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偵查思維中的類比推理的應用

偵查思維中的類比推理具有不同于一般類比推理或者日常類比推理的特點。

1.在日常類比推理中,把對象聯系起來的相似的狀況是由習慣性思考清楚地界定的,而它們與結論的聯系是由科學原理建立的;但是在偵查思維中的類比推理中,這種清晰性不是顯而易見的,僅僅依賴已有的經驗難以發現,有時甚至需要偵查人員進行創造性思維才能發現,共同屬性與延伸屬性之間的關系也存在爭議之處甚至被質疑。這些區別的存在使得偵查思維中的類比推理較于一些簡單的日常類比推理更加難以把握和運用。

2.偵查思維中的類比推理前提中的參照對象的重要性是不同的,這就使得選擇參照對象變得重要而且不易;而在一些簡單的日常類比推理中,參照對象的重要性被視為同等的。

類比推理在刑事個案偵查中的應用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相似并案偵查、模擬偵查實驗結論外推和偵查經驗移植。不難理解,相似并案偵查是其中最主要的應用方面。

(一)相似并案偵查中的類比推理

在刑事個案偵查中,經常會用到所謂的并案偵查。所謂并案偵查,簡言之,就是刑事個案合并偵查,具體是指偵查人員在根據若干起刑事個案之間的相似性或者相關性,推斷這些刑事個案可能是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為的基礎上,將這些刑事個案并聯起來,統一實施偵查的一種偵查方法。

并案偵查是“由案到案”偵查模式中的常用方法。所謂由案到案偵查模式是指“在偵查某起刑事案件時,將可能是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為的其他刑事案件串并起來,綜合分析和利用每起刑事案件所蘊含的犯罪信息和破案條件,選擇有利的偵查突破口,達到偵破此案帶動偵破彼案的目的的偵查模式”[7]。并案偵查有利于提高偵查效率、擴大偵查線索、拓寬偵查思路。

并案偵查不僅是一種常用、有用和易用的偵查模式,而且具有其法律依據。《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二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可以在職責范圍內并案偵查:(一)一人犯數罪的;(二)共同犯罪的;(三)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還實施其他犯罪的;(四)多個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存在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實的。

并案偵查的一種常見類型是相似并案偵查,它是指偵查人員在依據若干起刑事個案之間的相似性來推斷這些刑事個案的犯罪嫌疑人可能是同一(伙)人的基礎上進行的并案偵查,其邏輯基礎就是類比推理。相似并案偵查不僅具有并案偵查的上述作用,還具有如下方面的作用。[8]

(1)相似并案偵查可以集中更多的案件材料,拓寬偵查途徑。被推測可能為同一個或者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為的一系列案件,在沒有進行相似并案偵查之前,這些案件之間在痕跡、物證等事實材料的收集和使用上是彼此獨立、零散甚至孤立的。通過相似并案偵查,可以將這些看似獨立、零散甚至孤立的事實材料集中起來,相互印證,便于偵查人員更為全面、深刻而透徹地認識案情,描繪出犯罪嫌疑人的個人特征,有利于打擊和揭露犯罪。

(2)相似并案偵查可以集中偵查力量,整合偵查資源,實現聯合作戰和協同作戰。通過相似并案偵查,可以使得原有的一個單位、一個區域、一個警種、一個部門各自為戰變成多單位、多區域、多警種、多部門的聯合作戰,形成合力;同時,通過統一組織指揮,可以減少重復勞動,節省偵查工作的人力、物力、財力,還可以打破區域、部門、警種界限,及時交流和共享情報,加速破案進程。

(3)相似并案偵查可以提高偵查破案的效率和成功率。通過相似并案偵查,偵查人員一方面可以將具有相似屬性的若干起案件的偵查線索集中起來,把各種有利于開展偵查的條件、途徑和因素集中起來,以便開辟更多的偵查途徑;另一方面,可以偵破一案帶動他案甚至多案,偵查現案帶動往案甚至積案,大大提高偵查破案的質量和數量。

偵查思維中的相似并案偵查具有其現實依據。[9]

