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股權架構的稅務考量
黃剛強[1]
內容摘要:自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首次發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號召以來,國務院先后于2015年6月11日印發《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國發〔2015〕32號)、2017年7月21日印發《國務院關于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國發〔2017〕37號)文件,優化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推動“放管服”改革,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融通發展以及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國務院推出的上述政策激發了社會各界民眾的創業投資熱情。
投資者在投資創業過程中,就公司股權架構方面考慮的因素多為股東身份(組織形式)、公司控制權、股權比例等,較少考慮公司股權架構對公司分紅、股權轉讓以及資本運作等事項產生的涉稅問題。本文擬通過對公司股權架構若干涉稅業務的研究,就其中應予考量的稅務因素等問題為投資者提供適當的參考和借鑒。本文所稱“公司股權架構”,是指我國公司法范圍內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的股權結構,是投資者在公司經營發展過程中,為實施公司控制和運營、利潤分配、資本運作以及投資者退出等目的而構建的投資架構。
關鍵詞:公司股權架構 稅務籌劃 個人所得稅 企業所得稅 股權激勵
公司股權架構對公司戰略、組織流程、決策方式等公司行為的影響不言而喻,但其對公司運營、分紅、資本運作等事項的稅務影響,則未必會引起投資者的充分重視,更毋論更高層面的稅務籌劃活動。稅務籌劃,是納稅人依據所涉及的稅境,在遵守稅法、尊重稅法的前提下,規避涉稅風險,控制或減輕稅負,進行有利于實現企業財務目標的謀劃、對策與安排[2]。如投資者缺乏稅務籌劃意識以及不了解具體稅收政策,則當初輕率設立的公司股權架構在公司業務運營、經營管理和資本運作過程中往往需要不時調整。公司經營已具規模,屆時再調整公司股權架構必然會造成稅負成本不菲,甚至會出現由于稅負成本和資金因素而導致難以調整的情況。個別情形下,還會因為實施了錯誤的“稅收籌劃”,結果不僅沒有有效降低稅負,反而引發了各種行政及刑事涉稅風險。為避免出現上述種種情況,公司在成立之初,投資者即應以專業化視角籌劃設計最適合企業生產經營特點以及適應企業未來發展規劃的公司股權架構。合理的公司股權架構一方面可以實現投資收益的無稅回流,實現投資收益的再投資;另一方面還可以在符合特殊性稅務處理條件的前提下實現資本運作等商業目的,以最小代價獲得最高的稅收利益,有效防范稅務風險。
一、公司股權架構的常見持股模式
公司股權架構一般有三種持股形式,一是自然人作為股東的直接持股模式,二是合伙企業作為股東的間接持股模式,三是自然人成立一家投資公司,再以投資公司作為股東進行投資的間接持股模式。就所得稅而言,不同的持股主體適用不同的稅種和征管方式,其中自然人股東適用個人所得稅,公司股東適用企業所得稅,合伙企業則應根據合伙人的身份性質而分別適用個人所得稅或企業所得稅。由于個人所得稅及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主體、征收范圍、稅率等完全不同,不同的持股主體所享受的稅收待遇情況相差懸殊,因此,投資者應根據投資目的、發展戰略及股權激勵計劃等商業目的和經營管理思路,設計適當的持股結構,做到未雨綢繆,以便在未來公司實施資本運作、股權激勵或取得分紅時,能夠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使稅負成本盡可能地降低。
