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法學專業核心課程配套測試4: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配套測試(第十版)
- 教學輔導中心組編
- 3816字
- 2022-07-28 11:16:55
第六章 其他行政主體
基礎知識圖解

配套測試
一、單項選擇題
1.以下各項中可能成為行政主體的是( )。
A.被委托的組織
B.被委托的個人
C.被授權的組織
D.公務員
2.下列哪項屬于行政授權?( )
A.《植物檢疫條例》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農業部門所屬的植物檢疫機構負責行使植物檢疫權
B.某縣政府的文件規定,縣自來水公司行使節約用水、計劃用水的行政執法權
C.某生態環境局局長要求一副局長代行其外出期間的局長職權
D.憲法規定國務院行使省、自治區、直轄市范圍內部分地區的戒嚴權
3.下列各項中,不屬于行政職權的是( )。
A.行政處罰權
B.行政復議權
C.行政指導權
D.行政審判權
二、多項選擇題
1.根據《行政處罰法》的規定,接受委托行使行政處罰權的組織應當具備的條件有( )。
A.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
B.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業務的人員
C.受委托組織必須是縣級以上
D.對違法行為需要進行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應當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2.在現代社會法律、法規授權國家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行使行政職能有其必然性,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
A.此舉符合民主發展的趨勢,國家職能將不斷向社會轉移,并最終由社會行政代替國家行政
B.有些行政職能由社會組織行使比行政機關行使更加適合
C.社會進入“行政國”以后,行政職能大量增加,如果全部由國家行使,可能助長官僚主義和不正之風
D.行政機關以外的某些組織本身就向社會提供公共物品,授權其行使某些行政職能可以精簡行政機構,提高行政效率
3.關于被授權組織法律地位說法正確的有( )。
A.因為被授權組織是行政主體,所以與行政機關具有完全相同的法律地位
B.被授權組織只有在行使被授職能時,才成為行政主體
C.被授權組織以自己名義行使法律、法規所授權的職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被授職能的行為對外承擔法律責任
D.被授權組織在非行使行政職能的場合,不享有行政權,不具有行政主體地位
4.有關行政機關委托的組織說法正確的有( )。
A.受委托組織行使職能是以委托行政機關的名義,其行為對外的法律責任應由委托行政機關承擔
B.接受委托的組織不得再次委托
C.受委托組織不是行政主體
D.受委托組織不是行政機關,也不是其他國家機關,其基本職能是從事其他非國家職能性質的活動
5.下列( )屬于派出機關。
A.北京市豐臺區洋橋派出所
B.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街道辦事處
C.山西省某地區公所
D.四季青鄉稅務所
三、名詞解釋
1.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
2.行政授權
3.公法人
四、簡答題
1.簡述法律、法規授權組織的法律地位。
2.簡述行政授權和行政委托的區別。
五、論述題
論行政委托情形下的行政主體。
六、案例分析題
2000年9月田某考入北京某大學,取得本科生學籍。2002年2月,田某在參加一課程補考過程中,隨身攜帶有該課程公式的紙條,中途去廁所時,紙條掉出,被監考老師發現。監考老師雖未發現田某有偷看紙條的行為,但還是按照考場紀律,當即停止了田某的考試。同時,北京某大學于同年3月5日按照該校《關于嚴格考試管理的緊急通知》之規定,決定對田某按退學處理。田某不服,遂向法院提起訴訟。
問:北京某大學對田某退學處理的行為,是否屬于行政法意義上的行政?[1]
參考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答案:C。被委托的組織和個人只能以委托組織名義行使行政權,不是行政主體。但被授權的組織就是行政主體。
2.答案:A。行政授權需要以法律法規為依據。
3.答案:D。行政審判權是司法權的體現。
二、多項選擇題
1.答案:ABD。受委托組織不一定是縣級以上的組織。
2.答案:ABCD。國家是一定歷史階段的產物,將隨著民主的發展而消亡,之后,社會行政將取代國家行政。
3.答案:BCD。被授權組織法律地位不等同于行政機關,其只能行使授權范圍內的職權。
4.答案:ABCD。本題說明了委托的要件。
5.答案:BC。
三、名詞解釋
1.答案:依具體法律、法規授權而行使特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機關組織。具有如下特征:(1)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是指非國家機關的組織。(2)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使的是特定行政職能而非一般行政職能。(3)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行使的職能為具體法律、法規所授,而非行政組織法所授,且具體法律、法規對相應組織的授權通常是有期限的,通常限于辦理某一具體行政事務,該行政事務完成,相應授權即結束。