(1)犯罪心理學的統計研究表明,個案所表現出的特征具有特殊性和相對穩定性。不同的犯罪嫌疑人,由于心理素質、心理特征、文化水平、社會經歷、生活環境、職業技能、教育程度等不同,犯罪行為表現出一定的特殊性。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經過反復學習和多次實踐,會逐漸形成一定的行為習慣。這些行為習慣一經形成,往往極易定型化,并在以后的活動中反復、自動地出現,在一定時間內相對穩定,形成習慣定式。同樣,犯罪心理學研究表明,犯罪行為也具有相對穩定性,犯罪行為的特殊性和相對穩定性為識別、確認相似并案條件提供了基礎。

(2)實證犯罪學的統計研究表明,多數慣犯作案行為具有連續性和習慣性。犯罪嫌疑人,特別是慣犯、累犯,常常連續犯罪,一發而不可收拾,似乎“愛上”了犯罪,一天不犯罪就心里不舒服,或者因為犯罪上癮而閑不住。他們在一次犯罪得逞之后,強烈的僥幸心理和近乎變態的成就感使得其非法欲望和需求逐漸增強,這又反過來強化了其犯罪心理和犯罪行為,驅使其再次犯罪,以滿足更大的私欲。因而,在一定時期內的不同時間、不同地點由同一犯罪主體實施的多起刑事犯罪就成為一種客觀現象,這是實施相似并案偵查的主要現實依據。

總之,相似并案偵查的現實依據在于:同一犯罪嫌疑人連續作案,在犯罪時間、犯罪地點、手段、時機、目的、工具甚至侵害對象等方面很有可能具有某些相似之處。

相似并案偵查的實施條件是偵查人員必須推測在作案時間、作案手段、侵犯對象、作案痕跡、作案物證等方面具有相似性的若干起案件為同一個或者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為。為此,偵查人員必須運用類比推理。在這個意義上,相似并案偵查是并案偵查和類比推理相互結合形成的一種偵查模式,其邏輯基礎就是所謂的類比推理。相似并案偵查中的類比推理是類比推理在并案偵查中的具體運用。相似并案偵查中的類比推理是指在刑事個案偵查中,偵查人員根據若干起已知刑事個案與另一刑事個案有若干相似屬性,推出這些案件可能是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為的推理。

相似并案偵查中的類比推理包括兩種類型:

1.補缺的類比推理

補缺的類比推理也稱由此及彼的類比推理,它是偵查人員依據若干起刑事個案在諸多屬性上相似,并且已經查明這些刑事個案中除了某一刑事個案之外的其余刑事個案均為某一(伙)犯罪嫌疑人所為,推出這些刑事個案中剩余的那個刑事個案可能也是該(伙)犯罪嫌疑人所為。

它可以表示為:

刑事個案a、b有屬性P、Q、R等,且已查明犯罪嫌疑人為S;

刑事個案c也有屬性P、Q、R等;

所以,可能刑事個案c的犯罪嫌疑人也是S。

這是最常見的類比推理模式。

這種類比推理的特點是,有既定嫌疑對象,然后謀求相似現象的類比,繼而擴大關聯人身的結論。已有嫌疑人的案件,對嫌疑人來說,是他的顯案,被類比關聯的案件是他的隱案。因此,這種類比推理有助于挖掘余案。2012年“1·6蘇湘渝系列持槍搶劫案”偵查中所運用的就是這種類比推理。

在刑事案件的并案偵查中,如果發現某案件與另一個(或一些)案件有相似之處,又知道該案件是某犯罪嫌疑人所為,那么就可以推測另一個(或一些)案件也可能是同一犯罪嫌疑人所為。一般來說,連續作案的犯罪嫌疑人在作案方法、作案時間、手段、目的、動機等方面都有一定的規律和相似之處,如果偵查人員已知甲案件是某犯罪嫌疑人所為,運用類比推理就可以推知乙案件也是該案犯罪嫌疑人所為。