二、不同持股主體身份的稅收征管差異
不同的持股主體身份,在稅收征管上存在不同的稅務差異,下面分別以國內自然人股東、合伙企業股東以及公司股東為例簡析其在股權轉讓、分取股息紅利以及企業重組業務項下的稅收征管差異。
(一)股權轉讓
1.自然人股東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個人財產轉讓所得適用20%的比例稅率,自然人股東轉讓股權屬于財產轉讓所得性質,所以應該以股權轉讓收入減除股權取得成本、費用后的余額即轉讓所得直接適用該比例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按照目前國家的稅收政策,自然人作為股東的直接投資模式稅收籌劃空間不大,一般不建議從事規模較大實業投資的自然人采取直接持股方式進行投資。
2.合伙企業股東
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既可以為自然人,也可以為法人,還可以為合伙企業,合伙企業以每一個合伙人為納稅義務人。合伙企業在稅法上屬于稅收透明體,采取“先分后稅”的原則,即合伙企業層面并不繳納所得稅,而是根據合伙企業的合伙人身份來決定其應繳納個人所得稅或是企業所得稅。合伙企業將股權轉讓收入減除股權取得成本、費用后的余額,為合伙企業的經營所得;合伙企業的合伙人按照合伙企業的全部經營所得和合伙協議約定的分配比例確定各自的應納稅所得額。對自然人合伙人來說,無論是普通合伙人還是有限合伙人,都應按“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所得”稅目,適用5%~35%個體工商戶5級超額累進稅率計征個稅。對法人合伙人而言,則應以其取得的股權轉讓所得按2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盡管有國家層面的稅收政策規定,為了招商引資,各地政府還是對合伙企業的上述稅收規定出臺了各種變通的稅收優惠政策,下文將有提及。
合伙企業作為股東的間接持股模式,是目前眾多的私募基金常見的投資模式。鑒于國內稅收政策對合伙企業采取先分后稅的征收原則,對個人投資而言,可以利用國內各地出臺的地方性私募投資優惠政策降低實際所得稅負。因此,合伙企業作為股東的間接持股模式最適合資金集合性的投資。
3.公司股東
自然人成立公司作為股東間接持股方式也是公司股權架構中經常采用的模式。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公司將所持股權轉讓后,以其取得的轉讓所得按25%的稅率繳納企業所得稅。公司屬于符合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或小微企業,可以減按15%或20%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
公司股東間接持股模式對企業股權轉讓稅收籌劃而言可以預留較大的空間,該模式有利于企業的投資管理、關聯交易安排及集團化運作。
(二)分取股息紅利
1.自然人股東
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自然人個人從公司取得分紅,應以其取得的股息紅利,按照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自然人作為持股主體的直接持股模式,雖然在決策上可以直接、高效,但基于稅收政策的限制,對于投資分紅、未分配利潤轉增股本以及股權轉讓等方面卻存在稅負成本較高的弊端。隨著個人所得稅法的修訂和稅務機關征管水平的不斷完善,自然人的投資收益征稅管理將日趨嚴格,自然人作為持股主體的直接投資模式稅收籌劃空間將受到較大限制。
2.合伙企業股東
