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編 上海郵會組織的郵刊郵報

我們知道,無論是集郵的參與人數,還是集郵的社會影響;無論是郵品的搜集整理,還是郵學研究水平提高,全都要賴于集郵組織(郵會)發揮作用。1912年,在上海工部局任職的德根、施開甲和在中國海關任職的綿嘉義等外籍人士發起成立了上海郵票會,這是目前已知在中國境內出現的第一個集郵團體。但成員以外籍人士占絕大多數,吸納了的少數中國郵人在會中也頗受一些洋人的輕視。此時,周今覺等認為,華郵要名播海外,就須創辦中國人自己的郵會,《郵樂》第11卷12期曾作如下報道:“周今覺以本國人不能提倡本國之票而倚賴他國之人為可恥,故創立郵會,刊行郵志,以貫徹彼之愛國宗旨,實可敬服。”(《郵乘》2卷2期)

中華郵票會則大量吸收外籍人士參會,至1929年9月,外籍會員已達48人,占總會員的三分之一,盛況空前,為華郵和中國集郵家步入國際郵壇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后來相繼建立的新光郵票研究會、甲戌郵票會等郵會,雖然成立的時間和背景不同,發展方向和活動特點有別,但是,它們的辦會宗旨皆以推廣宣揚華郵為核心,尤其是“中華會由周今覺君主其事,專門研求國郵古票之學識,并向國外宣傳,使華郵地位日漸提高,處于老大哥領導地位”。(張賡伯語/《國粹郵刊》33期)

民國時期中國的國際地位衰弱,所以總體上華郵在國際上未被重視,專門從事華郵收集研究者不多。多數集郵者重點仍放在收藏外國郵票,僅附帶收集華郵。另一方面,集郵工具書純為外籍郵商用英文編著,且大多錯訛不堪,研究中國郵票的論文、專著也均是外人所著。他們的有關外國在華郵政和中國通商口岸郵政史等郵集,也多次在當時的世界郵展上獲得大獎。

郵會要想普及集郵知識,宣傳集郵意義,從深度和廣度方面發展集郵活動,動員會員進行集郵研究,若不通過會刊是很難取得成效的。中華郵票會、新光郵票研究會和甲戌郵票會等郵會都把辦刊作為維系會員,推廣集郵作為郵會的核心工作,且辦刊宗旨皆以宣揚華郵為核心。

這個時期由郵會主導問世的《華郵圖鑒》、《中國商埠郵票圖鑒》、《郵話》、《中國郵戳紀略》,都是為了弘揚華郵而創作整理的經典郵學文獻,“時時讀之,則國郵羅于胸中矣”。(袁克文:《說郵》)在當時中國處于內憂外患的年代,愛國激情成為郵會編印集郵書刊的一種精神動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洪雅县| 华安县| 南乐县| 左权县| 元氏县| 阳江市| 上虞市| 漠河县| 清镇市| 建湖县| 双桥区| 佛学| 华宁县| 施甸县| 明水县| 盐源县| 浦东新区| 马鞍山市| 湟源县| 武强县| 逊克县| 南召县| 即墨市| 襄樊市| 闸北区| 白银市| 平陆县| 奇台县| 麟游县| 峨眉山市| 连州市| 南汇区| 耿马| 襄汾县| 朝阳市| 邯郸市| 紫阳县| 昭平县| 梅河口市| 江口县| 海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