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學論文寫作:方法與技巧十講
- 中國政法大學法學院
- 1056字
- 2022-08-03 09:51:17
一、法律與法學的四種屬性——一個必要的說明
在交給馬(允)老師的文案中,我提到學術論文寫作沒有捷徑可走,要寫好一篇學術論文,需要帶著有意義的問題意識進行一定時間段的閱讀思考。而悖論之處是好的問題意識本身不會憑空出現,問題意識通常是讀書思考的結果。讀書,要取法乎上。在有了相當的讀書積累、進入一定的學術知識譜系后,技術性地討論法學論文寫作的所謂技巧才有意義。一篇好的學術論文,通常是若干關鍵要素渾然一體的結果。這些關鍵要素包括但不限于:(1)富有理論或實踐意義的問題意識;(2)清晰的邏輯結構與有力的論證過程;(3)清明簡潔而富有專業底蘊的語言表達;(4)或創造或破壞或建構或解構的中心觀點。
因此,首先請允許我作一點必要的說明:就是盡管今天的主題涉及學術論文寫作的方法進路,但我卻想提醒同學們,不要奢望通過純粹講方法就能寫出好論文。方法固然重要,方法就像“形式因子”,關系到你如何將所思、所想、所見、所聞謀篇布局。但一篇好的論文首先需要很多“質料因子”,質料是決定一篇論文內在品質的因素。所以今天我重點想談影響學術論文寫作的一般質料因子,也就是對寫作者在智識積累上的要求。
正是因為這個思路,我覺得邀請羅老師、郭老師來參加這個活動特別合適,因為他們是有比較廣博的人文社科知識視野的法學學者,羅老師是能在歷史、宗教、文化等多重維度中反思刑法教義學與刑法理論的刑法學者,郭老師是能在現代性思潮與后現代哲學雙重理論視野下研究中國同性戀群體法律保護、性別平權、法律職業倫理等現實問題的法理學者。換句話說,我個人覺得歷史與哲學深深地影響了這兩位老師的研究旨趣與理想。
而我今天想要討論的核心主題之一就是:法律與法學的歷史性與哲學性。歷史與哲學是法學學術研究所需的兩個關鍵智識維度。我學習法律20多年的一個整體感受是:法學,固然首先表現為“規范性”,但高品質的規范法學研究背后一定離不開歷史性、哲學性思維與智識的支撐。與此同時,由于一切歷史與哲學均與特定時代或特定政治背景具有直接或間接的關系,因此又可以說,歷史性、哲學性在根本意義上都帶有政治性,這就是馬基雅維利意義上那個所謂“政治就是你我的根本處境”。
在近幾年的教學研究中我也一直嘗試著去解釋為什么歷史與哲學對于建構高品質的規范法學具有重要意義。由于學識與能力有限,我主要從自己關注較多的憲法史與憲法理論角度切入這個話題,無法細致縝密地研究其他基礎部門法中的相關問題。所以今天羅老師與郭老師能撥冗參加,一定會有力地推進和拓展我們的討論,因為他們在各自的專業領域都有很好的研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