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維導圖:簡單、高效的思維整理術
- 螞蟻
- 4725字
- 2022-07-26 15:45:20
掌握核心科技——思維導圖關鍵詞的提取方法
上一章節說到思維導圖的六大原則,其中一個就是關鍵詞。關鍵詞是思維導圖最核心的元素,判斷一個圖是不是思維導圖,就看它的關鍵詞有沒有提取。
為什么說現在很多人畫的并不是思維導圖,就是因為他們并沒有對內容進行提取,而是直接全部寫上。做讀書筆記,基本上都是把書中原有的句子整句話放上去,這個只能叫作結構圖,而不能叫思維導圖。
為什么一定要提取關鍵詞?最主要的一個原因是要引出更多的聯想。針對一個詞“太陽”,你能想到什么?可能會想到溫暖、明亮、刺眼等。但如果是一句話“明亮的太陽,看起來好刺眼”,這樣你還能想到什么?想到的是不是就不多了?另一個原因是為了方便記憶。記整句話肯定比記一個詞難。
具體如何進行關鍵詞的提取,我們分別從小到大,從句子到段落,再到整篇文章來分別說明。在開始之前,同樣還是準備好幾張紙和幾支筆,跟隨內容來拆解、提取。
首先,我們來看一句話如何提取關鍵詞。先來看下面這句話:
“一個老實的貧苦家庭的男孩,喜歡上了一個有錢人家的漂亮女孩。”
這句話你覺得哪些是關鍵詞,可以先按自己的理解畫一下。
按句子來提取關鍵詞還是比較簡單的。想要在一句話里提取關鍵詞,首先要明白一句話的組成都有哪些。想想小學學語文的時候經常說的主謂賓,一句話大體上是由名詞、動詞、形容詞,還有副詞組成的。
名詞一般是指具體的對象,這些對象可以是實物,也可以是虛擬的。像上面的句子里,名詞就是“男孩”和“女孩”。
動詞一般是指動作和狀態,所描述的名詞對象發生了什么動作,產生了什么狀態。這些動作和狀態可以是對象與對象之間,對象與狀態之間,也可以是狀態與狀態之間。像“男孩喜歡女孩”,喜歡就是發生的動作,是對象和對象之間發生的。
形容詞主要是用來形容名詞和動詞的,讓描述的對象和動作更加具體生動。“老實的”“貧苦的”是用來形容男孩的,“有錢的”“漂亮的”是用來形容女孩的。
副詞最常見的就是量詞,來說明數量。“一個”男孩,“一個”女孩。
當然一句話里還會有一些其他的詞,但只要能夠區分這四類,大部分的句子就可以處理了。
知道了句子的組成,提取關鍵詞就簡單了。最簡單的就是只把名詞和動詞提取出來,形容詞、副詞等統統不要。這句話提取完就是“男孩喜歡女孩”。

只提取名詞和動詞

加上形容詞
這是最簡單的方式,也是最能概括句子內容的。如果你覺得這樣提取太簡單或者不是很容易理解,那接下來還可以把它變得復雜一點,把形容詞加上。
男孩喜歡女孩,什么樣的男孩?“老實的”“貧苦的”;他有多喜歡?這句話里沒有形容,有的話也可以加上去,如“非常”之類的;那又是什么樣的女孩?“有錢的”“漂亮的”。這樣一句話的關鍵詞就提取完了。
在提取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不同的排列方式會形成不同的意思。
像剛才說的“男孩喜歡女孩”,如果按句子的順序拆解,男孩怎么了?喜歡。喜歡什么?喜歡女孩。這樣很容易理解。但如果改變排列的順序,把女孩放在前面,那就成了女孩喜歡男孩,這個表達的意思就完全不一樣了。

改變順序
男孩確實喜歡女孩,但女孩喜不喜歡男孩,這就不確定了。這也就是分支之間的結構和邏輯關系,下一節我們再詳細說明。
同時還要注意,提取完后盡量減少歧義,要讓描述更準確一點。還是說說不同的排列組合,如果把喜歡放到前面,男孩、女孩放到下一級,這樣就不會有人覺得是男孩喜歡女孩,而成了有人同時喜歡男孩和女孩,比如女孩的父親,他同時喜歡這兩個人,也愿意讓他們在一起。

