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應對:債券投資心理與行為
- 王健
- 894字
- 2022-08-02 14:27:30
讓別人監督你的原則,而不是你的預測
不言頂,不測底;少說看法,多說原則
觀點說多了,自己都固化了,就像“謊言說多了,自己都信了”。只有拋棄了多空的看法,才能真正按原則行事。我們常常會在同業聚會或在公開場合,大談特談自己的市場觀點或看法。為什么會這樣?很多時候是為了顯示自己的能力而夸夸其談。作為賣方,拉數據、談觀點,甚至引導預期,都是人家的本職工作。但是,作為買方,這其實是最不專業的表現。
交流時,99%的人都會問:你對市場怎么看?最專業的回答是“不知道”。然而,這會被99%的人嘲笑為“不專業”。一位期貨大佬曾經說過,不要預測市場,而要傾聽市場。無論是愛吹牛的本性也好,還是“屁股決定腦袋”的倉位讓你不自覺地看多看空也罷,都會蒙蔽你的眼睛,讓你失去客觀傾聽市場的能力。因為話說出去,讓別人知道你的觀點后,再回頭就會變得很難。人都愛面子,改變就是打臉。但是如果你不去預測市場,不去隨便發表多空觀點,就不存在面子的問題了。當然,這不是“掩耳盜鈴”,而是不要讓面子成為你的羈絆,不要讓假話變成真理。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加客觀地傾聽市場、傾聽內心,才能更嚴格地去執行自己的投資體系。
讓別人監督你的原則,不要監督你的看法。在路演或別的公開場合中,不要再說自己對市場的多空看法,要多說自己的交易原則。看法說多了,自己都信了,以至于錯了還在堅持,甚至自己都知道錯了,也為了面子而堅守,找各種理由說服自己繼續堅持。這是在潛移默化中自己迷失自己。所以,要多跟別人講自己的體系原則,而不是市場預測。因為原則講多了,當觸碰到原則條件時,一是自己會更加敏感,二是別人也知道你的原則,如果你不去執行,就會讓別人覺得你虛偽,自然就會倒逼你去執行。這樣的好處,一是讓原則時刻記在自己的腦子里,二是有別人監督自己是否去執行原則。少說看法,多說原則。即使實在沒辦法,必須要發表自己對市場的看法,那也必須是列出前提條件的看法,也就是在什么情況下,會是什么走勢,我們應該如何應對,在另一種情況下,又是何種走勢,又該如何應對。
不測頂,不言底;少說看法,多說原則。我們投資工作的日常重心應該是:尋找原則、監控原則、執行原則,而不是預測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