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債券投資心理與行為
- 王健
- 2685字
- 2022-08-02 14:27:30
無多空
無多空,聞風起,順勢動
趨勢交易者三大忌:貪婪、恐懼、預測。貪婪和恐懼是人性弱點,而預測是行為弱點。我們不要去預測市場,因為市場最確定的就是不確定。預測,會讓未來的不確定變得確定而又僵化,這本身就違背了市場本來的不確定性。一旦市場機會或風險到來,如果正如預期,尚且還好;而一旦違背預期,你就會變得執拗,就會與市場做對,就會做希望交易,進而失去獲利的機會或累積更大的風險。
當我們的交易信號與內心的預期相沖突時,就很難去堅定地執行交易系統。你的預判,或許是由自己的分析體系得出的,或許是人性弱點推動的,但只要內心與出入場信號不一致,在下單執行交易時就會猶豫糾結。很多時候,入場后,市場已經證明這筆單子錯了,但我們還是很難及時認錯出場,更別說認錯后,能及時反手了。更多的時候,我們屁股決定腦袋地想方設法證明自己的單子是正確的。我們要想真正做到順勢而為,就必須要有“無多空”的投資理念。
無論是內心的感覺也好,還是分析體系給你的支撐也好,抑或是外界情緒的影響也罷,人總是先入為主地有一定的預判,這就讓人們總愛做左側。無論是為證明自己的分析能力,還是為使自己的頭寸賺錢,在左側分析得越自信、倉位越重,就越難掉頭轉向。最后發展成:不是為了賺錢,而是為了證明自己正確,與自己賭氣、與市場賭氣、與央行賭氣,直到最后精神崩潰,認輸出局。
我們對任何分析預測體系,都不要太過自信,因為市場什么都可能會發生,而且往往發生在悄無聲息之中。只有已經發生過了,你再回頭看,才能真正看清。所以,我們在入場前,先要清空自己的主觀預測,才能根據投資體系的出入場信號,順勢而為。
無多空,不是靠人性弱點驅動的“感覺”先入為主地判斷多空,而是建立起一套投資策略體系去“應對”多空。我們要用策略體系制訂好應對不同市場變化的交易計劃,讓市場告訴我們趨勢方向,而不是先入為主地預測市場方向。分析體系不是用來預測市場方向的,而是用來理解市場方向的。
聞風起的“風”,不是指市場漲漲跌跌,而是指投資系統中的信號提示。我們不要預測市場,而要感悟市場。這種感悟,不是我們的主觀感覺,因為感覺往往是被人性弱點所驅動的。“風起”是建立一個自己對趨勢的評判準則,靠投資系統的客觀提示來“聞風起”。
順勢動,不是簡單跟隨市場右側去操作,而是在投資系統發出出入場信號后,才要操作,順勢而為,只賺順勢的錢。
當然,投資中我們不可能對市場沒有漲跌方向的判斷,否則怎么去下注?入場或出場總是要去押一個方向,所以對市場還是要有個方向性的預判。但是這種預判不是出于自己順人性的感覺,也不是出于自己的倉位,而必須是出于自己的投資系統,是讓投資系統告訴我們方向,而不是被人性弱點支配:漲了,有恐慌,就覺得要跌;跌了,有希望,就覺得要漲。當然,我們也不能犯“屁股決定腦袋”的錯誤:因為倉位開多倉,就認為要上漲;因為倉位開空倉,就認為要下跌。
要想做到不被人性弱點驅動,需要做到三點:①要建立自己的投資系統;②要對投資系統自信但不自負,被證明錯誤后,要修正,做到知行合一;③一旦系統提示風險或機會,就必須馬上試盤。試盤就是讓“屁股決定腦袋”的人性弱點發揮作用,“萬事開頭難,一切靠試盤”。系統提示風險或機會時,第一步邁不出去,后面就會在懊悔中讓預期差累積,就更難以下手。千萬不要與市場置氣,不要說“我就不相信了”。當你開始抱怨甚至謾罵市場、與市場開始置氣時,你就已經與市場“逆風”作對了。
價格完全直線橫盤就是無風,價格在區塊區間內波動,整體就是微風。在區塊內遇到支撐就是微風起,突破阻力線就是強風起,而且,區塊橫盤時間越長,突破后的風就越強,正所謂“橫有多長,豎有多高”。
讓自己不要先入為主地去預判未來的多空,預測不能作為買賣的依據,要建立一套投資系統,讓無情的、大概率的系統信號告訴我們風向是哪里,并且制定應對的策略。然后就是建倉、平倉,如此反復而已!
一個優秀的操盤手,是一個沒有觀點的操盤手。
何為“無多空”
或許我們都有愛吹牛的本性,不但愛預測市場方向,更有甚者,要去預測具體的點位和時間。這其實是賣方分析師的工作,而作為買方,不但不應該預測市場方向,更不應該去預測具體的空間(點位)或時間。
2014年初,我認為收益率確實已經處于頂部區間了,但是,根據歷史圖形又覺得在頂部會有一個U形走勢,之后才能展開真正的大牛市行情,并且根據歷史數據測算,這個U形走勢的持續時間大約為1年,即在2015年初形成另一個頂點后,牛市才能到來。按照這個思路,我在交易賬戶中采取了啞鈴型的投資策略,即一部分資金配置了大量的7年期城投債,而另一部分倉位則配置了大量的1年期短融。結果可想而知,配置短融的那部分倉位全部踏空。而且更重要的是,我預測1年后收益率會兩次探頂,而真正到了1年后的2015年初,市場并未如自己預期中那樣出現頂部U形走勢。愛得太深,動情太真,2015年自己還沒有從那個預期中走出來。預測說多了,自己都信了。
這是自己對“預測”最深刻的一次認知。所謂的預測,其實是我們根據歷史數據、歷史場景,模擬外推出來的占卜式的想法。誠然,周期是客觀存在的,歷史也會有相似之處,但這絕對不是簡單的重復,也就不會讓我們線性外推出未來的走勢。
當然,在投資中,不可能完全做到“無多空”,我們總是要判斷一個方向去“下注”的,但是,在以買多或者賣空開倉入場之前,我們的腦子里不能只有單方向的主觀判斷,而要有多方向的各種可能:方向對了,如何處理;方向錯了,如何處理;橫盤了,又該如何應對。并且在下注后,依然不能有“屁股決定腦袋”的主觀預測,不能因為你的倉位是多頭倉位,就選擇性地、主觀地屏蔽利空,放大利多,只盼著市場上漲。我們首先應該想到的是,如果做錯了,該在什么位置、什么時候止損離場。在入場前,想好三個問題:“未被證明正確,怎么辦?”(時間止損)“做錯了,怎么辦?”(空間止損),以及“做對了,怎么辦?”(何時止盈)并且,在入場之后,按照這個交易計劃嚴格地去執行,這就是真正的“無多空”。
多空入場下注,只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形式,它本身不一定賺錢,所以,我們不是先入為主地、深信不疑地去預測一個方向或押一個方向,而是要想好如何應對各種不同的方向。我們可以通過分析框架體系去模擬歷史場景,在左側預判市場的方向,用投資策略體系中的技術分析方法在右側印證方向,但這都只是為我們入場決策提供的小參考,不是投資活動的重點,投資活動的重點是如何應對市場。
我們只有放棄自己的想象、預測、多空看法,才能按技術規則和行情,嚴格執行投資交易體系。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樂觀者,不做悲觀者,要做客觀者,要讓自己變成一個心無旁騖的機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