改變句子結構
另外還需要說一下,提取完關鍵詞后,分支的排列并不一定要按句子的結構來,名詞、動詞也并不一定要按句子中的原話。在畫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完全可以自己概括提煉,用自己的話,通過加一些詞組來把這句話的意思表達清楚。這樣能夠減少一些歧義,還能引出更多的聯想。
最常見的一種方式就是主動變被動。還是這樣一句話,男孩喜歡女孩,這是主動的過程,那可以把女孩放到前面去,同時加一個被動,女孩被男孩喜歡,這樣改變了排列,意思沒變,還能聯想到更多。女孩除了被這個男孩喜歡,有可能還被另一個同樣有錢的男孩喜歡,同時女孩的父親對她也是比較愛護的。這樣繼續下去,一部連續劇都有可能產生。

主動變被動
總結一下,提取一句話的關鍵詞就是找到名詞和動詞,想再詳細一點,把它的形容詞提取出來就可以了。說完一句話,接下來看一整段話如何提取關鍵詞。先來看這一段話:
思維導圖是由英國人東尼·博贊于1971年開創的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打破了原有的線性思維,改為發散思維。思維導圖采用發散性思維方式,更適合大腦的思維方式,更便于記憶和聯想。簡單的使用方法是先畫一個思考中心,再由中心向外發散出分支,每一個分支上一個關鍵詞,接著每一個分支還可以繼續發展出更多的分支,最后形成一張思維導圖。思維導圖可以應用在很多方面,不管是工作,還是學習、生活,都可以帶來更高的效率。現有的工具也很多,比如MindManager、XMind和iMindMap等。
這段話,完全可以按照剛才提取句子關鍵詞的方式來,第一句差不多都是名詞和動詞,東尼·博贊開創了什么,打破了什么,改成了什么。第二句思維導圖采用了什么,適合什么,方便什么。這樣提取也沒錯,但信息量太大,全部提取完,一是費時間,二是不方便記憶,起不到提高效率的作用。所以,面對一整段話時,并不是要把所有的內容,把每句話都提取出來,只要能把這段話表達清楚就行。
比如有的段落,會在開頭給個觀點,后面就是證明這個觀點,會列舉一些例子。你能明白這個觀點,只把這個觀點放上去就可以,詳細證明的過程,可以不放,也可以篩選一些放上去。有人會覺得不寫會忘記,其實不會,后面用思維導圖提高記憶的那一章節會詳細說。
一段話中的哪些內容是可以提取的,最主要的提取方向可以分為以下幾類:
第一類是描述性的段落。先去找5W1H,就是何人、何事、何地、何時、何物和為什么,找到這些詞,再提取一下,把這些表達清楚就可以了。
第二類是提取有序列化的,如12345之類的。找到對應的步驟,再按句子提取就可以了,還有“首先”“其次”“最后”等詞,也是一樣。
第三類是因果關系的段落。先去找“因此”“因為”“結果”等詞,找到后分別在前面和后面找名詞、動詞提取就可以。
第四類是解決問題的段落,先提出問題,然后說怎么解決,這樣和因果關系一樣,找到問題是什么,提取解決步驟或者答案是什么即可。
第五類是進行比較的。兩個事物進行比較,會有“相對”“然而”等詞,找到后分前后不同的事物來進行提取就可以。
這里說的詞在一些段落里不會原樣出現,找相仿同義詞也可以。
我們今天舉例的這個段落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上面說的這五類就有三類。
首先第一句話就是描述列舉類型的,主要描述了思維導圖的來源。來看看何人?東尼·博贊;何事?創造了思維導圖;何地?在英國;何時?1971年;何物?思維導圖;為什么創造這個?因為想打破原有的線性思維。
接著第二句是比較類型的,有一個“更”字,發散性思維相比線性思維更適合大腦的思維,更方便記憶和聯想。
第三句是屬于序列類型。因為它有“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之類的,按這個劃分完再提取。
第四句和第五句還是描述性的,描述應用范圍和現有的工具。
找到了方向,知道了提取的方法,接著選擇自己需要的,最終可以形成這樣一張思維導圖。

段落關鍵詞
因為這一整段都是在說思維導圖,所以中心主題就是思維導圖,第一句話是說來源,把剛才說的何時、何地、何人列舉出來;第二句話是進行比較后說的一些優點,也列出來;第三句是說畫的一個簡單步驟,1234放上來;第四句是說應用在哪些地方,工作、生活、學習;第五句是說工具,列上去。這樣一個段落就拆解完了。
提取完后還可以美化一下,加點圖片、圖標。像英國,因為英國經常下雨,所以人們出門會拿把傘,那就可以畫一把傘;還有步驟,可以把1234的圖標加上去,以便于理解。

