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5 明顯不屬于行政機關法定職責的人民法院逕行裁定駁回起訴

——李艷某訴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履行法定職責案

【裁判要旨】原告訴請法院判決被告履行的職責應當屬于行政機關的法定職責。人民法院經審理認為原告所請求履行的法定職責或者給付義務明顯不屬于行政機關權限范圍的,可以裁定駁回起訴。

北京市第四中級人民法院

行政裁定書

(2016)京04行初2519號[9]

原告李艷某,住北京市順義區。

委托代理人張樂云,住北京市順義區。

委托代理人岳玉秀,住北京市順義區。

被告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住所地北京市順義區。

法定代表人高朋,區長。

委托代理人徐夫金,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工作人員。

委托代理人夏日星,北京順東律師事務所律師。

原告李艷某訴被告北京市順義區人民政府(以下簡稱順義區政府)要求履行法定職責一案,本院受理后,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告李艷某訴稱:1995年,順義區政府根據京政地〔1995〕211號《北京市人民政府關于順義縣政府建設征地的批復》,征用了順義區石各莊村5.6公頃土地。當時實施的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3年第16號)《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規定,農轉工人員依法享有工資、勞動保險及福利待遇等安置權利。但順義區政府征用土地后,至今未履行《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國土局關于處理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實施期間批準征地項目人員安置有關遺留問題意見的通知》的規定,未對原告在待安置期間的工資、補貼、醫療費及全部社會基本保險的補繳費用進行全面補償。順義區政府的行政不作為直接導致原告至今沒有享受到相關權益或得到相應補償。綜上,請求法院判令順義區政府按照《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國土局關于處理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實施期間批準征地項目人員安置有關遺留問題意見的通知》的規定依法補償原告的經濟損失。在訴訟中,原告李艷某明確表示其要求被告順義區政府補償的經濟損失是指其由于未被安排工作而未享受到的養老保險、待安置期間的工資、暖氣費補貼、土地分紅補貼、住房公積金。

被告順義區政府辯稱:原告的起訴事項不屬于其職責范圍,且原告起訴超過了20年的最長起訴期限,請求駁回原告的起訴。

本院認為,公民、法人或其他組織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訴訟,應當符合法定起訴條件;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已經立案的,人民法院應當裁定駁回起訴。

本案中,根據當事人提交的證據材料和陳述的意見,原順義縣人民政府因該縣城鄉建設開發公司擬建石各莊住宅小區需要征用順義鎮石各莊村糧田地和平各莊村非耕地,于1995年7月13日向北京市人民政府提出《關于開發建設石各莊住宅小區征地的請示》。北京市人民政府于1995年11月14日作出京政地〔1995〕211號《關于順義縣政府建設征地的批復》,同意順義縣因開發建設“石各莊住宅小區”征用順義鎮石各莊村糧田地和平各莊村宅基地共計19.5933公頃,將石各莊村343名農業戶口轉為非農業戶口,其中182名勞動力由順義縣組織有關部門負責安排工作。根據當時有效的《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北京市人民政府令1993年第16號)第三條、第五條、第八條、第三十二條的規定,市土地管理局、市勞動局在市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對全市農轉工人員安置工作進行監督管理;區、縣土地管理局、勞動局在區、縣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負責對本轄區內農轉工人員安置工作進行監督管理;農轉工人員的安置堅持誰占地誰負責的原則,安置辦法采取多渠道、多種形式;符合農轉工條件的人員,由建設征地單位盡量自行安置;建設征地單位確實自行安置不完的,由市、區、縣土地管理局會同勞動局組織被征地單位、被征地鄉鎮人民政府和有關單位,協助建設征地單位采取多渠道的辦法進行安置;建設征地單位或安置單位不依照本辦法履行安置義務的,由市、區、縣勞動局責令限期改正。自2004年7月1日起,經北京市人民政府常務會議通過并以北京市人民政府令2004年第148號發布的《北京市建設征地補償安置辦法》正式實施,《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同時廢止。《北京市建設征地補償安置辦法》第三條規定,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征地補償管理工作;市勞動保障行政主管部門負責轉非勞動力就業和社會保險管理工作;市民政部門負責超轉人員管理工作;區、縣土地、勞動保障、民政部門按照分工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征地補償安置具體管理工作。《北京市建設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對征地補償、人員安置、就業促進、社會保險等事項作出相應規定。由此可見,不論是《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還是《北京市建設征地補償安置辦法》,均未明確規定由區、縣人民政府直接安置農轉工人員,亦未明確規定由區、縣人民政府直接辦理農轉工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手續。

原告李艷某主張被告順義區政府負有其所稱的法定職責的另一依據是《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市國土局關于處理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實施期間批準征地項目人員安置有關遺留問題意見的通知》。該通知涉及北京市國土資源局制定的《關于處理北京市建設征地農轉工人員安置辦法實施期間批準征地項目人員安置有關遺留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該《意見》對農轉工人員和超轉人員的確定、農轉工人員安置政策、超轉人員接收政策、農轉工人員社會保險等問題作出具體規定,其中該《意見》在“二、農轉工人員安置政策”一節作出“農轉工人員的安置方式包括征地單位安置和委托其他單位安置及自謀職業”等規定,在“四、農轉工人員社會保險”一節作出“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或村民委員會應在農轉工人員辦理農轉工手續后30日內,到所在區縣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為其辦理參加社會保險手續,補繳社會保險費用”等規定。該《意見》并未明確規定由區、縣人民政府直接安置農轉工人員,亦未明確規定由區、縣人民政府直接辦理農轉工人員參加社會保險手續。

綜上,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并未規定區、縣人民政府負有直接為農轉工人員安置工作和辦理參加社會保險手續的法定職責,亦未規定區、縣人民政府負有對農轉工人員待安置期間的工資、補貼、醫療費及社會基本保險補繳費用進行補償的法定職責。原告李艷某要求人民法院徑行判令被告補償其由于未被安排工作而未享受到的養老保險、待安置期間的工資、暖氣費補貼、土地分紅補貼、住房公積金等損失的訴請事項,依法不屬于人民法院行政訴訟的受案范圍。原告的起訴不符合法定條件,本院依法應予駁回。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第四十九條第(四)項、《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解釋》[10]第三條第一款第(一)項之規定,裁定如下:

駁回原告李艷某的起訴。

原告李艷某起訴時預交的案件受理費五十元,于本裁定生效后退還原告李艷某。

如不服本裁定,當事人可在裁定書送達之日起十日內向本院遞交上訴狀,并按對方當事人的人數提交副本,上訴于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

審 判 長  陳良剛

審 判 員  武 楠

審 判 員  張 巖

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法官 助理  蘇美夏

書 記 員  郝 爽

書 記 員  高晶晶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遥县| 赞皇县| 句容市| 洛隆县| 雷州市| 天镇县| 淮阳县| 云南省| 辉南县| 揭阳市| 庆阳市| 井冈山市| 普兰县| 运城市| 文安县| 苏尼特右旗| 盐亭县| 宜丰县| 县级市| 崇州市| 三亚市| 铜鼓县| 新安县| 京山县| 海盐县| 阿拉善盟| 新和县| 绿春县| 上高县| 岳普湖县| 阿克陶县| 淅川县| 广东省| 蒙城县| 关岭| 县级市| 太仓市| 太白县| 抚远县| 广东省| 屏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