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7.外國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能否采信

——再審申請人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策劃有限公司與被申請人辛波特·桑登猜、采耀版權有限公司及一審被告廣州購書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音像出版社侵害著作權糾紛案

【裁判要旨】

鑒定結論只有經過審查判斷才能作為認定事實的依據;對于鑒定程序合法,當事人沒有異議的鑒定結論,一般可以作為法院認定相關案件事實的依據;對于外國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在當事人提出質疑時能否采信,應當按照中國的相關法律進行審查。

【關鍵詞】

鑒定結論 證據 申請承認和執行 獨立使用權

【案號】

最高人民法院(2011)民申字第259號

【基本案情】

2005年9月30日,辛波特·桑登猜(以下簡稱辛波特)、采耀版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采耀公司)以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策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圓谷公司)、廣州購書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購書中心)、上海音像出版社四被告侵害其著作權為由,提起訴訟,請求法院判令四被告停止侵害、賠禮道歉并賠償損失。辛波特、采耀公司主張權利的證據有:1.《1976年合同》(1976年3月4日)。其主要內容是圓谷制作與企業有限公司向采耀公司總裁辛波特就有關動畫片及影片進行授權。授權區域和授權期限為無期限在日本國以外的獨占專權。授權范圍為分銷權、制作權、復制權、版權、商標權、廣告權、角色形象權以及將上述權利轉分給第三方的權利。合同的最后一段的內容為:“我,圓谷皋,通過本合同宣布已經全額收到了第一條記載的所有動畫片和影片的獨占專權金額,在此代表圓谷制作與企業有限公司簽名并加蓋公司印章。”在合同的底部有圓谷皋的英文簽名和圓谷企業株式會社公章以及圓谷皋的漢字印章。2.《致歉信》(1996年7月23日)。該信系圓谷皋之子圓谷一夫向辛波特發出。其主要內容是澄清《1976年合同》的真實性和有效性,并對圓谷制作株式會社1989年9月與UM公司簽署世界范圍內的分銷和授權代理合同時,沒有將上述已授予采耀公司的權利排除在外表示歉意,并對辛波特聲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已與UM公司等達成的合同在期滿前有效,而不提出控訴表示感激。圓谷制作株式會社與辛波特此前在日本國和泰國均發生過與本案具有關聯性的訴訟。2001年,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日本國提起著作權確認之訴,經日本國最高裁判所終審裁決,認定《1976年合同》真實有效,確認辛波特享有在日本國以外的奧特曼作品的獨占使用權,駁回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其他訴訟請求。此外,圓谷制作株式會社還在泰國起訴采耀公司、辛波特等四被告侵害著作權,泰國中央知識產權和國際貿易法院判決認定《1976年合同》真實有效,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應根據反訴向辛波特承擔賠償責任。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訴后,泰國最高法院終審判決采信由泰國警察總署證據檢驗處處長任命的七名專家組成的文件審核委員會出具的鑒定意見,對《1976年合同》真實性不予確認,并撤銷一審判決。廣東省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認為:泰國最高法院采信的鑒定報告由泰國警察總署作出,結論客觀真實,可以作為證據予以采信;《致歉信》雖然真實,但不足以印證《1976年合同》的客觀真實性。遂判決駁回辛波特和采耀公司的訴訟請求。辛波特與采耀公司不服,提出上訴。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認為:一審法院直接認定泰國鑒定機構的鑒定結論,缺乏法律依據,且泰國法院的判決在中國不具約束力,遂判決撤銷一審判決,改判廣州購書中心、上海音像出版社、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停止侵權行為并賠償損失。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不服,向最高人民法院申請再審。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9月29日裁定駁回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的再審申請。

【裁判意見】

最高人民法院審查認為: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屬于證據的一種形式。作為具有重要訴訟價值的鑒定結論,必須符合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的要求。對于鑒定程序合法,當事人沒有異議的鑒定結論,一般可以作為法院認定相關案件事實的依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簡單地將鑒定結論直接作為裁判的依據,具體案件中對案件事實的實質性審查判斷仍是法官是否采信鑒定結論的前提,否則無異于將對案件事實的審查權讓渡于鑒定機構。中國法院對涉及外國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能否采信,應當按照中國的相關法律進行審查。在辛波特、采耀公司對該鑒定結論提出合理質疑的情況下,二審法院未采信泰國警察總署出具的鑒定結論并無不當。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民事裁定書

(2011)民申字第259號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圓谷制作株式會社(Tsuburaya Productions Co.,Ltd)。

法定代表人:大岡新一,代表取締役社長。

委托代理人:沈佩國,上海市申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再審申請人(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上海圓谷策劃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森島恒行,該公司董事長。

委托代理人:沈佩國,上海市申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委托代理人:劉燕,上海市申達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辛波特·桑登猜(Sompote Saengduenchai),國籍:泰國。

委托代理人:陳曦,廣東伯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被申請人(一審原告、二審上訴人):采耀版權有限公司(Chaiyo Productions Co.,Ltd)。

法定代表人:彼特·桑登猜(Perasit Saengduenchai),該公司董事。

委托代理人:陳曦,廣東伯方律師事務所律師。

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廣州購書中心有限公司。

法定代表人:沈育明,該公司董事長。

一審被告、二審被上訴人:上海音像出版社。

法定代表人:韋芝,該社社長。

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策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圓谷公司)因與辛波特·桑登猜(以下簡稱辛波特)、采耀版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采耀公司)、廣州購書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州購書中心)、上海音像出版社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不服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二審法院)(2010)粵高法民三終字第63號民事判決,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對本案進行了審查,現已審查終結。