段落提取美化
還可以繼續展開發散,比如在學習上的具體應用,可以用來做讀書筆記、課堂筆記、復習等。這也是我們強調的,不要僅限于把現有的內容轉化成思維導圖,而要繼續發散,加上一些自己的理解和認知。

發散擴展
還要強調一下,一段話并不是每句話都要提取的,剛開始學習思維導圖的時候可以把每句話都提取一下,后面就要學會提取完后再提取一次,去除一些不必要的關鍵詞。
說完段落,接著就是整篇文章了。我們同樣不需要提取整篇文章的每一段的每一句話,這樣提取相當于把文章重新抄了一遍,所以,還是只提取關鍵段落的關鍵句子。
如何找出這些關鍵的段落,可以按以下四個步驟來進行。
第一步是查看標題。
通過標題可以預先知道接下來的內容是什么。一篇文章除了總標題,還會有一些二級標題,甚至三級標題。可以拿出一本書,翻到其中一章節來看一下,除了有這一章節的總標題,還會有大標題、小標題。可以先用這些標題來提取關鍵詞,把它們作為一級分支。
如果這篇文章只有一個總標題,沒有其他標題,可以看一下開頭或者結尾,一般文章開頭和結尾會對整篇文章進行總結,通過這些也可以得出大體內容。這些也沒有,就跳過第一步,直接進入第二步。
可以來看一下本書的第一章第一節,這一節的標題是“走進思維導圖——手把手教你完成第一幅思維導圖”,通過標題,可以知道這一節主要說的是和思維導圖有關的內容。但下面沒有二三級分支,開頭和結尾也沒有進行總結,所以直接進入第二步,瀏覽文章。
第二步需要瀏覽整篇文章。

搭框架
通過瀏覽,可以找到重點段落在哪兒,或者說自己關注的段落在哪兒。找到重點段落,根據這些段落可以先搭出一個框架。
通過瀏覽第一節,我們大概會介紹思維導圖的定義,還有簡單的畫法,接著會介紹如何用思維導圖做自我介紹,最后介紹了一些學習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其他的一些段落并不是重點,所以就先不畫了。
瀏覽完全文,找到重點段落,接著第三步就是按照提取段落關鍵詞的方法來進行。重點關注一些時間、地點、順序、步驟之類的詞匯。

提取段落關鍵詞
提取完后還需要最后一步,就是整理。從整體上看你畫的思維導圖,哪些內容自己還是不太明白,可以再回過頭來看看,補充一些關鍵詞,讓它更容易理解。如果文章中開頭和結尾有總結的部分,可以對照來看看,自己哪些內容沒有提取,需不需要提取,根據這些再來補充一下。
學會對一篇文章進行提取,對整本書進行提取就容易了,可以先嘗試著做一下,后面會有單獨的章節來說如何做讀書筆記,到時候再來對比。
最后說一下,關鍵詞的提取是因人而異的,同一篇文章,同一句話,不同人提取的關鍵詞是不一樣的,因為每個人的需求不同。還有前面說的,不同的排序,產生的意思也不一樣。
剛開始提取并不容易,請大家耐住性子,多去練,練得多了,提取也就容易了。剛開始提取時,可以把握這些技巧,一是前面說的,強制要求自己每個分支上面最多放4個字,強制自己去提取,而不是把一整句話放上去。二是不要帶任何標點符號,如逗號等,一句話里會包含大量的標點符號,強制去掉標點符號,也是強制自己提取的過程。三是一開始時,盡量少帶形容詞,讓思維導圖看起來更簡潔,除非特殊情況才考慮加形容詞。
本節練習:
1.重新整理之前完成的自我介紹,每個分支上只保留4個字。
2.嘗試完成下面這段話的關鍵詞提取。
很多世界500強企業都在用思維導圖來高效率地處理工作。通過學習,可以讓你的工作變得有條不紊,可進可退,并且可以讓你從全新的角度來分析問題,鍛煉你分析和處理事件的能力!對于公司來說,思維導圖可以節省成本。美國波音公司設計波音747飛機時,原本這樣一個大的項目通常要花費6年的時間。但是通過使用思維導圖,只用6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在財力上,至少節省了1100萬美元。對于個人來說,思維導圖可以節省時間,用思維導圖來組織會議、分析問題、策劃方案、梳理工作、項目管理……這些至少能節省一半的時間。重點是可以培養與眾不同的能力,有了這些能力,還怕不能升職加薪嗎?
本節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