并案偵查中運用補缺類比推理,可以極大提高破案效率和成功率。偵查中經常出現這種情形:有許多積案,經年未破;但是在偵破某一起案件的基礎上,運用類比推理,把這一案件的特點與某些積案進行類比,發現其相似之處,并案偵破,從而啟發思路,打開局面,發現新的線索,由某一案件的偵破帶動一系列案件的偵破,由新案的偵破帶動一些舊案的偵破。運用這種偵查方法,一旦偵破一個案件,就可以一舉偵破一連串案件,從而提高偵破的效果和效率。

例如,某縣公安局偵破了一起夜間攔路強奸殺人案,犯罪嫌疑人已被抓獲并已供認作案經過。公安人員將此案與另一起未破的夜間攔路強奸殺人案進行比對分析,發現這兩起案件有許多相似之處:作案時間都在晚上九十點左右;都是在婦女單獨行走時尾隨作案;手段都是先用胳膊夾住頭,然后用小布條或細繩捆綁受害者雙手并拖行;幾起案件行走的路線都比較隱蔽,犯罪嫌疑人對作案地點一帶的地形非常熟悉,有隱蔽場所。偵查人員由此得出結論:另一起未破案件很有可能也是同一犯罪嫌疑人所為。最后證實,果然如此。此例運用的就是補缺的類比推理。

2.概括的類比推理

概括的類比推理也稱歸并類比推理,是指偵查人員根據若干起刑事個案在諸多屬性上的相似,推出這些刑事個案可能在其他方面也相似,從而歸并為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為。

它可以表示為:

刑事個案a、b有屬性P、Q、R等;

刑事個案c也有屬性P、Q、R等;

所以,可能刑事個案a、b、c的共同犯罪嫌疑人是S。

這種類比推理的主要特殊之處是,首先通過類比抽象肯定其有共同的原因,然后再尋求解釋。這種類比推理,有可能關聯的案件都是隱案,還沒有嫌疑人,那么類比推理有助于顯露嫌疑人;也可能都是顯案,都有嫌疑人,但是沒有想到其聯系,那么類比推理有助于揭示這些顯案之間的聯系。這種類比推理的進一步意義還在于,假若原因相似,這一類比就可以期待還有某些現象相似。偵查中的概括的類比推理正是這樣,在發現相似案件后,力圖尋求根本的相似原因即發現同一個(伙)作案者,如果傾向如此假設,那么應當進一步發揮類比推理的功能,找出更多有利于破案的線索,凡是與人身關聯的相似細節都應當關注。

概括的類比推理的特點是“由相似結果推導相似原因”。在偵查中,偵查人員經常遇到這種情況:某一需要偵查的對象有可能就是已知的對象,即二者是同一對象。比如,某兇殺案件犯罪嫌疑人的兇器是否就是該案的兇器;某人書寫材料上的筆記與某偽造的文稿上的筆記是否相同;某兩個形跡可疑的人是否就是被網上通緝的逃犯;等等。在掌握相關的案情事實比較有限的情況下,從直觀上難以對有關案件是否同一客體進行認定,這時就需要借助于概括的類比推理了。2000年“9·1湘渝鄂系列持槍搶劫案”以及被稱為“28年來中國特大懸案”的2016年“8·5甘蒙系列強奸殺人殘害女性案”等大案、要案的偵查中所運用的就是這種類比推理。

例如,2000年9月1日下午6時左右,湖南省某銀行運鈔車被四名蒙面歹徒劫持,兩名經濟警察、一名收銀員和一名運鈔車司機被當場打死,兩只沖鋒槍被搶走。次日,公安部發現該案件的作案性質、手段等特征,與長沙、重慶、武漢等地先后發生的六起系列持槍搶劫案極為相似,于是推測這一系列案件很可能是同一犯罪團伙所為,決定并案偵查。5日后的9月6日,團伙中四人落網。據犯罪嫌疑人初步交代,長沙、重慶、武漢等地先后發生的六起系列持槍搶劫案確系他們所為。[10]