2.答案:法律、法規將某項或某一方面的行政職權的一部分或全部,通過法定方式授予某個組織的法律行為。
3.答案:與私法人相對稱,指按照公法成立的具有法人資格的組織。西方國家把國家機關稱為公法人,公法人行使國家的統治權,其法律關系由歸屬于公法的行政法等法律來調整。
四、簡答題
1.答案:被授權組織的法律地位表現在三個方面:
(1)被授權組織在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行政職能時,是行政主體,具有與行政機關基本相同的法律地位。可以依授權發布行政命令,采取行政措施,實施行政行為,對違法不履行其義務或違反行政管理秩序的相對人采取行政強制措施或實施行政處罰。
(2)被授權組織以自己名義行使法律、法規所授職能,并由其本身就行使所授職能的行為對外承擔法律責任。通常被授權組織是具有法人地位的社會團體或企事業組織,其本身也具有對外承擔法律責任的能力。
(3)被授權組織在非行使行政職能的場合,不享有行政權,不具有行政主體的地位。
2.答案:行政委托不同于行政授權,被授權組織是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并由自己對行使被授權行為負責,具備行政主體資格;而行政委托中受委托機關只能以委托機關的名義行使職權,行為后果歸屬于委托機關,因而不是行政主體,具體而言二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

五、論述題
答案:(1)行政委托不同于法律、法規授權。法律、法規授權,被授權組織是以自己的名義行使職權,并由自己對行使被授權行為負責,從而自己就是行政主體;而對于行政委托來說,受委托組織是以委托行政機關的名義行使職權,并由委托行政機關對受委托組織的行為負責,受委托組織不是行政主體,行政主體是委托行政機關。
(2)受委托組織是指受行政機關委托行使一定行政職能的非國家行政機關的組織。
首先,受委托的組織不是行政機關,也不是其他國家機關。它們的基本職能不是行使行政職能或其他國家職能,而是從事其他非國家職能性質的活動。
其次,受委托的組織僅能根據委托行使一定的行政職能,而不能行使一般的行政職能。
再次,受委托的組織行使一定的行政職能是基于行政機關的委托,而非基于法律、法規的授權。因此,它行使職能是以委托行政機關的名義,而不是以受委托組織自己的名義進行。
最后,受委托組織與委托行政機關的關系不同于行政機關內部的委托、代理關系。
(3)在現行法律、法規中,《行政處罰法》第一次明確規定了受委托(行使行政處罰職權的)組織的下述條件:
①受委托組織應是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務的事業組織。其一,受委托組織只能是事業組織而不能是企業組織或其他社會組織;其二,受委托組織只能是以管理公共事務為基本職能的事業組織,而不能是以從事經營性或其他經濟、社會活動為基本職能的事業組織;其三,受委托組織只能是依法成立的事業組織,而不能是行政機關臨時決定成立的組織。
②受委托組織具有熟悉有關法律、法規、規章和任務的工作人員。其一,受委托組織必須有了解和掌握與受托行使的行政職能有關的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的工作人員。其二,“有關”是指與相應行政職能有關,而不是指與委托機關所在的整個管理領域職能有關,更不是與整個行政職能有關。其三,受委托組織內應具有熟悉相應法律知識和業務知識的人員,這是法定條件。
③受委托組織履行受委托職能需要進行檢查或者技術鑒定的,它應有條件組織進行相應的技術檢查或者技術鑒定。
(4)受委托組織不是行政主體,它行使一定行政職能必須以委托行政機關的名義,且由委托行政機關對其行為向外部承擔法律責任。
受委托組織在內部行政法律關系上,是作為與委托行政機關相對的獨立一方當事人,即內部行政法律關系主體,它享有相應的法定權利和負有相應的法定義務。
受委托組織的主要權利有:①取得履行職責所應有的權力、管理手段和工作條件;②依法行使被委托的職權和辦理被委托的事項;③取得履行職責所需要的經費和報酬;④請求有關行政機關協助排除其在履行職責中所遇到的障礙;⑤向委托行政機關提出變更委托范圍和改進相應領域行政管理的建議。
受委托組織的主要義務有:①在委托行政機關委托的范圍內行使職權,不超越委托權限;②依法辦事,不徇私舞弊、以權謀私;③接受委托行政機關的監督、指導,向委托行政機關請示、匯報和報告工作;④認真履行被委托的職責,熱情為行政相對人服務,聽取相對人的意見,接受相對人的監督。
六、案例分析題
答案:本案中,北京某大學對田某退學處理的行為屬于行政法意義上的行政。根據行政法學理論,作為行政法調整對象的行政是公行政,包括國家行政和非國家行政。非國家行政是指國家行政機關以外的組織根據法律、法規的授權代表國家對外行使公共權力的行為。北京某大學對田某作出的退學處理是代表國家行使公共權力的一種方式。因此,本案中北京某大學屬于法律、法規授權的一種公共組織,其對田某退學處理的行為是基于法律授予其學籍管理權而作出的,因而屬于行政法意義上的行政。
值得指出的是,本案給我們帶來思索的是,傳統行政法學的某些概念正面臨重大的挑戰,如行政、法律、法規授權的組織等。更為重要的是,本案似乎預示著行政法學的某些發展趨勢,如行政權力的社會化、準政府組織的興起等。總之,在某種意義上,本案的意義已經超出了個案范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傳統行政法學的思維。
[1] 編者注:清華大學2012年考查了相似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