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詐世代:古人的權謀斗爭,現代職場的縮影
- 殷仲桓 趙建
- 2248字
- 2022-07-22 17:16:04
不管陽謀還是陰謀,只要能勝就是好謀
─晏子耍陰招“二桃殺三士”
封建社會的官場角逐宏觀一點來看就是陰謀詭計的競賽。陰謀詭計并不是奸臣賊子的專利,很多忠臣對此也用的極為純熟。他們所共同奉行的游戲規則是:“不管陽謀還是陰謀,只要能勝就是好謀。”
晏嬰(西元前五七八至前五〇〇年),字仲,即后世所說的晏子,齊國夷維(今山東高密)人,出身齊大夫之家,為春秋戰國時出色的諫臣和外交家。
晏子在齊國可以說是大名鼎鼎,這個其貌不揚、身材矮小的宰相才智非凡,他不僅為后人留下了一部《晏子春秋》,還因善于勸諫齊王而名垂千古。他屢次出使外國,皆能不辱使命,為國揚威,稱得上賢相。但就是這么一位賢臣為了齊國的長治久安,也為了自己的官位坐得更牢固,也是要一些陰謀詭計的,最典型的一例自然就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了”。
當時,齊國有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接三個勇士,他們以勇猛無敵而聞名于齊國,被人們稱為“三勇士”,很受齊國國君齊景公的寵愛。這三人因為英雄相惜而結為異姓兄弟,又自詡為“齊國三杰”。他們自恃有功,橫行霸道,目中無人。有一次,已任齊國宰相的晏子在路上與之相遇,他們連個招呼也不打,甚為傲慢。甚至在齊景公面前,他們也以“你我”相稱,不用敬詞。無禮到這種地步,景公內心自然不悅。這時,奸臣陳無宇等正在陰謀篡位奪權,見此三人威猛無比,又頭腦簡單,便設法收買,以見機行事,圖謀篡亂。
晏子深知如果讓這種惡勢力日益擴大,必成后患,便乘機對齊景公說:“我認為賢明君主手下的將官,應該明白君臣的禮節,懂得上下的規矩。這樣,在國內才可以禁住暴亂,對外可以阻擋敵人。上面給他獎賞,下面也服氣。可如今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三人,對上不講君臣禮儀,對下沒有尊長之德,對內不能用來禁止暴虐,對外不能用以拒敵,因而,他們實在是危害國家安全之人,不如趁早除掉。”齊景公也早已對這三人深為痛恨,只是忌憚于三人功勛卓著,在齊國國內素有威名,如果貿然懲治,很可能會失去民心,因此才不敢治其罪,這時晏子正好來勸諫,他就順水推舟,全權交給晏子處理。
過了一段時間,魯國國君魯昭公到齊國訪問,齊景公想趁此機會發動外交攻勢,讓魯國脫離和晉國的聯盟而結盟齊國,所以,齊景公隆重地接待了魯昭公。在宴會上,魯昭公讓叔孫昭子做相禮,齊景公就讓晏子做相禮。在齊景公的下面,站著三個鐵塔般的勇士,正是“齊國三杰”
晏子一直在尋找除掉這三人的機會,此時他計上心來,走上前去對景公說:“主公種了幾棵稀有的桃樹,今年該結桃子了,我想去看看,摘幾個桃子來給二位君主嘗嘗鮮,不知可否?”景公同意了,晏子就請求自己去摘桃子。
晏子只摘來了六個桃子,對景公說:“桃子未熟,只此幾個。”并行酒令,把桃子獻到魯昭公和齊景公的面前說:“桃大如斗,天下稀有,君王吃了,千秋同壽。”魯昭公和齊景公一人吃了一個。晏子和叔孫昭子相互稱贊,都說對方輔佐君主有功,也各吃了一個。這樣,就只剩下了兩個桃子。晏子對齊景公說:“現在還剩下兩個桃子,我想不如讓下面的大臣各說自己的功勞,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子。”齊景公同意了,晏子就傳下令去,讓下面侍立的大臣各表功勞。
站在齊景公近處的三勇士性子最急,其中公孫接先走出一步說:“從前,我陪主公在桐山打獵時,沖出了一只老虎,直向主公撲來,是我打死了老虎,救了主公的命,這個功勞不算小吧!”晏子說:“你救了主公的命,確實功勞不小,應該吃一個桃子。”晏子就請景公賞了他一個桃子,一杯酒,公孫接拜謝退下。
這時古冶子上前一步說道:“打死老虎算什么,我跟主公渡黃河的時候,一頭大鱷魚咬住了主公的馬,是我和那鱷魚拼死搏斗,殺死了鱷魚,才救了主公的馬。”齊景公插言說:“要不是古冶子,別說我的馬,就是我的命也保不住了。”晏子一聽,忙讓齊景公賞給古冶子一個桃子和一杯酒。古冶子喝了酒,吃了桃子,拜謝而退。
另一位勇士田開疆一看兩個桃子被前兩個人吃光了,氣得大聲叫喊:“打死老虎、殺掉鱷魚算什么,主公讓我去打徐國,我殺死了徐國的大將,俘虜了五百敵人,連鄭國都歸附了我們,這樣的功勞算不算大呢?與他們相比如何?憑我的功勞,能否吃到一個桃子呢?”
晏子在一旁添油加醋地說:“開疆拓土,比殺虎斬鱷的功勞要大,只是桃子已經吃完,就讓主公賞你一杯酒吧!”
齊景公也說:“要論功勞,是你最大,可惜說得晚了!”
田開疆十分生氣地說:“我為國爭光,幫主公打敗敵國,反倒不如殺虎斬鱷的人,還站在這里丟什么臉!”說完,拔劍自刎。
公孫接說:“我憑這么點功勞,竟也搶桃子吃,想想真是臉紅,我也不活了!”說完,也拔劍自刎。
古冶子大叫道:“我們三個人是生死兄弟,你們倆死了,我還能活嗎?”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這就是著名的“二桃殺三士”的故事,晏子這個“老奸巨猾”的家伙,不動一刀一槍,就不著痕跡地殺了三個武功高強的勇士。這不僅展現了他高深的政治智慧,更為后世留下了這樣一條官場權力角逐的潛規則:謀定而后動,謀無正邪,有勝乃大!
潛規則解讀
田開疆、古冶子、公孫接這三個人身為臣子,卻不懂為人臣者的禮節,居功自傲,驕橫跋扈,欺上壓下,甚至讓人利用成為謀反篡位的工具,可謂死有余辜,完全是咎由自取,其之死雖然頗為悲壯,但卻一點也不值得可憐。
而晏子這位賢相真稱得上深謀遠慮典范,他雖然知道這三人并無反意,但是也知道這三人的傲慢個性和直心腸很容易被人利用,且這三人在齊國名聲頗大,一旦為亂必將難以收拾。于是他便見機使巧,利用這三人性格上的弱點,以兩桃激其之“義”,兵不血刃,輕而易舉地除掉了這三個政治隱患。其不露聲色,不動刀槍的謀略智慧可謂高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