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013 合同是否已經事實上解除,以及應否判決解除的判斷

——大唐公司、王某孝與擎田公司、勤田公司、波濤公司、凌鋒公司、王某鋒股權轉讓合同糾紛案

一、主要案情

2010年6月24日,大唐公司、王某孝與擎田公司簽訂《合作協議》,主要約定:1.鴻洲公司(大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將擬等值置換的椰海大道北側靠近學院路處面積22194.8平方米土地使用權(容積率為2.5,可建設總面積為55487平方米),按樓面地價1180元/平方米作價65474660元轉讓給擎田公司開發,最終以市規劃局批準的容積率計算實際可建設面積,多退少補……4.付款方式:(1)當海口市仲裁委仲裁該宗土地權屬歸鴻洲公司,大唐公司、王某孝將股權全部過戶給擎田公司的資料遞交工商局3天內,擎田公司支付50%的土地款,即32737330元(抵減已支付的750萬元,本次實際支付25237330元)。(2)在該宗土地由海口市國土資源局作出選址意見并報市規劃局取得規劃意見,由國土資源局作評估置換意見并報請市政府批準后3天內再支付25%土地款,即16368665元。(3)在新土地證辦理到鴻洲公司名下3天內再付25%土地款,即16368665元。(4)上述土地證辦理期限為協議生效后90天內,超出90天后每延遲一天,大唐公司、王某孝按擎田公司已付金額的萬分之一支付違約金。如超過規定時間30天仍然沒有辦妥土地證,擎田公司有權單方終止本協議,大唐公司、王某孝一次性退還擎田公司已付款項并賠償相應損失。在上述付款期限內擎田公司未按時履約付款,經大唐公司、王某孝書面催收,15天內仍未付款,大唐公司、王某孝有權單方終止本協議,辦理股權回轉至大唐公司、王某孝名下,擎田公司賠償大唐公司、王某孝相應損失。

2011年1月14日,鴻洲公司的股東由大唐公司、王某孝變更登記為擎田公司、王某元。

2011年7月1日,鴻洲公司經批準,名稱變更為勤田公司。

2011年11月,大唐公司與擎田公司簽訂《補充協議》,約定:因征地環節遲緩而不能按時交地,大唐公司愿意在原建筑面積1180元/平方米的基礎上,降低30元/平方米,最終的結算價為1150元/平方米。

2012年7月27日,大唐公司與擎田公司簽訂《補充協議(二)》,約定:鑒于大唐公司不能按時交付項目地塊,雙方同意延遲到2012年9月30日。如大唐公司屆時還不能辦出項目地塊的土地證,則按以下條款執行:1.如大唐公司在2012年9月30日前將項目地塊的土地證交給擎田公司,雙方繼續按照原兩份協議執行。2.考慮到擎田公司實際支付土地款共計53237330元已有二年的事實,大唐公司同意在履行已簽的兩份協議基礎上下浮土地價格30元/平方米(按規劃部門批準的建筑面積計算),最終成交價為1120元/平方米。3.如大唐公司不能按時交付項目土地證,雙方另行協商解決。

2013年12月26日,市國土資源局向勤田公司發函,同意將位于椰海大道北側16799.93平方米國有土地使用權等值置換給勤田公司;土地用途為城鎮住宅用地。

2014年3月25日,勤田公司取得16799.93平方米城鎮住宅用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

2014年5月15日,大唐公司由馬某瑞通過南洋船運公司郵箱向郵箱zhoukeqing@126.com(周某勤是擎田公司股東之一)發送名為《關于股權轉讓款的催款函》郵件。

2014年7月1日,擎田公司另案起訴大唐公司,以大唐公司實際注入勤田公司的土地面積僅為16799.93平方米,不足《合作協議》約定的22194.8平方米,其依約只應支付47039804元轉讓款,而實際支付了57888989.56元,多付了股權轉讓款10849185.56元為由,請求大唐公司退還多收的股權轉讓款;以大唐公司違反《合作協議》及其《補充協議》的約定,遲延交地、辦證至勤田公司名下為由,請求大唐公司依約支付違約金;以《合作協議》及其《補充協議》對其提前多付給大唐公司轉讓款的計付利息有明確約定為由,請求大唐公司依約支付提前多收轉讓款的利息等。該案二審期間已中止訴訟。

