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詐世代:古人的權謀斗爭,現代職場的縮影
- 殷仲桓 趙建
- 1915字
- 2022-07-22 17:16:04
第一章 謀長遠─提前筑墻保平安
杯酒釋兵權,穩定數百年
─宋太祖趙匡胤的集權之道
作為文人,恨不生在宋朝;作為飲士,慶幸沒有生在宋朝。酒局的故事至今流傳,千年之后的人們還在回味那場精彩的杯酒釋兵權。
北宋的開國皇帝宋太祖趙匡胤,為結束長久的藩鎮割據局面并鞏固自己的權力,采取一系列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杯酒釋兵權”便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策略。
唐末,藩鎮割據,各地節度使專權,擁兵而上抗命朝廷,朝廷對節度使的叛服無常束手無策,導致“國擅于將”的局面。唐代宗以后,又出現了節度使由士卒擁立的情況,而且愈演愈烈,又形成了“將擅于兵”的局面。趙匡胤就是用這種伎倆,乘后周主幼國疑之機,以軍卒擁戴的形式發動陳橋兵變,自立為帝,建立宋朝的。
在這樣動蕩的時代與風氣下,擔心麾下軍卒重施故技,哪天也演一出黃袍加身自立政權的戲碼,便成了宋太祖趙匡胤夜不成寐的一塊心病。趙匡胤即位后,在誅滅了李筠、李重進叛亂后不久,即召謀臣趙普問計。趙匡胤說:天下自唐季以來,數十年間,帝王凡易十姓,兵革不息,蒼生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為國家建長久之計,其道何如?”
趙普回答說:“陛下之言及此,天地神人之福也。唐季以來,戰鬬不息,國家不安者,其故非他,節鎮太重,君弱臣強而已矣。今所以治之,無他奇巧也,惟稍奪其權,制其錢谷,收其精兵,則天下自安矣。”
話還沒說完,趙匡胤就已心領神會,連忙打斷趙普的話,說:“卿勿復言,吾已喻矣。”唯恐被身邊的人泄漏出去。
不久,宋太祖即開始動手收奪那些有擁戴之功的舊部的兵權。一日,宋太祖藉晚朝的機會,請石守信、王審琦等人飲酒。三巡以后,宋太祖屏退左右之人,對這些故人說:“我沒有你們的鼎力相助,也當不了皇帝,我會永遠感念你們的恩德。可是做天子也太艱難了,還不如做節度使快樂。”
石守信等人不明就里,忙問為什么。趙匡胤便接著說:“這不難知道,試問在座諸位,有誰不愿意做天子?”這在當時無疑是非常敏感的話題,如果有誰沾上了謀反的邊,被誅滅九族那是跑不了的。石守信等人聽了趙匡胤這番話,大驚失色,連忙向趙匡胤叩頭說:“陛下為什么說出這樣的話來?現在天命已定,誰還敢懷有野心,想做天子?”
趙匡胤說:“你們說得不對。你們雖然沒有野心,但你們手下的人難道不會貪圖富貴嗎?一旦你們也被黃袍加身,你們雖然不愿意做皇帝,但這可能嗎?你們難道已經忘了我是怎樣被你們擁戴當皇帝的嗎?”
石守信等人這才恍然大悟,完全明白了皇帝是在擔心他們擁兵自重。他們連忙向趙匡胤叩頭,并哭著說:“我們很愚笨,沒有考慮到這些事,請陛下可憐我們,為我們指條活路吧。”趙匡胤見他的一席話已經震懾住了石守信等人,便真心地勸他們說:“人生好比白駒過隙,飛逝而過,所好者也無非富貴,不過想多積錢財,娛樂自己,遺福子孫。你們何不釋去兵權,出外當個地方官,再多買些良田美宅,多置些歌妓美女,日夜宴飲,以終天年。我再與你們結成兒女親家,這樣一來,君臣相安,兩無犯忌,該是多好的事啊!”
石守信、高懷德、王審琦、張令鐸、趙彥徽等人見趙匡胤把話說得如此明白,絕無轉圜的余地,且趙匡胤當時在禁軍中的地位還不可動搖,就都只好在第二天上表稱病,乞求解除兵權。趙匡胤一見大喜,立即批準了他們的請求。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杯酒釋兵權”。
杯酒釋了兵權,趙匡胤還沒完全放下心。他知道,地方的節度使權力還十分龐大,唐朝藩鎮割據最終滅國,就是個教訓。西元九六九年,王彥超等幾個老節度使進京朝見皇上,趙匡胤又在酒席之間對他們說:“你們是國家的元老重臣,長久在外,擔負的責任很重,公務太繁忙了,我實在對不起你們,無法優待你們這些老臣。”
有了石守信等人的前車之鑒,王彥超又哪能不懂趙匡胤的意思,于是連忙說:“我本就沒什么功勞,卻受到陛下恩寵。現在年紀大了,該回家養老了,請陛下恩準。”有兩個節度使不識時務,還要夸耀自己的功勞,趙匡胤冷冷地回答他們:“從前那些事,還提它干什么?”第二天,趙匡胤客客氣氣地把王彥超送回家養老,而那兩個夸功的,被罷免了節度使。趙匡胤找了兩個閑散的官職讓他們當,留在京城居住,實際上被嚴嚴地看管住了。
至此,趙匡胤收回兵權的計劃成功,宋王朝也自此開啟了“尊儒隆文”的序幕。
潛規則解讀
在古代,弱肉強食的叢林法則向來有效,拳頭就是真理。宋朝在這方面的表現在歷史上提供了一個非常特殊的范例,或者說是負面教材。若論政治穩定、經濟繁榮,宋朝遠勝秦漢,甚至與盛唐相比也不相上下。然而宋朝的軍事實力卻不敢恭維,屢屢被起步與荒漠的草原民族遼、西夏、金、蒙古所擊敗。這種國富兵弱的國家格局,最后終于導致了宋朝的滅亡。可見,生存都保證不了,一切都是白搭。
所有后果,都可以說是起始于趙匡胤的杯酒釋兵權。這一場酒局,雖然政治影響力極大,但它的負面作用也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