如前所述,合伙企業為稅收透明體,以每一個合伙人為納稅義務人,因此合伙人為自然人的,其取得的股息紅利按照20%的稅率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合伙人為法人合伙人時,法人合伙人透過合伙企業從公司取得此項“不屬于直接投資”的投資收益,要按企業所得稅法的有關規定確定為應稅收入,也就是說,已經在公司層面按照25%的稅率完稅后的股息紅利向法人合伙人支付后,法人合伙人還要將其作為應稅收入計入本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再次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如果合伙人本身為合伙企業的,將繼續向上穿透,直至合伙企業的合伙人為自然人時,該自然人按個人取得股息紅利繳納個人所得稅。合伙人為法人合伙人時,則須按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以取得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這種情況下,企業法人作為合伙人取得的投資收益將可能因不符合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的免稅收入條件,而不能享受股息紅利投資收益的免稅待遇。
此外,根據國家稅收政策規定,合伙企業年度應納稅所得額的范圍是“合伙企業生產經營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合伙企業分配給所有合伙人的所得和企業當年留存的所得(利潤),即合伙企業不論利潤分配與否均需納稅,從這一點來看,以公司作為持股主體在推遲納稅方面更具有優勢。
3.公司股東
按照《企業所得稅法》第二十六條第二項的規定,公司取得符合條件的居民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權益性投資收益為免稅收入,這里所稱符合條件,是指符合“居民企業直接投資于其他居民企業取得的投資收益(股息紅利)”的條件。公司作為股東間接持股的投資模式,可以避免對股息紅利投資收益的重復征稅,且有利于解決被投資主體投資股息紅利的再投資問題。
(三)企業重組業務
企業重組,是指企業在日常經營活動以外發生的法律結構或經濟結構重大改變的交易,主要包括企業法律形式改變、債務重組、股權收購、資產收購、合并以及分立等。相較于公司股東而言,個人及合伙企業股東在企業重組業務中,除享有增值稅、土地增值稅及契稅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外,基本不享有個人所得稅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2018年6月,由財政部稅政司及國家稅務總局法規司共同整理公布的《企業重組改制稅收政策文件匯編》[3],未提及任何與個人所得稅有關的稅收政策文件,由此可見一斑。
公司作為持股主體在企業重組業務中,除在增值稅、土地增值稅以及契稅方面享有稅收優惠外,其享受的最重要的企業所得稅稅收優惠為可選擇適用一般性稅務處理或特殊性稅務處理規定,符合相關政策條件的企業重組交易可按特殊性稅務處理。特殊性稅務處理的實質是暫不確認資產轉讓的所得或損失,但并不意味著不用繳納稅收,而只是會產生一種遞延納稅或稅負轉移的效果。符合條件的企業重組業務采取特殊性稅務處理可暫不繳納企業所得稅,不產生資金流出,所以能避免因公司股權結構或經濟結構重大變化給公司造成沉重的資金壓力,并讓公司及公司股東在實施企業發展戰略或企業并購重組業務方面贏得稅負優勢。
三、建立以公司商業目標為導向的公司股權架構
公司應根據各發展階段確定相應的商業目標。公司創立伊始,為降低運營成本及提供經營效率,公司股權架構宜采用自然人作為股東的直接持股架構,待公司發展穩定后,則應盡快將自然人持股變更為公司持股。隨著公司業務發展和公司價值的不斷提升,如果屆時才考慮將自然人持股變更為法人公司間接持股,將會在稅務上被認為自然人股權的轉讓變現,按現有自然人轉讓股權的個人所得稅政策規定,自然人需要就股權增值部分在5年內分期交納個人所得稅。公司股權價值升值較大時,如應對不利,還將給自然人股東帶來巨大的資金流出壓力及稅務風險。
根據公司的商業目標并結合稅務因素進行考量,以公司商業目標為導向構建的公司股權架構及相關稅收優勢可參見表一[4]:
表一:

