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調解典型案例填報示范與精解
- 《人民調解工作法律實務叢書》編寫組
- 2176字
- 2022-08-02 16:47:11
某縣某村村民與某化工廠環境污染糾紛調解案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類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案例
矛盾糾紛受理時間:2019年3月19日
矛盾糾紛類型:環境污染糾紛
調解組織名稱:某縣某鎮人民調解委員會
供稿:某縣某鎮人民調解委員 會 錢某
審稿:某縣司法局李某楊某
某市司法局 于某某 韓某某
某省司法廳基層處 姜某 陳某
司法部基層司 戴某 沈某
檢索主題詞:人民調解 環境污染糾紛 某縣某鎮人民調解委員會 排放污染物
二、案例正文采集
案情簡介
2015年,某化工廠搬遷至某省某市某縣某村。自從該化工廠搬到村子里之后,村里的空氣質量明顯下降。化工廠經常排放廢水廢氣,每到傍晚,村民們就聞到一股怪味兒,在夏天的時候都必須關著窗戶,否則,味道進入屋內,讓人難以忍受。而到了冬天,因為化工廠排放的廢氣,村子里的霧霾比原來更嚴重了。除了對天氣有影響之外,由于化工廠經常排放垃圾和廢水,導致附近農田里的莊稼根本不能生長。
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之下,當地的村民便找到該化工廠的負責人,反映化工廠排放的廢氣廢水給他們的生活造成的影響。一開始時,化工廠的負責人為了安撫村民們,稱他們正在更新設備,等到安裝新設備之后,就不會再像原來一樣了。可是,村民們等了一年,該化工廠也未更換設備。之后,村民們再次找到化工廠負責人,該負責人竟然避而不見,總是以各種理由搪塞他們。于是,村民們便要求村委會出面解決問題。可是,村委會與化工廠負責人經過多次溝通,也無法解決。
對于化工廠的行為,該村村民非常氣憤。2019年3月19日,該村派出3名代表,來到某縣某鎮民事糾紛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調委會),反映某化工廠所排放的廢水和廢氣給他們造成的影響,請求調委會解決此事。
調解過程
調委會接到村民們的申請后,鑒于此案牽涉的人數較多,影響較大,立即報告了調委會主任。調委會主任又將此事上報至當地的鄉政府領導,請求鄉政府出面協助解決。當地的鄉政府領導得知后,于2019年3月21日安排了4名工作人員到現場進行調查。
經過調查,這4名工作人員認定某化工廠所排放的廢氣廢水已經嚴重影響了村民的正常生活。調委會接到調查結果后,進行了相關的調解前準備。2019年4月8日,鄉政府領導、司法所工作人員和調解員組織該村村民召開了現場聽證會。調解員在聽取了雙方的陳述之后,將爭議焦點概括為三點:第一,化工廠附近被污染的農田問題;第二,化工廠的排污問題;第三,化工廠對村民的賠償問題。
當地村民認為化工廠造成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已經影響了他們的正常生活,要求化工廠更換排污設備,并對他們造成的損害進行賠償。但是,該化工廠的負責人卻認為,化工廠排出的廢氣和廢水都符合排污標準,故無須對村民造成的損害承擔任何賠償責任。
此時,調解員告訴該化工廠的負責人,我國《環境保護法》第四十二條明確規定:“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和其他生產經營者,應當采取措施,防治在生產建設或者其他活動中產生的廢氣、廢水、廢渣、醫療廢物、粉塵、惡臭氣體、放射性物質以及噪聲、振動、光輻射、電磁輻射等對環境的污染和危害。”因此,減少污染物對環境造成的損害是該化工廠的法定義務。同時,我國《侵權責任法》第六十五條明確規定:“因污染環境造成損害的,污染者應當承擔侵權責任。”也就是說,環境侵權責任采用的是無過錯責任原則。即便該化工廠排放的污染物符合標準,但因其行為已經給當地村民造成了損害,因此需要承擔損害賠償責任。
在調解員講解完之后,該化工廠的負責人重新認識了法律的規定。此時,鄉政府領導請在場的村民自由發言,其中一位村民說,他家的農田在該化工廠附近,原來每年都種植玉米,收成非常好。可是,自從化工廠搬入之后,由于污染過于嚴重,連續兩年種的莊稼都沒有任何產出,他們的農田就閑置了。
此外,調解員還拿出一份數據,顯示自從該化工廠搬入之后,該村每年有將近50人患有呼吸道疾病,甚至有5人患有肺癌。如果再繼續生活在這種環境中,村民們面臨的不僅是經濟上的損失,更是生命安全的威脅。此時,調解員又從情理上勸說化工廠負責人,告訴他化工廠不能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也應當承擔社會責任,不能以犧牲附近村民的利益甚至是生命為代價來換取自己的效益,這種行為不僅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
聽了村民和調解員的發言之后,該化工廠的負責人認識到了化工廠給當地的村民所造成的影響,于是當場向在座的村民道歉,表示會馬上更換設備,將化工廠搬遷到安全區域,并賠償給村民們造成的損失。
調解結果
經過調解,某村村民與某化工廠于調解當場達成調解協議:
1.化工廠出資為村民改善被污染的土壤,并按照附近農民每年的收益賠償其經濟損失;
2.化工廠更換排污設施,并在政府的幫助下盡快將化工廠遷往安全的區域。
案例點評
目前,環境污染是政府和民眾都非常關心的熱點問題。而在現實生活中,部分企業為了追求經濟效益,嚴重損害了環境,給民眾的生活造成重大影響。本案中,在此事件發生后,調委會首先安撫了村民們的情緒,認識到只靠自身的力量難以解決問題,故及時上報了當地的鄉政府領導,請求鄉政府出面協助解決問題。同時,調解員全面分析問題,并與鄉政府工作人員一起進行實地調查,找出糾紛的重點,并懂得抓住時機,通過普法、講理,使企業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既妥善解決了村民們面臨的污染問題,維護了村民們的合法權益,也保障了企業的經濟效益。
作為調解員,要懂得全面分析問題,做好解決問題的準備工作,懂得抓住時機,防止矛盾擴大和深化。
- 治安管理處罰法新解讀(第四版)
- 刑事證據法學:原理·案例·實驗
- 中國法院2017年度案例:執行案例
- 刑法及司法解釋新編(含請示答復及指導案例)(2019年版)
- 人人都要知道的勞動法:職場法律常識一本通
- 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注釋本
-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理解與適用
- 醫療糾紛錦囊
- 破產全流程實務操作指引
- 2017國家司法考試同步訓練題解:法理學·法制史·憲法·司法制度和法律職業道德
- 一本書教你打贏民事官司:最新民事訴訟法全攻略
- 企業合同管理法律實務應用全書(增訂3版)
- 人民法院企業破產審判實務疑難問題解析(破產法文庫)
- 法醫學實驗實訓指導
-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權投資基金:規則解讀與操作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