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開齋節

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節日。在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又稱拉瑪丹節。中國新疆地區稱肉孜節(Roza,波斯語,意為齋戒)。按伊斯蘭教法規定,伊斯蘭教歷每年九月為齋戒月。開齋節又稱“大爾代”節,穆斯林習慣用阿拉伯語稱呼為“萊麥丹”月。“萊麥丹”是練的意思,即練思想、練意志、練身體,也稱“齋月”,通常也稱“封齋”、“把齋”。

17

在此月,虔誠的穆斯林要在日出之后不飲不食,停止工作,專事禮拜,潔身自修,守靜于家,省身思過,至日落之后進食開齋,整月如此。這就是伊斯蘭教規定的“五功”念(念古蘭經)、禮(禮拜)、齋(封齋)、課(繳納天課)、朝(朝覲麥加天房)中的一項功課。

開齋節是這樣形成的,據伊斯蘭教經典記載,伊斯蘭教初創時,穆罕默德在齋月滿時進行沐浴,然后身著潔凈的服裝,率穆斯林步行到郊外曠野舉行會禮,并散發“菲圖爾錢”(開齋捐)表示贖罪,以后相沿成俗。

開齋節前,每個成年穆斯林都要洗干凈,沐浴全身,穿潔凈的衣服,方可進入清真寺參加會禮(節日禮拜),以慶祝齋戒功課的圓滿完成。在這天各家各戶都要繳納(每人二點四斤麥子或面粉或折合現金)開齋捐。其目的是“凈化人的心靈,接濟貧困”,培養人的扶危濟困、樂善好施的美德,避免穆斯林中的貧苦人在節日沿街行乞,與貧苦人共享節日之歡樂。莊嚴肅穆的開齋節會禮結束后,眾穆斯林集體向阿訇(教長)道安,全體穆斯林互致(色倆目)平安詞,以表示節日的宿愿:“祈求平安、吉祥、富貴、和諧!”

開齋節在各地盡管稱謂不同(在新疆,穆斯林稱這一節日為肉孜節,是波斯語的意譯),但實際上就是一個規模盛大、禮儀隆重的節日。節日早上,清真寺被打掃得干干凈凈,有的還要懸掛“慶祝開齋節”的橫幅和彩燈,張貼贊頌真主的對聯。家家戶戶要打掃環境,成年男子沐浴凈身,小孩子也要把臉洗干凈,男女老少都換上民族服裝。大約早晨八點以后(有的地方以敲響會禮鐘聲為準),人們匯集到清真寺或出荒郊舉行會禮。當阿訇宣布會禮開始,人們自動跪成很整齊的行列,向圣地麥加古寺克爾白方向禮拜。這種會禮比平時主麻的聚禮要隆重得多。

禮拜后,人們齊向阿訇道安,接著互道“色倆目”(和平、平安、安寧)問候。整個會禮結束后,由阿訇帶領或各戶分散游墳掃墓,為逝者祈禱。隨后串親訪友,恭賀節日。節日中,家家戶戶都準備馓子、油香、課課、花花等富有民族風味的傳統食品,同時還要宰羊、雞、兔等,做涼粉、燴菜等,互送親友鄰居,互相拜節問候。在節日的第一二天,已婚和未婚的女婿要帶上節日禮品向岳父母拜節。許多青年還在開齋節舉行婚禮,更加增添節日氣氛。

回族有三大節日:開齋(大爾代)節、宰牲(古爾邦)節、圣紀(圣忌)節。其中與維吾爾等民族重視“古爾邦”節相比,回族更重視開齋節,她是回族人民一年一度最盛大的節日。其他民族稱其為“回民過年”。

隨著社會的發展,回族的開齋節也增添了不少新的內容。中國回族聚居的一些地方,除參加聚禮等活動外,還參加各種娛樂活動。如遼寧鞍山的回族青年在節日里要耍獅子舞、踩高蹺;河北滄州地區的回民在節日里喜歡表演武術;西北一些青年節日里喜歡摔跤、扳手腕、擰指頭等;都市里一些回民喜歡去公園玩耍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业县| 梅河口市| 定南县| 青州市| 台中县| 申扎县| 福安市| 大渡口区| 兴和县| 习水县| 阿鲁科尔沁旗| 定边县| 长阳| 郓城县| 浪卡子县| 朔州市| 涪陵区| 邳州市| 赫章县| 台北市| 托克托县| 右玉县| 东乌珠穆沁旗| 沅江市| 金川县| 五指山市| 巴青县| 张家界市| 滁州市| 娄烦县| 霍林郭勒市| 松江区| 汨罗市| 隆安县| 东阿县| 尚志市| 华池县| 凤冈县| 陵川县| 新化县| 磐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