再如,某地一個周末的晚上,在某個公園里發生一起男女情侶談戀愛之際被搶奪手機的案件。偵查人員在偵查該案過程中,發現了一個月之前接報的另一起搶奪手機的案件。偵查人員于是將這兩起案件進行對比,看看有無相關或者相似之處。結果發現它們之間存在諸多相同之處:(1)作案時間和地點相同:案發時間都是周六晚上,而且都是在同一個公園;(2)作案手段和方式相同:都是犯罪嫌疑人趁熱戀中的小情侶忘情不備之機,突然從樹林里竄出,以問路為名搶奪手機;(3)犯罪嫌疑人主要特征相同:據報案人描述,這兩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的口音、身材、身高、年齡、面部特征相同。根據這三個方面的相同,偵查人員有理由認為:兩起案件很可能是同一犯罪嫌疑人所為。

由于偵查人員所運用的概括的類比推理是在尚未知曉若干案件的作案嫌疑人的前提下進行的,因此概括的類比推理得出的結論只能是示向性的或者啟發性的,它告訴我們進行類比的若干起案件可能是同一犯罪嫌疑人所為。

相似并案偵查的關鍵在于通過類比推理從已有的相似性推測更多的相似性。在解釋人類活動方面,相似性可能表現了人類的共同行為規律。例如,社會心理學研究可以通過相似性發現某些共同的人性或人類共同心理反應;相似性也可能表現個人的行為心理和習慣,如交際、學習、嗜好乃至作案等。在刑事案件現象解釋方面,就傾向于把相似性歸結于個人行為的統一性。

1.相似并案偵查中運用類比推理確定相似性的條件

在相似并案偵查中運用類比推理確定相似性時需要滿足一些條件。[11]

(1)現場的痕跡、物證相同。犯罪嫌疑人在實施犯罪行為時,多多少少會在現場留下一些痕跡或者物證,如手印、足印、工具痕跡、槍彈痕跡等。如果不同案件現場的痕跡或者物證通過技術鑒定作出了同一認定的肯定性結論,就可以直接確認為同一個或者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為。

(2)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征相同。強奸、詐騙和“兩搶一盜”案件,被害人與犯罪嫌疑人常常有一定時間的正面接觸,多少能夠提供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征,或者通過案情分析,偵查人員對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征有一定的刻畫。由于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征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相對穩定性,如果先后發生的若干起刑事個案中犯罪嫌疑人的體貌特征相似或者相同,也可以考慮進行相似并案偵查。

(3)犯罪行為方式、作案手段相同。受犯罪行為習慣的支配,同一個或者同一伙犯罪嫌疑人實施犯罪時,往往使用相同的犯罪手段,如表現在選擇現場出入口、破壞方法、作案過程、偽裝現場方法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4)作案時間、作案地點、侵害部位、對象具有相似性。犯罪嫌疑人選擇的作案時間、作案地點、侵害部位、對象表現出一定相似性,可以結合其他并案條件確定是否能夠進行相似并案偵查。

(5)具有內在的、無形的聯系因素。如果不同現場痕跡或者物證具有某種直接聯系,如某案出現的物品或者痕跡與另案出現的物品或者痕跡相同,這種情況可以作為相似并案偵查的重要條件。如果一起盜案中被盜走某件物品,另一起案件被盜走另一物品,而這兩種物品只有相互匹配才有重大價值,那么即使這兩起案件在痕跡、手段等方面未發現相似之處,也可以考慮進行相似并案。

根據這些確定相似性的條件,通過類比推理可以推定若干起刑事個案是否為同一個或者同一伙犯罪嫌疑人所為。有些條件,如現場痕跡或者物證,通過刑事科技手段可以進行同一認定,能夠直接決定是否進行相似并案;有些條件,如體貌特征或者行為方式,可以根據其相對穩定性和特殊性的程度,作出具有不同可靠性的或然性結論。因此,在類比推理之前考察刑事個案之間的相似性時,偵查人員應該綜合考慮各方面條件,全面深入地比較、分析、研究和認定。既要把握特定性強的條件,也要注意從特定性弱的條件中發現若干起刑事個案的共同點和內在聯系,客觀地分析判斷,提高并案的準確性。

2.相似并案偵查中運用類比推理確定相似性的方法

若干起刑事個案之間是否具有相似性,相似性之數量和程度如何,可以通過如下方法進行分析和確定。[12]