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申請再審稱:本案爭議的焦點即《1976年合同》的真實性和有效性。二審判決認定事實不清,適用法律不當:1.在認定外國當事人英文名稱時,沒有以所在國政府頒發的營業執照為準錯誤。2.《1976年合同》的格式、簽名和公章與其他事實不符。在該合同中圓谷皋的簽名與其在其他合同中的簽名字體、筆跡風格不同,有雙方認可的圓谷皋簽名可供比對,泰國警察總署的鑒定報告亦作出不是同一人簽名的結論。辛波特提供的《1976年合同》上,只有圓谷企業株式會社而非著作權人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公章,該公章與合同簽訂時圓谷企業株式會社在日本政府登記的公章存在差異,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和辛波特均在本案庭審時同意對公章進行司法鑒定,二審法院對此未作評述。3.《1976年合同》的內容中出現了無法確定的企業名稱,當該企業名稱與落款和簽章不一致時,應以落款和簽章為準,不能因合同中出現了一個“Prod”文字,就把并未簽字蓋章的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當成合同的當事人,二審法院將“TSUBURAYA PROD”作為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簡稱錯誤,將其認定為合同當事人缺乏依據。4.《1976年合同》缺乏合同生效的條件。其中,部分作品的名稱和集數與實際不符。圓谷皋雖在合同中聲稱已收到款項,但沒有明確的金額、支付方式及支付憑證,不具備對價條款的效力。5.二審法院僅根據日期判定《致歉信》所指合同等同于訴爭的《1976年合同》缺乏事實依據。《致歉信》所指的作品是兩部,而《1976年合同》包含的作品是九部。《致歉信》在開頭處就說明所涉合同系由圓谷企業株式會社所訂,表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明確表示《致歉信》中所涉合同與己無關,無法判定《致歉信》是針對《1976年合同》所發,不能直接證明《1976年合同》真實有效。6.泰國警察總署的鑒定結論的證據效力的真實性和權威性理應受到重視,二審法院不采信泰國的鑒定結論,有失公允。7.廣州市銳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銳視公司)系辛波特、采耀公司的委托代理人,其在與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簽訂的《基本合意書》中,明確了辛波特和采耀公司不具有奧特曼相關作品的權利,二審法院認為《基本合意書》不足以否定《1976年合同》的效力錯誤。8.根據中國與泰國關于民商事司法協助的協定,提請對涉案泰國最高法院民事判決予以承認。9.根據新證據,即2011年2月1日泰國法院刑事判決辛波特因偽造合同進行授權活動,侵害了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奧特曼作品的著作權,已被判刑,并處罰款,該事實對本案有重要意義,可以在民事案件中加以采用。10.在泰國刑事案件中,辛波特于2010年9月15日為減輕其罪責作出聲明:辛波特已將根據《1976年合同》所取得的權利,在2008年2月泰國最高法院判決《1976年合同》為偽造文件后不久,全部轉讓給了UM公司(該公司系日本公司)。辛波特已失去了合同當事人的身份,也失去了本案的訴訟主體資格。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于2010年11月12日向二審法院提交經公證認證和翻譯的辛波特在泰國法院的上述證言,二審法院此后還送達二審判決屬于程序錯誤。請求撤銷二審判決,維持一審判決。

辛波特、采耀公司提交意見認為:1.《1976年合同》底部有圓谷企業公司的印章、圓谷皋的漢字印章以及圓谷皋的英文簽名,其真實性有《致歉信》予以印證。2.圓谷皋于1974年10月14日、1975年2月19日將屬于辛波特的兩部電影分別賣給臺灣虎龍電影公司和香港南方公司,并分別收取3萬美元和12萬美元的許可費,這是簽訂《1976年合同》的原因。3.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訴北京長安商場侵害署名權糾紛案件中稱其署名方式為“TSUBURAYA PORD”,日本國法院也查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使用該簡稱。4.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申請再審所述的泰國刑事訴訟目前僅作出一審判決,且辛波特已提起上訴并在審理之中。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聲稱泰國刑事訴訟與本案存在事實方面的關聯,但未說明與本案存在哪些方面的關聯,故其要求推翻二審法院查明的事實,理據不充分。請求維持二審判決。

中華人民共和國廣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下簡稱一審法院)查明:

2005年9月30日,辛波特、采耀公司以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廣州購書中心、上海音像出版社四被告侵害其著作權為由,向該院提起訴訟。請求判令:1.廣州購書中心停止銷售ULTRAMAN(中文名“奧特曼”,又稱“咸蛋超人”)音像制品;上海音像出版社停止出版、銷售“奧特曼”音像制品并銷毀相關母帶、生產工具等;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停止在中國許可任何人出版、發行涉案作品;2.四被告不得侵害辛波特在中國享有的《巨人對詹伯A》《哈盧曼和7個奧特曼》《奧特曼1》《奧特曼2》《奧特曼賽文》《奧特曼歸來》《奧特曼艾斯》《奧特曼泰羅》《詹伯格艾斯》九部作品以及延伸制作的作品的著作權;3.上述四被告在《中國知識產權報》《中國版權》雜志上公開賠禮道歉;4.廣州購書中心、上海音像出版社各自向辛波特、采耀公司賠償損失人民幣10萬元、30萬元,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共同向辛波特、采耀公司賠償損失人民幣100萬元。一審庭審中,辛波特和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均確認《1976年合同》中所涉影片《巨人對詹伯A》及《哈盧曼和7個奧特曼》均在泰國首次發行、放映,其中第一部的制作時間是1973—1974年,第二部的制作時間是1974年11月;另外七部為電視劇,首次發行、放映時間分別為1966年、1966年、1967年、1971年、1972年、1973年、1973年。辛波特和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確認合同所涉及的七部電視劇的原著作權人是圓谷制作株式會社。

