典肉丸幾乎人手一盤,甚至有人調侃宜家肉丸才是“最好的沙發銷售員”。
宜家為什么“不務正業”搞餐飲?因為創始人英格瓦·坎普拉德認為:跟饑腸轆轆的人是做不了生意的。
餐飲連鎖與家居,看起來好像不大相關,但其實這兩者共享著多個價值環節,宜家作為一個知名家居品牌,在其賣場里搞餐飲的風險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帶來的好處卻是方方面面的:餐飲業務共享了宜家的品牌,就等于共享了客流量;就餐增加了顧客的停留時間,促進了消費;家具是一種低頻次消費成員,顧客并不會每次去宜家都買家具,但可以每次去宜家都吃點東西。長期以來,兩種業務相輔相成,帶動了宜家的整體品牌競爭力。
麥當勞特意在餐飲區設置了兒童游樂場,而喜茶請了各種知名設計師來裝修店面,形成千店千面的特色。引入游樂場和設計師團隊的目的,都是完善用戶的體驗。
8. 創造主要利潤:拳頭成員,生態的主要利潤來源
雖然騰訊現在業務龐大,各行各業均有涉足,但主要利潤來源是游戲。從2020年騰訊財報來看,總營收4820.64億元,其中網絡游戲營收1561億元,是騰訊利潤的保障。
對于歐派家居的生態而言,雖然家居、家電、建材甚至服務鏈條中的裝修都有涉及,但主要利潤仍然來自定制櫥柜業務。
9. 獲取補充利潤:沒有那么賺錢,但是用戶需要或場景必備
海底撈的戰略是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生態。
生態圈成員除了提供即時及外賣餐飲服務的海底撈外,還有負責倉庫倉儲、物流服務以及供應食材的蜀海供應鏈,負責廣告設計及傳播推廣的海廣告,負責裝修工程管理服務的蜀韻東方,負責餐飲企業軟件管理系統的紅火臺,以及負責人力資源管理的微海咨詢。
海底撈生態里的每一個成員都擁有獨立且專業化運營的能力,它們除了為自身體系提供服務外,還為整個餐飲行業服務。這一部分利潤,就屬于海底撈這一生態圈的補充利潤。
在慕思睡眠空間中,主要利潤是床墊,而圍繞睡眠的香薰、睡袍、音樂等成員,可能沒有那么賺錢,但又是高端用戶所需要的,或者構建健康睡眠場景必備的,都屬于補充利潤。
10. 關系維護:用戶關系維護的關鍵流程與環節
當品牌與用戶之間的關系從一次性交易轉化為持續交互時,品牌就擁有了成功的基礎。能實現這種效果的成員,就算不盈利,也是企業非常重視的。
為什么那么多企業要自建媒體?這類媒體所用的名字不一定是自己的品牌名,它專注于分享對用戶有用的知識和內容。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站在用戶的角度與用戶互動,維系好與用戶的關系,在這種利他式的互動中,自己的品牌價值也得到了宣傳。
舉個例子,尚品宅配培養了一個網紅設計師,名為阿爽。阿爽的每個抖音視頻表面上看講的都是和尚品宅配無關的裝修知識,但是你仔細看會發現,視頻中所用的展示成員實質上都是尚品宅配的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