續表

如上所示,企業法人作為股東間接持股較自然人直接持股在公司經營管理及資本運作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這種優勢更多體現在稅收優勢及資本運作方面。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并根據相應的商業目標適時調整公司股權架構,對公司的長遠、穩健發展有十分重要的實際意義。
四、公司股權架構中的地域選擇
企業除應根據股東持股模式以及商業目標構建適應企業穩健發展的公司股權架構外,公司股權架構的地域選擇也是一個重要的稅務考量因素。這里的地域選擇,包括被投資公司及投資主體對地域的選擇,原則上應選擇設立在既適合企業經營發展,又盡可能享受到稅收優惠政策的地區。
(一)投資主體的地域選擇
除國家層面的從事國家需要重點扶持和鼓勵的創業投資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外,國內超過32個省、市、自治區直轄市出臺了針對股權投資企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其中北京、上海、橫琴新區(廣東)、天津等地出臺的股權投資稅收優惠政策如表二所示:
表二:

續表

投資主體主要是起到承受投資收益回流、再投資或資本運作的功用,投資方式上以自然人投資設立的法人公司間接持股模式為宜,兼顧考慮“稅收洼地”以及資本運作稅收優惠政策的合理運用。
(二)被投資公司的地域選擇
國家根據各地區不同的發展階段及特點,針對東、中、西部地區實施了不同的稅收優惠政策。目前,除了對東部地區實施以行業性為主的稅收優惠政策外,針對廣東橫琴新區、福建平潭綜合實驗區、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等地符合條件的鼓勵類產業企業出臺了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政策,包括地方政府額外給予的財政補貼政策。這些地區國家地方政府鼓勵發展的產業主要集中在高科技、文化、現代服務業等幾個方向,如表三所示:
表三:

續表

就中西部地區而言,由于經濟發展相對滯后,區域性的稅收優惠較多,面向的產業也較為廣泛,給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空間。在西部大開發的政策背景下,除了國家層面給予的稅收優惠外,西藏、寧夏、廣西等地還出臺了諸多稅收等優惠政策,具體如表四所示:
表四:

續表

續表

被投資公司的主要作用是承載企業經營業務發展的功能,其地域選擇受限于企業經營業務特點、從業人員、營銷市場、運作模式和整體區域環境的制約,故地域性的稅收優惠政策可作為企業業務發展布局的考量因素之一。
五、股權激勵持股平臺的稅務考量
對一個具備發展潛力的公司而言,事先合理構建公司股權架構及股東的持股方式,可減少股權架構、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崗位、人選及持股結構調整等行為給公司帶來的不確定性,較大程度地減輕公司股權變動帶來的稅務負擔。針對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合理設置股權激勵計劃,將為公司的穩定發展提供堅實基礎。
公司激勵對象獲得激勵股權后常用的持有方式包括直接持有、通過法人公司或有限合伙企業間接持有以及股權代持三種。目前,由于公司法對股東人數的限制、法人公司作為持股平臺雙重稅負影響以及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的控制需要,公司實際控制人設立合伙企業作為股權激勵持股平臺是最為常見的方式。該方式通常是由公司實際控制人(或其控制的持股公司)作為管理人(GP),公司高級管理人員作為有限合伙人(LP)的有限合伙企業共同持有公司股權,通過有限合伙協議約定、考核目標及股權激勵實施方案調整高管在有限合伙企業的利益。這種持股架構的好處在于不會降低實際控制人對公司的表決權,并有效避免因實施股權激勵計劃給公司股權架構變動造成的困擾,激勵對象發生變化時操作簡單,且激勵對象通過合伙企業間接持有公司股權獲得分紅或退出時不會增加其稅收負擔。更重要的是,股權激勵在作為持股平臺的有限合伙企業層面進行,可以避免因公司股權頻繁變動而導致的公司股權架構稅務風險。
六、結語
新一輪稅制改革下,稅收法定被提到了新的高度,包括個人所得稅、稅收征管法等稅制的改革,以及作為稅務機關征管信息來源的金稅三期大數據平臺的不斷升級,對納稅人稅務管理的規范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由于稅收征管的規范化和精細化,也為投資者的稅務籌劃活動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公司股權架構的構建調整,對具備一定規模的企業來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經濟行為,必須謀定而后動。投資者應從長遠規劃和整體利益考慮,事先通過設置持股平臺、“稅收洼地”籌劃等方式構建適當的公司股權架構,爭取享受到國家及地方稅收、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實現未來企業經營、資本運作及投資退出的稅負成本最小化,達到合理合法節稅的目的。
[1] 黃剛強,廣東智洋律師事務所律師。
[2] 蓋地主編:《企業稅務籌劃理論與實務》,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4頁。
[3] 國家稅務總局官網,http://www.chinatax.gov.cn/n810341/n810755/c3614998/content.html,最后訪問于2018年8月19日。
[4] 劉天永:《投資公司稅務架構搭建與籌劃的6大步驟和18個操作要點》,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b428330102vssc.html,最后訪問于2018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