(一)辛波特、采耀公司主張權利的證據

1.1976年3月4日的合同(即《1976年合同》)。主要內容如下:圓谷制作與企業有限公司(Tsuburaya Prod.and Enterprise Co.,Ltd.)向采耀公司總裁辛波特就下列條款、期限和條件進行授權。條款一授予的動畫片及影片:(1)巨人對詹伯A(GIANT VS.JAMBO“A”)(參見Hu Long Film Co.,Ltd臺灣虎龍電影有限公司日期為1974年10月14日合同);(2)哈盧曼和7個奧特曼(HARUMAN AND THE SEVEN ULTRAMAN)(參見Southern Co.,Ltd,Hongkong香港南方有限公司日期為1975年2月19日合同);(3)奧特曼1“奧特曼Q” ULTRAMAN 1 “ULTRA Q”(28×30分);(4)奧特曼2 ULTRAMAN 2(39×30分);(5)奧特曼賽文ULTRAMAN SEVEN(50×30分);(6)奧特曼歸來(即奧特曼杰克)RETURN ULTRAMAN(51×30分);(7)奧特曼艾斯ULTRAMAN ACE(51×30分);(8)奧特曼泰羅ULTRAMAN TARO(54×30分);(9)詹伯格艾斯JAMBORG ACE(50×30分)。條款二授權區域和授權期限:無期限內,在日本國以外的獨占專權。條款三授權范圍:分銷權;制作權;復制權;版權;商標權;在諸如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上的播映權和在任何報紙上的廣告權;可以以任何商業目的按原始角色形象復制條款一所提影片中所使用的模型和角色形象。將上述權利轉分給第三方的權利。合同的最后一段的內容為:我,圓谷皋(Noboru Tsuburaya),通過本合同宣布已經全額收到了第一條記載的所有動畫片和影片的獨占專權金額,在此代表圓谷制作與企業有限公司簽名并加蓋公司印章。在合同的底部有圓谷皋的英文簽名和圓谷企業株式會社公章以及圓谷皋的漢字印章。

2.1996年7月23日的《致歉信》。該信系圓谷皋之子圓谷一夫向辛波特發出。內容是:“這封信旨在澄清根據1976年3月4日圓谷皋和采耀公司總裁辛波特簽訂的《授權合約》,您在無限期內,在授權區域包括泰國,獨家擁有在所有媒介包括家庭錄像,利用特定財產包括咸蛋超人系列和詹伯格艾斯系列的權利。圓谷制作株式會社認識到其實施1989年9月與UM公司簽署的在世界范圍內的分銷和授權代理合同時,沒有將上述已授予采耀公司的權利排除在外,這完全是無意識的錯誤。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此對于其犯的,盡管是無心的錯誤,帶來的麻煩和對您在泰國企業界的誠信和信譽的損害表示遺憾。我們希望這封澄清信能有助于恢復您在泰國的誠信和信譽。我們還對您聲明我方已與UM公司及在泰國的一些被授權方間達成的合同在期滿前有效,而不控訴我方在泰國的被授權方、UM公司及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感到感激。本著誠意,為了與您保持業務關系,我們希望與您保持緊密而全面的交往。”

辛波特曾經與圓谷皋的父親圓谷英二共同工作。圓谷英二于1970年去世,其創辦的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和圓谷企業株式會社由其子圓谷皋接任。1995年圓谷皋去世后,其子圓谷一夫為上述兩企業的法定代表人。

(二)訟爭影片著作權在泰國及日本國的訴訟情況

2001年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日本國提起著作權確認之訴。2003年2月28日,日本國東京地方裁判所作出判決,認定《1976年合同》真實有效,并判決:1.確認辛波特在日本國不享有附件第二目錄所記載的各作品的著作權;2.確認辛波特在日本國以外的國家不享有附件第二目錄所記載的各作品的著作權;3.辛波特在日本國內不得告知第三方:辛波特對于附件第二目錄所記載的各作品享有在日本國外的著作權,而且,就附件第二目錄所記載的各作品在日本國以外與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交易將侵害辛波特享有的著作權;4.駁回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其他訴訟請求。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提起上訴。2003年12月10日,日本國東京高等裁判所作出判決,駁回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上訴,確認辛波特享有在日本國以外的奧特曼作品的獨占使用權。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繼續申訴。2004年4月27日,日本國最高裁判所作出判決:駁回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申訴,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申訴不予立案。

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泰國起訴采耀公司、辛波特等四被告侵害著作權,泰國中央知識產權和國際貿易法院2000年4月4日作出判決:認定《1976年合同》真實有效,并判決撤銷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刑事和民事案件中的訴訟,圓谷制作株式會社須根據反索賠向辛波特賠償。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停止侵犯辛波特根據帶有爭議的合同所擁有的權利并停止再做出對辛波特的侵權行為;圓谷制作株式會社賠償采耀公司、辛波特等四被告的律師費。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提起上訴。泰國最高法院于2008年2月5日作出的終審判決中采信了泰國一審法院的證據鑒定報告。該鑒定由泰國警察總署證據檢驗處處長任命的七名文件和偽造品核查方面的專家組成的文件審核委員會對《1976年合同》原件以及辛波特和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共同認可的由辛波特和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簽訂的《賽文奧特曼》電影許可協議中的圓谷皋的簽名(原件)作為檢材,結合有圓谷皋簽名的8份文件的復印件作為樣本文件進行對比。鑒定結果和專家意見如下:經鑒定:“1.把爭議文件的打印紙上的藍黑墨水的英文簽名,共2處,與上面提供的樣本文件中的皋圓谷(即本案中提到的圓谷皋)先生的英文簽名對比后發現,寫字的風格、字體的樣式和字跡有差別,意見:不是同一人簽名。2.爭議文件的英文打印紙中的第1段第1行上的‘prod.and’打印字體,與同行的其他字體對比后發現,打印的水平線不一致,意見:不是同一時間打印。3.爭議文件的英文打印紙中的最后一段第3行上的‘prod.and’打印字體,與同行的其他字體對比后發現,打印的水平線不一致,意見:不是同一時間打印。4.英文打印紙中的第1段第1行和最后一段第3行上的‘prod.and’打印字體,與爭議文件中的其他打印字體予以對比后發現,字形和規格類似,但由于沒有足夠明顯的差異,不給予任何可以作為證據的意見。5.爭議文件的英文打印紙中的第1段的第1行和最后一段第3行上的‘prod.and’打印字體所使用的墨水,與同份爭議文件中其他打印字體的墨水對比后發現,物力品質同一,意見:可能為同一墨水。”

