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二章 管轄

第十九條[3] 【公檢法三機關立案管轄的分工】

刑事案件的偵查由公安機關進行,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對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時候,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自訴案件,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

●要點及關聯法規

1.人民法院立案管轄的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一條 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自訴案件包括:

(一)告訴才處理的案件:

1.侮辱、誹謗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條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2.暴力干涉婚姻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七條第一款規定的);

3.虐待案(刑法第二百六十條第一款規定的,但被害人沒有能力告訴或者因受到強制、威嚇無法告訴的除外);

4.侵占案(刑法第二百七十條規定的)。

(二)人民檢察院沒有提起公訴,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

1.故意傷害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條第一款規定的);

2.非法侵入住宅案(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規定的);

3.侵犯通信自由案(刑法第二百五十二條規定的);

4.重婚案(刑法第二百五十八條規定的);

5.遺棄案(刑法第二百六十一條規定的);

6.生產、銷售偽劣商品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一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7.侵犯知識產權案(刑法分則第三章第七節規定的,但嚴重危害社會秩序和國家利益的除外);

8.刑法分則第四章、第五章規定的,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罰的案件。

本項規定的案件,被害人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受理。對其中證據不足,可以由公安機關受理的,或者認為對被告人可能判處三年有期徒刑以上刑罰的,應當告知被害人向公安機關報案,或者移送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三)被害人有證據證明對被告人侵犯自己人身、財產權利的行為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且有證據證明曾經提出控告,而公安機關或者人民檢察院不予追究被告人刑事責任的案件。

2.人民檢察院立案管轄的范圍

★關于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司法工作人員相關職務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18年11月24日)(節錄)

一、案件管轄范圍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司法工作人員涉嫌利用職權實施的下列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案件,可以立案偵查:

1.非法拘禁罪(刑法第二百三十八條)(非司法工作人員除外);

2.非法搜查罪(刑法第二百四十五條)(非司法工作人員除外);

3.刑訊逼供罪(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

4.暴力取證罪(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條);

5.虐待被監管人罪(刑法第二百四十八條);

6.濫用職權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非司法工作人員濫用職權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情形除外);

7.玩忽職守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七條)(非司法工作人員玩忽職守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情形除外);

8.徇私枉法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第一款);

9.民事、行政枉法裁判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第二款);

10.執行判決、裁定失職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第三款);

11.執行判決、裁定濫用職權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九條第三款);

12.私放在押人員罪(刑法第四百條第一款);

13.失職致使在押人員脫逃罪(刑法第四百條第二款);

14.徇私舞弊減刑、假釋、暫予監外執行罪(刑法第四百零一條)。

二、級別管轄和偵查部門

本規定所列犯罪案件,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鶎尤嗣駲z察院發現犯罪線索的,應當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也可以將案件交由基層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或者由基層人民檢察院協助偵查。最高人民檢察院、省級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線索的,可以自行決定立案偵查,也可以將案件線索交由指定的省級人民檢察院、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本規定所列犯罪案件,由人民檢察院負責刑事檢察工作的專門部門負責偵查。設區的市級以上人民檢察院偵查終結的案件,可以交有管轄權的基層人民法院相對應的基層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需要指定其他基層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應當與同級人民法院協商指定管轄;依法應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應當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十三條 人民檢察院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對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直接受理的,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可以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3.公安機關立案管轄的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直屬分局辦理經濟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通知(2009年11月4日)(節錄)

……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設立第一、第二、第三分局,分別派駐北京、上海、深圳,按管轄區域承辦需要公安部偵查的有關經濟犯罪案件……

一、直屬分局行使《刑事訴訟法》賦予公安機關的刑事偵查權,按管轄區域立案偵查公安部交辦的證券領域以及其他領域重大經濟犯罪案件。

二、直屬分局管轄區域分別是:

第一分局: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含生產建設兵團);

第二分局: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

第三分局:廣東、廣西、海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

經公安部指定,直屬分局可以跨區域管轄案件。

三、直屬分局依法對本通知第一條規定的案件立案、偵查、預審。對犯罪嫌疑人分別依法決定傳喚、拘傳、取保候審、監視居住、拘留;認為需要逮捕的,提請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對依法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不予立案,已經立案的予以撤銷案件;對偵查終結應當起訴的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四、直屬分局依照《刑事訴訟法》和《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等有關規定出具和使用刑事法律文書,冠以“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第×分局”字樣,加蓋“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第×分局”印章,需要加蓋直屬分局局長印章的,加蓋直屬分局局長印章。

五、直屬分局在偵查辦案過程中,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應當按照《刑事訴訟法》及《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的有關規定,制作相應的法律文書,連同有關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犯罪地的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人民檢察院辦理更為適宜的,可以移送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

六、直屬分局對于偵查終結的案件,犯罪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的,應當按照《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制作《起訴意見書》,連同案卷材料、證據,一并移送犯罪地的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人民檢察院辦理更為適宜的,可以移送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七、人民檢察院認為直屬分局移送的案件,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有關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八、案情重大、復雜或者確有特殊情況需要改變管轄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4]、第二十六條[5]的規定決定。

九、對經偵查不構成犯罪和人民檢察院依法決定不起訴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宣告無罪、免予刑事處罰的刑事案件,需要追究行政責任的,依照有關行政法規的規定,移送有關部門處理。

十、本通知自2010年1月1日起施行。2005年2月28日下發的《關于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直屬分局辦理證券期貨領域刑事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通知》(公通字[2005]11號)同時廢止。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十四條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除下列情形外,刑事案件由公安機關管轄:

(一)監察機關管轄的職務犯罪案件;

(二)人民檢察院管轄的在對訴訟活動實行法律監督中發現的司法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非法拘禁、刑訊逼供、非法搜查等侵犯公民權利、損害司法公正的犯罪,以及經省級以上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的公安機關管轄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利用職權實施的重大犯罪案件;

(三)人民法院管轄的自訴案件。對于人民法院直接受理的被害人有證據證明的輕微刑事案件,因證據不足駁回起訴,人民法院移送公安機關或者被害人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被害人直接向公安機關控告的,公安機關應當受理;

(四)軍隊保衛部門管轄的軍人違反職責的犯罪和軍隊內部發生的刑事案件;

(五)監獄管轄的罪犯在監獄內犯罪的刑事案件;

(六)海警部門管轄的海(島嶼)岸線以外我國管轄海域內發生的刑事案件。對于發生在沿海港岙口、碼頭、灘涂、臺輪停泊點等區域的,由公安機關管轄;

(七)其他依照法律和規定應當由其他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

第二十四條 縣級公安機關負責偵查發生在本轄區內的刑事案件。

設區的市一級以上公安機關負責下列犯罪中重大案件的偵查:

(一)危害國家安全犯罪;

(二)恐怖活動犯罪;

(三)涉外犯罪;

(四)經濟犯罪;

(五)集團犯罪;

(六)跨區域犯罪。

上級公安機關認為有必要的,可以偵查下級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下級公安機關認為案情重大需要上級公安機關偵查的刑事案件,可以請求上一級公安機關管轄。

第二十五條 公安機關內部對刑事案件的管轄,按照刑事偵查機構的設置及其職責分工確定。

第三十一條 公安機關和軍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公安機關和武裝警察部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依照公安機關和軍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的原則辦理。

4.監察機關立案管轄的范圍

★中華人民共和國監察法(2018年3月20日)(節錄)

第三條 各級監察委員會是行使國家監察職能的專責機關,依照本法對所有行使公權力的公職人員(以下稱公職人員)進行監察,調查職務違法和職務犯罪,開展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維護憲法和法律的尊嚴。

第十五條 監察機關對下列公職人員和有關人員進行監察:

(一)中國共產黨機關、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務委員會機關、人民政府、監察委員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各級委員會機關、民主黨派機關和工商業聯合會機關的公務員,以及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管理的人員;

(二)法律、法規授權或者受國家機關依法委托管理公共事務的組織中從事公務的人員;

