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與微表情(暢銷4版)
- 李娟娟
- 1969字
- 2022-07-28 11:53:26
誰控制我們的情緒——情緒與邊緣大腦
當你遇到自己不喜歡或是厭惡的事物時,你的第一反應就是閉上眼睛,或者是趕緊逃離。當你遇到危險的時候,你會出現恐懼的表情,并且拔腿就跑。
我們在做出這些動作和表情的時候幾乎是不用思考的,直接就做出來了。這些肢體動作與面部表情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但是我們為什么會做出這些動作和表情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就隱藏在我們的大腦之中。
大腦是一個人最重要的器官,我們所做出的動作與表情都是執行大腦命令的結果。人類作為高級動物與其他動物最重要的區別就在于大腦十分復雜和精密。
1952年,保羅·麥克林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他把人類的大腦劃分為主要的三大塊,即爬行蟲類大腦(腦干)、哺乳動物類大腦(邊緣系統)和人類大腦(新皮質)。也就是說人類有三個大腦,而且每個大腦所負責的領域都不一樣,其中我們的情緒以及所出現的表情與動作都是由邊緣大腦負責的。
保羅·麥克林的這個理論是建立在進化論基礎上的。達爾文所提出的進化論在當時遭到了很多人的質疑與指責,因為在人們心中,自己是萬物之靈長,但是達爾文卻用他的進化論告訴我們,人類屬于高級動物,是由低級動物漸漸演變而來的。
現在已經有許多人接受了進化論,而且許多科學理論和研究也是建立在進化論基礎上的。不過,依然有人對進化論充滿了質疑。
按照進化論的觀點,爬行類動物屬于低級動物,因此它們的大腦構造十分簡單。也就是說,在保羅·麥克林的理論中,爬行類動物大腦只有腦干。那么腦干的作用是什么呢?
腦干的作用主要就是維持一些基本的生命特征和運動,例如呼吸和心跳等。所以說,對于動物而言,腦干是最先出現而且是必不可少的。
腦干絕對屬于三個大腦中的勞動標兵,因為只要一個人還活著,他的腦干就不能停止運作;一旦停止,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已經沒有了生命的氣息,換句話說他不再是人,而是一具尸體。
在醫學中,一個人是否死亡是根據這個人的大腦是否停止運作而確定的。也就是說,只有這三個大腦都不再運作了,醫生才能宣告這個人真正死亡。例如植物人,他的邊緣大腦和新皮質大腦處于休眠的狀態,植物人不會有理性的思考,也不會有情緒,更不會做出動作或者表情。但是植物人依然是有生命跡象的,因為他的腦干沒有死。他的腦干依然在勤奮地工作,所以植物人仍然有基本的心跳、呼吸和血壓,等等。
在爬行類動物之后,地球上漸漸進化出了哺乳類動物,人類就屬于哺乳類動物。哺乳類動物比爬行類動物要高級,因為哺乳類動物的大腦不僅有腦干的組成部分,還進化出了新的部位——邊緣大腦。
也就是說,哺乳類動物除了維持基本的生理功能之外,還會感受到喜悅與悲傷,開始表達情緒與情感,只不過其情緒與情感沒有人類豐富而已。
我們的邊緣大腦主要負責情感與情緒。我們做出某種表情或是某種動作,實際上都是情緒與情感的外在表現。因此可以說表情或動作是我們情緒的畫板。我們要想知道對方的情緒如何,最重要的途徑就是觀察對方的表情或是動作。
在心理學實驗中,心理學家往往選擇一些動物來作為實驗的對象。其中很多都是哺乳類動物。因為哺乳類動物和人類一樣都具有邊緣大腦,因此會表達情緒與情感。而爬行類動物只有爬行類大腦,沒有情緒與情感,那么即使爬行類動物作為研究對象,基本上也無法得出與人類有關的心理學成果。
在哺乳類動物中,有一種猿類漸漸進化成了人類。人類與猿類最重要的區別就在于大腦的構造。因為人類的大腦中產生了新的組成部分——新皮質。新皮質大腦是人類作為高級動物最重要的特征,也是我們進行理智思考的主要區域。
例如智障兒,其實就是大腦中的新皮質區域發育不良的結果,所以智障兒與正常人在智商上有所區別,但是這并不表明智障兒的情商是低下的。因為如果智障兒的邊緣大腦發育良好的話,他會和正常人一樣具有情緒和情感。只是他們不會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罷了。
人類大腦中的新皮質大腦雖然出現的時間比較晚,但是卻具有很高級的功能,主要負責一個人的認知與記憶能力。因此也被稱為“思考大腦”。
可以說正是因為進化出了新皮質大腦,才有了人類今天的文明成果。例如人類的種種科技發明都是新皮質大腦運作的結果。如果沒有該組成部分,我們也不會創造出這些發明。
但是,新皮質大腦同時也被稱為“愛說謊的大腦”,就是說新皮質大腦經常會因為當事人的某種需要而出現說謊的現象。例如當一個人處于憤怒的情緒狀態時,他的邊緣大腦會命令他做出憤怒的表情或是具有攻擊性的肢體動作。但是,他的新皮質大腦會進行理性的分析,并告訴他不應該發火,因為這會造成不利的結果,于是他就開始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憤怒情緒,盡量隱藏自己的憤怒表情與動作。
一個人真實的情緒與感情是由他的邊緣大腦控制的。我們要想得知對方內心的真實感受,就必須觀察對方的表情或者肢體動作,因為這兩者主要受到邊緣大腦的控制,而我們的語言等行為則是不可信的,因為那屬于新皮質大腦的控制范圍,說謊的嫌疑會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