(三)辛波特與采耀公司之間的授權關系

2002年1月15日,辛波特簽署《授權書》,將咸蛋超人、超人賽文、超人重現(超人杰克)、超人艾斯、超人泰羅的版權,授予采耀公司從2002年1月15日起之后的6年內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獨家使用,采耀公司可出于任何商業目的、以任何形式,進行授權和商品化的權利及轉分權和(或)安排任何與咸蛋超人人物相關的商務交易,以及可以根據需要注冊版權和/或商標。上述作品分別與《1976年合同》中《奧特曼》《奧特曼賽文》《奧特曼歸來》《奧特曼艾斯》《奧特曼泰羅》以及在中國著作權登記機關登記的著作權許可合同中約定的作品相吻合。2002年8月23日,采耀公司與銳視公司簽訂了《播片授權合同》《商品權授權合約》《音像授權合約》等三份合約,表明授權方對授權節目擁有特定的合法權利并希望授予被授權方在各合約中規定的獨家權利。

(四)被訴侵權行為

2005年8月22日,銳視公司就其于廣州購書中心處購買VCD《泰羅奧特曼》(1—7、9、11共九盒)及支付人民幣90元的行為進行公證。銳視公司系辛波特、采耀公司在中國授予的唯一被許可人。一審時,銳視公司與辛波特、采耀公司作為共同原告提起訴訟,后銳視公司撤訴。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于2005年11月25日向辛波特、采耀公司、銳視公司提起反訴,并于2008年6月10日撤回其反訴。

一審庭審中,當事人均確認被訴侵權的VCD中《泰羅奧特曼》的內容與《1976年合同》中名稱為《奧特曼泰羅》電視劇相同。上述VCD碟上記載: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日本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公司制作,上海圓谷策劃有限公司提供版權。

(五)當事人一審答辯情況

針對辛波特、采耀公司的指控,廣州購書中心答辯,其有合法來源。2005年1月1日,廣州購書中心與上海音像出版社簽訂《銷售合作協議》,其銷售的被控侵權產品由上海音像出版社提供。上海音像出版社答辯稱,其有合法來源。2000年3月9日,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出具《授權書》載:本公司確實擁有日本兒童電視科幻片《泰羅奧特曼》的版權,現授權上海音像出版社進行VCD的出版、發行、銷售。之后,上海圓谷公司與上海音像出版社簽訂協議,約定由上海圓谷公司事先錄好并提供《泰羅奧特曼》,由上海音像出版社制作VCD;版權期限共二年,發行銷售日期不超過三年;版權地區限于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港、澳、臺地區除外)等內容。2002年4月22日,上海圓谷公司與上海音像出版社達成補充協議,授權日期自原合同生產期限截止日起延長至2005年3月22日,其中最后一年僅可以銷售。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答辯稱,涉案《1976年合同》系辛波特偽造的。

(六)辛波特與采耀公司要求經濟賠償及合理支出問題

2005年12月27日,銳視公司(甲方)與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乙方)簽訂《委托代理合同》,委托該所律師作為代理人參加本案及(2005)滬二中民五(知)初字第242號案件的一審、二審訴訟,并約定甲方在簽訂本合同之日起7天內向乙方支付10萬元人民幣作為代理費。廣東法制盛邦律師事務所于2005年12月31日及2006年6月27日分別開出顧客名稱為銳視公司、收費內容為律師法律服務的發票,金額分別為人民幣89000元及11000元。另,銳視公司還提交公證費發票1540元及300元的收據,以及購買被訴侵權VCD的發票90元。

一審法院認為,中國、泰國和日本國均為《伯爾尼保護文學藝術作品公約》(以下簡稱伯爾尼公約)的成員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以下簡稱著作權法)第二條第二款[21]規定,泰國及日本國兩國作者作品的著作權均受中國著作權法保護。本案是侵害著作權糾紛,關鍵在于確認《1976年合同》的真偽。1.合同的簽訂方身份存在多處與事實不符的情況。首先,辛波特、采耀公司提交的《1976年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的名稱為Tsuburaya Prod.and Enterprises Co.,Ltd.(辛波特、采耀公司提交的翻譯件對應的中文名稱為圓谷制作與企業有限公司)是否為一個真實存在的法律實體,辛波特、采耀公司沒有提出相應的合法注冊資料予以證實。其次,該合同有圓谷皋的英文簽名及漢字印章,以及圓谷企業株式會社的公章,但實際著作權人是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合同簽署方對于自身名稱的表述以及蓋章等重大事項上存在與事實不符的情況,與常理相悖。2.從該合同的具體內容來看,該合同對包括《巨人對詹伯A》以及《哈盧曼和7個奧特曼》在內的九部影片的權利歸屬進行了劃分。辛波特認為這兩部影片實際上是其投資制作的,權利應歸屬于辛波特;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經營陷入困境時,辛波特給予了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巨大的支持;1974年、1975年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將該兩部片子許可他人播映,造成混亂,圓谷皋為了表示感恩以及理順糾紛,簽署了1976年的合同。如果誠如辛波特所述,兩部電影的著作權應屬于辛波特,辛波特卻在該合同中將自己享有著作權的影片供對方進行權屬的區域劃分,并且還向對方支付了“獨占專用權金額”,其主張在邏輯上存在矛盾之處。該合同僅提及圓谷皋收到了獨占專用權金額,卻沒有關于合同的對價、付款方式、付款期限等必備條款。難以認定該合同成立且生效。3.辛波特主張權利是在簽訂合同20年之后,《致歉信》也僅提及辛波特對“咸蛋超人系列”以及“詹伯特艾斯”系列的權利,并非對《1976年合同》的全面追認,且在影片名稱上亦與合同中的名稱不一致。在圓谷皋已去世的情況下,難以對其真實意思表示進行核實。4.從涉案影片著作權案件在國外法院審理情況看,泰國最高法院采信的鑒定報告,是泰國警察總署作出的。該鑒定報告認為,《1976年合同》中兩處的“prod.and”與同行的其他字體相比對,打印的水平線不一致,不是同一時間打印。結合前文對合同中存在諸多不符合邏輯及情理的疑點分析,該鑒定報告的結論是客觀真實的,可以作為證據予以采信。《致歉信》雖然是真實的,但不足以印證《1976年合同》的客觀真實性。綜上所述,一審法院對《1976年合同》不予確認。鑒于辛波特、采耀公司主張著作權的作品原始著作權人并非辛波特,因此辛波特、采耀公司指控四被告構成侵權的主張缺乏事實和法律依據。根據誰主張誰舉證的原則,辛波特、采耀公司應承擔舉證不能的法律后果。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以下簡稱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三條[22]的規定,一審法院于2009年9月16日作出判決:駁回辛波特、采耀公司的訴訟請求。一審案件受理費人民幣17010元由辛波特、采耀公司共同負擔。