(三)國有企業管理人員;

(四)公辦的教育、科研、文化、醫療衛生、體育等單位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五)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中從事管理的人員;

(六)其他依法履行公職的人員。

5.公安機關、監察機關、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的分工與配合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在嚴打整治斗爭和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中加強配合加大查辦職務犯罪案件工作力度的通知(2001年7月23日)(節錄)

三、明確管轄,依法查處有關職務犯罪案件

對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包庇、縱容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以及參與實施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的案件,由公安機關依法查處。對于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充當黑惡勢力以及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的“保護傘”所涉及的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由檢察機關依法查處。公安機關在嚴打整治斗爭和整頓規范市場經濟秩序工作中發現的職務犯罪案件線索,要及時移送檢察機關查處。檢察機關在查處貪污賄賂、瀆職犯罪案件中發現的黑社會性質組織犯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等刑事犯罪案件線索,要及時移送公安機關查處。

在案件查處過程中,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同時涉嫌公安機關管轄的案件和檢察機關管轄的案件,以主罪確定由檢察機關或者公安機關為主偵查,在偵查過程中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予以配合。對于一時難以分清主罪和從罪的,由最先發現案件線索的檢察機關或者公安機關先行偵查,再根據案件具體情況確定主要偵查機關。

四、加強配合,形成打擊合力

在查處黑惡勢力犯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以及職務犯罪案件過程中,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要加強配合。公安機關對查處的重大黑惡勢力犯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案件,可以邀請人民檢察院派人參加案件的討論,確定取證方向。需要補充偵查的,檢察機關要提出明確、具體的補充偵查提綱,公安機關要根據檢察機關的要求,盡快補充偵查,以保證案件快偵、快訴。公安機關在案件查處過程中發現的職務犯罪案件線索要及時移交檢察機關,并配合檢察機關對職務犯罪案件的查處工作。檢察機關要主動加強與公安機關的聯系,對公安機關查處的重大黑惡勢力犯罪、破壞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秩序犯罪案件,要及時主動了解案件情況,參加對重大案件的討論,認真審查證據,并注意發現有關職務犯罪案件線索。檢察機關和公安機關要及時互通有關案件情況和資料信息,并根據查處案件的需要及時進行聯系和溝通。必要時可召開聯席會議,共同商討,研究對策,形成打擊合力。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2012年12月26日)(節錄)

1.公安機關偵查刑事案件涉及人民檢察院管轄的貪污賄賂案件時,應當將貪污賄賂案件移送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偵查貪污賄賂案件涉及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應當將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在上述情況中,如果涉嫌主罪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由公安機關為主偵查,人民檢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主罪屬于人民檢察院管轄,由人民檢察院為主偵查,公安機關予以配合。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十七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發現犯罪嫌疑人同時涉嫌監察機關管轄的職務犯罪線索的,應當及時與同級監察機關溝通。

經溝通,認為全案由監察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案件和相應職務犯罪線索一并移送監察機關;認為由監察機關和人民檢察院分別管轄更為適宜的,人民檢察院應當將監察機關管轄的相應職務犯罪線索移送監察機關,對依法由人民檢察院管轄的犯罪案件繼續偵查。

人民檢察院應當及時將溝通情況報告上一級人民檢察院。溝通期間不得停止對案件的偵查。

第十八條第一款 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涉及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應當將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的刑事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如果涉嫌的主罪屬于公安機關管轄,由公安機關為主偵查,人民檢察院予以配合;如果涉嫌的主罪屬于人民檢察院管轄,由人民檢察院為主偵查,公安機關予以配合。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三十一條 公安機關和軍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公安機關和武裝警察部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依照公安機關和軍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的原則辦理。

6.并案處理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2012年12月26日)(節錄)

3.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可以在其職責范圍內并案處理:

(一)一人犯數罪的;

(二)共同犯罪的;

(三)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實施其他犯罪的;

(四)多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的犯罪存在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的。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十八條第二款 對于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還實施其他犯罪、多個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存在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和訴訟進行的,人民檢察院可以在職責范圍內對相關犯罪案件并案處理。

第二十條 【基層人民法院一審管轄的案件范圍】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普通刑事案件,但是依照本法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除外。

●要點及關聯法規

1.兵團基層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法院案件管轄權問題的若干規定(2005年5月24日)(節錄)

第一條第一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基層人民法院……行使地方基層人民法院……的案件管轄權,管轄兵團范圍內的各類案件。

第二條 兵團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由兵團人民法院管轄。

兵團人民法院對第一審刑事自訴案件、第二審刑事案件以及再審刑事案件的管轄,適用刑事訴訟法的有關規定。

2.上級法院管轄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五條 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或者其他需要并案審理的案件,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屬于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全案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應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基層人民法院對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一)重大、復雜案件;

(二)新類型的疑難案件;

(三)在法律適用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

需要將案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應當在報請院長決定后,至遲于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十五日以前書面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申請后十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不同意移送決定書,由請求移送的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同意移送決定書,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

第四百七十六條 第一審涉外刑事案件,除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至第二十三條規定的以外,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中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轄區內若干基層人民法院集中管轄第一審涉外刑事案件,也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審理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涉外刑事案件。

第二十一條 【中級人民法院一審管轄的案件范圍】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

(一)危害國家安全、恐怖活動案件;

(二)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案件。

●要點及關聯法規

1.兵團中級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法院案件管轄權問題的若干規定(2005年5月24日)(節錄)

第一條第一款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中級人民法院……行使地方……中級人民法院的案件管轄權,管轄兵團范圍內的各類案件。

2.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后,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應當依法審判,不再交基層人民法院審判。

3.危害國家安全案件

★最高人民檢察院關于對危害國家安全案件批捕起訴和實行備案制度等有關事項的通知(1998年1月12日)(節錄)

一、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條的規定,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的危害國家安全案件。與之相應,危害國家安全案件的審查批捕、審查起訴一律由檢察分(市)院或者省級檢察院的批捕、起訴部門辦理?;鶎尤嗣駲z察院不辦理危害國家安全案件的審查批捕和審查起訴。

二、各級檢察機關要增強政治責任感和敏銳性,主動收集和密切注意敵對勢力、敵對分子在本地區進行顛覆國家政權、間諜、竊秘、民族分裂活動以及非法宗教活動等敵情、社情動態,有重要情況必須及時向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報。

三、對本地區發生的重、特大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恐怖暴力活動以及影響大的突發性事件,要及時向最高人民檢察院專報。

四、檢察機關批準逮捕(包括不批捕)、提起公訴(包括不起訴)、抗訴的各種危害國家安全的案件,一律報上一級檢察院備案,并由省級院及時報最高人民檢察院備案。備案材料包括:提請批準逮捕書、批準逮捕決定書或不批準逮捕決定書(副本);起訴意見書、起訴書或不起訴決定書(副本);抗訴案件的起訴書、抗訴書和判決書(副本)。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二百九十五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審查逮捕的危害國家安全犯罪案件,應當報上一級人民檢察院備案。

上一級人民檢察院經審查發現錯誤的,應當依法及時糾正。

4.其他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辦理恐怖活動和極端主義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年3月16日)(節錄)

二、正確適用程序

(一)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幫助恐怖活動罪,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罪,強制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服飾、標志罪,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物品罪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宣揚極端主義罪,利用極端主義破壞法律實施罪,強制穿戴宣揚極端主義服飾、標志罪,非法持有宣揚極端主義物品罪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級別管轄的規定,結合本地區社會治安狀況、案件數量等情況,決定實行相對集中管轄,指定轄區內特定的中級人民法院集中審理恐怖活動和極端主義犯罪第一審刑事案件,或者指定轄區內特定的基層人民法院集中審理極端主義犯罪第一審刑事案件,并將指定法院名單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第二十二條 【高級人民法院一審管轄的案件范圍】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ㄗ灾螀^、直轄市)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要點及關聯法規

兵團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法院案件管轄權問題的若干規定(2005年5月24日)(節錄)

