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 TPP/CPTPP知識產權問題研究作者名: 叢立先等本章字數: 1679字更新時間: 2022-08-02 12:08:20
二、各國的合作領域
CPTPP第18.13條列出了各締約方可進行知識產權合作的各個領域,包括制度政策、教育培訓、創新傳播、技術援助等多個方面,該條的達成體現了各國促進知識產權和諧普惠發展的決心。
一般來說,知識產權制度具有兩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對權利的保護,其二是促進知識和技術的傳播與應用。雖然對知識產權的保護十分重要,一直以來也是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但這并非知識產權制度的根本目的。通過保護知識產權來使文化繁榮、技術發展,并通過知識和技術的傳播與應用來推動社會整體創新的進步,造福于公眾,才是知識產權制度的最終目標。[1]CPTPP之前的與知識產權有關的國際條約大多側重于知識產權制度的第一方面的內容,即強調對知識產權進行必要保護、規定對知識產權進行保護的最低標準。例如,TRIPs第67、69條,雖然規定了技術合作和國際合作的內容,但主要涉及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援助以及關于侵犯知識產權的國際貨物貿易的信息交流。而CPTPP的這一條規定,詳細地列出了各締約國可展開合作的領域,其中既有權利保護方面的內容,如知識產權管理和注冊制度、知識產權教育和意識培養;又有知識傳播和應用方面的內容,如技術的轉讓和傳播以及為研究、創新和經濟增長而利用知識產權的政策。同時,本條還考慮到了中小企業發展動力不足、締約方內部經濟技術發展不平衡等現狀,并據此提及中小企業的知識產權問題以及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支持。由此可見,CPTPP所設計的知識產權合作框架是全方面、多維度的,既尊重知識產權的屬性和價值,又將所有締約方視為利益共同體,在保護知識產權的同時強調知識產權的傳播、應用及其對全人類的積極作用,在承認知識產權壟斷性的同時兼顧弱勢群體的利益以平衡各方需要,這是CPTPP進步的地方。
將這一條與2018年3月發布的《金磚五局關于加強知識產權合作的聯合聲明》進行比較,可以發現兩項協議均強調了在知識產權政策法規、教育和意識、信息共享等方面的合作,這是未來國際社會知識產權合作與運用的發展方向。但比較兩項協議的具體規定,不難發現CPTPP的規定較為籠統。以兩者都提到的知識產權合作方式——培訓為例,CPTPP只用了一個單詞“training”來概括,而聯合聲明卻列出了具體方式,如組織年度培訓項目、從業人員能力培訓、遠程教育等。CPTPP如此簡單的規定,雖然可能不利于為各締約方之間的合作提供直接且具體的指導和建議,但為各締約國以多種高效的方式和途徑實現合作留下了創新空間。
對于我國來說,面對國際格局大分化再調整的形勢,若要提升我國的國際影響力與話語權,那么利用知識產權制度搶占經濟、科技制高點尤為重要。[2]《國務院關于新形勢下加快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若干意見》指出,我國要“提升知識產權對外合作水平”,既要“推動構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國際知識產權規則”,又要“加強知識產權對外合作機制建設”“拓寬知識產權公共外交渠道”,同時也要“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援助力度”,這與CPTPP的規定不謀而合。因此,積極參與國際合作,推動形成“普惠包容、平衡有效”的知識產權國際體系[3]以及以“保護權利、促進發展”為核心的知識產權全球治理新結構,是我國等發展中國家的努力方向。
CPTPP條文:
第18.13條:合作的活動和倡議
締約方應就本章涵蓋的客體努力合作,如通過由每一締約方確定的其各自的知識產權局或其他機構之間進行適當的協調、培訓和信息交流。合作可涵蓋如下領域:
(a)國內和國際知識產權政策的發展;
(b)知識產權管理和注冊制度;
(c)知識產權的教育和意識培養;
(d)與下列相關的知識產權問題:
(i)中小企業;
(ii)科學、技術和創新活動;及
(iii)技術的產生、轉讓和傳播;
(e)為研究、創新和經濟增長而利用知識產權的政策;
(f)知識產權多邊協定的實施,如WIPO主持締結或管理的協定;以及
(g)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援助。
[1] 李潔瓊:《TPP知識產權規則與中國的選擇》,載《政法論壇》2017年第5期。
[2] 謝小勇:《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國際合作戰略研究》,載《科技促進發展》2016年第4期。
[3] 申長雨:《改革創新 奮發有為 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努力建設知識產權強國——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在2015年全國知識產權局局長會議上的工作報告(摘編)》,http://ip.people.com.cn/n/2015/0119/c136655-26408888.html,2019年2月10日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