(1)技術鑒定法。運用刑事科技對刑事案件中出現的痕跡、物證進行科學檢驗和鑒定,確定若干起刑事個案之間的相似性。運用刑事技術鑒定作出同一認定結論,既是相似并案的可靠依據,也是認定相似并案條件的捷徑。

(2)系統分析法。研究若干起刑事個案案件性質、侵害對象、作案時間、作案地點、作案手段、犯罪嫌疑人的個人特點,尋找可進行相似并案的相同條件,系統分析它們之間的相似性,確定是否可以進行相似并案。

(3)特征比較分析法。對若干起刑事個案進行比較分析,找出共同特征,綜合比較這些特征,考察是否具有相同的特征。

(二)模擬偵查實驗結論外推中的類比推理

1.模擬偵查實驗及其作用

很多時候,由于認識水平和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偵查人員無法確定偵查的案件的某些屬性。這時,可以進行一個偵查實驗,模擬案件發生的實際場景,根據實驗場景的屬性推出案件發生的實際場景的屬性。模擬偵查實驗,就是為了確定對案件偵查有意義的某一事件或者現象是否存在,或者在某種條件下是否發生,模擬或者參照案件本來條件,將案件或者案件現象模擬再現的一種偵查措施。

模擬偵查實驗是偵查手段、模擬方法和實驗方法三者有機結合的產物,是在刑事個案偵查中,偵查人員通過模擬原案發條件、因素或者過程來構建實驗的認識活動或者過程。模擬是指在認知活動中,由于主客觀因素的制約,人們難以甚至不能、不適于直接探究原型的屬性時,模仿原型的條件,擬制出與原型類似的模型,并對模型進行探究的認識方法。在模擬方法中,原型是指自然界或者人類社會中出現的某些現象或者過程;模型是指人為創設的與自然界或者人類社會中出現的某些現象或者過程相似的現象或者過程。方法論中的模擬方法是一種特殊的、重要的科學認識方法,是通過設計、制造、研究復雜現象的模型來揭示或者利用該現象的原型之特征和本質的科學方法。用模型取代原型進行研究,是科學的和有效的。因為雖然客觀世界的物質及其運動具有多樣性,但是它們又都具有某種統一性,并遵循著某種同一規律,模擬偵查實驗正是受這種方法論中科學模擬方法所指導的。

至于模擬偵查實驗的性質,正如多數學者主張的那樣,模擬偵查實驗兼有科學和法的性質,是一種“法科學活動”[13]。一方面,模擬偵查實驗作為一種科學認識活動,需要遵循實驗的科學原理和方法論來分析、整理、鑒別、驗證;另一方面,模擬偵查實驗作為一種法定的偵查措施,必然受到刑事訴訟立法之相關規定和原則精神的規范。

有學者認為,模擬偵查實驗甚至偵查實驗的邏輯基礎是類比推理。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有問題的甚至是錯誤的。模擬偵查實驗甚至偵查實驗的邏輯基礎不是類比推理,只有將模擬偵查實驗結論外推至現實刑事個案場景時才會運用到類比推理,在進行模擬偵查實驗甚至偵查實驗的過程中并不涉及類比推理,可能會涉及因果推理、枚舉推理、溯因推理等其他推理類型。所以,模擬偵查實驗結論外推的邏輯基礎才是類比推理。

模擬偵查實驗不僅具有合法性,而且有其必要性。由于犯罪活動具有不可再現性,需要采用重現和模擬的方法,判定在某種條件下某種事實是否能夠發生,或者某一行為可能產生何種結果,從而查明案情事實,確定各種痕跡能否形成、收集的事實是否可靠、甄別證人證言和犯罪嫌疑人口供是否真實等。模擬偵查實驗不僅可以發現案情事實,也可以檢驗案情事實。模擬偵查實驗類推可以看作案件原型與模擬實驗模型之間的異類類比推理。