第一條第二款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管轄原應當由高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兵團范圍內的第一審案件、上訴案件和其他案件,其判決和裁定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的判決和裁定。但兵團各中級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含死緩)的案件的上訴案件以及死刑復核案件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五條 兵團人民法院管轄兵團范圍內發生的涉外案件。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有關規定確定管轄涉外案件的兵團法院。

第六條 兵團各級人民法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決定管轄。

第七條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所管轄第一審案件的上訴法院是最高人民法院。

第八條 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生產建設兵團分院審理再審案件所作出的判決、裁定,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不再進行再審。

第二十三條 【最高人民法院一審管轄的案件范圍】

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是全國性的重大刑事案件。

●要點及關聯法規

最高人民法院設置巡回法庭審理案件的規定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巡回法庭審理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2016年12月28日)

為依法及時公正審理跨行政區域重大行政和民商事等案件,推動審判工作重心下移、就地解決糾紛、方便當事人訴訟,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法院組織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等法律以及有關司法解釋,結合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工作實際,就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簡稱巡回法庭)審理案件等問題規定如下。

第一條 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受理巡回區內相關案件。第一巡回法庭設在廣東省深圳市,巡回區為廣東、廣西、海南、湖南四省區。第二巡回法庭設在遼寧省沈陽市,巡回區為遼寧、吉林、黑龍江三省。第三巡回法庭設在江蘇省南京市,巡回區為江蘇、上海、浙江、福建、江西五省市。第四巡回法庭設在河南省鄭州市,巡回區為河南、山西、湖北、安徽四省。第五巡回法庭設在重慶市,巡回區為重慶、四川、貴州、云南、西藏五省區。第六巡回法庭設在陜西省西安市,巡回區為陜西、甘肅、青海、寧夏、新疆五省區。最高人民法院本部直接受理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內蒙古五省區市有關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根據有關規定和審判工作需要,可以增設巡回法庭,并調整巡回法庭的巡回區和案件受理范圍。

第二條 巡回法庭是最高人民法院派出的常設審判機構。巡回法庭作出的判決、裁定和決定,是最高人民法院的判決、裁定和決定。

第三條 巡回法庭審理或者辦理巡回區內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受理的以下案件:

(一)全國范圍內重大、復雜的第一審行政案件;

(二)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民商事案件;

(三)不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案件;

(四)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調解書申請再審的案件;

(五)刑事申訴案件;

(六)依法定職權提起再審的案件;

(七)不服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罰款、拘留決定申請復議的案件;

(八)高級人民法院因管轄權問題報請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或者決定的案件;

(九)高級人民法院報請批準延長審限的案件;

(十)涉港澳臺民商事案件和司法協助案件;

(十一)最高人民法院認為應當由巡回法庭審理或者辦理的其他案件。

巡回法庭依法辦理巡回區內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來信來訪事項。

第四條 知識產權、涉外商事、海事海商、死刑復核、國家賠償、執行案件和最高人民檢察院抗訴的案件暫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審理或者辦理。

第五條 巡回法庭設立訴訟服務中心,接受并登記屬于巡回法庭受案范圍的案件材料,為當事人提供訴訟服務。對于依照本規定應當由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受理案件的材料,當事人要求巡回法庭轉交的,巡回法庭應當轉交。

巡回法庭對于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應當在最高人民法院辦案信息平臺統一編號立案。

第六條 當事人不服巡回區內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第一審行政或者民商事判決、裁定提起上訴的,上訴狀應當通過原審人民法院向巡回法庭提出。當事人直接向巡回法庭上訴的,巡回法庭應當在五日內將上訴狀移交原審人民法院。原審人民法院收到上訴狀、答辯狀,應當在五日內連同全部案卷和證據,報送巡回法庭。

第七條 當事人對巡回區內高級人民法院作出的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裁定申請再審或者申訴的,應當向巡回法庭提交再審申請書、申訴書等材料。

第八條 最高人民法院認為巡回法庭受理的案件對統一法律適用有重大指導意義的,可以決定由本部審理。

巡回法庭對于已經受理的案件,認為對統一法律適用有重大指導意義的,可以報請最高人民法院本部審理。

第九條 巡回法庭根據審判工作需要,可以在巡回區內巡回審理案件、接待來訪。

第十條 巡回法庭按照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原則,實行主審法官、合議庭辦案責任制。巡回法庭主審法官由最高人民法院從辦案能力突出、審判經驗豐富的審判人員中選派。巡回法庭的合議庭由主審法官組成。

第十一條 巡回法庭庭長、副庭長應當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合議庭審理案件時,由承辦案件的主審法官擔任審判長。庭長或者副庭長參加合議庭審理案件時,自己擔任審判長。巡回法庭作出的判決、裁定,經合議庭成員簽署后,由審判長簽發。

第十二條 巡回法庭受理的案件,統一納入最高人民法院審判信息綜合管理平臺進行管理,立案信息、審判流程、裁判文書面向當事人和社會依法公開。

第十三條 巡回法庭設廉政監察員,負責巡回法庭的日常廉政監督工作。

最高人民法院監察局通過受理舉報投訴、查處違紀案件、開展司法巡查和審務督察等方式,對巡回法庭及其工作人員進行廉政監督。

第二十四條 【級別管轄的變通】

上級人民法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下級人民法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判的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審判。

●要點及關聯法規

1.報請上級管轄的情形

★關于規范上下級人民法院審判業務關系的若干意見(2010年12月28日)(節錄)

第三條 基層人民法院和中級人民法院對于已經受理的下列第一審案件,必要時可以根據相關法律規定,書面報請上一級人民法院審理:

(1)重大、疑難、復雜案件;

(2)新類型案件;

(3)具有普遍法律適用意義的案件;

(4)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不宜行使審判權的案件。

第四條 上級人民法院對下級人民法院提出的移送審理請求,應當及時決定是否由自己審理,并下達同意移送決定書或者不同意移送決定書。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2012年12月26日)(節錄)

23.上級公安機關指定下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偵查該案件的公安機關提請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需要提起公訴的,由偵查該案件的公安機關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人民檢察院對于審查起訴的案件,按照刑事訴訟法的管轄規定,認為應當由上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同級其他人民檢察院起訴的,應當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檢察院認為需要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指定審判管轄的,應當協商同級人民法院辦理指定管轄有關事宜。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應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基層人民法院對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一)重大、復雜案件;

(二)新類型的疑難案件;

(三)在法律適用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

需要將案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應當在報請院長決定后,至遲于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十五日以前書面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申請后十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不同意移送決定書,由請求移送的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同意移送決定書,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

第十八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長需要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宜行使管轄權的,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管轄。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管轄,也可以指定與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同級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轄。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十五條 對本規則第十三條第二款規定的案件,人民檢察院需要直接立案偵查的,應當層報省級人民檢察院決定。

報請省級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的案件,應當制作提請批準直接受理書,寫明案件情況以及需要由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理由,并附有關材料。

省級人民檢察院應當在收到提請批準直接受理書后十日以內作出是否立案偵查的決定。省級人民檢察院可以決定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也可以自行立案偵查。

第十六條 上級人民檢察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立案偵查或者組織、指揮、參與偵查下級人民檢察院管轄的案件。下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2.提級管轄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直屬分局辦理經濟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通知(2009年11月4日)(節錄)

七、人民檢察院認為直屬分局移送的案件,犯罪事實已經查清,證據確實、充分,依法應當追究刑事責任的,應當依照《刑事訴訟法》有關管轄的規定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訴。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作出判決。

八、案情重大、復雜或者確有特殊情況需要改變管轄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6]、第二十六條[7]的規定決定。

★關于規范上下級人民法院審判業務關系的若干意見(2010年12月28日)(節錄)

第五條 上級人民法院認為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屬于本意見第三條所列類型,有必要由自己審理的,可以決定提級管轄。

