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調解典型案例填報示范與精解
- 《人民調解工作法律實務叢書》編寫組
- 2374字
- 2022-08-02 16:47:08
某縣許某與王某道路交通事故糾紛調解案
一、案例基本信息采集
案例類型: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典型案例
矛盾糾紛受理時間:2019年4月12日
矛盾糾紛類型:道路交通事故糾紛
調解組織名稱:某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供稿:某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 委員會 于某
審稿:某市司法局 郭某 方某
某省司法廳基層處 陳某 王某
司法部基層司 鄭某某 董某某
檢索主題詞:人民調解 道路交通事故糾紛 某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 死亡賠償金
二、案例正文采集
案情簡介
2019年3月29日晚上8時許,某省某市某縣某村的許某駕駛一輛黑色小轎車回家,經過某路口拐彎時,因車速過快將迎面騎自行車的王某撞倒,導致王某的頭部撞在馬路旁邊的一個花壇上。王某被送到醫院搶救,但因腦部受到重傷,3天之后,王某救治無效死亡。
某縣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隊根據現場勘查情況作出道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認定許某承擔此次交通事故的全部責任。對于交通事故責任的認定,雙方沒有異議。但是,對于賠償問題,王某家屬要求許某賠償損失100萬元。而許某認為王某家屬提出的賠償數額過高,自己最多只能賠償30萬元。因雙方無法達成一致,2019年4月12日,雙方向某縣道路交通事故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以下簡稱調委會)申請調解。
調解過程
調委會收到當事人的申請后,于2019年4月12日下午組織了第一次調解。在調解過程中,王某家屬有近10個人到場參加,每位家屬情緒都異常激動。王某的兒子見到許某后,準備走上前去毆打他,被調解員制止。見到王某的家屬情緒非常激動,調解員立即安撫他們的情緒,告訴他們人死不能復生,沖動無法解決問題。經過調解員的耐心勸說,王某家屬的情緒才逐漸平復下來。
調解員根據交警大隊認定的道路交通事故責任,向雙方說明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的標準與項目,并讓雙方陳述自己的意見。此時,王某的家屬提出,根據調解員說明的賠償項目與標準,許某至少要賠償他們各項損失共計68萬元。而許某認為自己的小轎車是有保險的,保險公司會承擔32萬元損失,跟自己算出來的賠償數額差不多。這就等于保險公司已經承擔了賠償責任,故自己無須再承擔額外的賠償款項。
王某的家屬聽到許某的說法之后非常生氣,王某的妻子和父母又哭又鬧,稱王某是家里的經濟支柱,現在王某死了,一家人也失去了經濟來源。而許某害死了王某,卻毫無悔意。調解員見王某的家屬情緒有些控制不住,則馬上進行了安撫,避免矛盾激化,造成嚴重的后果。
在雙方的情緒平復后,調解員又將問題引到了賠償數額上。經過了解,調解員發現之所以雙方對賠償數額產生分歧,主要是賠償數額的計算標準不同所導致的。在計算賠償數額時,王某的家屬是根據城鎮標準計算的,而許某則是根據農村標準計算的。此時,調解員告訴雙方當事人,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十條規定,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殘疾賠償金或者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同時,《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關于經常居住地在城鎮的農村居民因交通事故傷亡如何計算賠償費用的復函》指出:“人身損害賠償案件中,死亡賠償金應當根據案件的實際情況,結合受害人住所地、經常居住地等因素,確定適用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標準。”因此,根據上述規定,王某生前的住所地、經常居住地都在農村,應該適用農村居民的標準計算賠償數額。
但是,王某的家屬認為,法律規定的計算標準是不公平的,不能同命不同價。由于王某的家屬堅持要求許某賠償68萬元,雙方沒有達成一致,調解員不得不中止此次調解。
2019年4月15日,調解員親自到雙方當事人的家里進行調解。調解員首先找到許某,讓許某體諒一下王某家屬失去親人的痛苦,從人道主義的角度出發,適當提高賠償款的數額。在調解員的勸說之下,許某答應提高賠償款。
于是,調解員又來到王某家里,勸說王某家屬,人死不能復生,失去家人的痛苦他們能夠理解,但是,為了表示對死者的尊重,還是要盡快入土為安。調解員又告訴王某家屬,法律規定的賠償標準是綜合多種因素之后考慮的。而且現在許某又答應提高賠償數額,勸說他們也退讓一步,以盡快解決糾紛。如果無法達成調解協議,即使起訴到法院,按照法律規定,王某家屬也不能得到他們要求的賠償數額。在多次勸說下,王某的家屬最終同意與許某進行再次調解。
2019年4月16日,雙方當事人再次來到調委會。在此次調解過程中,雙方的態度都比較友好。調解員見雙方的情緒比較平緩,便趁熱打鐵,勸說許某考慮到對方家庭經濟困難,盡量提高賠償款。同時,調解員也勸說王某家屬,希望他們能互相理解。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
調解結果
經過調解員的耐心調解,雙方當事人于調解當場達成調解協議:
1.許某的小轎車理賠款32萬元歸王某家屬所有,許某協助其辦理保險理賠的相關事宜,并由保險公司直接將32萬元理賠款匯入王某家屬賬戶;
2.除保險理賠款外,許某另支付王某家屬8萬元補償金,在雙方簽字之后,許某將此款項一次性支付給王某家屬;
3.雙方不得再向對方主張其他權利。
案例點評
本案涉及道路交通糾紛,在此類案件中,因受害人受傷甚至死亡,其家屬難免情緒比較激動,而調解工作難度也隨之加大。調解員稍有不慎,便可能導致矛盾激化。
在本案調解過程中,首先,調解員穩定雙方情緒,避免事態擴大。其次,調解員抓住雙方矛盾的根源,并據此向雙方講解法律的規定。再次,在第一次調解失敗后,為了避免雙方面對面引發新的沖突,調解員親自到雙方當事人家里分別進行調解。在調解時,調解員采取換位思考的方法勸說許某體諒王某家屬,提高賠償數額。在許某同意后,調解員又利用受害者家屬急于解決糾紛的心理,勸說他們退讓一步。最后,在雙方到調委會再次進行調解時,調解員見雙方態度都比較好,立即抓住時機,勸說許某提高補償數額,最終成功化解了糾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