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重陽節的傳說

來自河南的重陽節之說

很久以前,汝南縣有個人名叫桓景。他和父母妻子一家人守著幾片地,安分守己的過日子。誰知天有不測風云,汝河兩岸忽然流行起瘟疫,奪走了不少人的性命。桓景子時候曾聽大人說過,汝河里住了一個瘟魔,每年都會出來散布瘟疫,危害人間。為了替鄉民除害,桓景打聽到東南山中住了一個叫費長房的神仙。他就決定前去拜訪,誰知他翻越了千山萬水,還是找不到仙人的縱跡。

有一天,他忽炙看見面前站著一只雪白的鴿子不斷地向他點頭,桓景走近前一看,鴿子忽然飛了兩三丈遠,落地后又不斷地向桓景點頭。就這樣,桓景跟著白鴿,終于找到了費長房的仙居。

38

桓景走到門口,恭恭敬敬的跪了兩天兩夜。到了第三天,大門忽然開了,一個白發老人笑瞇瞇的對他說:“弟子為民除害心切,快跟我進院吧。”費長房就給了桓景一把降妖青龍劍,讓他練習降妖的法門。

有一天桓景正在練劍,費長房走過來對他說:“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來害人。你趕緊回鄉為民除害,我給你茱萸葉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讓你家鄉父老登高避禍。”說完,就用手招來一只仙鶴,把桓景載回汝南去了。

桓景回到家鄉,就把費長房的話向大伙說了一遍。到了九月九那天,他就帶著全村老小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葉子分給每人一片,讓瘟魔不敢近前。又把菊花酒倒出來,每人喝了一口,說是可以避瘟疫。安排妥當后,他就帶著降妖青龍劍回到村中,等著斬殺瘟魔。

不一會兒,汝河里狂風怒吼,瘟魔出水走上岸來。忽然抬頭看見人群都在山上歡聚,牠便沖至山下,卻被酒氣及茱萸的香味嚇得不敢上前。一回頭,又看見桓景抽出寶劍,和瘟魔斗了幾個回合,瘟魔斗他不過,轉身就跑。桓景“嗖”的一聲射出了寶劍,寶劍閃著寒光,一眨眼就把瘟魔釘死在地上。

從此汝河兩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疫的侵襲了。人們就把九月九日登高避禍的習俗,一代代地傳到現在。

陜西關中一帶的重陽節故事

說是很久以前,有個莊戶人家住在驪山下,全家人都很勤快,日子過得也不錯。有一天,這家主人從地里回來,半路上碰上個算卦先生,因為天快黑了,這先生還沒找上歇處。由于主人家里很窄,只有個草寮仔,于是就在灶房里打了草鋪,讓妻子兒女都睡在草鋪上,自己陪著算卦先生睡在炕上,將就著過。

第二天天剛亮,算卦先生要走,莊戶人讓妻子做了一頓好吃的給算卦先生,又替算卦先生裝了一袋白蒸饃。算卦先生出了門,看了看莊戶人住的地方,叮嚀他說:“到九月九,全家高處走。”莊戶人想,我平日沒做什么虧心事,又不想升官,往高處走干嘛呢?但又一想,人常說算命先生會看風水精通天文,說不定我住的地方會出現什么麻煩。到了九月九,就往高處走一走吧!就當讓全家人看看風景。

到了九月九這天,莊戶人就帶著妻子兒女背上花糕香酒,登上驪山高峰去游玩。等他們上山后,半山腰突然冒出一股泉水直沖他家,家里的草寮仔一下子被沖垮了。不一會兒,整條山溝都被泡了。莊戶人家這才明白算卦先生為什么讓他們全家九月九登高。

這件事傳開后,人們每逢夏歷九月九便扶老攜幼去爬山,相沿成俗,一直流傳到今。

吃重陽糕的傳說

重陽花糕的起源有一種古老的說法。《南齊書》卷九上說,劉裕纂晉之前,有一年在彭城過重陽。一時興起,便騎馬登上了項羽戲馬臺。等他即位稱帝后,便規定每年九月九日為騎馬射箭、校閱軍隊的日子。據傳說,后來流行的重陽糕,就是當年發給士兵的干糧。

另一種傳說則流傳于陜西附近。傳說明朝的狀元康海是陜西武功人。他參加八月中的鄉試后,臥病長安,八月下旨放榜后,報喜的報子兼程將此喜訊送到武功,但此時康海尚未抵家。家里沒人打發賞錢,報子就不肯走,一定要等到康海回來。等康海病好回家時,已經是重陽節了。這時他才打發報子,給了他賞錢,并蒸了一鍋糕當作他回程的干糧。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給左鄰右舍。

因為這糕是用來慶祝康海中狀元的,所以后來有子弟上學的人家,也在重陽節蒸糕分發,討一個好彩頭。重陽節吃糕的習俗就這樣傳開來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青州市| 疏附县| 武城县| 浪卡子县| 赤城县| 贵州省| 东台市| 同德县| 九龙坡区| 饶平县| 玉田县| 钟祥市| 敖汉旗| 沅江市| 承德市| 南陵县| 商洛市| 高尔夫| 长沙市| 鄱阳县| 丘北县| 辛集市| 临汾市| 西华县| 娄底市| 麻江县| 涞源县| 社会| 临江市| 巫山县| 年辖:市辖区| 文水县| 观塘区| 福海县| 张家港市| 景德镇市| 怀柔区| 丰都县| 阜阳市| 仁布县| 竹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