第六條 第一審人民法院已經查清事實的案件,第二審人民法院原則上不得以事實不清、證據不足為由發回重審。

第二審人民法院作出發回重審裁定時,應當在裁定書中詳細闡明發回重審的理由及法律依據。

第七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因原審判決事實不清、證據不足將案件發回重審的,原則上只能發回重審一次。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六條 上級人民法院決定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的,應當向下級人民法院下達改變管轄決定書,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

第四百七十六條 第一審涉外刑事案件,除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一條至第二十三條規定的以外,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中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轄區內若干基層人民法院集中管轄第一審涉外刑事案件,也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的規定,審理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涉外刑事案件。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辦理直接受理偵查的案件,由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鶎尤嗣駲z察院發現犯罪線索的,應當報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決定立案偵查。

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根據案件情況也可以將案件交由基層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或者要求基層人民檢察院協助偵查。對于刑事執行派出檢察院轄區內與刑事執行活動有關的犯罪線索,可以交由刑事執行派出檢察院立案偵查。

最高人民檢察院、省級人民檢察院發現犯罪線索的,可以自行立案偵查,也可以將犯罪線索交由指定的省級人民檢察院或者設區的市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第十六條 上級人民檢察院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直接立案偵查或者組織、指揮、參與偵查下級人民檢察院管轄的案件。下級人民檢察院認為案情重大、復雜,需要由上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的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上級人民檢察院立案偵查。

第二十五條 【地域管轄】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要點及關聯法規

1.一般地域管轄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2017年11月24日)(節錄)

第八條 經濟犯罪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犯罪行為的實施地以及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等與犯罪行為有關的地點;犯罪行為有連續、持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犯罪行為連續、持續或者繼續實施的地方都屬于犯罪行為發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犯罪對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

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戶籍所在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戶籍所在地最后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是住院就醫的除外。

單位涉嫌經濟犯罪的,由犯罪地或者所在地公安機關管轄。所在地是指單位登記的住所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所在地。

法律、司法解釋或者其他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經濟犯罪案件的管轄作出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公安部關于打擊拐賣婦女兒童犯罪適用法律和政策有關問題的意見(2000年3月24日)(節錄)

一、關于立案、管轄問題

(一)對發現的拐賣婦女、兒童案件,拐出地(即婦女、兒童被拐騙地)、拐入地或者中轉地公安機關應當立案管轄。兩個以上公安機關都有管轄權的,由最先立案的公安機關偵查。必要時,可以由主要犯罪地或者主要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有關公安機關不得相互推諉。對管轄有爭議的案件,應報請爭議雙方共同的上一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鐵路、交通、民航公安機關按照《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第20條的規定立案偵查拐賣婦女、兒童案件。在運輸途中查獲的拐賣婦女、兒童案件,可以直接移送拐出地公安機關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2012年12月26日)(節錄)

2.刑事訴訟法第二十四條中規定:“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毙淌略V訟法規定的“犯罪地”,包括犯罪的行為發生地和結果發生地。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二條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地和犯罪結果地。

針對或者主要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的犯罪,犯罪地包括用于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絡服務使用的服務器所在地,網絡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信息網絡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過程中被告人、被害人使用的信息網絡系統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和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等。

第三條 被告人的戶籍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與戶籍地不一致的,經常居住地為其居住地。經常居住地為被告人被追訴前已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

被告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十五條 刑事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法律、司法解釋或者其他規范性文件對有關犯罪案件的管轄作出特別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十六條 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犯罪行為的實施地以及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等與犯罪行為有關的地點;犯罪行為有連續、持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犯罪行為連續、持續或者繼續實施的地方都屬于犯罪行為發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犯罪對象被侵害地、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

居住地包括戶籍所在地、經常居住地。經常居住地是指公民離開戶籍所在地最后連續居住一年以上的地方,但住院就醫的除外。單位登記的住所地為其居住地。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與登記的住所地不一致的,主要營業地或者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為其居住地。

第十七條 針對或者主要利用計算機網絡實施的犯罪,用于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絡服務使用的服務器所在地,網絡服務提供者所在地,被侵害的網絡信息系統及其管理者所在地,以及犯罪過程中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網絡信息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和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公安機關可以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關于依法辦理非法生產銷售使用“偽基站”設備案件的意見(2014年4月3日)(節錄)

三、合理確定管轄

(一)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機關管轄,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也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對案件管轄有爭議的,可以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情況特殊的,上級公安機關可以指定其他公安機關管轄。

(二)上級公安機關指定下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偵查該案件的公安機關提請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作出批準逮捕或者不批準逮捕的決定;需要移送審查起訴的,由偵查該案件的公安機關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三)人民檢察院對于審查起訴的案件,按照《刑事訴訟法》的管轄規定,認為應當由上級人民檢察院或者同級其他人民檢察院起訴的,將案件移送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或者報上級檢察機關指定管轄。

(四)符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國家安全部、司法部、全國人大法工委《關于實施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規定》有關并案處理規定的,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可以在職責范圍內并案處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2014年5月4日)(節錄)

一、關于網絡犯罪案件的范圍

1.本意見所稱網絡犯罪案件包括:

(1)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犯罪案件;

(2)通過危害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實施的盜竊、詐騙、敲詐勒索等犯罪案件;

(3)在網絡上發布信息或者設立主要用于實施犯罪活動的網站、通訊群組,針對或者組織、教唆、幫助不特定多數人實施的犯罪案件;

(4)主要犯罪行為在網絡上實施的其他案件。

二、關于網絡犯罪案件的管轄

2.網絡犯罪案件由犯罪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必要時,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網絡犯罪案件的犯罪地包括用于實施犯罪行為的網站服務器所在地,網絡接入地,網站建立者、管理者所在地,被侵害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或其管理者所在地,犯罪嫌疑人、被害人使用的計算機信息系統所在地,被害人被侵害時所在地,以及被害人財產遭受損失地等。

涉及多個環節的網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為網絡犯罪提供幫助的,其犯罪地或者居住地公安機關可以立案偵查。

3.有多個犯罪地的網絡犯罪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或者主要犯罪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有爭議的,按照有利于查清犯罪事實、有利于訴訟的原則,由共同上級公安機關指定有關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需要提請批準逮捕、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的,由該公安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辦理恐怖活動和極端主義犯罪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18年3月6日)(節錄)

二、正確適用程序

(一)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幫助恐怖活動罪,準備實施恐怖活動罪,宣揚恐怖主義、煽動實施恐怖活動罪,強制穿戴宣揚恐怖主義服飾、標志罪,非法持有宣揚恐怖主義物品罪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由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宣揚極端主義罪,利用極端主義破壞法律實施罪,強制穿戴宣揚極端主義服飾、標志罪,非法持有宣揚極端主義物品罪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由基層人民法院管轄。高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級別管轄的規定,結合本地區社會治安狀況、案件數量等情況,決定實行相對集中管轄,指定轄區內特定的中級人民法院集中審理恐怖活動和極端主義犯罪第一審刑事案件,或者指定轄區內特定的基層人民法院集中審理極端主義犯罪第一審刑事案件,并將指定法院名單報最高人民法院備案。

三、完善工作機制

(一)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辦理恐怖活動和極端主義犯罪案件,應當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確保法律有效執行。對于主要犯罪事實、關鍵證據和法律適用等可能產生分歧或者重大、疑難、復雜的恐怖活動和極端主義犯罪案件,公安機關商請聽取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意見和建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提出意見和建議。

(二)恐怖活動和極端主義犯罪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機關管轄,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也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移送案件應當一案一卷,將案件卷宗、提取物證和扣押物品等全部隨案移交。移送案件的公安機關應當指派專人配合接收案件的公安機關開展后續案件辦理工作。

2.特殊地域管轄

(1)走私犯罪

★關于辦理走私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2002年7月8日)(節錄)