辛波特、采耀公司不服一審判決,向二審法院提起上訴稱:1.《1976年合同》蓋有圓谷企業株式會社和圓谷皋的漢字印章。兩個印章由圓谷皋掌控,且與登記的樣本放大1000倍比對一致。圓谷皋當時是兩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和股東,在合同上加蓋兩個印章,足以證明圓谷皋對該合同的重視和謹慎。本案一審期間,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曾在反訴狀中稱“《1976年合同》系辛波特利用在日本留學在圓谷打工期間私自藏匿……偽造圓谷皋的簽名炮制而成”,實際確認了印章是真實的。2.《致歉信》確認的特定財產指的是《1976年合同》中所列九部作品,提到的兩部只是特定財產的一部分。《致歉信》是圓谷一夫為懇求辛波特不起訴、爭取諒解而出具的,還通過日本國公證處公證后送達給辛波特。3.一審法院采信外國鑒定機構的結論并作為主要證據缺乏依據。況且,該鑒定報告本身有問題:鑒定材料使用的照片是復印件,不能正確檢查包括筆順筆壓在內的筆跡本質要素;作為比較的簽名書寫條件不明確。一個人的簽名因書寫時所使用的筆、紙張、墨水以及心情不同而不同,鑒定不能作為主要證據。4.本案當事人分別是日本國人、泰國人和中國人,《1976年合同》是在日本國簽訂的,爭議標的大部分是在日本國制作,本案應適用日本國法律。日本國法院經過一審、二審及申訴的審理,審查了泰國的鑒定報告、比較了《1976年合同》的印章與圓谷皋、圓谷企業株式會社登記印章、雙方當事人的陳述、證人證言,結合當時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經營情況,認定《1976年合同》是真實有效的。5.在2003年日本國法院判決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實際已停止使用訴爭作品。銳視公司取得授權后,投入了巨額資金和大量人員,組織100多家國內企業進行生產和銷售。6.《1976年合同》中的Tsuburaya Prod.and Enterprises Co.,Ltd.的真實意思是指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和圓谷企業株式會社兩個公司。7.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涉案作品的價值只是體現在電影院播放,收取門票,沒有像現在商品化、多樣化,故辛波特在此期間沒有使用訴爭的作品符合實際情況。請求二審法院依法改判,支持其一審訴訟請求。

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答辯:請求維持一審判決。上海音像出版社答辯:辛波特、采耀公司在二審中增加的內容主要是與圓谷制作株式會社著作權之間的糾紛,與上海音像出版社的出版行為無關。一審法院對上海音像出版社的出版過程、證據的認定基本正確。廣州購書中心未作答辯。

二審法院補充查明如下事實:1.二審中,辛波特、采耀公司與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對辛波特在中國享有《巨人對詹伯A》《哈盧曼和7個奧特曼》兩部作品的著作權均無異議。2.辛波特、采耀公司向二審法院提交《確認函》,確認廣州購書中心等四被告未在中國侵害上述兩部作品的著作權,只是侵害了另外七部作品的獨占使用權。3.關于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授權上海音像出版社出版發行情況:1996年3月19日,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簽署《授權委托書》,授權上海圓谷公司、上海市誠達律師事務所就其享有的“奧特曼”系列作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內許可他人使用和追究侵權責任的有關事宜。圓谷一夫還簽署《申明》,申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是“奧特曼”系列VCD版權的擁有者,上海圓谷公司是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中國大陸地區設立的唯一子公司,受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委托,在中國大陸地區(除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外)進行“奧特曼”系列商品包括VCD等之授權,并處理涉及著作權、商標權等有關法律問題。1998年4月17日、1998年10月8日、1999年7月28日,上海圓谷公司與上海音像出版社分別簽訂3份《協議書》,約定由上海圓谷公司事先錄好并提供將《杰克奧特曼》《艾斯奧特曼》《宇宙英雄奧特曼》的音像制品,上海音像出版社制成VCD的小影碟、錄音帶發行銷售。版權期限為2年,發行銷售日期不超過3年,版權地區為中國大陸地區(港、澳、臺地區除外)。2001年6月8日、2002年3月28日雙方又分別簽訂2份《補充協議書》,就上述音像制品的出版發行銷售期限延長事宜達成協議。4.2008年10月31日,銳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楊水源以銳視公司的名義與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日本簽訂《基本合意書》,銳視公司在該合意書中承認: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日本國內及日本國以外的全世界擁有“奧特曼系列”等由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制作的影像作品相關的著作權、商標權、創意權等其他一切權利的唯一的合法權利人;泰國人辛波特和泰國企業采耀公司在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未授予其合法權限的情況下,曾非法利用奧特曼;采耀公司不擁有奧特曼等相關的絲毫的正當權利。銳視公司在與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簽訂著作權許可合同時應遵守:在簽訂許可合同的同時,銳視公司應由其自身全面負責解除與采耀公司之間締結過的所有合同,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對此所產生的相應的結果不負任何責任。銳視公司對于正在審理中的圓谷制作株式會社與辛波特、采耀公司之間的訴訟,作證該合意書中確認的事實是真實的。該合意書在許可合同締結之前,當由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或銳視公司向對方發出不能締結許可合同時,該合意書失效。銳視公司與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此后沒有締結與奧特曼相關的著作權許可合同。5.關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及圓谷企業株式會社的英文名稱及簡稱。二審期間,雙方當事人均確認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英文譯名為“ Tsuburaya Production(s)Co.,Ltd.”,圓谷企業株式會社的英文譯名為“Tsuburaya Enterprise(s)Co.,Ltd.”。廣東省高級人民法院于2002年11月20日作出的(2002)粵高法民三終字第84號民事判決中認定: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英文譯名縮寫為“Tsuburaya Prod”。6.中華人民共和國江蘇省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于2005年1月17日受理銳視公司訴南京大洋百貨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權糾紛一案,因銳視公司在該案中提交了《1976年合同》、日本國三級法院判決及泰國一審判決等證據,該院于2005年6月6日作出判決,認定《1976年合同》真實有效,并判決南京大洋百貨有限公司承擔停止侵權和賠償損失的民事責任,該判決已發生法律效力。