模擬偵查實驗是一種實證或者經驗認識方法,運用偵查實驗的主要目的是從實驗場景中得出的結論類推至與實驗場景高度相似的實際場景。在偵查思維中,設計模擬偵查實驗,對弄清當時的案情事實真相,正確揭露犯罪事實并找出犯罪嫌疑人均有重要的作用。為了檢驗在相同或者相似條件下,犯罪嫌疑人的動作或者行為是否會引起某種犯罪結果,這些結果與偵查人員掌握的案情事實或者分析研判結論是否相符等,都可以借助于模擬偵查實驗來鑒別。

借助于模擬偵查實驗幫助破案,古已有之。南宋鄭克所著《折獄龜鑒》(也稱《決獄龜鑒》)中記載了這樣一個案例:

三國時期,今浙江慈溪有一名婦女偷情被親夫發現后,與情夫合謀殺害親夫。為了掩人耳目,她焚尸滅跡,謊稱其夫乃是因為家中不慎失火被燒死。死者的其他親屬懷疑,告到官府,請求官府查明真相,為死者申冤。公堂之上,該婦女堅稱是家中不慎失火導致丈夫被燒死。慈溪縣令張舉經過調查走訪得出很多線索,公堂之上審問之時又發現該婦女閃爍其詞,大覺可疑。為了查明真相,張舉在公堂之上命人取來兩頭生豬,將其中一頭殺死,與另一頭活豬一起置于火中焚燒。然后觀察兩頭豬的口腔,發現先殺死再焚燒的豬口腔中很干凈,沒有大量的草木灰;而被活活燒死的豬的口腔內有大量的草木灰。張舉于是將此現象外推至死者,認為如果死者確實是被火活活燒死的,那么其口腔就會有大量的草木灰。但是,死者的口腔中很干凈,竟無絲毫草木灰。于是,張舉進而推斷死者是被先殺死再被投入火中焚燒的。以此疑點為突破口,張舉命令婦女從實招來,不然罪加一等。最后婦女不得不低頭認罪,對所犯罪行供認不諱,交代了伙同情夫謀殺親夫的詳細經過。

偵查思維所借助的模擬偵查實驗有三類。(1)實驗室條件下的模擬偵查實驗;(2)自然條件下的模擬偵查實驗;(3)虛擬條件下的模擬偵查實驗,即通過建立特定的模型,在電腦等微機設備上虛擬出案發實際場景,虛擬描繪出高度相似的模擬場景,構建一個虛擬的偵查實驗,在該虛擬模型中探究本質或者規律。當前的技術新寵“VR”即虛擬現實技術大有可為,不可小覷。

2.模擬偵查實驗類推

進行模擬偵查實驗不是目的,借助于模擬偵查實驗進行類比推理以發現案情事實才是目的。人們運用模擬偵查實驗方法的目的不是在偵查實驗模型中發現本質或者規律,而是將在偵查實驗模型中獲得的關于本質或者規律的認識放大、外推至原型或者將在原型中獲得的關于本質或者規律的認識放大、外推至模型。借助于模擬偵查實驗進行的類比推理就是模擬偵查實驗類推,它相對于自然科學研究中的模擬實驗,是通過模擬案件中出現的現象來研究案情的一種方法。具體而言,模擬偵查實驗類推是指在實驗條件下模擬實際發生的案件場景,從模擬場景具有某屬性推出實際場景也可能具有該屬性。

模擬偵查實驗類推的依據在于:一方面,如果模擬偵查實驗按照原案發條件進行,那么原發案件的因果關系就會出現,這樣人們可以據此實驗結果來判定案件發生時的情況,為分析案情提供依據。另一方面,對于某些線索,如證人證言、物證、被害人陳述等產生疑問,也可以用模擬偵查實驗加以判定。通過模擬偵查實驗對現場獲得的模糊信息進行驗證,從而使得不確定的材料變為確定,使得有疑問的材料得到驗證,使得模糊的信息變得清晰。這樣,偵查人員對于案情的認識就能夠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從而查清案件的來龍去脈。

很明顯,從模型偵查實驗中的模型過渡到原型,需要類比推理的參與。

模擬偵查實驗類推包括兩種形式:

第一種模擬偵查實驗類比推理是從模型向原型的類推,它可以表示為:

模型即偵查實驗場景a、b、c均具有屬性P、Q、R;