一、關于走私犯罪案件的管轄問題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走私犯罪案件由犯罪地的走私犯罪偵查機關立案偵查。走私犯罪案件復雜,環節多,其犯罪地可能涉及多個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貨物、物品的進口(境)地、出口(境)地、報關地、核銷地等。如果發生刑法第一百五十四條、第一百五十五條規定的走私犯罪行為的,走私貨物、物品的銷售地、運輸地、收購地和販賣地均屬于犯罪行為的發生地。對有多個走私犯罪行為發生地的,由最初受理的走私犯罪偵查機關或者由主要犯罪地的走私犯罪偵查機關管轄。對管轄有爭議的,由共同的上級走私犯罪偵查機關指定管轄。

對發生在海(水)上的走私犯罪案件由該轄區的走私犯罪偵查機關管轄,但對走私船舶有跨轄區連續追緝情形的,由緝獲走私船舶的走私犯罪偵查機關管轄。

人民檢察院受理走私犯罪偵查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移送審查起訴的走私犯罪案件,人民法院審理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走私犯罪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海關總署關于走私犯罪偵查機關辦理走私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通知》(署偵〔1998〕742號)的有關規定執行。

(2)信用卡詐騙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信用卡詐騙犯罪管轄有關問題的通知(2011年8月8日)(節錄)

對以竊取、收買等手段非法獲取他人信用卡信息資料后在異地使用的信用卡詐騙犯罪案件,持卡人信用卡申領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立案偵查、起訴、審判。

(3)在內水、領海的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四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發生的刑事案件,由犯罪地或者被告人登陸地的人民法院管轄。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4)在國內列車上的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五條 在列車上的犯罪,被告人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前方??空舅诘刎撠煂徟需F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必要時,也可以由始發站或者終點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

被告人不是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負責該列車乘務的鐵路公安機關對應的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人在列車運行途經車站被抓獲的,也可以由該車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

(5)在國際列車上的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六條 在國際列車上的犯罪,根據我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協定確定管轄;沒有協定的,由該列車始發或者前方停靠的中國車站所在地負責審判鐵路運輸刑事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轄。

(6)中國公民在中國駐外使、領館內的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七條 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船舶內的犯罪,由該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國口岸所在地或者被告人登陸地、入境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7)中國公民在中國領域外的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條 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犯罪,由其登陸地、入境地、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害人是中國公民的,也可以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8)外國人在中國領域外針對中國、中國人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一條 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應當受處罰的,由該外國人登陸地、入境地或者入境后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9)國際條約規定的罪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二條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由被告人被抓獲地、登陸地或者入境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10)漏罪和新罪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三條 正在服刑的罪犯在判決宣告前還有其他罪沒有判決的,由原審地人民法院管轄;由罪犯服刑地或者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罪犯服刑地或者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罪犯在服刑期間又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罪犯在脫逃期間又犯罪的,由服刑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但是,在犯罪地抓獲罪犯并發現其在脫逃期間犯罪的,由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11)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十九條 本規則第十三條規定的案件,由犯罪嫌疑人工作單位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管轄。如果由其他人民檢察院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其他人民檢察院管轄。

(12)非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

★公安部經濟犯罪偵查局關于對非國家工作人員職務犯罪案件管轄權問題的意見(2003年4月21日)(節錄)

……非國家工作人員涉嫌職務犯罪案件中,犯罪嫌疑人工作單位所在地公安機關具有管轄權。

(13)在行駛中的交通工具上的犯罪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十八條 行駛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由交通工具最初??康毓矙C關管轄;必要時,交通工具始發地、途經地、目的地公安機關也可以管轄。

(14)網絡犯罪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網絡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意見(2014年5月4日)(節錄)

二、關于網絡犯罪案件的管轄

4.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有關公安機關可以在其職責范圍內并案偵查,需要提請批準逮捕、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的,由該公安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受理:

(1)一人犯數罪的;

(2)共同犯罪的;

(3)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還實施其他犯罪的;

(4)多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實施的犯罪存在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案件事實的。

5.對因網絡交易、技術支持、資金支付結算等關系形成多層級鏈條、跨區域的網絡犯罪案件,共同上級公安機關可以按照有利于查清犯罪事實、有利于訴訟的原則,指定有關公安機關一并立案偵查,需要提請批準逮捕、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的,由該公安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受理。

6.具有特殊情況,由異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更有利于查清犯罪事實、保證案件公正處理的跨?。ㄗ灾螀^、直轄市)重大網絡犯罪案件,可以由公安部商最高人民檢察院和最高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7.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網絡犯罪案件,發現犯罪嫌疑人還有犯罪被其他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應當通知移送審查起訴的公安機關。

人民法院受理案件后,發現被告人還有犯罪被其他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可以建議人民檢察院補充偵查。人民檢察院經審查,認為需要補充偵查的,應當通知移送審查起訴的公安機關。

經人民檢察院通知,有關公安機關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可以對犯罪嫌疑人所犯其他犯罪并案偵查。

8.為保證及時結案,避免超期羈押,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提請批準逮捕、移送審查起訴的網絡犯罪案件,第一審人民法院對于已經受理的網絡犯罪案件,經審查發現沒有管轄權的,可以依法報請共同上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9.部分犯罪嫌疑人在逃,但不影響對已到案共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事實認定的網絡犯罪案件,可以依法先行追究已到案共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責任。在逃的共同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歸案后,可以由原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管轄其所涉及的案件。

三、關于網絡犯罪案件的初查

10.對接受的案件或者發現的犯罪線索,在審查中發現案件事實或者線索不明,需要經過調查才能夠確認是否達到犯罪追訴標準的,經辦案部門負責人批準,可以進行初查。

初查過程中,可以采取詢問、查詢、勘驗、檢查、鑒定、調取證據材料等不限制初查對象人身、財產權利的措施,但不得對初查對象采取強制措施和查封、扣押、凍結財產。

(15)海上發生的犯罪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海上發生的違法犯罪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2007年9月17日)(節錄)

一、公安機關海上執法任務由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邊防總隊及其所屬的海警支隊、海警大隊承擔。在辦理海上治安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時,公安邊防總隊行使地(市)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的職權,海警支隊行使縣級人民政府公安機關的職權,海警大隊行使公安派出所的職權,分別以自己名義作出決定和制作法律文書。

二、對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邊防總隊及其下設的海警支隊管轄海域的劃分,應當充分考慮執法辦案工作的需要,可以不受行政區劃海域劃分的限制。

海警支隊的管轄海域由其隸屬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邊防總隊劃定,報公安部邊防管理局和所在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廳、局備案,并抄送所在地省、自治區、直轄市高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

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邊防總隊的管轄海域由公安部邊防管理局劃定,并抄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

三、海上發生的一般治安行政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海域海警大隊管轄;重大、復雜、涉外的治安行政案件,由違法行為發生海域海警支隊管轄;如果由違法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違法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由犯罪行為發生海域海警支隊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或者主要犯罪行為發生地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或者主要犯罪行為發生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對管轄有爭議或者情況特殊的刑事案件,可報請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同一省、自治區、直轄市內跨海警支隊管轄海域的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由違法犯罪行為發生海域海警支隊協商確定管轄;協商不成的,由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邊防總隊指定管轄。

跨省、自治區、直轄市管轄海域的行政案件和刑事案件,由違法犯罪行為發生海域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邊防總隊協商確定管轄;協商不成的,由公安部邊防管理局指定管轄。

四、海警支隊辦理刑事案件,需要提請批準逮捕或者移送審查起訴的,依法向所在地人民檢察院提請或者移送,人民檢察院應當依法進行審查并作出決定。

人民檢察院提起公訴的海上犯罪案件,同級人民法院依法審判。人民法院判處管制、剝奪政治權利以及決定暫予監外執行、緩刑、假釋的,由罪犯居住地公安機關執行。

八、(第一款)對海上違法犯罪案件的調查處理、偵查、提起公訴和審判,分別依照《刑事訴訟法》《治安管理處罰法》等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和司法解釋的規定辦理。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海警局關于海上刑事案件管轄等有關問題的通知(2020年2月20日)(節錄)

一、對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按照下列原則確定管轄:

(一)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水、領海發生的犯罪,由犯罪地或者被告人登陸地的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審判更為適宜的,可以由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域外的中國船舶內的犯罪,由該船舶最初停泊的中國口岸所在地或者被告人登陸地、入境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三)中國公民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以外的海域犯罪,由其登陸地、入境地、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被害人是中國公民的,也可以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四)外國人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領海以外的海域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或者公民犯罪,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應當受到處罰的,由該外國人登陸地、入境地、入境后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也可以由被害人離境前居住地或者現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締結或者參加的國際條約所規定的罪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在所承擔的條約義務的范圍內行使刑事管轄權的,由被告人被抓獲地、登陸地或者入境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前款第一項規定的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前款第二項至第五項規定的入境地,包括進入我國陸地邊境、領海以及航空器降落在我國境內的地點。

(16)流動性團伙性跨區域性的犯罪案件

★關于辦理流動性團伙性跨區域性犯罪案件有關問題的意見(2011年5月1日)(節錄)

第一條 流動性、團伙性、跨區域性犯罪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管轄。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居住地包括經常居住地、戶籍所在地。

前款中所稱“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被害人接到詐騙、敲詐勒索電話、短信息、電子郵件、信件、傳真等犯罪信息的地方,以及犯罪行為持續發生的開始地、流轉地、結束地;“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被害人向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指定的賬戶轉賬或存款的地方,以及犯罪所得的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

第二條 幾個公安機關都有管轄權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對管轄有爭議的,應當本著有利于查清犯罪事實,有利于訴訟的原則,協商解決。經協商無法達成一致的,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第三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主辦地公安機關可以依照法律和有關規定對全部人員和全部案件一并立案偵查,需要提請批準逮捕、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的,由該公安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受理:

(一)一人在兩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作案的;

(二)一人在一地利用電話、網絡、信件等通訊工具和媒介以非接觸性的方式作案,涉及兩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的被害人的;

(三)兩人以上結伙在兩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共同作案的;

(四)兩人以上結伙在一地利用電話、網絡、信件等通訊工具和媒介以非接觸性的方式共同作案,涉及兩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的被害人的;

(五)三人以上時分時合,交叉結伙在兩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作案的;

(六)夸區域實施的涉及同一犯罪對象的盜竊、搶劫、搶奪、詐騙、敲詐勒索以及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行為的。

第四條 人民檢察院對于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案件,人民法院對于已進入審判程序的案件,當事人、法定代理人、訴訟代理人、辯護人提出管轄異議的,或者辦案單位發現沒有管轄權的,受案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經審查,可以報請與有管轄權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共同的上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17)非法集資的犯罪案件

★關于辦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2019年1月30日)

七、關于管轄問題

跨區域非法集資刑事案件按照《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防范和處置非法集資工作的意見》(國發〔2015〕59號)確定的工作原則辦理。如果合并偵查、訴訟更為適宜的,可以合并辦理。

辦理跨區域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如果多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立案偵查的,一般由主要犯罪地公安機關作為案件主辦地,對主要犯罪嫌疑人立案偵查和移送審查起訴;由其他犯罪地公安機關作為案件分辦地根據案件具體情況,對本地區犯罪嫌疑人立案偵查和移送審查起訴。

管轄不明或者有爭議的,按照有利于查清犯罪事實、有利于訴訟的原則,由其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協調確定或者指定有關公安機關作為案件主辦地立案偵查。需要提請批準逮捕、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的,由分別立案偵查的公安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受理。

對于重大、疑難、復雜的跨區域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公安機關應當在協調確定或者指定案件主辦地立案偵查的同時,通報同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參照前款規定,確定主要犯罪地作為案件主辦地,其他犯罪地作為案件分辦地,由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負責起訴、審判。

本條規定的“主要犯罪地”,包括非法集資活動的主要組織、策劃、實施地,集資行為人的注冊地、主要營業地、主要辦事機構所在地,集資參與人的主要所在地等。

(18)環境污染的犯罪案件

★關于辦理環境污染刑事案件有關問題座談會紀要(2019年2月20日)(節錄)

12.關于管轄的問題

會議針對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的管轄問題進行了討論。會議認為,實踐中一些環境污染犯罪案件屬于典型的跨區域刑事案件,容易存在管轄不明或者有爭議的情況,各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公安機關要加強溝通協調,共同研究解決。

會議提出,跨區域環境污染犯罪案件由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犯罪地包括環境污染行為發生地和結果發生地?!碍h境污染行為發生地”包括環境污染行為的實施地以及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以及排放、傾倒污染物的車船停靠地、始發地、途經地、到達地等地點;環境污染行為有連續、持續或者繼續狀態的,相關地方都屬于環境污染行為發生地。“環境污染結果發生地”包括污染物排放地、傾倒地、堆放地、污染發生地等。

多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立案偵查的,由最初受理的或者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管轄有爭議的,按照有利于查清犯罪事實、有利于訴訟的原則,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協調確定的公安機關立案偵查,需要提請批準逮捕、移送審查起訴、提起公訴的,由該公安機關所在地的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受理。

(19)環境污染的犯罪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司法部關于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2019年4月9日)(節錄)

11.“套路貸”犯罪案件一般由犯罪地公安機關偵查,如果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更為適宜的,可以由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犯罪地包括犯罪行為發生地和犯罪結果發生地。

“犯罪行為發生地”包括為實施“套路貸”所設立的公司所在地、“借貸”協議或相關協議簽訂地、非法討債行為實施地、為實施“套路貸”而進行訴訟、仲裁、公證的受案法院、仲裁委員會、公證機構所在地,以及“套路貸”行為的預備地、開始地、途經地、結束地等。

“犯罪結果發生地”包括違法所得財物的支付地、實際取得地、藏匿地、轉移地、使用地、銷售地等。

除犯罪地、犯罪嫌疑人居住地外,其他地方公安機關對于公民扭送、報案、控告、舉報或者犯罪嫌疑人自首的“套路貸”犯罪案件,都應當立即受理,經審查認為有犯罪事實的,移送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處理。

黑惡勢力實施的“套路貸”犯罪案件,由偵辦黑社會性質組織、惡勢力或者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的公安機關進行偵查。

3.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的異地協作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三百四十七條 需要異地公安機關協助的,辦案地公安機關應當制作辦案協作函件,連同有關法律文書和人民警察證復印件一并提供給協作地公安機關。必要時,可以將前述法律手續傳真或者通過公安機關有關信息系統傳輸至協作地公安機關。

請求協助執行傳喚、拘傳、拘留、逮捕的,應當提供傳喚證、拘傳證、拘留證、逮捕證;請求協助開展搜查、查封、扣押、查詢、凍結等偵查活動的,應當提供搜查證、查封決定書、扣押決定書、協助查詢財產通知書、協助凍結財產通知書;請求協助開展勘驗、檢查、訊問、詢問等偵查活動的,應當提供立案決定書。

第三百四十九條 對協作過程中獲取的犯罪線索,不屬于自己管轄的,應當及時移交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或者其他有關部門。

第三百五十三條 辦案地公安機關請求協查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年齡、違法犯罪經歷等情況的,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在接到請求后七日以內將協查結果通知辦案地公安機關;交通十分不便的邊遠地區,應當在十五日以內將協查結果通知辦案地公安機關。

辦案地公安機關請求協助調查取證或者查詢犯罪信息、資料的,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協查并反饋。

第三百五十四條 對不履行辦案協作程序或者協作職責造成嚴重后果的,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應當給予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三百五十五條 協作地公安機關依照辦案地公安機關的協作請求履行辦案協作職責所產生的法律責任,由辦案地公安機關承擔。但是,協作行為超出協作請求范圍,造成執法過錯的,由協作地公安機關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機關辦理經濟犯罪案件的若干規定(2017年11月24日)(節錄)

第九條 非國家工作人員利用職務上的便利實施經濟犯罪的,由犯罪嫌疑人工作單位所在地公安機關管轄。如果由犯罪行為實施地或者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更為適宜的,也可以由犯罪行為實施地或者犯罪嫌疑人居住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第十條 上級公安機關必要時可以立案偵查或者組織、指揮、參與偵查下級公安機關管轄的經濟犯罪案件。