2014年9月,勤田公司通過政府拍賣方式競得案涉16799.93平方米土地旁另一塊面積為520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權。

2015年8月3日,勤田公司將前述兩塊地合為一塊辦理了土地使用權證,并以該宗土地申報商品房建設項目。

大唐公司認可擎田公司至2012年8月已向其支付股權轉讓款53937330元。

大唐公司、王某孝向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本案訴訟,請求:1.解除其與擎田公司簽訂的《合作協議》及其兩份《補充協議》;2.擎田公司將依據上述協議取得的勤田公司全部股權和16799.93平方米土地返還給大唐公司、王某孝;3.如協議解除之后擎田公司不能對勤田公司全部股權和16799.93平方米土地進行返還,則按上述財產9500萬元的市場價值予以補償(擎田公司已付款項經雙方核對后可以抵減)。

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16年6月21日作出(2016)瓊民初5號民事判決:駁回大唐公司、王某孝的訴訟請求。

大唐公司、王某孝不服原審判決,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訴,請求:撤銷原審判決,改判支持其全部訴訟請求。

最高人民法院于2016年12月5日立案后,依法組成合議庭進行了審理。

二、裁判理由

本案的爭議焦點為:1.案涉《合作協議》及兩份補充協議是否已經在事實上解除;2.案涉《合作協議》及兩份補充協議依法是否應予解除;3.原審法院以相關事實問題尚在另案爭訟為由未予查明是否適當。

(一)關于案涉《合作協議》及兩份補充協議是否已經解除的問題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解除合同的條件。解除合同的條件成就時,解除權人可以解除合同。”第九十六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一方依照本法第九十三條第二款、第九十四條的規定主張解除合同的,應當通知對方。合同自通知到達對方時解除。對方有異議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確認解除合同的效力。”案涉《補充協議(二)》第1條、第3條分別約定,如大唐公司在2012年9月30日前將項目地塊的土地證交給上海勤田公司,雙方繼續按照原兩份協議執行;如大唐公司不能按時交付項目土地證,雙方另行協商解決。從《補充協議(二)》前述約定看,不能必然推斷出合同雙方已經達成如在約定日期不能交付項目地塊土地證,《合作協議》及補充協議將終止執行的合意。況且,該《補充協議》在第5條明確約定,雙方對于協議有關條款解釋或履行發生爭議,如協商解決不成,任何一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可見,該《補充協議》并未約定一方當事人享有直接解除合同的權利。退一步講,即便大唐公司、王某孝依據前述約定享有合同解除權,但其沒有依法通知對方解除合同,亦不產生合同解除的效果。實際上,大唐公司、王某孝不僅沒有依法通知對方當事人解除合同,而且在前述約定的日期之后仍繼續履行合同并實際交付了土地。因此,大唐公司、王某孝關于案涉《合作協議》及《補充協議》因其未在約定日期交付土地證,已于2012年9月30日實際解除的上訴主張,與事實不符。

(二)關于案涉《合作協議》及兩份補充協議依法是否應予解除的問題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九十四條第四項的規定,當事人一方遲延履行債務或者有其他違約行為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大唐公司、王某孝與擎田公司于2010年6月24日簽訂的《合作協議》以及之后簽訂的兩份補充協議在性質上屬于股權轉讓協議,其中關于土地及其單價的內容實為股權讓與對價計付基礎和計付方式的約定。2011年1月14日,鴻洲公司的股東已由大唐公司、王某孝變更登記為擎田公司、王某元。2013年12月26日,市國土資源局向勤田公司發函稱,將位于椰海大道北側16799.93平方米國有土地使用權置換給勤田公司。2014年3月25日,勤田公司取得椰海大道北側16799.93平方米城鎮住宅用地的國有土地使用權證。大唐公司認可,截至2012年8月其已收到擎田公司支付股權轉讓款53937330元。作為股權轉讓對價計付基礎實際交付的土地雖與《合作協議》約定存在差異,但合同雙方當事人在土地交付和接受時均未持異議。即使不考慮土地面積差異及補充協議約定的降低單價問題,大唐公司和王某孝認可實際收到的股權轉讓款,也已超過《合作協議》約定數額的80%(53937330元/65474660元)。可見,案涉《合作協議》及《補充協議》約定的股權轉讓和對價支付等主要內容已經履行,合同目的已經基本實現。擎田公司基于實際交付的土地面積與《合作協議》約定存在差異而對受讓股權應當支付的價金數額持有異議,未再按照協議約定的數額、時限繼續支付,并另案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予以裁決,均非影響合同目的實現的根本違約情形。大唐公司、王某孝以此為由主張擎田公司嚴重違約以致合同目的不能實現,并進而請求判決解除案涉合同,缺乏充分的事實和法律依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二)》第二十六條規定:“合同成立以后客觀情況發生了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無法預見的、非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屬于商業風險的重大變化,繼續履行合同對于一方當事人明顯不公平或者不能實現合同目的,當事人請求人民法院變更或者解除合同的,人民法院應當根據公平原則,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確定是否變更或者解除。”如前所述,在案涉協議實際履行過程中,雖有置換土地面積減少等情況發生,但雙方當事人其時已經選擇繼續履行合同。目前,合同約定的股權讓與變更登記早已完成,實際交付的土地亦已登記至目標公司名下,股權轉讓對價亦有相應支付,合同目的已經基本實現。因實際交付土地與約定不同所導致價金數額方面的爭議,擎田公司也已另行提起訴訟請求人民法院予以裁決,相關爭議亦可根據當事人訴辯主張予以審理裁判。在此情況下,大唐公司、王某孝以因實際交付土地與約定不符、擎田公司對股權轉讓價金數額提出異議為由,主張案涉合同在履行過程中發生重大情勢變化,并請求人民法院判決予以解除,不符合法律規定。