二審法院認為,二審期間本案爭議焦點為:(一)辛波特、采耀公司是否享有本案訴爭的第3—9七部作品的獨占使用權;(二)廣州購書中心、上海音像出版社、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是否侵害辛波特、采耀公司上述第3—9七部作品的獨占使用權;(三)關于民事責任的承擔。

(一)關于辛波特、采耀公司是否在中國享有訴爭的第3—9七部作品的獨占使用權

1.關于《1976年合同》的效力問題。首先,民事訴訟法第六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當事人對自己提出的主張,有責任提供證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七十二條第一款[23]規定:“一方當事人提出的證據,另一方當事人認可或者提出的相反證據不足以反駁的,人民法院可以確認其證明力。”因日本國、泰國法院判決的效力未經中國民事訴訟程序予以承認,兩國判決在中國沒有法律效力,不具有約束力,本案不應以日本國、泰國法院判決確認的事實作為本案認定事實的依據。至于泰國鑒定機構針對《1976年合同》作出的鑒定報告,中國對于直接認定泰國鑒定機構的鑒定結論缺乏法律依據,且泰國法院的判決在中國不具約束力,故對泰國鑒定機構作出的鑒定結論不予采信。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提交的泰國法院判決及鑒定結論,不足以反駁《1976年合同》的真實性。其次,本案雙方當事人對《致歉信》的真實性均無異議,該《致歉信》顯示:“這封信旨在澄清根據1976年3月4日圓谷企業株式會社總裁圓谷皋和采耀電影有限公司總裁辛波特先生之間簽訂的《授權合約》……”而本案訴爭的《1976年合同》正是圓谷皋與辛波特之間于1976年3月4日簽訂的合同。由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未能提交圓谷皋在1976年3月4日與辛波特另外簽訂有其他合同,因此可以認定辛波特、采耀公司在本案中提交的《1976年合同》就是圓谷一夫在《致歉信》中所提到的《授權合約》,從而得出《1976年合同》真實存在的結論。再次,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提出《1976年合同》中存在諸多疑點以否定該合同的真實性問題。該合同中兩次出現了簽訂該合同的一方當事人為Tsuburaya Prod.and Enterprise Co.,Ltd.,本案雙方當事人均未提交該公司的注冊登記資料,無證據證明該公司真實存在。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英文譯名縮寫為Tsuburaya Prod.,認定圓谷皋將Tsuburaya Prod.and Enterprise Co.,Ltd.作為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和圓谷企業株式會社兩家公司英文名稱的統稱更符合常理。因圓谷皋系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和圓谷企業株式會社兩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不排除圓谷皋將自己設立的兩家公司混同的可能性。《1976年合同》上雖僅有圓谷企業株式會社的簽章,但合同的底部有圓谷皋的簽名,圓谷皋的行為可以視為兩家公司的公司行為,《1976年合同》對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發生效力。至于圓谷皋簽名的真偽,因泰國的鑒定結論不具有證明力,不能作為認定本案事實的依據,在沒有其他證據證明圓谷皋簽名為虛假的情況下,應認定圓谷皋的簽名為真實。因合同中已注明“我,圓谷皋,通過本合同宣布已經全額收到了第一條記載的所有動畫片和影片的獨占專權金額”,足以證明該合同中具有合同對價條款,且辛波特已經支付了合同的對價。從該合同的上述內容也可看出,聲稱收取合同對價的系圓谷皋本人,而非著作權人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亦非合同抬頭和最后蓋章的圓谷企業株式會社,可見圓谷皋已將其本人與其設立的兩個公司混同。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主張《1976年合同》中將原本屬于辛波特的著作權的第1、2部作品又予以授權存在矛盾的問題,因本案訴爭的第1、2部作品在日本國的著作權屬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在日本國以外區域的著作權屬于辛波特,不排除圓谷皋將其混在該合同中進一步予以明確的可能性。本案訴爭的《1976年合同》簽訂于30多年前的日本,我們難以苛求作為非法律專業人士的圓谷皋在多年前所簽署的授權合約為形式規范、邏輯嚴密的合同。盡管《1976年合同》存在一些矛盾之處,但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對該合同提出的種種疑點并不足以否定該合同的真實性,不能得出該合同為虛假的結論。最后,從銳視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楊水源與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簽訂的《基本合意書》的內容和效力看,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主張銳視公司在該合意書中承認辛波特、采耀公司不享有任何奧特曼的權利屬于其作出了對己不利的自認。但楊水源以銳視公司的名義簽訂的《基本合意書》應當視為銳視公司自身的行為,不能代表辛波特、采耀公司,故銳視公司對于與《1976年合同》有關的事實的承認不屬于辛波特、采耀公司的自認,對辛波特、采耀公司不發生法律效力。綜上,《1976年合同》系辛波特和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真實意思表示,屬于合法有效的合同,具有法律約束力。該認定與生效的南京市中級人民法院(2005)寧民三初字第22號民事判決對《1976年合同》真實有效的認定相一致。2.關于辛波特、采耀公司享有何種權利的問題。從《1976年合同》中兩次提到獨占專權和對授權事項的具體約定以及《致歉信》的內容可以看出,圓谷皋簽訂合同的真實意思是授予辛波特相關作品在日本國以外區域的獨占使用權,而并非著作權。鑒于辛波特、采耀公司二審期間也將其訴訟請求明確為獨占使用權,可以確認雙方當事人對涉案第3—9七部作品的著作權仍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享有沒有異議。鑒于《1976年合同》中約定辛波特享有將其從《1976年合同》中獲得的權利轉給第三方的權利,采耀公司基于辛波特簽署的《授權書》獲得了涉案第4—8五部作品自《授權書》簽署之日起6年內在中國的獨占使用權。