原型即實際案發場景d也具有屬性P和Q;

所以,可能原型d也具有屬性R。

很明顯,這種類比推理是模擬偵查實驗類推的主要類型和常用類型。

另一種模擬偵查實驗類比推理是從原型向模型的類推,它可以表示為:

原型實際案發場景a、b、c均具有屬性P、Q、R;

模型偵查實驗場景d也具有屬性P和Q;

所以,可能模型d也具有屬性R。

這種類比推理主要運用于科學研究特別是仿生學中,在偵查思維中運用較少。

由于偵查工作的嚴肅性,在很多情況下,模擬實際場景的實驗場景可能具有多個不同場景,模擬偵查實驗也可能在不同條件下多次進行。為了提高模擬偵查實驗結論的可靠性,需要遵循嚴格性、重復性、客觀性、相似性等合理性原則。

例如,在一起交通事故肇事案件的偵查中,機動車駕駛員雖然在證據面前承認是他的私家車撞到了違反交通規則橫穿馬路的死者,但是堅決認為他當時的低車速不足以撞死死者,死者之死另有他因。那么,事實是否像肇事者所說的那樣呢?為此,偵查人員求助于某汽車研究所。該汽車研究所立即安排了一個模擬偵查實驗,以判定駕駛員當時的車速是否足以撞死死者。偵查實驗模擬了駕駛員的車型、車速、路況、精神狀態等因素以及死者的年齡、性別、路段交通狀況等因素。模擬偵查實驗最后得出的結論是:模擬偵查實驗的私家車在駕駛員所說的低車速下竟然撞得實驗用假人五臟俱裂,被撞出十幾米之外,當場“死亡”。面對確鑿的證據,肇事車主不得不承認是他的私家車當場撞死了死者。

需要注意的是,既然模擬偵查實驗的結論本身也僅僅是或然性的,那么將這個或然性結論外推至實際案發場景時,得到的結論更加是或然性的。對此,偵查人員不可不察,必須謹慎對待。

3.模擬偵查實驗的邏輯規則

無論如何,模擬偵查實驗的核心在于“模擬”二字,即要求實驗場景必須盡可能與案件發生的實際場景相似甚至相同。由于模擬偵查實驗中可能會遺漏某些特別關鍵的變量,甚至對各個變量的作用模式和作用程度作出了錯誤的判斷等主觀因素以及實驗條件等客觀因素的制約,模擬偵查實驗的結論本身也僅僅是或然性的。為了提高模擬偵查實驗結論的可靠性,除遵守合法、文明、安全等原則外,必須遵守相應的邏輯規則。

(1)相近條件規則。模擬偵查實驗所涉及的地點、時間、物品、工具等條件應該盡可能使用原有刑事案件的地點、時間、物品、工具等條件。在遴選相近條件時應該做到準確和全面。此外,還得堅持“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原則”或者“至少無損被害人原則”。

(2)反復實驗原則。模擬偵查實驗反復進行的必要性在于消除偶然性因素或者不確定性因素對實驗結果的不利影響,確保實驗結果的客觀性、確定性、可靠性甚至唯一性和排他性。反復實驗原則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對出現的某種現象采用同樣的方法反復多次進行;二是對已經出現的某種現象變換多種方法反復進行。從偵查實驗的目的出發,反復實驗包括兩種情形:一種情形是為避免實驗結果的偶然性而進行的反復實驗,另一種情形是為尋找事件或者案件的偶然性而進行的反復實驗。

(3)結果評判原則。在將模擬偵查實驗的結果通過類比推理外推至刑事案件實際場景之前,還需要對模擬偵查實驗的結果進行科學的評判。一是對模擬偵查實驗結果可靠性的評判,可以通過考察模擬偵查實驗過程本身是否科學和實驗結果是否真實客觀等方面來進行,二是對模擬偵查實驗結果意義的評判。模擬偵查實驗結果的意義包括偵查階段的判定價值和審判階段的證據價值。當然,偵查思維中,模擬偵查實驗結果的價值主要是判定價值。模擬偵查實驗結果的價值是不盡相同的:有些實驗結果只能用于分析案情、確定犯罪嫌疑人;有些實驗結果只能為確定偵查方向、范圍提供依據,不具有證明作用。