(三)關于原審法院以相關事實問題尚在另案爭訟為由未予查明是否適當的問題

本案爭議的核心是案涉《合作協議》及兩份補充協議是否已經解除抑或應否解除的問題。基于原審法院已經查明的事實,足以認定大唐公司、王某孝關于解除合同的相關主張不能成立。至于實際交付土地與合同約定是否一致,相應的股權轉讓價金數額應當如何計付等,屬于當事人履約是否適當以及應否承擔違約責任的問題。原審法院以相關問題正在另案爭訟為由未予審理,并無不當。人民法院裁定另案中止訴訟,亦不意味本案需要直接審理查明與前述爭議相關的全部事實。大唐公司、王某孝以此為由主張原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亦不予支持。

另外,原審法院綜合案涉合同已基本履行、協議所涉股權又經轉讓,以及案涉土地已與新購土地合并進行開發等實際情況,根據公平原則認為案涉合同不應解除,意在討論本案是否存在合同目的不能實現或者繼續履行有違公平原則的情形。原審法院通過分析指出,大唐公司、王某孝基于對方違約或情勢變更提出解除合同的主張,并不符合相關法律規定,而非因合同解除后無法恢復原狀即判決駁回其解除合同的請求。所以,大唐公司、王某孝認為原審法院沒有考慮其以折價賠償方式處理合同解除問題的請求,并因顧及合同解除后無法恢復原狀而判決駁回其訴訟請求,對原審法院的判決意見理解有誤。其以此主張原審判決適用法律錯誤,依法不能成立。

三、裁判結論

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七十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判決如下:

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二審案件受理費369173.3元,由大唐公司、王某孝負擔。

四、裁判要旨

判斷合同是否已經事實上解除,應根據合同中是否約定了解除合同的條件以及條件是否成就,有解除權的一方是否已經通知對方解除合同,雙方的履行行為等情況綜合判斷。

合同成立以后客觀情況發生變化,當事人起訴請求解除合同,人民法院查明當事人已經根據變更后的情況實際履行合同主要義務,合同目的已經基本實現,繼續履行亦不違反公平原則的,人民法院不應支持。

(合議庭成員:曹剛、奚向陽、陳宏宇;案號:(2016)最高法民終796號;判決日期:2017年2月27日;案例編寫人:肖芳;案例審核人:張勇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山西省| 冷水江市| 高安市| 绩溪县| 巴彦县| 枝江市| 天门市| 罗定市| 贵阳市| 昭平县| 和平县| 衡阳市| 濮阳市| 阿尔山市| 沽源县| 子洲县| 都匀市| 怀柔区| 西乡县| 株洲县| 龙陵县| 汕尾市| 江山市| 余庆县| 温州市| 台东市| 上高县| 荔波县| 鄯善县| 溆浦县| 独山县| 维西| 阿拉善盟| 北票市| 茌平县| 武宣县| 射洪县| 额济纳旗| 新沂市| 博爱县| 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