(二)關于廣州購書中心、上海音像出版社、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是否侵害辛波特、采耀公司的獨占使用權

著作權法第二條第二款規定:“外國人、無國籍人的作品根據其作者所屬國或者經常居住地國同中國簽訂的協議或者共同參加的國際條約享有的著作權,受本法保護。”中國、日本國和泰國均為伯爾尼公約的成員國,涉案的奧特曼音像作品受中國著作權法的保護。辛波特、采耀公司分別基于《1976年合同》《授權書》享有的涉案作品的獨占使用權受中國著作權法的保護。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未經許可,通過上海圓谷公司授權上海音像出版社復制、出版、發行、銷售涉案《奧特曼歸來》(即奧特曼杰克)、《奧特曼艾斯》《奧特曼泰羅》三部作品(即涉案第6—8作品),上海音像出版社使用該三部作品的行為,均侵害了辛波特、采耀公司享有的獨占使用權;廣州購書中心銷售了涉案第8部作品,亦侵害了辛波特、采耀公司的獨占使用權。

(三)關于民事責任的承擔

根據著作權法第四十七條[24]、第四十八條[25]的規定,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復制、發行其作品的,應承擔停止侵害、消除影響、賠禮道歉、賠償損失等民事責任。侵權人應當按照權利人的實際損失給予賠償;實際損失難以計算的,可以按照侵權人的違法所得給予賠償。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權利人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違法所得不能確定的,由人民法院根據侵權行為的情節,判決給予50萬元以下的賠償。本案中,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應當承擔停止侵害的民事責任,即立即停止以任何方式在中國境內許可任何人生產和銷售涉案第6—8三部作品的行為。因辛波特、采耀公司對其經濟損失沒有提供充分的證據證明,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對其獲利情況也沒有提供證據證明。根據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的過錯、侵權程度等因素,酌定其共同賠償辛波特、采耀公司人民幣30萬元及合理開支人民幣101930元。關于上海音像出版社的責任,根據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著作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九條的規定,出版者、制作者應當對其出版、制作有合法授權承擔舉證責任;出版物侵害他人著作權的,出版者應當根據其過錯、侵權程度及損害后果等承擔民事賠償責任;出版者盡了合理注意義務,著作權人也無證據證明出版者應當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權的,依據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第一款的規定,出版者承擔停止侵權、返還其侵權所得利潤的民事責任。本案中,因無證據證明上海音像出版社與上海圓谷公司簽訂合同時應當知道其出版涉及侵權,故該社已盡到合理注意義務,但應承擔停止侵權、返還其侵權所得利潤的民事責任。據此酌定上海音像出版社返還辛波特、采耀公司所得利潤人民幣10萬元。廣州購書中心已舉證證明其銷售涉案第8部奧特曼作品來源于上海音像出版社,其依法應承擔停止銷售該作品的民事責任,不承擔賠償責任。至于辛波特、采耀公司要求在《中國知識產權報》《中國版權》雜志上公開賠禮道歉的請求,鑒于辛波特、采耀公司享有的僅為涉案部分作品的獨占使用權,是一種財產權利,并不包括著作人身權的內容,故對其該項請求不予支持。

二審法院于2010年10月25日作出判決:一、撤銷一審判決。二、廣州購書中心停止銷售侵權產品;上海音像出版社停止生產和銷售侵權產品,并銷毀相關的母帶、生產工具等;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停止以任何方式在中國許可任何人生產和銷售上述三部作品的音像制品的行為。三、上海圓谷公司、圓谷制作株式會社賠償辛波特、采耀公司人民幣30萬元及合理費用人民幣101930元,上海音像出版社向辛波特、采耀公司返還其侵權所得利潤人民幣10萬元。

本院經審查,一審、二審法院查明的事實基本屬實。另查明: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04)一中民初字第11242號民事判決及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2004)滬二中民五(知)初字第250號民事判決中,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分別訴北京東安集團公司長安商場及上海煙草集團靜安煙草糖酒有限公司的起訴狀中稱: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是“奧特曼”影視作品的著作權人,“奧特曼”形象的署名方式為“TSUBURAYA PRODUCTIONS”或“TSUBURAYA PROD”。二審法院于2010年10月25日作出判決,2010年11月12日,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向二審法院遞交了辛波特于2010年9月15日在泰國中央知識產權及國際貿易法院的刑事案中的證人證詞,辛波特稱其于2008年12月24日向UM公司轉讓了《1976年合同》的權利。圓谷制作株式會社提交該證據用以證明辛波特不具有本案主體資格。在本案再審復查期間,圓谷制作株式會社向本院遞交泰國刑事法院于2011年2月1日作出的刑事判決,該判決認定該刑事案件當事人2006年5月19日簽訂的《修訂版許可授予合同》為偽造,圓谷制作株式會社遞交該證據用以證明《1976年合同》系偽造。本案當事人確認該泰國法院刑事判決為一審判決,尚未發生法律效力。