對重大、疑難、復雜或者跨區域性經濟犯罪案件,需要由上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下級公安機關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

第十一條 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經濟犯罪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對管轄不明確或者有爭議的,應當協商管轄;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主要利用通訊工具、互聯網等技術手段實施的經濟犯罪案件,由最初發現、受理的公安機關或者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第十二條 公安機關辦理跨區域性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應當堅持統一指揮協調、統一辦案要求的原則。

對跨區域性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犯罪地公安機關應當立案偵查,并由一個地方公安機關為主偵查,其他公安機關應當積極協助。必要時,可以并案偵查。

第十三條 上級公安機關指定下級公安機關立案偵查的經濟犯罪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偵查該案件的公安機關提請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需要移送審查起訴的,由偵查該案件的公安機關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

人民檢察院受理公安機關移送審查起訴的經濟犯罪案件,認為需要依照刑事訴訟法的規定指定審判管轄的,應當協商同級人民法院辦理指定管轄有關事宜。

對跨區域性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公安機關指定管轄的,應當事先向同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通報和協商。

第五十七條 辦理經濟犯罪案件需要異地公安機關協作的,委托地公安機關應當對案件的管轄、定性、證據認定以及所采取的偵查措施負責,辦理有關的法律文書和手續,并對協作事項承擔法律責任。但是協作地公安機關超權限、超范圍采取相關措施的,應當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第五十八條 辦理經濟犯罪案件需要異地公安機關協作的,由委托地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制作辦案協作函件和有關法律文書,通過協作地的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聯系有關協作事宜。協作地公安機關接到委托地公安機關請求協作的函件后,應當指定主管業務部門辦理。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就需要外省、自治區、直轄市公安機關協助對犯罪嫌疑人采取強制措施或者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事項制定相關審批程序。

第五十九條 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對委托地公安機關出具的法律文書和手續予以審核,對法律文書和手續完備的,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及時無條件予以配合,不得收取任何形式的費用。

第六十條 委托地公安機關派員赴異地公安機關請求協助查詢資料、調查取證等事項時,應當出具辦案協作函件和有關法律文書。

委托地公安機關認為不需要派員赴異地的,可以將辦案協作函件和有關法律文書寄送協作地公安機關,協作地公安機關協查不得超過十五日;案情重大、情況緊急的,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在七日以內回復;因特殊情況不能按時回復的,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向委托地公安機關說明情況。

必要時,委托地公安機關可以將辦案協作函件和有關法律文書通過電傳、網絡等保密手段或者相關工作機制傳至協作地公安機關,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協查。

第六十一條 委托地公安機關派員赴異地公安機關請求協助采取強制措施或者搜查,查封、扣押、凍結涉案財物等事項時,應當持辦案協作函件、有關偵查措施或者強制措施的法律文書、工作證件及相關案件材料,與協作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聯系,協作地公安機關應當派員協助執行。

第六十二條 對不及時采取措施,有可能導致犯罪嫌疑人逃匿,或者有可能轉移涉案財物以及重要證據的,委托地公安機關可以商請緊急協作,將辦案協作函件和有關法律文書通過電傳、網絡等保密手段傳至協作地縣級以上公安機關,協作地公安機關收到協作函件后,應當及時采取措施,落實協作事項。委托地公安機關應當立即派員攜帶法律文書前往協作地辦理有關事宜。

第六十三條 協作地公安機關在協作過程中,發現委托地公安機關明顯存在違反法律規定的行為時,應當及時向委托地公安機關提出并報上一級公安機關??缡f作的,應當通過協作地的省級公安機關通報委托地的省級公安機關,協商處理。未能達成一致意見的,協作地的省級公安機關應當及時報告公安部。

第六十四條 立案地公安機關赴其他省、自治區、直轄市辦案,應當按照有關規定呈報上級公安機關審查批準。

第七十八條 本規定所稱的“涉眾型經濟犯罪案件”,是指基于同一法律事實、利益受損人數眾多、可能影響社會秩序穩定的經濟犯罪案件,包括但不限于非法吸收公眾存款,集資詐騙,組織、領導傳銷活動,擅自設立金融機構,擅自發行股票、公司企業債券等犯罪。

第七十九條 本規定所稱的“跨區域性”,是指涉及兩個以上縣級行政區域。

第二十六條 【優先管轄、移送管轄】

幾個同級人民法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在必要的時候,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 要點及關聯法規

1.移送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四條 人民檢察院認為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向中級人民法院提起公訴的案件,中級人民法院受理后,認為不需要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應當依法審判,不再交基層人民法院審判。

第十五條 一人犯數罪、共同犯罪或者其他需要并案審理的案件,其中一人或者一罪屬于上級人民法院管轄的,全案由上級人民法院管轄。

第十六條 上級人民法院決定審判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刑事案件的,應當向下級人民法院下達改變管轄決定書,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

第十七條 基層人民法院對可能判處無期徒刑、死刑的第一審刑事案件,應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基層人民法院對下列第一審刑事案件,可以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

(一)重大、復雜案件;

(二)新類型的疑難案件;

(三)在法律適用上具有普遍指導意義的案件。

需要將案件移送中級人民法院審判的,應當在報請院長決定后,至遲于案件審理期限屆滿十五日以前書面請求移送。中級人民法院應當在接到申請后十日以內作出決定。不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不同意移送決定書,由請求移送的人民法院依法審判;同意移送的,應當下達同意移送決定書,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

第十八條 有管轄權的人民法院因案件涉及本院院長需要回避或者其他原因,不宜行使管轄權的,可以請求移送上一級人民法院管轄。上一級人民法院可以管轄,也可以指定與提出請求的人民法院同級的其他人民法院管轄。

2.優先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十九條 兩個以上同級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法院審判。必要時,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法院審判。

管轄權發生爭議的,應當在審理期限內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由爭議的人民法院分別層報共同的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二十一條 幾個人民檢察院都有權管轄的案件,由最初受理的人民檢察院管轄。必要時,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人民檢察院管轄。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二十一條 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刑事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由主要犯罪地的公安機關管轄。

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安機關可以在職責范圍內并案偵查:

(一)一人犯數罪的;

(二)共同犯罪的;

(三)共同犯罪的犯罪嫌疑人還實施其他犯罪的;

(四)多個犯罪嫌疑人實施的犯罪存在關聯,并案處理有利于查明犯罪事實的。

第二十七條 【指定管轄】

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審判管轄不明的案件,也可以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要點及關聯法規

1.指定管轄的情形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人民法院案件管轄權問題的若干規定(2005年5月24日)(節錄)

第六條 兵團各級人民法院與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地方各級人民法院之間因管轄權發生爭議的,由爭議雙方協商解決;協商不成的,報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決定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關于公安部證券犯罪偵查局直屬分局辦理經濟犯罪案件適用刑事訴訟程序若干問題的通知(2009年11月4日)(節錄)

八、案情重大、復雜或者確有特殊情況需要改變管轄的,人民法院可以依照《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三條[8]、第二十六條[9]的規定決定。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海警局關于海上刑事案件管轄等有關問題的通知(2020年2月20日)(節錄)

二、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的立案偵查,由海警機構根據本通知第一條規定的管轄原則進行。

依據第一條規定確定的管轄地未設置海警機構的,由有關海警局商同級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指定管轄。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二十一條 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應當將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法院和其他有關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三條 第二審人民法院發回重新審判的案件,人民檢察院撤回起訴后,又向原第一審人民法院的下級人民法院重新提起公訴的,下級人民法院應當將有關情況層報原第二審人民法院。原第二審人民法院根據具體情況,可以決定將案件移送原第一審人民法院或者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第五百五十二條 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必要時,上級人民法院可以根據刑事訴訟法第二十七條的規定,指定下級人民法院將案件移送其他人民法院審判。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二十條 對管轄不明確的案件,可以由有關人民檢察院協商確定管轄。

