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詐世代:古人的權謀斗爭,現代職場的縮影
- 殷仲桓 趙建
- 1072字
- 2022-07-22 17:16:04
自污即是自保─王翦置田,蕭何請苑
在古代,無論皇帝是昏庸無能,還是雄才大略,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他們眼里,江山社稷總是第一的,至于官吏貪婪與否、愛民與否就顯得不那么重要。有時高官愛民比貪婪更可怕,他們會想這個人太得民心了,會不會威脅自己地位?開國皇帝如此,繼位者也是如此,在這種情況下,一些明智的官吏自污以自保,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西元前二二五年的一天,秦國大將王翦率領六十萬大軍,即將踏上伐楚的征程。秦王嬴政親自送行。王翦臨行的時候,請求秦始皇賜給他很多良田、房屋、園林。秦始皇一聽哈哈大笑說:“將軍啟程吧,你還擔心日后貧窮嗎?”王翦說:“當大王的將領,即使有功勞,到底也難得封侯,趁著現在大王還瞧得起我,所以想藉這個機會請求大王賜予園林作為子孫的產業罷了。”秦始皇大笑應允了。
到了函谷關,王翦又接連五次派使者向朝廷索求賜予良田。有心腹就對他說:“將軍這樣請求賞賜,也太過分了吧,難道不怕大王生氣?”王翦意味深長地說:“你不懂。大王生性粗暴,不相信人。現在我帶著六十萬大軍,這可幾乎是秦國的大半兵力了啊。我不趕緊請求賜予田地住宅給子孫留作產業,以表明自己的忠心,難道想秦王無緣無故來懷疑我嗎?”
王翦的意思是向秦王暗示自己志向不大,只貪圖些小利,不是和秦王爭天下的人物,這樣秦王自然會放心了。
與王翦相同,漢初的丞相蕭何也頗諳此道。西元前一九四年,英布反叛,漢高祖親自率軍征討他,中間多次派人回來詢問相國在干什么。當時,蕭何因為劉邦帶兵外出,就安撫勉勵百姓,拿出自己全部家產捐助軍費,如同討伐陳豨叛亂時一樣。
有一位門客對他說:“大人,我看你離滅族的大禍不會很遠了。”蕭何一聽,忙問怎么回事,讓他把話說清楚。門客說:“大人位居相國,功勞第一,功名已經無以復加了。然而自從大人進入關中,就深得民心,至今十幾年了,老百姓都親附您,您還在孜孜不倦地辦事,更加得到民眾愛戴。皇上之所以屢次詢問大人的情況,就是害怕您威震關中啊!如今大人何不多買些田地,低價出租以玷污自己的聲譽?只有這樣,皇上才會安心啊。”蕭何深以為然,就聽從了這個建議。
接著就有官員向劉邦打小報告,說蕭何在關中為自己低價買地的事,劉邦聽了,心中不但不怒,還大為高興。
潛規則解讀
王翦為防止秦王的“雄猜”,蕭何為了避免兔死狗烹,也只好做貪鄙貌,作賤自己。古代政治道德的內在矛盾就在于此,貪財好色,廣置田宅,肆意享受,往往被認為沒有政治野心而可以加以信任。反之,必為人主猜忌,同僚排擠。
這反映出古代政治道德的困境。伴君如伴虎,做大臣的廉潔不一定好,貪賄也不一定壞,皇帝判斷你的標準隨時在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