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范本全書:官方文本、合同說明、簽約須知、典型案例、特別提醒、法律政策(3版)
- 周小舟
- 916字
- 2022-07-28 10:45:30
當事人能否以政策變化為由解除合同?
夏某與李某達成協議,購買李某的一套房屋。按照當時的政策,不需要繳納二手房交易的營業稅。但就在當事人雙方準備辦理過戶手續時,國家針對二手房交易的宏觀調控政策出臺,二手房交易營業稅征收時限由2年延長至5年。因此,該房屋的交易需要繳納數萬元的營業稅。在應當由誰承擔這筆稅費的問題上,雙方無法協商一致,李某提出解除合同,遭到夏某的拒絕,訴至人民法院。
解決本案爭議的關鍵是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是否屬于不可抗力。《民法典》第一百八十條第二款規定:“不可抗力是不能預見、不能避免且不能克服的客觀情況。”依據此規定,如果一個事件要構成不可抗力應同時具備以下幾個條件:(1)事件應發生在訂立合同之后。合同一方當事人在訂立合同時就已知或應知的事件不能作為免責事由。(2)該事件是在訂立合同時雙方所不能預見的事。對于依據商業常識在訂立合同時應當預見的事件不屬于不可抗力,如價格漲跌等。(3)該事件的發生是不可避免、不能克服的。如果當事人能夠避開事件對合同的影響,當事人能夠以其擁有的手段克服事件對合同的影響,就不屬于不可抗力。(4)該事件不是因為任何一方過失所引起的。《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三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當事人可以解除合同:(一)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實現合同目的……”
那么,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出臺是否屬于不可抗力呢?在司法實踐中,地震、海嘯、戰爭等是最常見的被認定為不可抗力的事件。“政策出臺”被認定屬于不可抗力的案例非常罕見。法律界通常認為其不屬于不可抗力范疇。例如,在本案中,國家針對二手房交易的調控政策的出臺并不是完全不可預見的。當事人根據國家一段時期內對房產交易的調控形勢的分析,完全可以對政策變化形成合理的預期,從而適當地安排交易的時間、價格;政策出臺也并非使交易無法進行,合同目的無法實現,只是因為交易成本增加,導致被告的收益減少,所以不符合不可抗力“不能克服”的特征。如果因為被告收益減少而允許解除合同,取消交易,必將損害對方當事人的利益。被告規避了交易風險,但就對方當事人而言是非常不公平的,也不利于維護交易秩序,促進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所以,被告以不可抗力為由要求解除合同,理由不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