第二十二條 對于下列案件,上級人民檢察院可以指定管轄:

(一)管轄有爭議的案件;

(二)需要改變管轄的案件;

(三)需要集中管轄的特定類型的案件;

(四)其他需要指定管轄的案件。

對前款案件的審查起訴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與相應的人民法院協商一致。對前款第三項案件的審查逮捕指定管轄的,人民檢察院應當與相應的公安機關協商一致。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二十二條 對管轄不明確或者有爭議的刑事案件,可以由有關公安機關協商。協商不成的,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對情況特殊的刑事案件,可以由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提請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時,應當在有關材料中列明犯罪嫌疑人基本情況、涉嫌罪名、案件基本事實、管轄爭議情況、協商情況和指定管轄理由,經公安機關負責人批準后,層報有權指定管轄的上級公安機關。

2.指定管轄的程序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二十一條 上級人民法院指定管轄,應當將指定管轄決定書送達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法院和其他有關的人民法院。

第二十二條 原受理案件的人民法院在收到上級人民法院改變管轄決定書、同意移送決定書或者指定其他人民法院管轄的決定書后,對公訴案件,應當書面通知同級人民檢察院,并將案卷材料退回,同時書面通知當事人;對自訴案件,應當將案卷材料移送被指定管轄的人民法院,并書面通知當事人。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二十三條 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的,應當將指定管轄決定書分別送達被指定管轄的公安機關和其他有關的公安機關,并根據辦案需要抄送同級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

原受理案件的公安機關,在收到上級公安機關指定其他公安機關管轄的決定書后,不再行使管轄權,同時應當將犯罪嫌疑人、涉案財物以及案卷材料等移送被指定管轄的公安機關。

對指定管轄的案件,需要逮捕犯罪嫌疑人的,由被指定管轄的公安機關提請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批準;需要提起公訴的,由該公安機關移送同級人民檢察院審查決定。

第二十八條 【專門管轄】

專門人民法院案件的管轄另行規定。

●要點及關聯法規

1.軍隊、武警

★關于處理移交政府管理的軍隊離休干部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1991年10月17日)(節錄)

一、案件的管轄與刑罰的執行

已移交政府管理的軍隊離休干部的犯罪案件,由地方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人民法院按照案件管轄范圍受理。辦案中,需要了解其在部隊期間有關情況的,原部隊應予以協助。對軍隊和地方互涉的案件,按照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公安部、總政治部《關于軍隊和地方互涉案件幾個問題的規定》(〔1982〕政聯字8號)以及有關的補充規定辦理。

上述人員犯罪,被人民法院依法判處有期徒刑、無期徒刑和死刑緩期二年執行的,由司法行政機關指定的地方勞改場所執行;被判處有期徒刑宣告緩刑、拘役、管制、剝奪政治權利的,由公安機關執行。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事訴訟法》的解釋(2021年1月26日)(節錄)

第二十六條 軍隊和地方互涉刑事案件,按照有關規定確定管轄。

★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2019年12月30日)(節錄)

第二十三條 軍事檢察院等專門人民檢察院的管轄以及軍隊與地方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按照有關規定執行。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三十一條 公安機關和軍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按照有關規定辦理。

公安機關和武裝警察部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依照公安機關和軍隊互涉刑事案件的管轄分工的原則辦理。

2.鐵路運輸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鐵路運輸法院案件管轄范圍的若干規定(2012年8月1日)(節錄)

第一條 鐵路運輸法院受理同級鐵路運輸檢察院依法提起公訴的刑事案件。

下列刑事公訴案件,由犯罪地的鐵路運輸法院管轄:

(一)車站、貨場、運輸指揮機構等鐵路工作區域發生的犯罪;

(二)針對鐵路線路、機車車輛、通訊、電力等鐵路設備、設施的犯罪;

(三)鐵路運輸企業職工在執行職務中發生的犯罪。

在列車上的犯罪,由犯罪發生后該列車最初停靠的車站所在地或者目的地的鐵路運輸法院管轄;但在國際列車上的犯罪,按照我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有關管轄協定確定管轄,沒有協定的,由犯罪發生后該列車最初??康闹袊囌舅诘鼗蛘吣康牡氐蔫F路運輸法院管轄。

第二條 本規定第一條第二、三款范圍內發生的刑事自訴案件,自訴人向鐵路運輸法院提起自訴的,鐵路運輸法院應當受理。

第四條 鐵路運輸基層法院就本規定第一條至第三條所列案件作出的判決、裁定,當事人提起上訴或鐵路運輸檢察院提起抗訴的二審案件,由相應的鐵路運輸中級法院受理。

第七條 本院以前作出的有關規定與本規定不一致的,以本規定為準。

本規定施行前,各鐵路運輸法院依照此前的規定已經受理的案件,不再調整。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二十六條 鐵路公安機關管轄鐵路系統的機關、廠、段、院、校、所、隊、工區等單位發生的刑事案件,車站工作區域內、列車內發生的刑事案件,鐵路沿線發生的盜竊或者破壞鐵路、通信、電力線路和其他重要設施的刑事案件,以及內部職工在鐵路線上工作時發生的刑事案件。

鐵路系統的計算機信息系統延伸到地方涉及鐵路業務的網點,其計算機信息系統發生的刑事案件由鐵路公安機關管轄。

對倒賣、偽造、變造火車票的刑事案件,由最初受理案件的鐵路公安機關或者地方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移送主要犯罪地的鐵路公安機關或者地方公安機關管轄。

在列車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犯罪嫌疑人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前方??空舅诘氐蔫F路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也可以由列車始發站、終點站所在地的鐵路公安機關管轄。犯罪嫌疑人不是在列車運行途中被抓獲的,由負責該列車乘務的鐵路公安機關管轄;但在列車運行途經的車站被抓獲的,也可以由該車站所在地的鐵路公安機關管轄。

在國際列車上發生的刑事案件,根據我國與相關國家簽訂的協定確定管轄;沒有協定的,由該列車始發或者前方??康闹袊囌舅诘氐蔫F路公安機關管轄。

鐵路建設施工工地發生的刑事案件由地方公安機關管轄。

3.交通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十四條 根據刑事訴訟法的規定,除下列情形外,刑事案件由公安機關管轄:

……

(六)海警部門管轄的海(島嶼)岸線以外我國管轄海域內發生的刑事案件。對于發生在沿海港岙口、碼頭、灘涂、臺輪停泊點等區域的,由公安機關管轄;

……

第十八條 行駛中的交通工具上發生的刑事案件,由交通工具最初??康毓矙C關管轄;必要時,交通工具始發地、途經地、目的地公安機關也可以管轄。

4.民航公安機關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二十七條 民航公安機關管轄民航系統的機關、廠、段、院、校、所、隊、工區等單位、機場工作區域內、民航飛機內發生的刑事案件。

重大飛行事故刑事案件由犯罪結果發生地機場公安機關管轄。犯罪結果發生地未設機場公安機關或者不在機場公安機關管轄范圍內的,由地方公安機關管轄,有關機場公安機關予以協助。

5.海關走私犯罪偵查機構

★公安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2020年7月20日)(節錄)

第二十八條 海關走私犯罪偵查機構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海關關境內發生的涉稅走私犯罪和發生在海關監管區內的非涉稅走私犯罪等刑事案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沁水县| 朝阳县| 商丘市| 会东县| 垫江县| 陕西省| 绥芬河市| 吉安县| 巨野县| 杭锦旗| 突泉县| 鹤岗市| 扶沟县| 江都市| 兴和县| 准格尔旗| 渑池县| 靖安县| 漾濞| 康平县| 安泽县| 梁山县| 乳山市| 安庆市| 内乡县| 丰台区| 黄浦区| 连州市| 互助| 遵义市| 丹阳市| 台北县| 安阳市| 苏尼特右旗| 洪洞县| 安塞县| 麦盖提县| 手游| 晋州市| 宁强县| 黔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