(三)偵查經驗移植中的類比推理

在偵查思維中,如果偵查人員偵查的某案件與偵查人員先前偵破的若干案件在許多屬性上相似,那么偵查人員完全有理由甚至有必要借鑒先前的偵查經驗來偵辦該案件。當然,這里的偵查經驗包括偵查手段中的原則、方式、方法、謀略、技巧等因素。

經驗是人們在認識對象過程中形成的某一專業方面的特殊知識,它是人們在理性思維和自身背景知識條件下歸納有關對象共性特征或者因果關系得到的,包括生活經驗和專業經驗。偵查經驗屬于專業經驗,它是偵查人員自身的親身體驗或者別人的體驗。

作為一種思維定式,偵查經驗勢必影響或者制約著偵查人員的思維,其方式就是將偵查人員業已形成的偵查經驗直接移植到偵查人員正在偵辦的相似的刑事個案中。

偵查經驗移植中的類比推理的形式可以表示為:

偵查經驗表明,一般而言,具有屬性A、B、C的刑事個案的偵破方法是P;

現在偵辦的刑事個案D具有許多與屬性A、B、C相似的屬性;

因此,可能現在偵辦的案件D的偵破方法也是P。

有學者將偵查人員業已形成的偵查經驗匹配到偵查人員正在偵辦的相似的刑事個案中的這種直接移植稱為偵查經驗推理,并且認為其形式為:

前提:大前提A(偵查經驗共識);

小前提B(偵查經驗認同);

結論:C(案件性質或者偵破方法認知)。[14]

借助于先前的成功經驗來處理現時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人類思維中的一個普遍現象,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經驗法則。上述公式表明,經驗法則也具有邏輯基礎——類比推理。的確,恰當地運用經驗法則可以提高偵查的效率、效果和成功率,經驗豐富的偵查人員在偵查上有時確實具有優勢,這也是刑偵部門比較看重偵查經驗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偵查人員借鑒的偵查經驗包括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前者是偵查人員親身的偵查經歷,后者是其他偵查人員或者其他形式的偵查經歷。當然,這里的經驗不僅包括成功的經驗,也包括失敗的教訓。在進行偵查經驗移植時,要防止生搬硬套式的“經驗主義”錯誤,正確把握借鑒的方式和程度。多數偵查經驗來自偵查人員的個人積累、總結和反思,也有部分偵查經驗來自偵查人員的學習和向其他偵查人員的請教。很多疑難案件就是偵查經驗豐富的偵查人員運用偵查經驗移植偵破的。

有時偵查人員面臨無偵查經驗可以移植的案件。這樣的案件稱為第一印象刑事案件,通過借助于類似情況來嘗試偵查此類案件比偵查那些平常刑事案件需要更多的創造力。在偵查第一印象案件時,偵查人員有時候需要借助于道德推理,而且它們能夠找到能夠使得問題變得清晰的任何類比。這種偵查推理過程經常包含著由不相似和反類比產生的一系列類比。這些類比因視角不同而備受爭議,從而顯示了對其結論進行檢驗的必要。

在偵查思維中,偵查經驗具有其重要的甚至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也不能夸大其作用甚至完全依賴于偵查經驗。偵查經驗移植中的類比推理的結論同樣具有或然性,偵查經驗的選擇和匹配也受到偵查人員的其他背景知識的制約或者影響,體現了刑事個案認知過程的主觀性和客觀性的統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中山市| 康乐县| 隆回县| 虹口区| 桑植县| 兰坪| 固始县| 达孜县| 鹤庆县| 青阳县| 海阳市| 揭阳市| 湛江市| 商水县| 沂南县| 铅山县| 滁州市| 浦北县| 浙江省| 宁安市| 莎车县| 渝北区| 香河县| 腾冲县| 安仁县| 宜宾市| 博客| 泰顺县| 普安县| 石屏县| 天全县| 廉江市| 商丘市| 会同县| 台前县| 玉屏| 霞浦县| 上思县| 千阳县| 天台县| 宁武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