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R薪酬激勵技能實操全案:中小企業如何做好薪酬管理和員工激勵
- 甕春春 尹超 鄔登鳳
- 1748字
- 2022-07-29 17:11:53
第3節 盤點薪酬管理的主要依據
上一節我們列舉了四類核心目的,你會發現不管是什么類型的企業,搭建薪酬體系的目的都可以歸入以上四類。
摸清楚搭建薪酬體系的根本原因和目的之后,在搭建薪酬體系的時候才能夠有的放矢。真正搭建薪酬體系時,還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量(如圖1-2所示)。

圖1-2 搭建薪酬體系時要考慮的三個維度
一、公司需要
從公司當下的發展戰略和生存上考量,現在需要什么樣的人、要吸引哪些人、激勵哪些人、留下哪些人、淘汰哪些人。
二、市場行情
當公司發展到某一個階段時,可能會存在某些問題,這時就要重新梳理公司的薪酬體系,并結合公司需要,劃定競爭崗位的高分位,確定哪些崗位是當前比較急缺的,哪些崗位準備淘汰出去。這時,就要結合市場行情,確定大的薪酬范圍。
例如,將某崗位設定為具備有競爭力的薪資,設置在80分位。這時就要調查清楚,此崗位80分位的薪酬基數是多少、70分位、50分位的薪酬基數是多少。市場行情取決于市場勞動力供求的關系,也就是這個崗位在這個區域或全國范圍的市場行情如何,要把這些薪酬行情調查清楚。
三、心理平衡
(一)老板與員工之間的心理平衡
當公司準備留人或裁人,準備引進特殊的人,準備激勵部分人時,首先需要摸清楚市場行情,然后就要考量“花錢的人”和“領錢的人”的心理平衡。“花錢的人”就是公司老板,“領錢的人”就是公司所有員工。
薪酬的本質是買賣關系和等價交換,即個人出賣自己的時間、智力、體力、精力等給公司,來換取相應的報酬。
如果員工認為自己一個月付出的努力值2萬元,而老板覺得只值1萬元,這時就會產生沖突和矛盾:老板永遠覺得員工工資高,而員工永遠覺得自己工資低,這是一種買賣關系的博弈。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把握這種平衡。一方面要讓老板心理平衡,覺得出這個錢是值得的,或者要讓老板產生“員工做了這么多事情,與自己付出的報酬相比賺了”的感覺;另一方面要從員工的角度出發,讓員工覺得付出和獲得的報酬是對等的,至少是在心理承受范圍內的。
(二)員工個人內心的心理平衡
對于自己的薪酬,員工可能會不斷在心里進行各種對比(如圖1-3所示)。

圖1-3 員工個人內心的心理平衡
第一,與自己過往的薪酬對比。
如果現在的薪酬比以前低,那員工肯定不能接受,或者說現在的薪酬最差也要跟以前一樣,比以前多是最好的。所以,人一般都會跟自己以前比——現在的薪酬不能比以前少。
第二,與本部門同事對比。
當與自己以前的薪酬對比完,覺得心理還算相對平衡時,就會開始將自己的薪酬與同部門的同事比。不管是新入職、調整還是升職的員工,都會與自己本部門的同事進行對比。
第三,與本公司里的同崗位或類似崗位的同事對比。
當與本部門同事薪酬對比完時,又會開始將自己的薪酬與公司同崗位同事進行比較,如果自己的薪酬與同崗位同事的薪酬差不多,才會達到心理平衡。
第四,與本公司其他崗位同事對比。
當與公司同崗位同事對比完后,就會想和公司其他崗位的同事對比。如經理崗位月薪1萬元,但是公司內部的工程師月薪2萬元,這時,心理不平衡就會逐漸出現。
第五,與本地區同行的同崗位對比。
當員工覺得自己在公司內的整體薪酬還不錯、處于中上游,但某天在微信群里溝通,得知同樣是人事經理,自己月薪為1萬元,其他公司的人事經理月薪為1.5萬元時,瞬間就覺得自己的公司太low了,又產生心理不平衡。
第六,與大區域同行里的同崗位對比。
與本地區同行對比之后,又會開始和大區的同行開始對比。假設是在蘇州,就會和省內的南京、無錫對比,或者和同屬華東區域的杭州、上海對比。
第七,與熟人,即自己的家人同學對比。
當他和上面的這些人都對比完了、心理平衡后,又會開始和自己的親戚、同學、鄰居、朋友對比,因為這些熟人之間關系比較近、來往較多,在逢年過節的時候,這個話題一定逃脫不掉。
第八,與本地區其他行業人對比。
第九,與全國所有行業人對比。
一般來說,上述9個維度的排序越靠前,對心理的影響程度越大。設置薪酬時,應優先考量員工的過往薪酬,再考量同崗位同事,然后才是其他維度。提前了解每個人的心理平衡點,在設置薪酬體系的時候才知道該怎樣做。
設定薪酬的時候,要在內部制造出差距,而且要引導員工不要總是把目光放在外面,如果總是拿自己的薪酬與別人相比,那這樣的比較永無止境。當公司的薪酬在市面上有競爭力,但員工在公司內部薪酬不高時,就要引導其將目光放在外面。