本院認為,根據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申請再審的請求及理由與辛波特、采耀公司的答辯意見,現本案主要涉及兩個問題:(一)二審法院是否存在程序錯誤;(二)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是否侵害辛波特、采耀公司對“奧特曼”相關作品的獨占使用權。

(一)關于二審法院是否存在程序錯誤的問題

首先,從時間上看,二審法院系于2010年10月25日作出二審判決,而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是在2010年11月12日向二審法院遞交辛波特于2010年9月15日泰國法院刑事案件中所作自述,故二審法院未對此予以評判不存在程序上錯誤。其次,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申請再審期間提交該證據的目的,是要證明辛波特于2008年2月之后已將《1976年合同》的權利轉讓給UM公司,辛波特因此失去合同當事人的身份,故已不具備本案的訴訟主體資格。對此,本院認為,辛波特、采耀公司提起本案一審訴訟的時間為2005年9月30日,而被訴的侵權行為發生在2002年至2005年之間,即使辛波特在一審起訴之后將《1976年合同》的相關權利轉讓給了第三方,也不當然喪失其權利轉讓前所依法享有的民事權益,進而影響其在本案中的訴訟主體資格。鑒此,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以二審法院違反訴訟程序為由向本院申請再審,本院不予支持。

(二)關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是否侵害辛波特、采耀公司對奧特曼相關作品的獨占使用權的問題

本案中,辛波特、采耀公司主張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侵害其享有的涉案奧特曼相關作品獨占使用權,其首先應提供證據證明其享有該項權利,這也是認定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是否侵權的前提。鑒于辛波特、采耀公司為支持其主張不僅提供了《1976年合同》,而且還提供了《致歉信》予以佐證;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主張《1976年合同》系偽造,但未提供充分證據予以證明,且確認《致歉信》的真實性,據此,二審法院未支持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關于涉案合同系偽造的主張,并根據查明的事實認定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侵害了辛波特、采耀公司對奧特曼相關作品的獨占使用權并無不當。下面主要針對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申請再審新提出的如下問題予以回應:

1.關于是否需要對《1976年合同》上的“公章”予以鑒定的問題

申請鑒定是當事人的訴訟權利,也是當事人的舉證義務,但在具體案件審理過程中是否需要對當事人提供的書證、物證進行鑒定,應由法院決定。關于是否需要對《1976年合同》上的“公章”予以鑒定問題,鑒于辛波特、采耀公司提交的證據已經能夠證明該合同上的“公章”的真實性,故二審法院未委托鑒定機構對此進行鑒定并無不當,但二審法院未在判決中予以說明理由欠妥,本院對此予以糾正。

2.關于泰國警察總署出具的鑒定報告能否予以采信的問題

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屬于證據的一種形式,作為具有重要訴訟價值的鑒定結論,必須符合客觀性、關聯性和合法性的要求。對于鑒定程序合法,當事人沒有異議的鑒定結論,一般可以作為法院認定相關案件事實的依據。但是,這并不意味著簡單地將鑒定結論直接作為裁判的依據,具體案件中對案件事實的實質性審查判斷仍是法官是否采信鑒定結論的前提,否則無異于將對案件事實的審查權讓渡于鑒定機構。中國法院對涉及外國鑒定機構出具的鑒定結論能否采信,應當按照中國的相關法律進行審查。二審法院認為本案直接認定泰國警察總署出具的鑒定結論缺乏法律依據是正確的。特別是本案在辛波特、采耀公司對該鑒定結論提出質疑的情況下,二審法院未采信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提交的泰國警察總署出具的鑒定結論亦無不當。

3.關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能否向本院申請承認泰國最高法院判決的問題

民事訴訟法第二百八十一條規定:“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的,可以由當事人直接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承認和執行,也可以由外國法院依照該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的規定,或者按照互惠原則,請求人民法院承認和執行。”該法第二百八十二條規定“人民法院對申請或者請求承認和執行的外國法院作出的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或者按照互惠原則進行審查……”據此,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申請承認泰國法院生效判決不管能否得到支持,都應向中國有管轄權的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并由該院依法進行審查。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向本院申請承認涉案泰國最高法院民事判決不符合上述規定,超出了本院對本案的審查范圍。

4.關于泰國法院刑事判決對本案是否具有證明力問題

鑒于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申請再審期間提交的泰國法院刑事判決系未生效的一審判決,對此,本院認為,即使該刑事判決系生效判決,也不必然對本案案件事實具有證明力。中國法院審理民事糾紛案件應根據當事人提供的證據及案件事實,依據中國的相關民事程序法及實體法作出裁判。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公司以泰國法院作出的刑事判決作為否認二審判決已經認定的事實的證據,于法無據,本院不予采納。

綜上所述,本院認為,二審判決認定事實清楚,適用法律正確,應予維持。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策劃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不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二百條規定的再審事由,依照該法第二百零四條第一款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圓谷制作株式會社、上海圓谷策劃有限公司的再審申請。

審判長 于曉白

審判員 駱電

審判員 王艷芳

二〇一三年九月二十九日

書記員 王晨

主站蜘蛛池模板: 禹州市| 牟定县| 宁远县| 钦州市| 新源县| 上杭县| 安龙县| 榆林市| 双桥区| 雅江县| 乌恰县| 丰原市| 奉贤区| 吉木乃县| 上杭县| 凤凰县| 依兰县| 辽宁省| 康平县| 清原| 建宁县| 阿克陶县| 平邑县| 宁武县| 金山区| 大悟县| 怀仁县| 城口县| 阳原县| 怀集县| 天津市| 安泽县| 永安市| 衡阳市| 太原市| 南城县| 新兴县| 视频| 抚州市| 石嘴山市| 哈尔滨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